十二日,院試正式開考。
府城的熱鬧再一次聚集到了城南。
十六個縣參加院試的童生共計三百二十名,加上府學的三十五名童生,今科參加院試的儒童共三百五十五人。
根據院試成績的結果排名,按百人取八的比例錄取二十八人為生員,即秀才公!
前五名為 生秀才,縣衙每月發放二兩廩銀。
成績最優秀的則是院試案首!
秀才功名可以見官不跪,官府減免秀才家中的賦稅徭役。
秀才還可以幫有冤屈的百姓寫狀紙,做訟師。
院試由各州府提學官(學政)主持,在貢院里的考棚舉行。
院試沿襲縣試和府試,分三場進行,每場單獨一日,第二日在貢院門口的告示欄公布繼續下一場考試的考生名單,榜上無名者就不必參加第三日的考試了。
前兩場考試還是淘汰試,按百人里淘汰十人,第三場才是按照成績的優異排名錄取。
第一場考試也是正場考試,考四書義三道,五經義一道。第一場考試為核心場次,決定基本排名。
第二場是復試,考論一篇,如史論、經論。策一道,策是時政對策。表一道,表是公文寫作或判語(司法案例分析),第二場側重實用能力。比如照本宣科的只會讀死書,不會融會貫通,不會舉一反三。這樣的官員不會斷案,通過第二場復試就會淘汰讀死書的考生。
第三場考試是加試,主要考察基本功。比如默寫《論語》《孟子》某一篇或某一章。難度雖低,除了考察基本功,還有書法。
每場考試都在白天進行,考生需在卯時初提著考籃,帶上親供,通過官差的搜身,沒有夾帶方可進入考場。
等到黃昏時分即酉時上交考卷後方可離場。考試的時間是六個時辰,含答題與謄寫。
午時考場會給每個考生發一個白面饅頭和一碗水充饑,禁止考生自己帶吃食入考棚。
考場規則每個考生早就熟記于心了。
半山亭馮府
丑時才過,前後院燈光大亮。
月嫂在府里生活了十來天,勤勞能干,一日三餐做的飯菜都是色、香和味俱全。
這些天為防止舅少爺吃壞肚子不利上考場,飲食上管家娘子親自在膳房監督,辣椒和花椒、豬油都少用。
今日的早膳月嫂做的是水煮蛋和蒸“狀元糕”,糯米配紅棗,每塊糕上點一粒紅豆,寓意“丹桂”。簡單的吃食求的是一個穩妥和好兆頭。
馮銘軒細心的叮囑小舅子吃八分飽即可,防止進入考場搜身時會惡心反胃嘔吐。
晨起有些微微寒意,三郎穿了兩棉一錦三件長衫。
墨言將筆墨硯台檢查幾番後才放入考籃,錫制小水注、蠟燭、剪燭芯的銀剪、火折子一一都檢查幾番。準考親供一直放在懷里,等進入考場時再交給舅少爺。
丑時末,墨言取出懷表看時間,還差十五分鐘就到寅時。
馮文馮武提兩盞琉璃燈籠在前出了府門,三郎和墨言、馮銘軒跟在後面。
城南貢院前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火把成行,衙役呼喝各縣考生站在一起,按五人互結小隊,提考籃、持親供。
搜子官喝名,考生進入搜身棚卸衣袍、解靴、除冠、抬手轉腰、發髻解散復結。
考籃傾覆,筆、墨、硯台、燭、剪俱被抖檢。搜身驗明正身後,考生有序進入貢院尋找自己的考棚。
目送三郎順利進入貢院,馮銘軒才招呼眾人打道回府。進入考場後,要等六個時辰才準許出考場,等在貢院外也無濟于事,待酉時來接三郎即可。
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差腰挎繡春刀,手拿長槍驅趕送考的親屬遠離貢院,不得高聲喧嘩擾亂貢院內的考生心神。
很快,貢院內傳來三聲鼓響,院試正式開考了。
三郎憑準考小木牌上的“玄字巷”序號找到自己的考棚,先將書桌搭建好,再用里衣的衣袖擦拭干淨桌面。
此時的貢院內並不似貢院門口燈火通明,號舍巷道,只剩遠遠兩盞氣死風燈。緊接著,各個考棚內的蠟燭燃起,考棚才明亮了不少。
晨鼓三通後,考題卷從棚頂裂縫緩緩垂下,三郎雙手接住,緩緩攤開鋪平在桌面——“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至于至善。”
第一題經義。三郎微閉雙目,把平日夫子所授、自己領悟在心底梳理一遍,再睜眼,目光清澈,像一泓被夜雨清洗過後的石泉。
棚外巡場官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官靴擦地,也攪不亂三郎半分心神。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四股框架在胸中擬定。三郎左手研墨,右手提筆,輕蘸墨汁,在稿紙上書寫“明德者,人所得于天而虛靈不昧者也……”筆鋒穩而不滑,墨韻烏而不滯。寫到“如鑒之空,如水之止”,三郎忽然想起家中院子里的那口井,夜深他讀書疲累時,在井中照著他的影子玩。
三郎心下愈靜,字愈沉著,一筆一劃都像井壁磚縫,整整齊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再說回到半山亭的馮銘軒,坐在涼亭里對馮文馮武道“這幾日府城的百姓都知曉了青梅巷的張娘子,讓丐幫每日還是去鬧三場。她今日的果,是她前幾年種下的因!
雖然我不會要她的命,但她龜縮在青梅巷也別想過得舒心!
哼哼,她是個聰明的,這都十來天了,家門都沒打開過,是個沉得住氣的!難怪你們的二少奶奶不是張娘子的對手!
既如此,就讓她們窩里斗吧!
小文,與張 語定親的孫家,現在可有動靜了?”
馮文笑道“孫家的大少爺做的是書局營生,雖然還沒成親,通房丫頭四五個,庶長子都出生了!他這幾天被五姑娘迷上了,正琢磨著怎麼抬進府呢!張娘子被休一事傳開,可不就讓孫大少找到了契機!”
馮銘軒嘴角勾了勾“張 語自以為是通判府的小姐,就能在孫家一人獨寵?等她嫁給孫大少後,小文再買兩個揚州瘦馬送與孫大少!”
“還買兩個瘦馬?”馮武驚道,“爺,買五姑娘就花了六千兩,再買兩個不是要花一萬多兩?”
馮文嗤笑道“爺是差那一萬、兩萬兩黃金白銀的人麼?”這兩年來,府城的麻糖鋪子賺了不少,再說給二少奶奶出氣才要緊!
馮銘軒微笑道“張 語差點害了你們的二少奶奶,這仇豈能不報?花些銀子無妨!張 語不是喜歡富貴日子麼?孫家足夠富貴了,就讓張 語的一生都活在與瘦馬、妾室通房的爭斗中!她不是喜歡搶別人的相公麼,也讓旁的女子搶她的!”
喜歡禾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禾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