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銘軒帶著阿娘挑選的藥材,放松了心情回家。妾室的事解決了,娘子再也不必憂心了。他要讓娘子的臉上恢復初見時那純粹的笑容,他喜歡看著她的笑臉。
在二院見到禾娘後,他摟著禾娘道︰“娘子,哈哈!阿爹阿娘那一關終于過去了!他們不再逼我納妾了,娘子你也能放寬心了吧!”
“相公可當真?”禾娘驚喜的看向相公。
“我什麼時候誆騙過娘子了?小乖乖且放心吧,阿爹親口應允我的!”馮銘軒自認為大伯父不會來家中管閑事,過了阿爹阿娘這一關,就是萬事大吉了!
等他的藥一停,孩子麼,自然就有了!
禾娘心里的巨石終于放下了!只要公公婆婆不提出讓她替相公納妾的事,她心里的萬千愁緒煙消雲散了。
明年,說不定她就能懷上孩子了!沒有壓力,她心底如釋重負。
“相公,馬上就是臘月了,鎮上的麻糖訂單,我們也得趕回去做吧?”禾娘終于又開始擺正主母的位置了。
“朱兄的喜酒已經喝過了,想來年底沒有什麼大喜事來邀請我們參加。娘子,我們回鎮上,把麻糖訂單完成了再回家來安心過年。”馮銘軒心情舒暢了,只要娘子不憂心,他就是好心情。
臨回鎮上前,禾娘叮囑管家和菊韻嬤嬤,幫馮武的小院子布置好,年前讓馮武和小妮成親。
府里又熱鬧了,繼馮文成親後,家主的小廝馮武又要成親了!
快要過年了,城里的大小生意都火爆了,街上的小攤一家挨著一家。
吃食、玩偶、布匹……琳瑯滿目。
玩雜耍的,街頭江湖賣藝的,看熱鬧的人群圍成一堆又一堆。
馬車出了城門後,城門邊的集市上也是各種各樣的叫賣聲。看到這樣的場景,禾娘就不由自主的記起來了前些年趕集的時光來。
那些記憶離她那麼近又那麼遠……
城門口沒有發現二哥的驢車,馮銘軒吩咐順子加快些速度趕路。
路過小袁家村時,禾娘記起去年遇上虎妞生孩子的事了,她打開了一點點車窗,看見虎妞背著孩子正在菜地里種菜。
禾娘沒有喊虎妞,看到她們母女好好的就行。
兔兒嶺鎮
今日早上,鄒東家派小伙計去胡家村找胡財主,今年的羊、雞、鵝和兔子、鵝蛋、雞蛋現在就能送去鎮上的鄒記酒樓。
胡老二和四蛋忙活半天,先用騾車送了五十只雞、二十只大鵝,三籃雞蛋、一籃鵝蛋到鄒記酒樓的。
胡老二和鄒東家約好了,從明日開始再送羊來酒樓。
四蛋趕著騾車,準備回村里時,路過雜貨鋪,胡老二見雜貨鋪的東家在鋪門口與人談轉賣鋪子的事。
胡老二讓四蛋把騾車趕到女婿的麻糖鋪子那里等他,雜貨鋪子要轉賣,他的心思動了。
雜貨鋪的範掌櫃自是認識胡財主,見他留心鋪子買賣的事,主動和胡財主攀談起來︰“胡財主,我家的雜貨鋪要賣掉,你可想買?”
和範掌櫃磨了半天嘴皮子的布衣男子,見範掌櫃不肯讓價,氣惱的一甩袖子走了。
“範掌櫃,你這營生做得好好的,怎的鋪子要賣了?”胡老二沒有說要買鋪子,得先打听一下,了解清楚才好。
“嘿嘿!胡財主,不瞞你說,我兒子在雲城開了別的鋪子,這個雜貨鋪我想賣了,我和老婆子得進城去幫他!”範掌櫃微笑道,“我這鋪子在鎮上開了二十幾年了,不是兒子進城買了鋪子,買不起伙計,我可舍不得賣掉 !”
胡老二打量了一下這間雙開鋪子,里面的貨物齊全,現在要是買過來,年前還能大賺一筆。“範掌櫃,我能去後院瞧瞧吧?”
“可行!可行!胡財主請進後院去看,除了住人的三間正房,還有水井、膳房、茅廁、庫房,我們一家住了二十多年,既能在前面的鋪子里做營生,又能住在後院,可方便了!”
胡老二進了院子仔細看了一遍,都是青磚瓦房,院子的地面還是青石板,水井在膳房旁邊,確實很方便。
胡老二的心里很滿意,回到鋪子里後,範掌櫃送走了兩個客人,笑眯眯的問道︰“怎麼樣?胡財主可要買鋪子?”
“範掌櫃,鋪子作價幾何?”胡老二問道。
“鋪子里的貨物另算,鋪子帶後院一起三百兩,這個價是我兒子定的,不能再少了!”範掌櫃正色道。
“範掌櫃,我下晌帶銀子來買鋪子成不?”胡老二誠懇的問道。
“好說,胡財主,看在馮東家的面子上,我也得給你交個好!”範掌櫃道,“下晌你若沒有來,明日再有人來談鋪子的買賣,我就優先他人了!”
胡老二甕聲甕氣的道︰“成!”
說完他大步往麻糖鋪子去,他得趕去黃家村,讓兩個舅哥帶著四海來看看鋪子。
沒錯,胡老二是想把雜貨鋪買下來讓四海開。
四海跟著夫子讀了兩年書,過了年就有十四歲了,讓他在鎮上開鋪子,好過他進城去做工!
此時馮銘軒和禾娘也剛好到鋪子里了,看到四蛋拉著騾車站在路邊,禾娘才知道阿爹來賣家禽了。
胡老二見到女婿和女兒回鎮上了,心里有了主心骨,把想買下雜貨鋪的想法告訴了女婿和女兒。
雙開鋪帶一個小院子,售價三百兩,馮銘軒覺得不貴。四海以後成親了,還可以住在院子里。
至于買鋪子的銀子,胡老二先幫四海墊付了,等他賺到銀子了再慢慢還。
“軒兒,這間雜貨鋪開了不少年頭了,老主顧多,生意不會差。只要四海誠信經營,多少能賺些銀子養家糊口,好過讓四海去城里做工。”胡老二向女婿解釋道。
馮銘軒點頭贊同︰“岳父說得是,四海聰慧,有行商頭腦,定能把鋪子經營好。”
禾娘也臉露笑意道︰“阿爹的眼光差不了,這鋪子買下來劃算。”
當下,馮銘軒吩咐馮武去黃家村接來兩個舅舅和四海,商量買鋪子的事。
黃二舅正在家里犯愁,小兒子四海讀了兩年書,讓他在家種田,四海想過了年去雲城找工做。
四海說的話很有道理︰“阿爹阿娘,我讀了書,會算賬。去城里從小伙計做起,一個月也能賺二百文錢。不是兒子瞧不起種田的,兒子的田,阿爹和幾個哥哥幫我打理得好好的了,再加我一個,也還是只能出產這麼多糧食。倒不如我去做工,能多賺些銀子!”
黃二舅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只是讓十四的小兒子去幾十里外的雲城做工,他心里可舍不得!
小武的到來,說明原由後,黃家的兩個舅舅和舅娘高興不已。
四海也跟著上了馬車,他心里激動壞了,當初姑父讓他好好讀書,說會幫他的,姑父真的幫他了!
一行人到達麻糖鋪子後,禾娘也跟著一起去了雜貨鋪。
範掌櫃見馮少東家親自來看鋪子了,自是毫不隱瞞,詳細介紹了鋪子經營的情況,以及給鋪里供貨的雲城里的幾個客商。
馮銘軒詢問得仔細,範掌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由馮銘軒出面,事情變得簡單多了。眾人直接去了鎮守那里,當面交付給範掌櫃三百兩銀子後,雜貨鋪的店主變更為黃四海。
四海接過雜貨鋪的房契和地契,還像是做夢一般,他讓姑父彈了他一個腦瓜崩,感覺到痛意時才咧嘴大笑,他有了自己的鋪子。
回到雜貨鋪,範掌櫃和四海一起盤存了鋪子和庫房里的貨物,馮銘軒讓順子幫著結清了貨款,當然是按進價結清的。
雜貨鋪第二天還是正常開業,掌櫃成了小黃掌櫃,黃二舅和二舅娘也在鋪子里幫忙。
有順子不時來指點一下四海,沒幾天他就摸清了門道,再加上有二十多年的老主顧,雜貨鋪的生意順利的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