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鑒今

第546章 將體篇五)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忙種 本章︰第546章 將體篇五)

    殘陽如血,將繳獲的吐蕃旌旗燒成赤紅。李昭撫摸著染血的長槍,忽聞帳外傳來急促腳步聲。親信校尉沈謙渾身浴血,懷中死死護著半卷殘破的密信︰“將軍...王猛副將...他...”話音未落,沈謙便栽倒在地,背後插著三支淬毒的狼牙箭。

    李昭展開密信,字跡尚未干透︰"事成之後,封你為雁門關大都督,永鎮北疆——太子李承乾。"他瞳孔驟縮,耳畔轟然響起三年前突厥之戰時,王猛那句"將軍,突厥人精于騎射,擅于野戰"。原來從那時起,王猛便在刻意引導他放棄正面作戰,為今日里應外合埋下伏筆。而更令他心驚的是,信箋邊角沾著的龍涎香——那是太子近侍獨有的燻香,昭示著這場陰謀早有朝中勢力勾結。

    "報!王猛副將率兩萬騎兵往長安方向疾馳!"斥候的喊聲驚碎了營帳內的死寂。李昭猛地起身,青銅兵符在掌心硌出深痕。他忽然想起半月前,太子派來的監軍張公公曾隱晦提及"戍邊將領功高震主",當時張公公袖中若隱若現的金錯刀,此刻終于與王猛密信中的龍涎香串聯成線。更讓他揪心的是,三天前曾有位神秘商人送來西域美酒,隨行歌姬彈唱的曲調,竟與吐蕃軍營的號角聲如出一轍。

    夜色如墨,李昭點齊三千死士。出發前,他解開沈謙的衣襟,只見這位追隨他八年的校尉胸口烙著李氏宗祠的圖騰——那是李家死士特有的印記。"原來你早就知道王猛的背叛..."李昭喉頭哽咽,將隨身攜帶的玉佩系在沈謙頸間,"待我歸來,定用太子的項上人頭,祭奠你英靈。"這時,他突然發現沈謙緊握的拳心中,還藏著半枚虎符殘片,那是十年前他與沈謙潛入突厥王帳時,從突厥大將身上奪得的信物。

    追兵在黎明時分殺至。王猛的騎兵將李昭等人圍困在絕谷,冷笑劃破晨霧︰"李昭,交出兵符,我可保你全尸!太子說了,只要你肯歸順,榮華富貴..."

    "住口!"李昭長槍直指王猛咽喉,"當年雁門關外,你我歃血為盟,要守護這萬里山河!你竟為了權位,勾結外敵,殘害手足!"話音未落,山谷兩側突然響起震天戰鼓,身著玄甲的騎兵如神兵天降——竟是李昭暗中培養的李家私軍。而這私軍的組建,還得從五年前說起︰當時李昭救下一名被追殺的老匠師,匠師為報恩,帶著三百名弟子日夜打造精甲利箭,才有了今日這支神秘部隊。

    混戰中,王猛揮刀劈來,李昭側身躲過,槍尖挑飛他的頭盔。昔日並肩作戰的副將,此刻鬢角已染霜白。"為什麼?"李昭的聲音帶著顫抖。王猛抹去嘴角血跡,慘笑︰"因為你永遠不懂!在這亂世,唯有權力才能真正守護想守護的人!"原來,王猛年幼時全家被流寇所害,只有妹妹僥幸存活。太子抓住他的軟肋,以妹妹性命要挾,迫使他走上這條不歸路。而李昭此刻才想起,半年前王猛曾偷偷資助邊關孤兒院所,或許那時的他,就在為自己的罪孽贖罪。

    血色染紅了腳下的土地。當王猛的尸體倒下時,李昭望著北方的狼煙,突然想起《將體篇》最後的批注︰"所謂忠誠,非愚忠于一人,乃堅守心中正道。"他握緊染血的兵符,調轉馬頭,朝著長安方向疾馳而去。途中,他意外救下一名被追殺的太子侍讀。侍讀交出太子謀反的賬本,上面詳細記錄著與吐蕃的密約,以及收買朝中大臣的金銀往來。

    三個月後,長安朱雀門前,李昭單槍匹馬,長槍挑著太子謀反的罪證。城樓上,李世民望著這個渾身浴血卻依然挺直脊梁的年輕將領,想起那日雁門關大捷的捷報上,李昭寫的那句︰"臣守的不是某個人的江山,是天下百姓的太平。"而此刻,城門下跪著的不僅是太子黨羽,還有那位曾送來西域美酒的神秘商人——他竟是吐蕃安插在中原多年的細作。

    夕陽下,新鑄的"忠勇"二字軍旗在皇城上空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于背叛與堅守、權謀與正道的永恆傳說。而李昭回到雁門關後,在沈謙的墓前種下一棵胡楊,每年秋天,金黃的樹葉都會隨風飄落,如同當年那面被戰火染紅的吐蕃旌旗,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往事。

    十年後,長安朱雀大街的“听風樓”茶霧繚繞。老槐木八仙桌上擺著醒木、折扇,一位白發說書人輕抿蓋碗茶,喉間忽地迸出一聲清亮︰“上回書說到,李將軍單槍匹馬立于朱雀門前,槍挑太子謀反鐵證!”

    滿堂茶客擱下茶盞,連嗑瓜子的孩童都伸長脖子。說書人折扇“啪”地展開,扇面繪著血染的雁門關︰“諸位可知,當時城門下跪的何止太子黨羽?那曾獻西域美酒的商人,竟是吐蕃暗樁!還有那王猛副將,原是為保親妹妹性命,才被太子拿捏……”

    “後來呢?李將軍可被封官加爵?”前排漢子拍案而起。說書人捻著胡須,眼中泛起微光︰“太宗皇帝親迎李將軍入宮,要賜他萬戶侯!可您猜怎麼著?李將軍只請了一道旨意——在雁門關外,為沈謙校尉立碑,碑上刻著《將體篇》里那句話︰‘所謂忠誠,非愚忠于一人,乃堅守心中正道!’”

    說到動情處,說書人猛地一拍醒木,震得茶盞叮咚作響︰“打那以後,李將軍解甲歸田,在雁門關教孩童讀書習武。每年胡楊金黃時,他就帶著孩子們到沈謙墓前,講當年如何識破陰謀、血戰絕谷!”

    茶樓里寂靜無聲,只余檐角銅鈴叮咚。說書人緩緩起身,背後斜陽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列位看官,這世間最烈的酒,不是西域葡萄釀,而是熱血男兒灑在山河的忠魂;最險的局,也比不過人心善惡的較量。欲知後事如何——”他突然壓低聲音,折扇指向門外暮色,“且看那雁門關外,至今還飄著‘忠勇’軍旗的烈烈風聲!”

    茶客們如夢初醒,滿堂喝彩聲中,說書人收起折扇。有好奇書生遞上銀錢︰“老先生,您怎知得這般詳細?”老人望著窗外暮色,蒼黃的臉上泛起笑意,腰間玉佩在燭火下閃過微光︰“當年雁門關有個渾身浴血的校尉,拼死護著半卷密信……有些故事,是要用命來記的。”言罷,負手踱入漸濃的夜色,只留茶客們望著他的背影,久久回味。

    喜歡借古鑒今請大家收藏︰()借古鑒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借古鑒今》,方便以後閱讀借古鑒今第546章 將體篇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借古鑒今第546章 將體篇五)並對借古鑒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