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第671章 諸葛亮入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家雲 本章︰第671章 諸葛亮入蜀

    “那張允怎麼說?他撤去舒縣干嘛?難道還想進軍合肥嗎?”

    “正是……”

    “大軍已敗,士氣不振,士兵對敵軍已有懼意,難道休整了之後,士氣就能恢復嗎?再者,他們駐軍舒縣,我們怎麼辦,還攻不攻合肥?難道我軍就在這合肥城外,等著他們休整完再進軍合肥嗎?再者,他們要休整多長時間?”周瑜越說越氣,已是怒不可遏。

    “我亦不知……該如何是好?請都督決斷。”黃蓋沒辦法了,只能甩鍋給周瑜。

    “哼,你可知道,吳侯提出攻打淮南時,江東諸臣,多有反對,吳侯力排眾議,才促成此次攻淮南,本都督在吳侯面前,也是拍拍胸脯,保證拿下淮南。今若我們也撤兵了,吳侯必治你我之罪。”

    “那就先不撤。”

    “不撤?難道就在合肥城杵著,耗費糧草嗎?如今,我軍騎虎難下,進退不能。荊州軍一幫廢物,若他們出不了山,可向我求援,大不了我派一軍,擊敗敵軍騎兵,接應他們出山。”

    “想必是他們戰敗之後,士氣不振,已是不能戰,才會撤退。”

    周瑜一愣,自己都氣糊涂了,他又辯解︰“那又如何?我軍擊敗敵軍騎兵,接應他們,其軍中士氣自然大漲。”

    黃蓋想了想,稍稍猶豫,才說︰“不如,待其軍休整好後,我軍安排船只,讓其軍走濡須口方向,來到合肥,如此就不用穿行紫蓬山?”

    “黃公覆……”周瑜真是恨鐵不成鋼︰“濡須口必須掌握在我軍手里,豈能讓荊州軍所掌?萬一他們到達濡須口時,弄出事端來,我數萬大軍該怎麼辦?此言日後不要再說了。”

    黃蓋也是無奈︰“可如今,荊州軍已撤,我軍該怎麼辦?”

    雙方已結盟,又不互相信任,真是為難人。

    “唉!”周瑜長嘆一聲,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待我想一想吧。”他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後,他才對黃蓋說︰“大軍先不撤,也不攻城了,就這麼與敵軍對峙著,派人問一下張允,他究竟要休整多長時間,了解荊州軍是否還能再戰。另外,再派人向吳侯匯報戰況。”

    “那只好先如此了。”

    從舒縣到合肥,陸路上隔著紫蓬山,但傳遞消息,可走水路,穿行巢湖即可。所以,荊州軍和江東軍傳遞消息無礙。可是,大軍要走水路,卻不得不經過濡須口。

    周瑜做了決斷,趙雲回到合肥後,也暫時以固守為主,雙方就這樣對峙了起來。

    ……

    荊州南郡襄陽渡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二月上旬。

    諸葛亮率五千軍隊,魏延、馮習、李嚴隨軍听用,即將出發,進入益州。劉備和龐統兩人前來相送。

    在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將龐統從桂陽郡耒陽縣調回襄陽。劉備親自去請龐統,兩人一番交談會,龐統就答應留在劉備身邊,為劉備效力。

    “軍師,今日你入蜀,不知何時你我才能相見,還望軍師珍重。”劉備聲音里有些哽咽。

    他和諸葛亮早就把公事談好了,離別之時,也不需要還談公事,只談個人情誼。

    “主公……我……躬耕于南陽,得主公三顧于茅廬,又委以重任,主公之恩,不敢忘懷,此去益州,必會為主公守住益州。”

    “以軍師之能,我自是放心,只是想到不知何時才能見到軍師,心中悲切。”

    “主公胸懷大志,當以大業為重,我此去益州,功成之時,必會回來,與主公相見∼…還請主公珍重。”

    兩人道了別,諸葛亮下令出發,船只緩緩而行,離開了襄陽。

    二十天後,諸葛亮來到了成都,拜見了劉璋。雙方一番洽談之後,他得到劉璋資助的糧草和兵器若干,又啟程向葭萌關而去。

    這麼一來,益州用來防範漢中的前線軍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諸葛亮所率五千兵力,駐扎于葭萌關,另一部分為楊懷、高沛所率三千兵力,駐軍于白水。當然,蜀道之上,層層關隘,約有駐軍,例如梓潼、涪城、綿竹等。

    ……

    青州濟南國東平陵,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二月中旬。

    陳炎正在悠哉地和賈詡閑聊。

    “文和,你來東平陵也有七八個月了吧,可習慣這里的生活?”

    “齊公,臣自出仕之後,四處為官,足跡踏遍雍涼、關中、兗豫,走遍了半壁江山,濟南已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了,氣候也適宜,臣還過得不錯,多謝齊公。”

    “哈哈哈哈,听說你最近正在著書?”

    “並非自己著書,只是校注,臣正在給校注《吳起兵法》和《孫子兵法》。”

    “哦,寫好了,可要先給我看看?”

    “齊公南征北戰十余年,所向無敵,臣只是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只怕不入齊公法眼。”

    “無妨,今我軍已有數十萬兵力,但統軍將領不一,統兵或訓兵的方式也不一,一些將領訓兵的方法獨特,能訓練出精兵來,例如高仲從所統率的陷陣營,乃步兵精銳,我早有在全軍中推廣陷阱營的訓練方法,但考慮良久,終是放棄了。”

    陳炎卻不糾結于陷陣營的問題,又接著說︰“另外,因軍中不同將領訓兵的方法不同,導致所統的士兵各異,我調兵遣將之時,不得不考慮到將領與士兵的配合,否則就會出現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情況,則影響到軍隊戰力。所以,調動兵力時,我不得不給將領和士兵一段磨合的時間,讓他們相互熟悉,配合默契。”

    賈詡點了點頭︰“齊公所言也是無可奈何,若將兵之間,配合不默契,戰時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每個將領都會訓練出與自己配合默契的士兵,在戰場上才能無往而不利,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只是,士兵均由將領訓練,士兵就會依賴于將領,唯將領之命是從,如果換了將領統帥這些士兵,士兵說不定還會有抵觸,只信任一個將領,長此以往,一些將領便能擁兵自重。”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第671章 諸葛亮入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第671章 諸葛亮入蜀並對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