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兵力不弱,吳侯可出三萬兵力,朝廷只需出一萬兵力,合兵四萬,兵力已是淮南駐軍的兩倍左右,足以攻下淮南。”魯肅瞞下了躲在潛山里的雷薄、陳蘭所率兵力,因為在他看來,那是奇兵,需先躲在暗處。他接著說︰“一旦攻下淮南,我軍西擋陳炎在汝南的兵力,北上可進入徐州,徐州兵力空虛,我軍直搗徐州腹地,屆時陳炎大受牽制,我軍則大佔優勢。”
“子敬所說並非無理,只是……據我所知,陳炎在汝南兵力亦不弱,若我軍攻合肥,汝南的兵力必會支援。”
“汝南城距離合肥有八九百里路,又有淮水之隔,敵軍就算是想救援,也得花上一兩個月時間,我軍突襲合肥,出其不意,可殺敵軍一個措手不及,完全可以在汝南援軍趕到之前,拿下合肥。”
魯肅咳嗽了幾聲,清清嗓門,接著說︰“近年來,陳炎大軍連年征戰,早已疲憊,正整軍休養,我軍唯有趁其休養之際,驟然發動進攻,方有勝利,否則陳炎大軍恢復,其勢難擋呀。”
“那此次攻打淮南,莫非又是吳侯親自率軍?”
魯肅微微一愣,劉備這話看似是在詢問,實則是擔心孫權親率大軍。畢竟孫權兩次率軍,戰績擺在那里,讓劉備感到擔憂。
“此次出兵的統帥是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公瑾用兵如神,江東能有今日基業,他功不可沒,兩年前,他曾率軍敗擊黃祖,報吳侯先父被殺之仇,以公瑾之能,統兵攻淮南,我軍兵力又佔優,必能馬到成功,還請衛將軍鼎力相助,切莫錯過時機呀。”魯肅抱拳行了個禮。
“這……出兵之事重大,恐怕我還得仔細考慮才行。”
劉備和魯肅又聊了些細節之後,才先將魯肅打發走,現場只剩下他和諸葛亮。
“軍師,劉璋派張松來,讓我派軍隊進入益州,如今孫權又派魯肅來,讓我出兵助他攻打淮南,我不過萬余兵力,如何能出那麼多兵?可若不出兵,劉璋和孫權必生異心,這聯盟也就不牢固了,唉。”
諸葛亮搖了搖頭︰“張松引主公大軍入蜀,是為了奪益州,只是形勢不明朗,主公可奪卻不能奪,孫權請主公出兵支援,不過是借主公之力,助他拿下淮南,二者目的不同。出兵入蜀,對主公比較有利,孫權此人,有些貪婪了,他所求,主公也不能不答應,否則對三州聯合抗陳弊大于利呀。”
“可是,我手里只有萬余兵力,你說我該怎麼辦?”
諸葛亮低頭思考了起來,不急著回答。劉備看到諸葛亮陷入沉思,不好打擾,心里又焦躁不安,就來回踱步。
過了一會兒,諸葛亮才說︰“主公,不如我按原計劃,率軍入蜀,孫權那邊,唯有主公去請劉表出兵。”
“劉表出兵?上次魯肅來襄陽,分別見我和劉表,卻選擇與我洽談結盟一事,劉表心中已是不悅。且劉表與孫權素有矛盾,只因結盟才暫時放下成見,讓他出兵,相助孫權,又沒有好處,他豈會容易答應?”
“劉表雖有怨言,卻顧全大局。主公可曾留意過,在主公迎陛下入襄陽前,劉表對主公防範有加,今雖與主公仍是不和睦,卻少了些針鋒相對,對主公一些行為也是默許。”
“或許只是他顧慮多了。”
“劉表此前顧忌主公,皆因擔心主公奪了他的荊州基業,而今選擇隱忍,皆因他明白,若他和主公產生紛爭,荊州動蕩,陳炎必會趁虛而入,他仍會丟了基業,朝廷也完了。所以,主公如果去面見劉表,讓他出兵,他雖有疑慮,但仍會顧全大局,答應下來,我料他必會提出讓主公出部分兵力,他也出一部分兵力,組成聯軍,共同去淮南。”
“咦,這……倒是可行之策,還是軍事考慮周到。”
劉備急急忙忙,去劉表府上,求見劉表。
“見過景升兄!”
私下場合,劉備至今仍以兄稱劉表,兩人只是關系微妙,卻沒有鬧翻。
“玄德今日怎麼有空到我府上來?”
“听聞景升兄身體有恙,特來探望。”
“多謝了,我臥病幾年,只是,自陛下進入襄陽後,病情反而有所好轉了,此是沾了陛下的福氣呀。”劉表並不是拍劉協的馬屁,只是在劉備面前故作身體還不錯的姿勢,讓劉備不敢胡來,畢竟兩人也是競爭對手。
兩人寒暄了一會兒,劉備進入主題。
“今日拜訪景升兄,實是有一事決斷不下。”
“不知是何事?”
“今劉季玉和吳侯皆派使者前來,言明願意加入反陳炎聯盟,與朝廷一起,對抗陳炎,只是劉季玉和吳侯又各有要求,讓人很是為難。”
劉表听了微怒,使者來了,先拜訪劉備,卻不來拜訪他,這是不尊重他的表現。只是,他又不能表現出來,就問︰“不知是何事?”
“劉季玉擔心陳炎勢大,他守不住益州,派張松前來,稱欲引朝廷一軍,進入益州,共守益州,吳侯則是想化被動為主動,先發制人,趁機攻打淮南,派魯肅前來,請朝廷出兵支援。兩邊都要求出兵,真是讓人為難呀。”
劉表皺起眉頭︰“但兩位使者並未在朝會上提出。”
“明日朝會,張松會正式向朝廷提出,至于魯肅那邊,想必不會向朝廷提出,吳侯出兵淮南本是隱秘之事,豈會當眾泄露?想必是擔心朝中有陳炎的細作。此前結盟之事,乃我一力促成,故他們皆先對我告知此事,倒不是對景升失禮,還請景升兄切勿介懷。”
“哈哈,玄德忙于結盟之事,他們自然先找你,我豈會介意?只是這事……”
“唉!劉季玉與吳侯的請求,你我若不答應,他們倆必起異心,若只答應一方,另一方必會覺得你我厚此薄彼,也會有異心,這聯盟只怕難以維持了,如今我倒體會到當年袁本初的難處。”劉備是指當年反董時,袁紹作為盟主,也同樣會有為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