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陽虛腹痛疑附子 黑豆解厄傳古方
暮春時節,蒼梧山的雨水漸漸多了起來,空氣里滿是潮濕的氣息。村里的寡母林氏,近來總是肚子疼,尤其是夜里,疼得翻來覆去睡不著,得用熱水袋捂著肚子才稍微好些。她去找墨臾看病,墨臾為她診脈後,皺著眉說“林大娘,您這是‘陽虛寒凝’。您年紀大了,陽氣不足,又趕上這多雨的春天,寒邪和濕邪一起鑽進肚子里,導致脾胃虛寒,所以才會肚子疼,喜溫喜按。”
沈硯之在一旁听著,點頭附和“沒錯,陽虛寒凝的腹痛,醫書里說要用‘附子理中湯’——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能溫中散寒,補氣健脾。只是這附子……”他頓了頓,面露難色,“附子毒性甚強,若炮制不當或劑量過大,會致人四肢厥冷、心律失常,甚至死亡。醫書里記載,附子用量一般不超過一錢,且必須用鹽水浸泡後再煮,以減其毒。”
墨臾卻搖了搖頭“沈兄,林大娘的陽虛很嚴重,一錢附子不夠。我阿爺曾說,對付這種嚴重的陽虛寒凝,附子要用三錢,但必須用‘黑豆+甘草’同煮,黑豆能解附子的毒,甘草能調和藥性,這樣既有效,又安全。這法子是從村里的舊志《蒼梧風物記》里看來的,舊志里說,前朝有個老醫官,就是用這個法子治好了很多陽虛腹痛的人。”
沈硯之急忙找來《蒼梧風物記》,翻到記載附子用法的那一頁,只見上面寫著“附子三錢,黑豆五錢,甘草三錢,同煮一炷香時辰,再入黨參、白術、干姜,續煮半炷香,溫服,治陽虛寒凝腹痛,屢試不爽。”
“可這劑量比醫書里大了三倍,還是太冒險了。”沈硯之仍有顧慮,“萬一出了差錯,我們怎麼向林大娘交代?”
林大娘卻握住墨臾的手說“墨臾先生,我信你。我這肚子疼了半個月,吃了不少藥都不管用,再疼下去,我這老骨頭也撐不住了。你就照你阿爺的法子治,出了差錯,我不怪你。”
墨臾點了點頭,轉身去藥櫃取藥。他取了三錢附子,用清水洗干淨,又抓了五錢黑豆、三錢甘草,一起放進陶罐里,添上足量的水,在土灶上用文火慢煮。沈硯之在一旁守著,時不時掀開鍋蓋看一眼,只見陶罐里的水漸漸變成了深褐色,散發著一股特殊的藥香。
一炷香的時辰過後,墨臾又加入黨參、白術、干姜,繼續煮了半炷香。待藥煎好後,他濾去藥渣,先嘗了一小口——藥味溫熱,沒有附子的辛辣味,只有淡淡的草木香。他這才將湯藥端給林大娘,看著她喝了下去。
夜里,墨臾和沈硯之都沒敢睡,守在林大娘的屋外。約莫三更時分,屋里傳來林大娘的聲音“墨臾先生,我肚子不疼了,還覺得暖暖的,想睡一覺。”
兩人松了口氣,沈硯之看著墨臾,愧疚地說“是我太拘泥于醫書了。若不是你堅持,林大娘還得遭罪。這‘黑豆解附子毒’的法子,醫書里從未記載,卻比醫書里的鹽水浸泡更有效。”
墨臾笑著說“其實,醫書里的法子也是從民間來的。只是民間的經驗太多,醫書里記不完。比如這黑豆,村里的老婦人煮菜時都會放些,說能解百藥毒,這也是口傳下來的經驗。我們做醫者的,既要懂醫書,也要懂民間的法子,這樣才能治好更多的病。”
閻魔愛站在月光下,看著屋里的燈光,忽然察覺到林大娘身上的陽虛寒凝里,藏著一縷極濃的怨靈余孽——這怨靈竟借著林大娘的陽虛,試圖吸走她的陽氣,壯大自己的力量。閻魔愛指尖一動,青銅鈴發出清脆的響聲,那縷余孽便被她徹底淨化了。
次日清晨,林大娘神采奕奕地來到竹屋,手里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粥“墨臾先生,沈先生,多謝你們救了我。這是我煮的小米粥,你們快嘗嘗。”
沈硯之接過粥,喝了一口,只覺得心里暖暖的。他看著墨臾,認真地說“墨兄,我想把這些民間的草藥用法、炮制方法、解毒方子都記下來,寫成一本《蒼梧本草錄》,讓更多的醫者知道。這樣,就算以後我們不在了,這些經驗也能傳下去。”
墨臾點了點頭“好啊。這也是我阿爺的心願。他總說,好的法子不能只藏在心里,要讓更多人知道,才能救更多人。”
雨水漸漸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照在林大娘的臉上,也照在墨臾和沈硯之手中的藥碗上。忘川溪的水潺潺流淌,溪邊的彼岸花新芽長得更壯了,仿佛在為這“口傳經驗”的傳承而歡喜。
第四回 藥毒傷正起波瀾 怨靈現形終伏法
初夏時節,蒼梧山的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村里的草藥長得郁郁蔥蔥,墨臾和沈硯之的《蒼梧本草錄》也寫了大半。可就在這時,之前被治好的村民們突然紛紛病倒了——有的嘔吐不止,有的腹瀉腹痛,有的還出現了頭暈、乏力的癥狀,和之前溫疫時的癥狀截然不同。
墨臾和沈硯之急忙為村民們診病,發現他們的脈象都很虛弱,舌苔白膩,且都服用過之前治寒痹、痰濕、陽虛的湯藥。“是‘藥毒傷正’!”沈硯之臉色大變,“這些村民之前都服用過有毒性的草藥,比如石蒜、附子,雖然我們用了減毒的法子,但他們的體質不同,有的脾胃虛弱,長期服用後,藥毒還是傷了他們的正氣,導致脾胃受損,出現嘔吐、腹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墨臾也皺著眉,他想起阿爺曾說過,藥毒傷正後,要用“甘草、綠豆、石菖蒲”解毒,再用“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恢復正氣。他立刻讓村民們去采綠豆、挖甘草、找石菖蒲,自己則和沈硯之忙著煎藥。
可就在這時,村里的祠堂突然傳來一聲巨響,緊接著,一股黑色的霧氣從祠堂里冒出來,籠罩了整個村子。霧氣中,一個猙獰的怨靈現身了——正是之前逃逸的那縷怨靈!它吸收了村民們身上的藥毒和邪祟,終于恢復了完整的形態。
“閻魔愛!你以為你能躲得過我嗎?”怨靈嘶吼著,“我要吸走這村里所有人的陽氣,讓你永遠無法完成冥府的任務!”
閻魔愛立刻現身,玄色的衣擺在霧氣中飄動,青銅鈴發出刺耳的響聲“怨靈,你作惡多端,今日我必收了你!”
怨靈冷笑一聲,揮起黑色的爪子,向閻魔愛撲來。閻魔愛側身躲開,指尖發出一縷玄色的光芒,擊中了怨靈的胸口。怨靈慘叫一聲,卻又立刻撲了上來——它吸收了太多村民的藥毒和邪祟,力量變得異常強大。
墨臾和沈硯之見狀,急忙對村民們說“大家快把煎好的甘草綠豆湯喝下去!這湯能解毒,還能增強正氣,不讓怨靈吸走你們的陽氣!”
村民們紛紛喝下甘草綠豆湯,身上的不適漸漸緩解,臉色也恢復了些紅潤。怨靈見村民們的陽氣越來越旺,自己的力量卻在減弱,氣得嘶吼起來“我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它轉身撲向一個年幼的孩子,想要吸走他的陽氣。閻魔愛見狀,立刻擋在孩子身前,將青銅鈴擲向怨靈——青銅鈴發出耀眼的光芒,將怨靈困住。“怨靈,你的罪孽已經夠多了,該回冥府受罰了!”閻魔愛厲聲說道,指尖凝聚起冥府的力量,注入青銅鈴中。
就在這時,墨臾突然喊道“愛姑娘,用石蒜!石蒜能破邪祟,或許能幫你制服怨靈!”
閻魔愛愣了愣,立刻想起之前墨臾用石蒜治邪祟的法子。她指尖一動,溪邊的彼岸花鱗睫紛紛飛起,圍繞著怨靈旋轉,散發出淡淡的紅光。紅光與青銅鈴的光芒交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結界,將怨靈徹底困住。
“不!我不甘心!”怨靈嘶吼著,身體漸漸被紅光和金光吞噬,最終化為一縷黑煙,被青銅鈴收了進去。
黑色的霧氣散去,陽光重新灑在村子里。村民們紛紛圍上來,對著閻魔愛、墨臾、沈硯之連連道謝。沈硯之看著閻魔愛,驚訝地說“愛姑娘,你……你到底是誰?”
閻魔愛笑了笑“我是地獄少女閻魔愛,來自冥府,此番是為了追捕這怨靈而來。多謝你們,讓我知道了人間的草木不僅能治病,還能驅散邪祟;讓我知道了‘溫柔與懲戒’並非對立,而是能像這彼岸花一樣,共生共存。”
墨臾看著閻魔愛,輕聲說“愛姑娘,不管你來自哪里,你都是我們的朋友。蒼梧山永遠歡迎你。”
閻魔愛搖了搖頭“冥府還有任務等著我,我該走了。不過,我會把這彼岸花的鱗睫留給你們,它既能治病,也能守護這村子,就像我守護你們一樣。”
說著,她將手中的彼岸花鱗睫遞給墨臾,轉身化作一縷玄色的輕煙,漸漸消失在忘川溪畔。青銅鈴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像是在告別,又像是在祝福。
尾章 本草成書傳後世 絳珠羈絆永留存
秋霜再次降臨時,蒼梧山的忘川溪畔又開滿了彼岸花,絳色的花瓣在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竹屋前,墨臾和沈硯之正拿著一本厚厚的書,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這本書就是他們合著的《蒼梧本草錄》,里面記載了蒼梧山的草藥、民間的口傳經驗、炮制方法、解毒方子,還有一個個治病的病案。
“墨兄,我們終于把這本書寫完了。”沈硯之撫摸著書的封面,感慨地說,“這里面不僅有草藥的用法,還有我們和愛姑娘的故事,還有村民們的故事。以後,不管是哪里的醫者,看到這本書,都能知道蒼梧山的草藥有多神奇,知道民間的經驗有多寶貴。”
墨臾點了點頭,目光落在書里的一幅畫上——畫上是忘川溪畔的彼岸花,旁邊站著一個身著玄色衣裳的少女,手里牽著青銅鈴。“這是我特意讓村里的畫匠畫的。”墨臾輕聲說,“我想讓後人知道,曾經有一位來自冥府的地獄少女,和我們一起守護過這蒼梧山,一起用草藥救過很多人。”
村里的孩子們圍著他們,嘰嘰喳喳地問“墨臾先生,沈先生,這書里寫的都是治病的法子嗎?我們以後能學嗎?”
墨臾笑著說“當然能。只要你們願意學,我們就教你們。這些草藥,這些法子,都是前輩們傳下來的,我們要把它們好好傳下去,不能讓它們斷了。”
閻魔愛雖然回到了冥府,卻時常會想起蒼梧山——想起忘川溪畔的彼岸花,想起墨臾的草藥,想起沈硯之的醫書,想起村民們的笑容。她偶爾會偷偷來到蒼梧山的上空,看著村里的孩子們跟著墨臾學習識草、治病,看著沈硯之把《蒼梧本草錄》傳給更多的醫者,看著彼岸花年復一年地開放,守護著這人間的溫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日,閻魔愛又來到蒼梧山上空,看見墨臾和沈硯之正在溪邊種植彼岸花鱗睫——正是她留下的那些。墨臾一邊種,一邊對沈硯之說“這彼岸花,既是冥府的花,也是人間的藥。它能承載怨念,也能驅散邪祟;能懲戒惡徒,也能守護善良。就像我們做醫者的,既要懂治病,也要懂人心;既要懂醫書,也要懂民間。”
沈硯之點了點頭“是啊。這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智慧。我們從生活中得到經驗,用這些經驗去幫助別人,讓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草藥的意義,也是我們醫者的意義。”
閻魔愛看著這一幕,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她知道,蒼梧山的故事不會結束,《蒼梧本草錄》的傳承不會結束,她與蒼梧山、與墨臾、與彼岸花的羈絆,也永遠不會結束。
風掠過忘川溪,彼岸花的花瓣飄向空中,像是在向閻魔愛揮手。青銅鈴的聲音在空氣中輕輕回蕩,與溪水流淌的聲音、孩子們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在蒼梧山下,譜寫了一曲永恆的、關于草木、關于溫柔、關于傳承的詩意樂章。
結語
《絳珠冥契閻魔愛與彼岸本草錄》的故事,始于蒼梧山的彼岸花,終于《蒼梧本草錄》的傳承。故事里,有中醫的“辨證施治”“扶正祛邪”“因地制宜”,有“口傳知識”與“文獻記載”的踫撞與融合,有地獄少女閻魔愛從冷漠到溫柔的蛻變,也有醫者墨臾、沈硯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智慧。
彼岸花,這生于陰陽交界的花,既是冥府的象征,也是人間的良藥——它承載怨念,亦能驅散邪祟;它代表懲戒,亦能守護救贖。正如中醫的智慧,源于先民在生死間的實踐,始于口耳相傳的經驗,卻能跨越千年,拯救無數生命;正如醫者的仁心,既要懂醫書的先賢經驗,也要懂民間的生活智慧,既要治身體的疾病,也要療心靈的創傷。
《蒼梧本草錄》不僅是一本草藥書,更是一本“生命之書”——它記載的不僅是草藥的用法,更是一代代人對生命的敬畏、對善良的守護、對傳承的堅守。而閻魔愛與蒼梧山的羈絆,也告訴我們溫柔與懲戒並非對立,光明與黑暗並非割裂,只要心中有善,有對生命的熱愛,即使身處冥府,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即使是生于陰陽交界的花,也能綻放出守護生命的光芒。
願這故事能讓更多人知道,中醫的智慧有多珍貴,民間的經驗有多寶貴,生命的溫柔有多動人——願彼岸花永遠開放,願本草的智慧永遠傳承,願人間的溫暖永遠留存。
贊詩
絳珠生在陰陽畔,一半冥寒一半暖。
墨臾識草解民憂,沈硯著書傳古卷。
肝郁寒痹痰濕除,陽虛藥毒皆可散。
冥女執鈴護人間,本草成書留典範。
口傳文獻相交融,源于生活高于天。
蒼梧山下花常開,此契綿綿永流傳。
(下卷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