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雪膚春風錄(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雪膚春風錄(下卷)

    雪膚春風錄

    下卷

    第五卷 老叟頑疾 辨證調方

    入秋之後,落霞鎮西頭的老木匠張老漢,也尋到了回春堂。他年過六旬,手背、前臂布滿了大小不一的白斑,最大的一片竟有手掌般大,邊緣還帶著淡淡的紅暈。“甦先生,這病纏了俺十年,江南的名醫都看過,藥膏涂了幾十罐,半點用沒有。”張老漢嘆著氣,擼起袖子,那些白斑在黝黑的皮膚上格外扎眼,“他們都說俺這是‘氣血瘀滯’,可吃了活血化瘀的藥,反倒更癢了。”

    甦九韶仔細查看張老漢的白斑,見斑色偏暗,邊緣色素沉著明顯,撫之粗糙,不像阿杏那般光滑。又診其脈,脈象沉遲,舌淡紫,舌下絡脈迂曲。“張老爹,您這白癜,與阿杏的不一樣。”甦九韶緩緩道,“阿杏是脾腎陽氣不足,您卻是陽氣虧虛日久,兼有氣血瘀滯。補骨脂雖能溫陽,卻少了活血通絡之力,單用酊劑,怕是難以透達瘀滯的肌膚。”

    張老漢听得一愣︰“那可咋整?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這白斑長滿全身吧?”

    甦九韶取來案頭的《本草備要》,翻到“補骨脂”條目,指著其中“溫腎助陽,暖脾止瀉,能通命門,暖丹田”的記載,又補充道︰“古籍只言其溫陽,卻未說如何應對‘陽虧夾瘀’之癥。俺琢磨著,得在補骨脂酊里加兩味藥——紅花活血,桂枝通絡,讓陽氣帶著氣血,一起沖破瘀滯的‘關卡’。”

    他當即配藥︰補骨脂五兩,紅花一兩,桂枝五錢,用高粱酒浸泡,這次卻特意多加了一步——將藥壇置于炭火旁微烘三日,待酒液泛起細密的氣泡,才移至檐下密封。“您陽氣虛得重,單靠日光不夠,先用炭火助藥力‘醒’過來,再借日光溫煦,才能事半功倍。”甦九韶解釋道。

    涂藥時,甦九韶叮囑張老漢︰“每日巳時涂藥後,除了曬日光,還要用手掌輕輕揉搓患處,直到皮膚發熱。揉搓能助氣血運行,讓藥酊更快透進去。”張老漢依言照做,起初幾日,患處又癢又麻,他忍不住想抓,甦九韶卻攔住他︰“這是藥力在沖瘀滯,越抓越容易破皮留疤,忍一忍,過幾日就好了。”

    果然,五日之後,瘙癢漸漸減輕。第十日,張老漢興沖沖地跑來,指著前臂一塊小白斑︰“甦先生,您看!這斑邊上,竟透出點黑暈了!”甦九韶湊近一看,那片白斑邊緣,果然泛起了淡淡的褐色,像墨滴在宣紙上慢慢暈開。他笑著道︰“這是氣血通了,陽氣能到肌膚了。繼續堅持,不出三月,定能見效。”

    此事傳開,鎮上人都說甦九韶“會看病,更會改方”。甦九韶卻在《落霞醫案》里寫道︰“補骨脂酊治白癜,當辨體質。稚童陽氣未充,當純用溫陽;老者陽虧夾瘀,需佐活血通絡。古籍為鏡,實踐為尺,二者相合,方為良法。”他還特意附上張老漢的脈象、舌象圖,以及調整後的酊劑配方,字跡工整,如同一幅嚴謹的醫理畫卷。

    第六卷 北地醫者 質疑解惑

    冬月初,一位身著貂裘的北方醫者,帶著隨從來到了回春堂。他姓魏,是京城太醫院的院判,因听聞南方有用補骨脂酊治白癜的奇方,特意南下考察。“甦掌櫃,《瘍醫大全》雖載補骨脂治白癜,卻未提‘日光輔助’之說。”魏院判坐下便開門見山,語氣帶著幾分質疑,“北方冬日苦寒,日照稀少,若依你之法,豈不是冬春兩季都無法治病?這法子,怕是難成氣候。”

    甦九韶不惱,笑著引魏院判到後院。此時院中曬著十幾罐補骨脂酊,有的加了紅花,有的加了桂枝,還有幾罐竟泡著曬干的艾葉。“魏先生,您看這幾罐藥。”甦九韶指著泡有艾葉的酊劑,“這是專為北地患者準備的。艾葉性溫,能溫經散寒,加入補骨脂酊中,即便日照不足,也能借艾葉的熱力,助陽氣透膚。”

    他又取來兩本冊子,一本是《農桑輯要》,其中記載“補骨脂霜降後采收,籽實飽滿者,溫陽之力最盛”;另一本是他去鄰縣田野調查時,抄錄的山村老藥農的筆記︰“冬日無暖陽,可用桑柴火烤患處,再涂補骨脂酊,其效與日光相仿。”

    魏院判翻看冊子,見筆記上還畫著桑柴火烤患處的示意圖,旁邊標注著“烤至皮膚發紅,不燙為宜”,不由得點頭︰“原來如此。只是桑柴火易得,艾葉難尋,北方百姓若用此法,怕是不便。”

    “這便是實踐的妙處了。”甦九韶笑著說,“去年冬,我給北方來的貨郎治病,他隨身攜帶火鐮,便教他用補骨脂酊涂後,以火鐮烤熱的銅勺輕熨患處;還有位牧民,干脆用馬糞火煨熱石頭,裹著布熨敷。雖方法不同,卻都借了‘外熱’助藥力,這便是‘因地制宜’。”

    為了讓魏院判信服,甦九韶還請來了正在回春堂復診的張老漢。此時張老漢前臂的白斑已消退大半,只剩下幾處淡褐色的痕跡。“魏先生,您看俺這手,”張老漢笑著擼起袖子,“入秋時還滿是白斑,現在都快好了。甦先生的法子,不光能治,還能跟著俺們的活法變,比那些死記書本的大夫強多了!”

    魏院判看著張老漢的手臂,又翻看著甦九韶的醫案與抄錄的民間筆記,終于嘆道︰“甦掌櫃以古籍為根基,以實踐為枝葉,將補骨脂酊的用法拓展得如此周全,魏某自愧不如。北方冬日治白癜,歷來是難題,你這‘外熱助陽’之法,怕是能解不少百姓的苦。”

    第七卷 遠村秘驗 田野拾遺

    臘月初,甦九韶帶著弟子阿明,去了百里外的雲霧村。那里地處深山,交通閉塞,卻流傳著用補骨脂治白癜的偏方。據地方史志記載,雲霧村“多白癜患者,然村人自有療方,鮮少求診外人”,這讓甦九韶格外好奇。

    雲霧村的老村長年過七旬,听聞甦九韶是為補骨脂而來,便笑著引他們去了村後的藥田。藥田里種滿了補骨脂,植株比落霞鎮的矮壯,葉片更肥厚。“俺們這的補骨脂,都種在向陽的石坡上,不用肥料,靠天收。”老村長解釋道,“采的時候也有講究,必須在霜降後的清晨,帶著露水采,籽實才夠‘潤’,藥力才足。”

    甦九韶摘下一粒補骨脂籽,捏在手中,果然比自己藥鋪里的更飽滿,還帶著淡淡的清潤之氣。“村長,你們用這補骨脂,也是制成酊劑嗎?”

    老村長搖了搖頭,引他們到自家茅屋。屋內灶台上,放著一個陶鍋,鍋里煮著黑乎乎的藥汁,散發著補骨脂與黑豆混合的香氣。“俺們不用酒泡,用黑豆水熬。”老村長說著,舀起一勺藥汁,藥汁濃稠,呈深褐色,“補骨脂五錢,黑豆一兩,加水熬煮半個時辰,濾出藥汁,放溫後涂患處,涂完再用松針烤一烤,比酒泡的更溫和,老人小孩都能用。”

    甦九韶心中一動。黑豆能補腎益精,與補骨脂的溫陽之力相合,既能增強療效,又能緩和補骨脂的燥性,果然是民間智慧的結晶。他讓阿明仔細記下配方與用法,又問︰“這法子,是祖輩傳下來的?”

    “是啊,俺太爺爺那輩就用了。”老村長笑著說,“那會兒村里有個娃,全身都是白斑,大夫說沒救了,俺太爺爺就用這法子,天天給娃涂藥、烤松針,半年下來,娃的皮膚就恢復了。後來,這法子就傳下來了,村里誰家生了白癜,都這麼治。”

    甦九韶又走訪了幾戶村民,見一位中年婦人正在給孩子涂藥。孩子約莫五歲,臉頰上有塊銅錢大的白斑,涂藥後,婦人取來一束曬干的松針,點燃後輕輕在孩子臉頰旁燻烤,松針的香氣與藥汁的氣息交織,孩子竟不哭鬧,還笑著說︰“娘,暖暖的,像曬太陽。”

    婦人笑著對甦九韶說︰“這藥汁不刺激,娃不怕。去年冬天涂了三個月,你看這白斑,都小了一半了。”甦九韶細看,那白斑邊緣已泛出健康的膚色,果然見效。

    回程的路上,阿明不解地問︰“師父,為什麼雲霧村的法子不用酒,反而用黑豆水?”

    甦九韶望著山間的雲霧,緩緩道︰“酒能助藥力透發,卻偏燥烈;黑豆水溫和,能滋陰補腎。雲霧村地處深山,百姓多飲山泉,體質偏寒,用黑豆水正好契合。這便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藥’。古籍記載的是通用之法,民間實踐的,才是最貼合當地百姓的‘活法’。”他讓阿明把雲霧村的偏方,詳細記錄在《補骨脂酊治癜錄》的附錄里,備注“適用于虛寒體質、不耐酒性者”,心中愈發明白,傳統醫學的智慧,藏在山野田間的每一個角落。

    第八卷 薪火綿延 醫籍流芳

    春去秋來,轉眼三年過去。甦九韶的《補骨脂酊治癜錄》已編撰完成,共三卷,收錄了二十余例病案,從稚童到老者,從單純陽氣不足到陽虧夾瘀、虛寒體質,分門別類,詳細記載了配方調整、炮制方法與輔助療法。書末還附有《瘍醫大全》《本草備要》等古籍的相關記載,以及田野調查中收集的民間偏方,真正做到了“文獻與實踐相融,口傳與筆載並重”。

    這日,淮州府的醫官李大人,特意派人來請甦九韶。原來,府衙要編撰《淮州醫案匯編》,听聞甦九韶的補骨脂酊治癜之法療效顯著,想將其收錄其中。“甦掌櫃,您這法子,不僅治好了落霞鎮的患者,連周邊州縣的人都慕名而來,實在該編入醫典,讓更多醫者知曉。”李大人握著甦九韶的手,感慨道,“以前總覺得民間偏方難登大雅,今日見您的醫案,才知‘實踐出真知’啊!”

    甦九韶將《補骨脂酊治癜錄》呈給李大人,笑著說︰“這不是我一人的功勞,是古籍的指引,是百姓的實踐,也是像林嫗、張老漢、雲霧村老村長這樣的人,一點點教給我的。”

    李大人翻閱著醫案,見其中不僅有詳細的癥狀描述、配方,還有手繪的白斑消退過程圖,甚至標注了補骨脂的采收時節、炮制火候,不由得贊嘆︰“如此詳實,既有醫理,又有實操,堪稱‘活的醫典’!”

    不久後,《淮州醫案匯編》刊印發行,“補骨脂酊治白癜”一節佔了整整三頁,不僅收錄了甦九韶的基礎配方,還附上了針對不同體質的調整方法,以及雲霧村的黑豆水偏方。一時間,周邊州縣的醫者紛紛前來回春堂請教,甦九韶總是傾囊相授,還帶著他們去田間辨認補骨脂,演示酊劑的炮制過程,講解“日光輔助”“松針燻烤”的訣竅。

    阿杏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皮膚白皙,不見半點白斑。她時常來回春堂幫忙,看著甦九韶給患者涂藥,听他講解醫理,漸漸也學會了辨認補骨脂、調配酊劑。“甦先生,我也想跟著您學醫,像您一樣,用補骨脂酊治好更多人的病。”阿杏捧著一本《補骨脂酊治癜錄》,眼神堅定。

    甦九韶望著阿杏,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笑著點頭,將祖父留下的那方舊帕遞給她︰“這帕子上的字,你要記牢——‘醫道源于生活,歸于百姓’。補骨脂酊能‘春風拂雪’,靠的不是書本上的字句,是一雙肯觀察的眼楮,一雙肯實踐的手,還有一顆肯為百姓著想的心。”

    阿杏接過舊帕,帕子上的補骨脂籽早已干枯,卻仿佛還帶著當年的溫熱。她輕輕撫摸著那些蠅頭小字,心中暗暗發誓,要把這“春風拂雪”的醫道,一代代傳下去。

    贊詩

    淮水之濱藥草香,骨脂酊劑治癜忙。

    古籍為鏡明醫理,田野尋真補妙方。

    日暖能融肌上雪,陽和可潤鬢邊霜。

    醫心恰似春風意,吹遍人間歲月長。

    結語

    補骨脂酊從《瘍醫大全》中“春風拂雪”的詩意記載,到甦九韶師徒的臨床實踐,再到雲霧村的黑豆水偏方、北地的桑柴火助療,最終融入地方醫籍,這不僅是一味草藥的應用史,更是中國傳統醫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動寫照。它告訴我們,真正的醫道,從來不局限于書本的字句,而是藏在山間的藥田、百姓的灶台、醫者的指尖——古籍記載的是“理”,民間實踐的是“用”,口傳心授的是“巧”,三者交織,才織就了傳統醫學的璀璨錦緞。落霞鎮的回春堂依舊燈火通明,補骨脂的香氣伴著日光,年復一年地彌漫在街巷間,如同那不曾斷絕的醫道傳承,溫暖著每一個被白癜困擾的生命,也照亮了傳統醫學生生不息的前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雪膚春風錄(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雪膚春風錄(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