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故紙情牽︰骨脂戲韻醫心記(2)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故紙情牽︰骨脂戲韻醫心記(2)

    第三卷 故紙尋蹤•醫戲兩相融

    一、古籍中的“雙名考”

    靈汐對“補骨脂”與“破故紙”的雙名由來,一直很好奇。一日,她到吳縣的藏書樓借閱古籍,希望能找到答案。藏書樓的老管理員得知她的來意,便為她找來《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書。

    在《本草拾遺》中,靈汐看到記載︰“補骨脂,生廣南諸州及波斯國,一名破故紙,味苦、辛,大溫,無毒。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及婦人血氣墮胎。”書中還提到,補骨脂因“補骨髓,益精氣,固筋骨”而得名“補骨脂”,又因“其性補而能固,治人虛敗,如破故紙然”,故又名“破故紙”。

    靈汐又翻開《本草綱目》,李時珍在書中寫道︰“補骨脂言其功,破故紙言其形——此草多生故宅廢墟處,似欲填補故紙之缺,故名。又其籽能補骨,故雙名並行。”看到這里,靈汐恍然大悟︰“原來‘補骨脂’是言其功效,‘破故紙’是言其生長環境與形態,雙名各有深意,難怪能在戲文中被用來雙關。”

    老管理員笑著說︰“姑娘年紀輕輕,卻對草藥這麼上心,難得。這補骨脂的雙名,不僅在醫書中有記載,在文人的詩文中也常見,比如唐代詩人張籍有‘破故紙香消永晝,瑣窗風雨催寒漏’之句,也是借藥名寫情愁。”靈汐聞言,便請老管理員幫她找些相關的詩文,管理員欣然應允。

    二、民間的“識草謠”

    從藏書樓回來後,靈汐決定走訪吳縣周邊的鄉村,收集民間關于補骨脂的傳說與用法。她來到離縣城不遠的東村,村里有位老藥農,姓王,年過七旬,種了一輩子補骨脂。

    老藥農見到靈汐,十分熱情,帶著她到田間看補骨脂。“姑娘,你看這補骨脂,最愛長在老房子的牆角、路邊的廢墟旁,就像要把那些破損的地方補起來似的,所以咱們村里人都叫它‘破故紙’。”老藥農指著一株長在舊牆根的補骨脂說。

    他還教靈汐一首民間“識草謠”︰“破故紙,生舊地,葉似槐,花如蝶,籽褐珠,能補骨。鹽炒暖腰腎,酒泡治痹痛,蜜調止泄瀉,外敷消白癜。”靈汐跟著老藥農念謠,覺得通俗易懂,便記錄在藥鈔上。

    老藥農還告訴靈汐,以前村里有位婦人,產後患“白癜風”,四處求醫無果。他便教婦人用補骨脂籽磨粉,與白酒調和,外敷患處後曬太陽,堅持半年,白癜風竟痊愈了。“這法子是我祖父傳下來的,沒寫在書里,卻是真管用。”老藥農說。靈汐將這個病案記錄下來,感慨道︰“民間的智慧,真是無窮啊!”

    三、戲文里的“藥韻集”

    靈汐收集了許多與補骨脂破故紙)相關的戲文唱段,發現除了《牡丹亭》,其他戲曲中也常有以藥喻情的描寫。比如《西廂記》中,崔鶯鶯思念張生,唱道︰“破故紙難補相思債,合歡花怎解離別愁”;《長生殿》中,楊貴妃嘆︰“骨脂空補身康健,難補君王意變遷”。

    她將這些唱段整理成冊,取名《戲文藥韻集》,還在每段唱詞旁,標注對應的中醫理論與補骨脂用法。比如《西廂記》的唱段旁,她寫道︰“合歡花解郁安神,補骨脂溫腎強骨,二者合用,可治肝郁腎虛之相思病,如祖母藥鈔中‘補骨脂配合歡花’驗方。”

    靈汐將《戲文藥韻集》送給雲娘,雲娘看後,驚喜不已︰“靈汐,你太厲害了!把戲文與醫術結合,既懂戲,又懂醫,真是難得。以後我登台唱這些唱段,心里更有底了,知道每一句唱詞背後,還有這麼深的醫理。”靈汐笑著說︰“醫與戲,都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一個療身,一個養心,本就相通。”

    四、藥鋪的“戲醫會”

    靈汐與雲娘商量,在“骨脂堂”舉辦一場“戲醫會”,邀請戲班的藝人與村里的百姓參加,既講解補骨脂的用法,又演唱與藥相關的戲文唱段,讓大家在戲韻中學習醫術,在醫術里感受戲情。

    “戲醫會”當天,藥鋪擠滿了人。靈汐先講解補骨脂的炮制方法,現場演示鹽炒補骨脂,還教大家制作“補骨脂核桃糕”;雲娘則帶著戲班的藝人,演唱《牡丹亭》《西廂記》中與藥相關的唱段。台下的百姓看得入迷,听得認真,時不時還提問互動。

    有位老農問︰“甦姑娘,我這老寒腿,用補骨脂怎麼治最好?”靈汐答道︰“大爺,您可以用補骨脂浸酒,每日飲用,同時用酒涂抹膝蓋,堅持下去,定能見效。要是不方便喝酒,也可以用補骨脂配生姜、花椒煮水,泡腳燻腿。”老農听了,連連點頭。

    還有位婦人問雲娘︰“雲娘姑娘,你唱‘破故紙,怎補得殘生缺’時,心里想著什麼,才能唱得那麼動人?”雲娘笑著說︰“我想著,每個人心里都有‘缺’,但只要有像甦姑娘這樣的醫者,有身邊人的關心,‘缺’就能慢慢被補起來。就像補骨脂,雖小,卻有大用處,人心的‘缺’,也能靠小小的善意填補。”

    “戲醫會”結束後,百姓們都說收獲滿滿。靈汐知道,這場“戲醫會”,不僅讓大家學到了補骨脂的用法,還讓大家感受到了醫與戲的魅力,這正是她舉辦“戲醫會”的初衷。

    五、秋雨的“悟心時”

    一場秋雨過後,靈汐坐在藥鋪里,看著窗外的補骨脂,想起這段時間的經歷——從初識補骨脂的“補骨”之能,到領悟“破故紙”的“補情”之意;從祖母的舊藥鈔,到自己的《戲文藥韻集》;從為柳先生治腰痛,到陪雲娘解情愁。她忽然明白,補骨脂的“雙用”,恰是中醫“整體觀念”的體現——人身與人心,本就不可分割,療身必當養心,養心方能安身。

    靈汐取出筆,在藥鈔的最後一頁寫道︰“補骨脂,雙名雙用,一補人身筋骨之缺,二映人心執念之情。醫者當以藥為媒,既療身體之疾,又解心中之結,方不負‘醫’之真諦。戲文以藥喻情,醫者以藥傳情,二者同源,皆為‘補全人生’而已。”

    寫完,她抬頭望向窗外,雨後的補骨脂,葉片上掛著水珠,更顯青翠,淡紫色的小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淡淡的辛香。靈汐知道,關于補骨脂,關于“破故紙”,還有更多的故事等著她去發現,更多的人等著她去幫助。而這場“故紙情牽”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第四卷 情骨同療•故紙續新篇

    一、趕考書生的“重逢喜”

    當年在“骨脂堂”受助的書生,名叫沈文軒,次年赴京趕考,竟高中進士,被派回甦州府任職。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來到“骨脂堂”,向靈汐致謝。

    沈文軒身著官服,走進藥鋪,笑著說︰“甦姑娘,還記得在下嗎?當年若非姑娘相助,在下早已落魄回鄉,哪有今日。”靈汐見他衣錦還鄉,由衷地為他高興︰“沈公子,恭喜你金榜題名!沒想到你還記掛著我這小小的藥鋪。”

    沈文軒取出一幅裝裱好的《藥圃戲韻圖》,遞給靈汐︰“這是我特意請京城的畫師畫的,畫中是姑娘的藥圃與《牡丹亭》的戲景,希望姑娘喜歡。”靈汐展開畫卷,只見畫中溪畔藥圃,補骨脂隨風搖曳,戲樓里杜麗娘與柳夢梅正在對唱,筆墨細膩,意境優美。“太美了,多謝沈公子。”靈汐笑著說。

    沈文軒還告訴靈汐,他在京城時,曾向太醫推薦補骨脂的用法,太醫試用後,覺得效果甚佳,已將補骨脂納入太醫院的常用藥材。“姑娘的醫術,不僅能造福吳縣百姓,還能惠及更多人,真是功德無量。”沈文軒說。靈汐聞言,心中滿是歡喜——她知道,補骨脂的“雙用”之能,正在被更多人認可。

    二、雲娘的“新角色”

    雲娘在靈汐的開導下,漸漸走出情傷,將更多精力放在戲曲與醫術上。她跟著靈汐學習辨認草藥,了解補骨脂的各種用法,還將這些知識融入戲曲表演中。她改編了《牡丹亭》的部分唱段,在唱“破故紙,怎補得殘生缺”時,加入了補骨脂療愈病痛的情節,讓戲文更貼近生活,也更有溫度。

    改編後的《牡丹亭》上演後,大獲成功。觀眾們說,雲娘的表演,不僅唱出了杜麗娘的情愁,還讓大家感受到了草藥的溫暖,仿佛杜麗娘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戲中人,而是身邊需要被關心、被療愈的普通人。雲娘也因此聲名大噪,成了吳縣乃至甦州府有名的“戲醫雙絕”藝人。

    雲娘還與靈汐合作,在戲樓開設“戲醫小館”,每逢演出間隙,便為觀眾講解補骨脂等草藥的用法,解答健康問題。許多觀眾看完戲,都會到“戲醫小館”咨詢,“戲醫小館”也成了傳播醫術與戲曲文化的重要場所。雲娘笑著對靈汐說︰“靈汐,謝謝你讓我明白,‘破故紙’不僅能喻情,還能療愈,我這‘杜麗娘’,終于找到了新的‘角色’。”

    三、老藥農的“傳藝願”

    東村的老藥農,年事已高,擔心自己的補骨脂種植與炮制技藝後繼無人。靈汐得知後,便主動提出向老藥農學習,還邀請老藥農到“骨脂堂”坐診,將他的民間驗方整理成冊。

    老藥農十分欣慰,帶著靈汐到田間,詳細講解補骨脂的種植技巧︰“補骨脂喜陽,要種在地勢高、排水好的地方;播種要在清明前後,行距一尺,株距五寸;施肥要用腐熟的農家肥,不能用化肥,否則會影響藥效。”靈汐認真記錄,還跟著老藥農學習采收與炮制,從選籽、晾曬到鹽炒、酒蒸,每一個步驟都學得一絲不苟。

    老藥農還將自己珍藏的“補骨脂秘驗方”交給靈汐,其中有“補骨脂配芝麻治脫發”“補骨脂配艾葉治宮寒”等,都是從未外傳的秘方。“姑娘,這些方子,我藏了一輩子,現在交給你,我放心。你要好好用它們,幫助更多人,讓補骨脂的手藝,一直傳下去。”老藥農說。靈汐鄭重地點頭︰“大爺您放心,我定不負您的囑托,讓補骨脂的智慧,代代相傳。”

    四、藥鈔的“新頁章”

    靈汐將老藥農的秘驗方、“戲醫會”的經驗、沈文軒帶來的京城用法,一一補充到祖母的舊藥鈔中,還加入了自己對“補骨脂雙用”的理解。藥鈔的新頁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既有病案記錄,又有戲文唱段,還有民間傳說,成了一本“醫戲相融”的獨特典籍。

    她在藥鈔的扉頁,寫下新的題辭︰“故紙情牽,骨脂意連,療身養心,醫戲同源。願此草此鈔,能補人間筋骨之缺,能填塵世情絲之憾,不負先祖,不負蒼生。”寫完,靈汐輕輕合上藥鈔,仿佛看到祖母、老藥農、雲娘、沈文軒等人的笑臉,他們的身影,都融入了這本藥鈔,融入了補骨脂的故事中。

    五、暮冬的“盼新春”

    暮冬時節,吳縣下起了第一場雪。靈汐站在“骨脂堂”的門口,看著雪花落在藥圃的補骨脂上,潔白的雪花與褐紅的籽實、青翠的葉片相映,別有一番韻味。雲娘冒著雪來到藥鋪,手里拿著一件新做的棉襖,遞給靈汐︰“靈汐,天這麼冷,給你做了件棉襖,暖和。”

    靈汐接過棉襖,心里暖暖的,說︰“謝謝你,雲娘姐姐。這麼冷的天,你還特意跑來。”雲娘笑著說︰“咱們是姐妹,客氣什麼。對了,‘玉茗班’春節要演新編的《骨脂記》,講的是補骨脂療愈百姓、傳遞真情的故事,到時候請你去看。”靈汐高興地答應︰“好啊,我一定去!”

    兩人站在雪中,望著藥圃的補骨脂,暢想著新春的景象。靈汐知道,這個冬天過後,補骨脂會在春天抽出新枝,藥鋪會迎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骨脂記》會唱出更多溫暖的故事。而“破故紙,怎補得殘生缺”這句唱詞,在她心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嘆息,而是成了“以藥補骨,以情補心”的信念。

    上卷的故事,在暮冬的雪景與藥香中落下帷幕。補骨脂從昆侖墟的神話走來,在江南的藥圃中扎根,在戲樓的韻動中寄情,以“補骨”之能療愈疾苦,以“破故紙”之名寄托情思。下卷的篇章,將隨新春的腳步,繼續講述補骨脂如何在醫與戲的交融中,跨越時空,填補更多“筋骨之缺”與“情絲之憾”,讓這株草木的雙用之能,在歲月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故紙情牽︰骨脂戲韻醫心記(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故紙情牽︰骨脂戲韻醫心記(2)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