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武當秋燥藿符映燥咳
武當山南麓的青玄村,藏歷秋八月竟遭了秋燥。村頭的老槐樹葉子黃得快,落了滿地碎金,三清觀的鑄鐵藥鍋許久沒冒過藥氣,連觀前的銅鈴都被燥風吹得有氣無力。老道長玄真子坐在火塘邊,手里捏著片剛采的淫羊藿葉,葉邊泛著淺褐,嚼在嘴里,辛麻感里帶著股燥苦,眉頭不由得蹙起。
火塘上的陶壺煮著麥冬水,甘香混著焦味飄滿觀堂。玄真子的膝頭攤著《武當藥經》,手指劃過“秋燥宜潤,藥符需兼”的墨筆批注,耳邊忽然傳來小兒的哭聲——是村東的小虎子,哭著喊“喉嚨疼”,聲音啞得像被砂紙磨過。玄真子趕緊起身,把朱砂盒塞進袖袋,又抓了把秋采的淫羊藿葉和冬藏的麥冬,放進藥簍“青雲,走,去看看小虎子——今年秋燥太烈,燥氣傷了肺,得用藿葉配麥冬,再畫張潤燥符才管用。”
出門時,秋陽晃得人睜不開眼,武當北坡的淫羊藿在陽光下泛著弱綠,葉片上的金斑淡了些。玄真子抬頭望了望武當山的金頂,心里念著“山神護佑,草木有情,借藿葉之溫,麥冬之潤,符引氣和,救救這孩子。”他摸了摸懷里的狼毫筆,笑著對徒弟青雲說“秋采的藿葉帶潤氣,不像冬根那麼烈,配麥冬正合適,這就是順時節用藥的理。”
第一卷 小虎潤燥秋藿符引津(秋收•五行金水•燥咳調理)
小虎子剛滿五歲,是青玄村最活潑的孩子,往常總在槐樹下追著蝴蝶跑,可這幾天卻蔫蔫的,縮在娘懷里哭,喉嚨腫得像塞了顆小石子,咳起來小臉通紅,痰少而黏,像曬干的糨糊,連最喜歡的糖葫蘆都不肯吃。虎子娘給孩子喂了梨水,只能潤會兒喉嚨,過不了半個時辰,燥咳又卷土重來,夜里孩子哭著喊“渴”,虎子娘抱著他坐了半宿,眼楮都熬紅了。
“玄真道長,您快救救虎子!”虎子娘抱著孩子迎上來,小虎子的小嘴唇干裂得滲血,看見玄真子,哭得更委屈“爺爺,疼……”玄真子趕緊把孩子抱在膝頭,手指輕輕按在小虎子的喉嚨上,能摸到輕微的腫脹,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紅而少津,像剛曬過的麻紙“虎子娘,這是秋燥傷肺,腎水不足——今年秋旱,燥氣吸進肺里,肺屬金,腎屬水,金水相生,水不足則金燥,光用梨水不夠,得用秋采的淫羊藿葉溫腎水,麥冬潤肺金,再配張潤燥符,符引津氣,藥承符力。”
青雲蹲在一旁,邊記邊問“師傅,為什麼用秋采的藿葉啊?冬藏的根不是更溫嗎?”玄真子指著藥簍里的藿葉,葉片薄而嫩,帶著秋露的潤氣“冬根溫性太足,會助燥;秋采的葉剛經歷過秋收,帶著點收斂的潤氣,辛麻味輕,適合孩子的純陽之體。你看《武當藥經》里寫的‘秋采藿葉潤,冬藏藿根溫’,就是這個理。”
玄真子帶著青雲去武當南坡采麥冬——那里的陰濕岩縫里,麥冬長得壯實,根像紡錘,半透明的肉里藏著細筋,是去年冬至藏的,還帶著雪水的涼潤。采完麥冬,玄真子取出黃紙和朱砂,在槐樹下畫潤燥符符紋是個“津”字繞著葉脈,像露水順著葉子流,他邊畫邊念“燥者潤之,符引津歸,藥承符意,肺金得滋。”朱砂要磨得細,調水時加了點蜂蜜,這樣符紋更亮,津氣也更易引。
回到觀里,玄真子把淫羊藿葉和麥冬按二比三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蜂蜜和溫水,用文火慢慢熬。藥鍋壁上貼著潤燥符,符紋對著鍋底的火,朱砂遇熱,淡紅的印子慢慢暈進藥里,藥香混著蜂蜜的甜香飄出來。“熬燥咳的藥,火候要輕,不能用武火,不然藥氣就燥了。”玄真子邊攪邊說,熬了小半個時辰,藥湯熬成淡褐色,盛在小木碗里,放溫了喂給小虎子。
小虎子嘗了一口,甜絲絲的,沒再哭鬧,乖乖喝了半碗。玄真子還教虎子娘做“藿麥敷”把剩下的藥渣用紗布包好,溫敷在小虎子的胸口,“外敷能讓藥性直接透進肺里,和內服的藥湯里外合應,好得快。”虎子娘每天給孩子喂兩次藥湯,敷一次藥包,三天後,小虎子不咳了,喉嚨也亮堂了,又能在槐樹下追蝴蝶;七天後,孩子的舌苔不紅了,嘴唇也潤了,連糖葫蘆都能啃得嘎 響。
虎子娘給玄真子送了籃新蒸的玉米糕,糕里摻了點藿葉碎末“道長,虎子好了,謝謝您!這玉米糕您嘗嘗,帶著藿葉的香。”玄真子摸了摸小虎子的頭,笑著說“不是我好,是藿葉和麥冬好,還有這潤燥符——秋采的葉潤,冬藏的麥冬滋,符引津氣,順秋燥的氣,才能治好虎子的咳。”他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用墨筆寫著“秋燥小兒咳,秋采淫羊藿葉(帶露采)配麥冬(冬藏),加蜂蜜熬煮,貼潤燥符(符紋含葉脈、津字),外敷藥渣。腎水滋肺金,符引津氣,燥除咳止——此乃應秋燥之變,順草木秋收之理。”
第二卷 劉婆溫肺冬藿符散寒(冬藏•四氣五味•溫肺驅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藏歷冬十二月,武當山的雪下得更密了,青玄村的茅草屋都裹著層銀裝,連村頭的老槐樹都壓彎了枝椏。村西的劉阿婆今年七十歲,身子本就弱,這天去觀里給三清上香,淋了場雪,回來就發起高燒,燒退了以後,卻落下個咳喘的毛病,咳起來像破風箱,痰白而稀,夜里咳得直捶胸口,連暖炕都捂不熱身子,只能靠兒子大柱端著熱湯焐手。
“玄真道長,我娘這咳總不好,喝了草藥湯也不管用!”大柱背著劉阿婆,深一腳淺一腳往三清觀跑,棉鞋里灌滿了雪,凍得腳趾發麻。玄真子趕緊把他們讓進觀堂,火塘里的柴火 啪響,劉阿婆咳著說“道長,我這肺里像揣了塊冰,吸口氣都疼……”玄真子摸了摸她的脈,脈息沉遲如凍住的溪澗,又看了看她的舌苔,白膩得像剛碾的糯米粉“阿婆,您這是寒邪入肺,腎不納氣——冬主藏,寒邪藏在肺里,腎屬水,腎虧了就擋不住寒,得用冬藏的淫羊藿根配干姜,再畫張溫肺符,符引藿氣入肺,干姜助陽散寒。”
玄真子從藥架上取下冬藏的淫羊藿根——是去年冬至在武當北坡采的,根須白淨,斷面的白漿帶著雪水的涼,他用松針藏了三個月,松針的溫氣裹著根,辛麻味更純。“冬藏的根,陽氣藏得足,像冬眠的熊,一醒就有勁兒,能鎮住肺里的寒邪。”他又取了塊干姜,是去年霜降曬的,皮黃肉白,聞著有股辛辣的香“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肺經,能溫肺散寒,和淫羊藿配著,是‘相使’——淫羊藿溫腎納氣,干姜溫肺驅寒,兩樣一起用,寒邪就沒處躲了。”
青雲在一旁幫忙磨朱砂,玄真子取出楮紙,用狼毫筆蘸著朱砂畫溫肺符符紋是個“肺”字圍著火焰,像火烤著肺,他邊畫邊念武當山神的禱詞“武當山神,借我符力,引藿之溫,驅肺之寒,護佑劉婆,安康無患。”畫完符,玄真子把符折成三角,塞進藥鍋的夾層里——這是武當老道長傳的法子,符在夾層里受熱,氣能直接滲進藥里,不會被藥汁沖散。
玄真子把淫羊藿根和干姜按三比一的比例切成薄片,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紅糖和溫水,用文火熬。藥鍋在火塘上咕嘟作響,藥香混著朱砂的礦物香飄滿觀堂,劉阿婆聞著,咳嗽都輕了些。“熬溫肺的藥,得用文火慢熬,讓陽氣慢慢滲進藥里,要是用武火,陽氣散得快,就鎮不住寒了。”玄真子邊攪邊說,熬了一個時辰,藥湯熬成深褐色,盛在粗瓷碗里,放溫了喂給劉阿婆。
劉阿婆喝了一口,辛麻感從喉嚨滑到肺里,慢慢暖起來,像有股熱流在肺里轉,咳得沒那麼凶了。玄真子還教大柱做“藿姜膏”把藥渣搗成泥,加了點豬油,炒熱了敷在劉阿婆的胸口,用布條裹住,“豬油能鎖溫,讓藥性在肺里留得更久。”劉阿婆每天喝兩次藥湯,敷一次藥膏,三天後,不咳白痰了,能坐在暖炕上說話;七天後,咳喘的毛病輕了,能自己端著碗喝湯;到了小寒,竟能扶著大柱去觀里上香,連雪風都不怕了。
大柱給玄真子送了塊新鞣的羊皮,上面繡著淫羊藿和干姜的紋樣“道長,您是山神派來的活菩薩,我娘能好,全靠您的藥和符。”玄真子摸著羊皮笑“不是我能,是草木能,符也能——冬藏的藿根溫,干姜的寒散,符引氣和,順冬藏的氣,才能治好阿婆的咳喘。”他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還添了段口傳的細節“溫肺符需畫于冬至後,禱詞念武當山神,藥鍋夾層藏符,此乃青玄村老輩人口傳,《武當山志》未載,實踐驗之有效。”
第三卷 青雲承藝藿符驅痹痛(傳承•七情相須•風濕調理)
藏歷春三月,武當山的雪開始融化,青玄村的泥土里冒出新綠,三清觀的藥圃里,青雲正跟著玄真子學認藥。青雲是玄真子去年收的徒弟,聰明伶俐,已經能背下《武當藥經》的大半內容,可玄真子總說他“懂藥不懂符,懂符不懂人”——比如畫符時,青雲能把符紋畫得工整,卻少了點“誠心”;用藥時,他能按比例抓藥,卻不懂根據人的體質調整火候。
“青雲,你看這淫羊藿,春采的葉嫩,夏采的葉壯,秋采的葉潤,冬采的根溫,各有各的性子。”玄真子指著藥圃里的淫羊藿,“今天你試著給趙鐵柱治病,他的風濕痹痛犯了,你想想該用什麼藥,配什麼符。”青雲深吸一口氣,心里默念“趙鐵柱四十歲,常年在武當山砍柴,風濕痹痛在右腿,春寒時加重,該用春采的淫羊藿葉配桑寄生,桑寄生祛風濕,淫羊藿溫腎強筋,是‘相須’,再配張驅痹符。”
青雲背著藥簍去北坡采藥,春采的藿葉帶著露水,綠得發亮,他按師傅教的,只采三枝九葉的,根須完整的,“師傅說,三枝九葉的藿葉,藥氣最足。”他還采了桑寄生,是去年霜降在松樹上采的,藤條褐紅,帶著松皮的紋路,嚼著甘澀里帶點辛香。回到觀里,青雲取出黃紙和朱砂,畫驅痹符符紋是個“痹”字被藤蔓圍著,像桑寄生纏著樹,他邊畫邊念師傅教的口訣“符纏痹,藥驅邪,藿溫腎,寄生拉,痹痛消,身康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趙鐵柱拄著拐杖走進觀里,右腿腫得像個小水桶,按下去能看到指印“青雲師傅,我這腿疼得走不了路,您快給我看看。”青雲趕緊扶他坐下,摸了摸他的腿,冰涼,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白膩得像剛熬的粥“趙大哥,您這是風濕痹痛,春寒夾濕,鑽了骨縫,得用春采的藿葉配桑寄生,再貼驅痹符,藥符同用,才能把濕邪趕出去。”
青雲把藿葉和桑寄生按三比二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米酒和生姜,用文火煮。藥鍋壁上貼著驅痹符,符紋對著火,他邊攪邊問玄真子“師傅,火候夠嗎?”玄真子笑著點頭“春用藥,火候要中等,太急了藥氣散,太慢了藥氣滯,你做得好。”熬了半個時辰,藥湯熬成淡褐色,青雲盛出來,放溫了遞給趙鐵柱“趙大哥,喝了這個,再用藥渣敷腿,三天就能好。”
趙鐵柱喝了藥湯,辛麻感從喉嚨滑到腿里,慢慢暖起來,像有股熱流在骨縫里鑽。青雲還教他做“藿寄膏”把藥渣搗成泥,加了點酥油,炒熱了敷在腿上,用布條裹住,“酥油能鎖溫,讓藥性在腿里留得更久。”趙鐵柱每天來觀里喝藥、換藥,三天後,腿不腫了,能慢慢走路;七天後,能拄著拐杖砍柴;到了清明,竟能背著柴禾下山,右腿靈活得像沒犯過病。
趙鐵柱給青雲送了把新打的柴刀,刀把上刻著淫羊藿和桑寄生的紋樣“青雲師傅,您的藥和符真管用,比城里的大夫還厲害!”青雲把柴刀遞給玄真子,玄真子摸著刀把笑“青雲,你記住,用藥符不是記方子,是記人心、記草木心——趙鐵柱常年砍柴,腿受了濕寒,藿葉溫腎,桑寄生祛邪,符引氣和,這才是治病的根本。”青雲點點頭,把這方子記在《武當藥經》上,還添了自己的感悟“驅痹符紋需仿桑寄生藤蔓,春采藿葉需帶露,此乃實踐所得,補《武當藥經》之缺。”
第四卷 陳墨補典藿符證文獻(實踐先于文獻•智慧融合)
藏歷夏六月,省城的學者陳墨又來到了青玄村,這次他背著新抄的《武當山志》和《本草備要》,臉上滿是興奮“玄真道長,我在《武當山志》里找到了記載,說‘淫羊藿藥符同用,古已有之,然符紋、時節未詳’,這次來,就是想把您的口傳知識補進去!”
玄真子笑著迎他進觀,火塘上正熬著藥,藥香混著朱砂香飄滿觀堂。“陳先生,正好,村北的周寡婦得了盜汗的毛病,夜里出汗像洗了澡,我正要用淫羊藿配五味子,畫斂氣符,你可以看看。”玄真子取出冬藏的淫羊藿根和秋采的五味子,“淫羊藿溫腎,五味子斂肺,腎屬水,肺屬金,金水相生,能止盜汗;斂氣符引氣歸元,不讓氣散了,這就是藥符同用的理。”
陳墨趕緊拿出紙筆,邊記邊看。玄真子畫斂氣符時,他注意到符紋是個“元”字圍著圓圈,像氣在打轉“道長,這符紋有講究嗎?”玄真子點點頭“斂氣符要畫得圓,氣才聚得住,朱砂要加半勺蜂蜜,氣才潤,不然會燥。這是青玄村老輩人的法子,《本草備要》里沒寫吧?”陳墨翻著書,搖搖頭“確實沒寫,只說五味子能斂汗,沒提配淫羊藿,更沒提符。”
玄真子把淫羊藿根和五味子按二比一的比例切成碎末,放進鑄鐵藥鍋,加了點紅棗和溫水,用文火熬。藥鍋壁上貼著斂氣符,符紋對著火,他邊攪邊說“盜汗是氣散了,熬藥要慢,讓藥氣和符氣慢慢融,不然斂不住氣。”熬了一個時辰,藥湯熬成淡紅色,盛給周寡婦喝。周寡婦喝了三天,盜汗輕了;七天後,夜里不出汗了,能睡個安穩覺。
陳墨把這一切都記下來,包括畫符的材料、步驟、禱詞,采藥的時節、地點,熬藥的火候、輔料,還拍了符紋的照片“道長,這些都是珍貴的實踐知識,能補文獻的缺!以前我覺得符咒是迷信,現在才知道,這是民間用了幾百年的智慧,符是‘引氣’的工具,藥是‘治病’的根本,兩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療法。”
玄真子拿出《武當藥經》,遞給陳墨“你看,這里面記的方子,都是老道長口傳下來的,有的在文獻里找不到,可管用得很。比如冬采藿根配驅寒符治寒痹,春采藿葉配補氣符治虛損,這些都是實踐驗出來的。”陳墨接過書,小心翼翼地翻著,麻紙上的墨筆字有些模糊,卻透著歲月的厚重“我要把這些都整理出來,寫進書里,讓更多人知道武當藿符的智慧。”
陳墨臨走時,玄真子送了他一包春采的淫羊藿葉和幾張畫好的斂氣符“陳先生,帶著這些,要是有人得盜汗,就能用。記住,藥符同用,心要誠,才能見效。”陳墨點點頭,背著書和藥符,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青玄村。他望著武當山的金頂,心里明白民間的口傳知識,不是文獻的補充,而是文獻的根,沒有這些活實踐,書里的字也只是死的。
結語 藿符永續武當傳薪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武當山的雪又下了,青玄村的茅草屋裹著銀裝,三清觀的銅鈴響得歡快。老道長玄真子把《武當藥經》和朱砂盒交給徒弟青雲,手里握著那支傳了三代的狼毫筆“青雲,這書里記的不是方子,是草木的性子,是人的苦樂;這符里畫的不是紋路,是山神的護佑,是氣的流轉。以後,你要順著時節采藥,帶著誠心畫符,想著百姓的病,把武當藿符的法子傳下去。”
青雲接過書和筆,鄭重地點點頭“師傅,我記住了,順時節,誠心意,念百姓,傳藿符。”他每天都會去北坡看淫羊藿,春采葉,夏采睫,秋采枝,冬采根,按時節畫符——燥咳用潤燥符,寒痹用驅寒符,盜汗用斂氣符,給村里的人治病。小虎子長大了,跟著青雲學采藥;劉阿婆的孫子,跟著青雲學畫符;青玄村的人都說“青雲成了新的玄真道長,藿符還是那麼靈。”
陳墨每年都會來青玄村,帶來新的書,也帶走新的實踐知識。他把武當藿符的智慧寫進《中國民間醫藥志》,書里配著符紋的圖,采藥的照片,還有村民的故事。他常對學生說“青玄村的藿符,不是迷信,是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藥承草木之性,符引天地之氣,人順時節之理,三者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是啊,武當的淫羊藿,從來不是一味普通的草;青玄村的符咒,從來不是一張普通的紙。藿符同用,藏著武當的魂——順時節,懂草木,敬山神;載著青玄的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五行相生,七情相須;更映著傳統醫學的根——源于生活的實踐,成于口傳的智慧,高于文獻的記載,歸于人心的健康。
從玄真子到青雲,從《武當藥經》到《中國民間醫藥志》,從三清觀到更遠的地方,藿符的故事,就這樣在武當山間流傳,在火塘邊淬煉,在人心間扎根,一年又一年,伴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守著青玄村的養生緣,也守著武當藥符傳承的薪火。
贊詩 武當藿符贊
武當藿葉映山青,符引藥氣護民生。
秋潤冬溫驅燥寒,春生夏長逐痹疼。
五行相生金水濟,七情相須草木靈。
口傳智慧傳千古,薪火長明照武當。
尾章 狼毫映雪藿符續新篇
又是一個冬至,青雲帶著村里的孩子去武當北坡采淫羊藿。雪沒過腳踝,青雲握著那支傳了三代的狼毫筆,像玄真子當年那樣,先從懷里掏出黃紙,蘸著朱砂畫驅寒符,符紋是個“寒”字圍著火焰,孩子們在一旁跟著念“符引藥,藥承符,寒邪散,身康足。”
小虎子已經十歲了,能幫著采藿根,他小心翼翼地順著根須挖,生怕斷了“青雲師傅,您說山神會保佑我們嗎?”青雲笑著點頭“會的,我們順時節采藥,帶著誠心畫符,山神就會護著我們,護著這武當山的草木。”孩子們把采好的藿根放進竹簍,松針墊在底下,保住根里的陽氣。
回到三清觀,青雲在火塘邊熬藥,鑄鐵藥鍋咕嘟作響,藥香混著朱砂香飄滿觀堂。他給村里的老人送藥湯,給孩子敷藥膏,觀堂里滿是笑聲。有個新來的外鄉人問“這些符真的有用嗎?”青雲指著武當山的金頂,笑著說“符是心的影,藥是草木的情,心誠,藥靈,符就有用。”
春陽升起時,三清觀的藥圃里,淫羊藿又發了新芽。青雲帶著新徒弟,教他認藥、畫符、熬藥,新徒弟問“師傅,為什麼要藥符同用啊?”青雲摸著《武當藥經》,說“因為藥要借氣,氣要借符,人要借自然,這是武當傳下來的活法,不能忘。”
武當山的雨還會下,雪還會落,淫羊藿還會生長,藿符的故事還會延續——那狼毫筆的墨跡,那鑄鐵藥鍋的藥香,那三清觀的銅鈴,那口傳的口訣,會像武當山的流水一樣,生生不息,流進更遠的歲月里,照進更多人的健康里,讓武當藿符的養生緣,永遠傳下去。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