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藿仙傳
楔子
秦嶺深處,終南余脈綿亙千里,雲霧似素練纏繞峰巒,自春至冬,循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天道輪轉。山有靈,草木含章,其中有一種草,生在陰坡石隙間,三枝亭亭,每枝生三葉,九葉攢簇如翠羽,當地山民喚作“羊合草”——因見岩羊常啃食此草後矯健善躍,口耳相傳其能壯筋骨、祛寒邪。北宋嘉佑年間,終南腳下有個村落名喚“藥谷村”,村中有位青年醫者姓甦名景,字仲陽,承祖業習醫,常攜竹簍、藥鋤入山采藥,尤好記錄草木形態與藥效,行囊中總揣著一卷祖父傳下的殘舊《神農本草經》,扉頁上“天人合一”四字已被摩挲得邊角泛白。這年春分剛過,山間杜鵑初綻,甦景又一次踏上了尋藥之路,卻不知此番行程,竟會牽出一段連接草木靈韻與醫典傳承的佳話,讓“羊合草”之名,最終載入《本草圖經》的煌煌篇章。
上卷•秦嶺尋藥錄
第一卷 春山遇痹證 九葉顯真機
春分後第三日,晨霧還未散盡,甦景已踏著沾露的青石板路往“九葉坡”去——那是祖父臨終前指給他的地方,說那里的“羊合草”最是地道。坡上松蔭如蓋,潮氣裹著泥土與草木的清香撲面而來,他撥開叢生的蕨類,果然見石縫間冒出幾株青翠的草芽,三枝分展,每枝頂生三葉,葉緣帶著淺淺的鋸齒,葉背泛著淡紫,正是祖父說的“三枝九葉”之形。
正待采挖,忽聞坡下傳來呻吟聲。甦景循聲而去,見老樵夫趙伯倚著松樹,右手按在左膝上,額上滲著冷汗,褲腿卷起的地方,膝蓋紅腫得發亮。“趙伯,可是又犯了腿疾?”甦景蹲下身,伸手按了按趙伯的膝蓋,趙伯疼得齜牙“仲陽啊,昨夜一場春雨,今早進山砍柴,剛走幾步膝蓋就像被冰錐扎似的,連腿都伸不直了。”
甦景摸了摸趙伯的脈象,沉遲無力,再看他舌苔,白膩而潤,心中已有數“趙伯,您這是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屬腎陽虛之證。您常年在山中勞作,寒邪侵骨,腎主骨生髓,腎陽不足,便無力驅邪,才會每到陰雨天就發作。”趙伯嘆了口氣“可不是嘛,去年冬天請你開了幾副藥,好了些,這開春又犯了。”
甦景起身,走到方才發現“羊合草”的石縫前,挖了幾株帶根的,遞到趙伯眼前“您看這草,三枝九葉,性辛甘而溫,歸肝腎二經,能溫補腎陽、強筋健骨,正是治您這痹證的良藥。祖父說,山民們見岩羊吃了它,能在峭壁上跑跳,所以才叫它‘羊合草’,口口相傳了幾代人,說它能治腰腿疼痛。”說著,他又從竹簍里取出幾片杜仲皮,“這杜仲也是補肝腎的,與‘羊合草’同用,能增強藥效,是為‘相須’,就像兩位勇士並肩作戰,驅邪更有力。”
他幫趙伯找了塊避風的岩石坐下,從行囊里取出陶制的小藥罐,就地拾了些干松針,生火煎藥。不多時,藥香裊裊散開,甦景濾出藥汁,遞與趙伯“趁熱喝,喝了歇歇,傍晚我再送些炮制好的藥來。”趙伯接過藥碗,溫熱的藥汁滑入腹中,不多時便覺膝蓋處有暖意緩緩散開,疼痛竟輕了大半。他望著甦景手中的“羊合草”,感慨道“這草雖常見,可若不是你們醫者懂它的性子,又怎能救人性命?祖輩傳下來的話,果然沒錯。”甦景聞言,心中一動——祖父常說“實踐先于文獻”,這山間的草木藥效,多是山民們在生活中摸索出來,再經醫者總結,如今自己所見所聞,不正是如此?
第二卷 夏溪辨性味 病案證真機
轉眼到了夏至,秦嶺深處的溪流漲得滿溢,藥谷村旁的小河邊,蘆葦長得比人還高。這日午後,甦景正在院中炮制藥材,將曬干的“羊合草”剪成小段,用黃酒拌勻,置于陶盤中隔水蒸——祖父說,酒性溫,能引藥入經,讓“羊合草”的溫陽之力更能直達肝腎。蒸藥的香氣飄出院外,引得鄰居王嬸匆匆趕來,神色焦急。
“仲陽,快救救我家老頭子!”王嬸拉著甦景的手,聲音發顫,“他今早去田里插秧,回來就說腰酸得直不起來,連床都下不了,還說渾身發冷。”甦景放下手中的藥鏟,隨王嬸往她家去。進了屋,見王嬸的丈夫李叔躺在床上,蓋著兩層薄被仍瑟瑟發抖,甦景上前診脈,脈象沉細而遲,再看他舌苔,淡白無華,便問“李叔,您是不是近來總覺得精神不濟,夜里起夜也多?”李叔點點頭“可不是嘛,這半年來總覺得累,以為是農活忙的,沒當回事。”
甦景沉吟道“您這是長期勞累,耗傷了腎陽。腎屬水,主藏精,腎陽不足,水不溫煦,便會畏寒、腰酸;水不生木,肝屬木,主筋,肝腎兩虛,筋骨失養,所以連起身都難。夏至雖暑熱,可您體內陰寒重,正需溫陽之藥。”說著,他想起院中蒸好的“羊合草”,又道“我前日采的‘羊合草’剛炮制好,性辛甘溫,歸肝腎經,正好補您的腎陽。再配伍些枸杞子,枸杞子甘平,滋補肝腎之陰,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這是‘陰中求陽’的道理,也合了陰陽平衡之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嬸忙去院中取藥,甦景則取來紙筆,寫下處方酒炙淫羊藿(他已私下為“羊合草”取了此名,因見其能助陽氣,如淫羊之健)五錢,枸杞子三錢,杜仲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待藥煎好,李叔服下,不過兩個時辰,便說身上暖了些,腰酸也輕了。甦景又叮囑“夏至是‘夏長’之時,草木長勢最盛,藥力也最足,您趁這時候調理,效果最好。平日里少熬夜,多吃些溫補的食物,比如山藥、羊肉,助腎陽恢復。”
接下來幾日,甦景每日都來復診,根據李叔的情況調整藥方——第三日見李叔舌苔略潤,便加了茯苓二錢,健脾利濕,因脾屬土,土能制水,可防濕邪困阻腎陽;第五日見李叔脈象漸有力,便減了淫羊藿的量,加了當歸二錢,補血活血,因“血能載氣”,氣血同補,筋骨才能更快恢復。到了第七日,李叔已能下床走動,雖仍需靜養,卻已無大礙。
這日傍晚,甦景坐在院中整理病案,將李叔的病情、辨證、處方一一記下,還畫了淫羊藿的形態圖,標注“三枝九葉,葉背淡紫,生于陰坡石隙”。他想起前些日子去縣城,在藥鋪里見掌櫃的拿著一本殘破的農書,上面記載“終南有草,羊食之則壯,民采以治腰疾”,與自己所見的淫羊藿正好吻合。“口傳知識”與“文字記載”竟如此相合,甦景不禁感嘆——中醫的智慧,正是這樣從生活中來,再經醫者總結提煉,高于生活,又反哺生活。
第三卷 秋林識偽品 七情解危局
立秋過後,秦嶺漫山遍野的紅葉如火焰般燃燒,山間的藥材也到了“秋收”之時——此時草木的養分多歸于根睫,藥效最濃。甦景帶著村里的幾個年輕後生進山采藥,一來教他們認識藥材,二來多采些淫羊藿,以備冬日之用。
行至一處山谷,後生阿牛忽然喊道“甦大哥,你看這是不是淫羊藿?”甦景循聲看去,見阿牛手中拿著一株草,也是三枝,每枝三葉,外形與淫羊藿頗為相似。但甦景仔細一看,便搖了搖頭“這不是淫羊藿,你看它的葉子,邊緣是全緣的,沒有鋸齒,葉背也不是淡紫色,而是黃綠色,這是‘石龍芮’,有小毒,誤食會腹痛腹瀉。”
阿牛聞言,忙將石龍芮扔了,咋舌道“這麼像,要是采錯了,可就糟了!”甦景點點頭“所以采藥一定要仔細,不僅看形態,還要聞氣味——淫羊藿有淡淡的青草香,石龍芮則有些腥氣。祖父說,從前有個藥農,就是采錯了石龍芮,給病人吃了,結果病人上吐下瀉,差點丟了性命。後來老藥農們就傳下訣竅‘三枝九葉尋鋸齒,葉背淡紫是真藿’,這便是口傳的經驗,比書本上的記載更直觀。”
正說著,忽聞谷外傳來呼喊聲,是村里的張嫂,她抱著孩子,神色慌張“仲陽,快救救我家小虎!他剛才在山上摘野果,不知吃了什麼,現在肚子疼得厲害,還吐了!”甦景心中一緊,忙跟著張嫂往谷外跑,見小虎蜷縮在地上,臉色蒼白,雙手按著肚子,嘴角還有嘔吐物的痕跡。甦景摸了摸小虎的脈搏,細數而弱,又問張嫂“小虎是不是摘了什麼紫色的果子?”張嫂想了想“好像是,他說看著好看,就摘了幾顆吃。”
甦景心中有了數——那是“紫堇”,有毒,能引起胃腸道痙攣。他想起行囊里有甘草,還有早上采的生姜,便立刻取出“甘草味甘,性平,歸十二經,能調和諸藥,解百藥毒,這是‘七情’中的‘相殺’,甘草能殺紫堇之毒;生姜性溫,能溫中止嘔,緩解小虎的嘔吐和腹痛。”他讓阿牛去附近的山泉打水,將甘草三錢、生姜五片放入陶碗,用熱水沖泡,待溫後給小虎服下。
約莫半個時辰,小虎的腹痛漸漸緩解,也不吐了,臉色慢慢紅潤起來。張嫂感激涕零“多虧了你,仲陽!要是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甦景嘆了口氣“也是萬幸,小虎吃得不多,要是再多吃些,就危險了。這也提醒我們,不僅要認識良藥,還要分清毒物,尤其是秋冬時節,有些植物為了越冬,會積累毒素,更要小心。”
此事過後,甦景特意將淫羊藿與石龍芮、紫堇的區別畫成圖譜,標注形態、氣味、毒性,貼在村里的祠堂牆上,還召集村民講解,教大家如何辨別。他還在圖譜旁寫道“《本草》雲‘藥有真偽,識者為真’,實踐出真知,不可僅憑書本,亦不可輕信偏方,當以眼觀、鼻聞、口嘗(少量)、手摸,綜合辨之。”村民們看了圖譜,听了講解,都紛紛點頭——這比單純的口傳更清楚,也比遙遠的文獻更貼近生活。
第四卷 冬廬輯經驗 獻典助編撰
冬至這日,藥谷村下起了第一場雪,整個秦嶺銀裝素裹,村民們都閉門不出,守著炭火取暖,正是“冬藏”之時。甦景也待在自己的“知微廬”中,整理這一年來關于淫羊藿的所有資料——有他手繪的十余幅形態圖,記錄了不同季節、不同生長環境下淫羊藿的樣子;有二十多個病案,詳細記載了用淫羊藿治療風寒濕痹、肝腎不足等病癥的經過;還有與老藥農、村民交流的筆記,記下了口傳的采藥訣竅、炮制方法,比如“春末采葉,夏初采睫,秋采根睫,冬藏炮制”,“酒炙增溫,鹽炙入腎”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還特意對比了祖父傳下的《神農本草經》和縣城藥鋪里見到的農書、地方史志,發現《神農本草經》中只記載了“淫羊藿,味辛,寒。主陰痿絕傷,睫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卻未提及形態;而地方史志和農書中,雖有形態和功效的零星記載,卻不系統。“若是能將這些實踐經驗整理起來,補充到醫典中,豈不是能讓更多醫者認識淫羊藿,救治更多病人?”甦景心中忽然冒出一個念頭。
恰在此時,村里的老秀才帶來一個消息——朝廷正在編撰一部新的藥典,名為《本草圖經》,廣邀天下醫者獻言獻策,藥材圖譜和經驗。甦景聞言,心中大喜,當即決定開春後,帶著自己的資料去開封,將淫羊藿的經驗獻給編撰者。
接下來的日子,甦景更加細致地整理資料,他將病案按病癥分類,標注辨證要點和用藥加減;將圖譜按生長季節排序,注明不同部位的藥效差異;還寫下自己對淫羊藿性味歸經的理解“淫羊藿辛甘溫,歸肝腎經,能溫補腎陽、強筋健骨、祛風除濕,蓋因腎為先天之本,主陽氣,肝主筋,腎充則陽足,肝充則筋健,陽足筋健,則風寒濕邪自去。”他還結合五運六氣,分析了這一年的氣候對淫羊藿生長和病癥的影響“今年水運不足,寒氣偏盛,故風寒濕痹證多發,用淫羊藿溫陽祛寒,效果尤佳;若來年火氣偏盛,則需配伍清熱之藥,如知母、黃柏,以防溫燥傷陰,此乃‘因時制宜’之理。”
除夕之夜,雪還未停,甦景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雪景,手中捧著整理好的資料,心中充滿期待。他想起這一年來在秦嶺山中的點點滴滴——春天遇見趙伯的痹證,夏天治好李叔的腎虛,秋天識破石龍芮的偽品,冬天整理經驗,每一步都離不開“天人合一”的思想,離不開對自然規律的遵循,離不開實踐的檢驗。“實踐先于文獻,口傳輔之文字”,這便是中醫傳承的真諦。他相信,自己的這些經驗,定能為《本草圖經》的編撰添磚加瓦,讓淫羊藿這株秦嶺深處的小草,惠及更多百姓。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