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青囊仙草記︰華佗秦嶺覓靈毗(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青囊仙草記︰華佗秦嶺覓靈毗(下卷)

    楔子 春分雪融啟酒缸

    東漢建安十四年,春分。秦嶺的雪終于融盡了,溪水帶著冰碴子潺潺流淌,撞在青石上叮咚作響,像誰在彈奏玉磬。向陽坡的仙靈脾(筋骨草)已冒出淡綠的芽尖,三枝一組,頂著晨露,在初升的太陽下泛著細碎的光——那露珠映著天光,竟似把春日的陽氣都凝在了葉尖,輕輕一踫,便順著鋸齒狀的葉緣滾落,滲進松軟的土里。

    華佗站在李伯家的地窖口,手里攥著一把剛采的仙靈脾嫩葉,葉片上的絨毛還沾著潮氣,指尖能觸到那股若有若無的溫性。今日是壯骨酒封存百日之期,按“冬藏春生”的道法,冬日藏藥入酒,借酒的醇厚鎖住草藥陽氣,春日啟封,正合陽氣生發之勢,最宜滋補肝腎、強筋健骨。地窖里的陶缸早已透出淡淡的藥香,混著秦嶺陳酒的甘冽,從縫隙里鑽出來,勾得人心里發癢。

    李伯搬來青石,用力撬開缸蓋,一股濃郁的香氣瞬間涌了出來——深褐色的酒液澄澈透亮,杜仲的棕褐、牛膝的淺黃、五加皮的暗紫清晰懸浮,仙靈脾的根須像細綢帶般在酒中舒展,仿佛仍帶著坡地的生機。他用竹勺舀出一碗,酒液順著勺壁滑落,在碗底漾開細碎的漣漪。“先生先嘗,這酒看著就醇厚,比去年釀的棗酒還香!”

    華佗接過碗,酒液沾在指尖,暖得像春日的陽光。他淺嘗一口,先是陳酒的甘醇在舌尖散開,而後仙靈脾的苦甘、杜仲的綿柔、牛膝的微酸、五加皮的清冽層層遞進,一股熱流順著喉嚨往下走,直抵腰膝,連之前因夜診受了寒氣的關節,都泛起淡淡的暖意。“好酒!”他放下碗,眼尾帶著笑意,“雪水的涼平衡了草藥的溫,百日發酵讓藥效融得透,這酒不僅能補陽強骨,還能活血通絡,山里百姓多受風濕之苦,這酒定能救不少人。”

    第五卷 藥酒初成療痹痛,五行配伍顯真章

    壯骨酒剛開封三日,村里的老周就拄著棗木拐杖,一瘸一拐地來了。他患風濕痹痛五年,每到陰雨天,膝蓋就腫得像發面饅頭,皮膚泛著青紫色,連穿衣都要靠老伴幫著抬胳膊。前幾日听李伯說華佗釀了能治痹痛的藥酒,硬是撐著疼,走了兩里山路來求藥。

    “先生,您救救我吧!”老周坐在門檻上,掀起褲腿,膝蓋處的腫脹觸目驚心,“這腿一疼起來,夜里都睡不著,連地里的莊稼都管不了了。”華佗蹲下身,用指尖按了按老周的膝蓋,老周疼得倒抽一口冷氣。“您這是寒濕困著肝腎,”華佗收回手,“肝主筋,腎主骨,寒濕入了筋骨,就像把骨頭泡在冰水里,能不疼嗎?”

    他給老周倒了小半碗壯骨酒,酒液在粗瓷碗里泛著光。“您先少喝些,若覺得身上暖了,再慢慢加量。酒能引藥入經,幫著仙靈脾把陽氣送到骨頭縫里,把寒濕趕出去。”老周接過碗,仰頭一飲而盡,辛辣的酒液嗆得他咳嗽兩聲,可沒過多久,就覺得膝蓋處暖暖的,像有團小火苗在慢慢燒,之前像針扎似的疼竟減輕了不少。“舒服!”他激動地攥著拳頭,“先生,這酒比我喝的湯藥管用多了,身上也不那麼沉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老周每天都來喝一碗壯骨酒。喝到第十天,膝蓋的腫脹消了大半,能自己慢慢彎腿;喝到第二十天,竟能不用拐杖,扶著牆在院子里走幾圈。他特意背著半袋自家種的小米來謝華佗,小米顆粒飽滿,還帶著陽光的氣息。“先生,您這酒真是神了!我現在不僅能自己穿衣,還能幫著老伴喂雞、曬谷子了!”

    華佗笑著擺手,指著桌上的藥酒陶缸“不是酒神,是草藥的性子配得好。仙靈脾屬火,補肝腎之陽,是這酒的‘君藥’;杜仲屬木,養肝強筋,能讓筋骨更有韌性,是‘臣藥’;牛膝屬土,健脾固腎,幫著脾胃吸收藥效,是‘佐藥’;五加皮屬金,潤肺通絡,讓氣血能順著經絡走,是‘使藥’;雪水屬水,滋陰平衡,避免藥酒太燥傷了津液——這是五行相生的道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髒調和了,筋骨的寒濕自然就散了。”

    他還教老周用酒渣熱敷膝蓋“酒渣里還有藥效,用布包著敷在腫處,能讓草藥的溫氣更透。您每天敷半個時辰,再配合著慢慢走路,活絡筋骨,好得更快。”老周按法子做,一個月後,風濕痹痛竟全好了,還能跟著李伯去山里砍柴,扛著半捆松木回來,臉不紅氣不喘。

    村里的其他人見老周好了,也紛紛來求壯骨酒。有腰扭傷的後生,喝了三天就不疼了,能下田插秧;有產後怕冷的婦人,喝了半個月,手腳也暖和了,能抱著孩子在院里曬太陽。華佗特意叮囑婦人“你們產後氣血虛,酒要減半喝,還得加些紅棗煮水——紅棗屬土,能補氣血,避免藥酒的溫燥傷了脾胃。”他把這些病案都記在《青囊經》的草稿上,用炭筆寫道“壯骨酒,以仙靈脾、杜仲、牛膝、五加皮用秦嶺雪水浸泡百日而成。火(仙靈脾)補陽,木(杜仲)強筋,土(牛膝)固腎,金(五加皮)通絡,水(雪水)滋陰,五行相生,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產後陽虛,效佳。”字跡雖有些潦草,卻滿是實踐的溫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第六卷 童稚遺尿施妙法,春生調陽助安康

    春分過後,秦嶺的草木長得更盛了,仙靈脾的葉片舒展著,在陽光下泛著深綠的光。村里的張嫂抱著五歲的兒子小石頭,急急忙忙地來找華佗。小石頭穿著打補丁的棉襖,小臉蠟黃,縮在母親懷里,眼神怯生生的。“先生,您快看看小石頭吧!”張嫂的聲音帶著哭腔,“他每天夜里都遺尿,換好幾塊尿布都不夠,我帶他去鎮上看郎中,喝了不少湯藥都沒好,再這樣下去,孩子都要被人笑話了。”

    華佗讓小石頭坐在膝上,摸了摸他的脈——脈象細弱無力,像春日剛冒頭的溪流,滯澀難行;又看了看他的舌頭,舌淡苔白,連嘴唇都是淺粉色的。“張嫂,你別著急,”華佗的聲音放得輕柔,“石頭這是腎陽不足,膀胱失約。孩子的腎陽還沒長全,像沒添夠柴的火,沒法‘守住’膀胱里的水,所以才會遺尿。春生時節陽氣生發,正好幫他補補陽,不出半個月就能好。”

    他走到藥筐邊,取出三錢新鮮的仙靈脾嫩葉——葉片鮮嫩,掐斷後滲出乳白色的汁液,帶著淡淡的苦甘味。又取了三錢益智仁,顆粒飽滿,泛著淺棕色的光。“仙靈脾性溫,能補腎陽,像給孩子的腎添了柴;益智仁性溫,味辛,能溫腎固澀,像給膀胱的‘門’加了道栓,能攔住水不往外漏。”他把草藥遞給張嫂,詳細囑咐用法,“你把它們一起煮水,水開後轉小火煮一刻鐘,每天早上給石頭喝一碗,別在晚上喝,免得夜里尿更多。煮過的藥渣別扔,再煮水泡腳,能暖身子,助陽氣生發。”

    張嫂半信半疑地回了家,按方子給小石頭煮藥。藥湯泛著淺褐色,帶著淡淡的藥香,小石頭起初不肯喝,張嫂哄著說“喝了能不尿床,就能和小伙伴一起玩了”,孩子才皺著眉頭喝了半碗。沒想到才喝了七天,小石頭尿床的次數就從每晚兩次減到一次;喝到第十天,居然一夜沒尿床,早上起來還自己喊著要換衣服。

    張嫂高興得不得了,特意做了一籠白面饅頭送給華佗——饅頭蒸得松軟,還印著簡單的花紋。“先生,真是太謝謝你了!”她拉著小石頭的手,讓孩子給華佗鞠躬,“石頭現在每天早上都自己喊著要喝‘草水’,再也不用我半夜起來換尿布了!”

    華佗摸了摸小石頭的頭,又教張嫂觀察孩子的舌苔“要是舌苔變紅潤了,說明陽氣補上來了;要是孩子手腳暖和了,精神也好了,能跑能跳了,就說明藥起效了。春生時節,別讓孩子吃太多生冷的東西,比如冰果、涼水,傷了陽氣,容易復發。可以多給孩子吃些小米粥、蒸雞蛋,補補脾胃,脾胃好了,陽氣才能更好地生發。”

    村里的老秀才听說了,把這個方子抄下來,貼在村口的石碑上,還編了個口訣教給村民“孩童遺尿不用愁,仙靈益智煮水求,晨喝一碗暖腎脾,夜里安睡不濕透。”村民們跟著念,誰家孩子有遺尿的毛病,都來請教華佗,他從不推辭,一一指導,還根據孩子的體質調整用量——體質弱的加些山藥健脾,讓陽氣有“根”;濕氣重的加些茯苓祛濕,不讓濕氣困著膀胱。

    這些調整,都源于他對“春生”節氣的理解春日陽氣初升,孩童髒腑嬌嫩,用藥需溫和,既要補陽,又不能傷陰,還要兼顧脾胃,才能讓陽氣順利生發,不違天地之道。他在《青囊經》里寫道“春生時節,童稚腎陽未充,宜用仙靈脾配益智仁,溫腎固澀,佐以山藥、茯苓,健脾祛濕,順時用藥,效如桴鼓。”

    第七卷 宮寒不孕得麟兒,夏長祛濕調沖任

    入夏後,秦嶺的雨水多了起來,山間雲霧繚繞,濕氣很重。村里的王嫂,結婚五年沒懷孕,還總覺得小腹冷得像揣著冰塊,來月經的時候疼得厲害,每次都要在床上躺兩三天,喝了很多草藥都沒用。前幾日听張嫂說華佗能用仙靈脾治孩子的病,她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踩著泥濘的山路來找華佗。

    王嫂穿著洗得發白的粗布衣裙,眼圈泛紅,坐在華佗對面,聲音帶著委屈“先生,我婆婆總說我不能生,連鄰居都戳我脊梁骨……您要是能治好我,我一輩子都記著您的恩!”華佗給她倒了杯溫水,讓她慢慢說。他給王嫂診了脈,脈象沉遲,像夏日里被雨水泡透的泥土,滯澀難行;又看了看她的舌頭,舌淡苔白膩,舌尖泛著青——這是宮寒不孕,腎陽不足,寒濕困著子宮,沖任失調,種子沒法扎根。

    “王嫂,您這病能治,”華佗放下脈枕,“夏長時節濕氣盛,得先祛濕,再補陽,才能暖宮受孕。子宮像種子的土地,濕氣重了,土地泥濘,種子就沒法發芽;得先把濕氣趕出去,再用陽氣把土地暖熱,種子才能扎根。”

    他取了五錢仙靈脾干枝——是春日曬干的,枝條粗壯,斷面泛著淺黃,藥香濃郁;又取了三錢艾葉,葉片干枯,卻仍帶著淡淡的辛香;三錢當歸,根須粗壯,斷面泛著紅棕色;三錢茯苓,顆粒潔白,像細小的雪粒。“仙靈脾補腎陽,是暖宮的‘火種’;艾葉溫經散寒,能把子宮里的寒氣趕出去;當歸補血活血,調沖任,讓氣血能滋養子宮;茯苓健脾祛濕,幫著把子宮里的濕氣趕出去——這是‘土能制水’的道理,脾屬土,能祛濕,腎屬水,土旺則水濕不泛,子宮才能暖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把草藥包好,遞給王嫂,還畫了張簡單的煮藥圖“先把茯苓煮一刻鐘,再放其他草藥,水開後轉小火煮半個時辰,每天喝一碗,月經干淨後開始喝,喝到下次月經來。”他還叮囑王嫂,用煮過的藥渣熱敷小腹“藥渣里還有藥效,熱敷能讓溫氣更透,每天敷半個時辰,別著涼。”

    王嫂謝過華佗,回家後按方子煮藥。藥湯泛著深褐色,帶著艾葉的辛香,她每天都堅持喝,哪怕藥湯苦得難以下咽。熱敷的時候,小腹暖暖的,之前的冷意漸漸散了,月經來的時候,疼痛也減輕了很多,只疼了一天,就能下床走路了。

    連著喝了三個月,王嫂的小腹不再冷了,月經也變得規律,每月都準時來,疼痛感基本消失。第四個月,王嫂沒來月經,她心里又喜又怕,趕緊踩著山路來找華佗。華佗摸了摸她的脈,脈象滑利,像春日里的溪流,帶著生機。“王嫂,恭喜你,你懷孕了!”華佗笑著說。王嫂听了,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她盼這個孩子,盼了整整五年!

    消息傳到村里,大家都為王嫂高興,張嫂還特意送了她一籃雞蛋,李伯也幫著她家打理地里的莊稼。有鄰縣的婦人听說了,特意來秦嶺找華佗,他都一一診斷,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調整方子濕氣重的多加茯苓,甚至加些白術增強祛濕之力;氣血虛的多加當歸,還加些黃 補氣;陽虛重的多加仙靈脾,加些干姜增強溫陽之力。沒過多久,就有好幾個婦人傳來了懷孕的好消息,有的還特意帶著孩子來謝華佗,孩子的小臉上,滿是健康的紅暈。

    華佗把這些宮寒不孕的病案,整理成《仙靈脾治宮寒記》,詳細記錄了不同癥狀的配伍調整,還加入了李伯的經驗“夏長時節,濕氣盛,仙靈脾配茯苓、艾葉,祛濕溫經;秋涼時節,寒氣漸生,仙靈脾配當歸、干姜,補血暖宮。”這篇文章被當地的醫者傳抄,紙頁雖有些磨損,卻成了治療宮寒不孕的重要參考,也讓仙靈脾的應用範圍,從風濕、遺尿擴展到了婦科疾病,幫助更多女子圓了做母親的夢。

    第八卷 青囊定稿傳後世,仙草芳名滿九州

    秋分時節,秦嶺的仙靈脾結滿了種子,黃褐色的種子藏在葉片間,像一顆顆小小的珍珠,風一吹,便輕輕晃動。華佗坐在李伯家的茅舍里,窗外的桂花正開著,細碎的花瓣落在窗台上,帶著淡淡的香氣。他手里拿著《青囊經》的草稿,竹簡用細麻繩串著,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仙靈脾的性味、功效、配伍、病案,還有采制方法和鑒別口訣——每一筆都工工整整,仿佛在鐫刻著草木的智慧。

    他看著草稿,想起這一年來的經歷從初遇李伯,在坡地識得仙靈脾;到試藥配伍,用雪水釀就壯骨酒;再到治好老周的痹痛、小石頭的遺尿、王嫂的宮寒……每一個字,都來自田野間的觀察;每一個方子,都源于村民的實踐;每一個病案,都藏著醫者的初心。他在草稿的最後,用朱砂寫道“仙靈脾者,秦嶺靈草也,生于向陽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味辛甘,性溫,入肝腎二經,補陽祛寒,強筋健骨,治痹痛、遺尿、宮寒、陽痿,功著矣。其識于李伯,驗于村民,傳于青囊,非余之功,乃天地之仁,民間之智也。”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茅舍的寧靜。一個身穿鎧甲的士兵翻身下馬,鎧甲上還沾著塵土,手里拿著一封書信,快步走到門口,對著華佗拱手“華先生,關將軍在樊城刮骨療毒後,氣虛乏力,腰膝酸軟,听聞您有壯骨酒能補陽強體,特命末將前來求藥。”

    華佗心中一動,趕緊起身,走到地窖里,取來一壇密封好的壯骨酒——酒壇上貼著紅紙,寫著“壯骨酒”三個字。他把酒壇交給士兵,又取出一張竹簡,用炭筆寫道“仙靈脾性溫,佐以杜仲、牛膝,能補腰膝,強心力,祛寒濕。關將軍勇冠三軍,戰後需固腎強骨,每日飲一小碗,不出一月,氣虛之癥必愈。飲後可慢走活絡,勿食生冷。”

    士兵接過酒壇和竹簡,再三道謝,翻身上馬,馬蹄聲漸漸遠去,消失在山間。李伯端著一碗桂花茶走進來,笑著說“先生,您這藥能治關將軍的病,以後定能傳遍天下!”華佗接過茶碗,淺啜一口,茶水帶著桂花的甜香。“這不是我的藥,是秦嶺的藥,是民間的藥,”他望著窗外的遠山,眼神里滿是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青囊仙草記︰華佗秦嶺覓靈毗(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青囊仙草記︰華佗秦嶺覓靈毗(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