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雲腴仙蹤︰于潛白術傳奇》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雲腴仙蹤︰于潛白術傳奇》上卷

    《雲腴仙蹤于潛白術傳奇》

    楔子

    混沌初開,清濁自分。輕清者上浮為天,布四時八節,運五運六氣;重濁者下沉為地,生五谷百藥,育萬物生靈。天地交泰之處,有靈秀之氣聚于江南,天目余脈蜿蜒如龍,苕溪碧水澄澈似玉,其間于潛地界,更是鐘靈毓秀,藏仙納奇。

    傳聞上古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遂辨草木性味,著《本草》傳世。彼時南方濕熱之地,多見脾胃虛損之癥,神農遍尋良藥,至天目山南麓,見一草生幽谷雲霧中,根睫肥厚,色如凝脂,斷之有甘香溢出。采而試之,覺其性溫而不燥,味甘而能補,入脾胃經,能祛濕濁、健中氣,恰合南方濕盛之體,遂記于經中,謂之“術”。

    千百年後,于潛之術因其得山水清氣獨厚,與北方之術分庭抗禮,漸有“南參北術”之說。此術藏于雲深之處,非有緣者不能得見,非心誠者不能善用。而關于它的傳奇,便從于潛山中一位醫者與一株靈術的相遇開始,交織著天地之道、醫理之妙,在歲月中緩緩鋪展。

    上卷

    第一卷幽谷靈根 春生藏性

    于潛城北有山,名“潛川”,山中有谷,常年雲霧繚繞,當地人喚作“雲窩”。谷中土壤肥沃,色呈黃褐,恰合五行之“土”,又因溪流縱橫,水汽氤氳,得“濕”之滋養,正是白術生長的絕佳之地。

    春分時節,雲窩谷中寒意漸消,細雨如絲。一位身著青布長衫的老者,背著竹編藥簍,手持銅柄小鋤,正沿著蜿蜒的山徑前行。老者名喚墨先生,是于潛鎮上有名的醫者,祖輩三代行醫,尤擅調理脾胃。他深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理,此時正是白術出苗的時節,需來谷中察看長勢,也為秋後采挖做準備。

    行至谷深處,忽見一片坡地之上,數十株嫩綠幼苗破土而出,睫如青玉,葉呈羽狀,邊緣帶著細密的鋸齒。墨先生俯身細看,見幼苗根部周圍的土壤疏松濕潤,並無雜草侵擾,不由點頭“好靈性的草木。”他從藥簍中取出一小包草木灰,小心翼翼地撒在每株幼苗根部——這是當地藥農世代相傳的法子,草木灰性溫,既能驅蟲,又能補土,與白術“喜溫惡濕”的性子相合。

    正忙碌間,忽聞身後傳來孩童的咳嗽聲,帶著明顯的痰鳴。回頭一看,是鄰村的孩童阿福,由其母攙扶著,小臉蠟黃,精神萎靡。“墨先生,您看阿福這病,都咳了半月了,吃了好幾服藥也不見好。”婦人眼圈泛紅。

    墨先生上前搭脈,指尖觸到阿福的脈象,浮而無力,且帶滑象,再看舌苔,白膩而厚。“這是脾虛生濕,濕聚成痰,阻塞肺氣所致。”他解釋道,“小兒脾胃本弱,春日濕氣漸盛,更易受困。”說著,他從藥簍中取出一小撮去年留存的白術飲片,色呈黃白,斷面有細密的放射狀紋理,湊近便有淡淡的藥香。“取三錢白術,加兩錢茯苓,一錢陳皮,煮水給孩子當茶喝,連服三日試試。”

    婦人將信將疑,卻還是依言照做。三日後,阿福母親專程來謝,說孩子咳嗽大減,痰也少了,臉上漸漸有了血色。墨先生捋須笑道“白術入脾經,能健脾燥濕,脾健則痰自化,這便是‘土生金’的道理——脾屬土,肺屬金,土旺則金足。”此事傳開,鎮上人更信墨先生的醫術,也漸漸知曉這雲窩谷的白術,原是調理脾胃的良藥。

    暮春時節,白術幼苗漸長,葉片舒展如掌,墨先生又來谷中,見有幾株幼苗被山兔啃了葉片,便在周圍插了些帶刺的枝條,又引來幾只山雞棲息——山雞喜食山兔,卻不傷白術,這是他從父親那里學來的“相生相制”之法,順應自然,不違其性。

    第二卷夏長蘊氣 四性五味

    夏至一到,雲窩谷中草木蔥蘢,白術已長至尺許高,睫稈粗壯,葉片濃綠,在濕熱的空氣中舒展著,貪婪地吸收著陽光雨露。此時的白術,正處“夏長”之期,根睫在地下悄然膨大,積蓄著天地之氣,其性其味,也在此時逐漸定型。

    墨先生深知,中藥有“四氣五味”,四氣即寒熱溫涼,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而白術的“甘溫”之性,正是在這夏日的濕熱與沃土的滋養中慢慢形成。他常對弟子說“白術生南方,得夏火之溫,又賴土之滋養,故味甘能補,性溫能助,恰合脾喜溫惡寒、喜燥惡濕之性。”

    一日,鎮上雜貨鋪的王掌櫃來找墨先生,說自己近來總覺疲乏無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手足不溫。墨先生診其脈,沉而緩,舌淡苔白,便道“你這是脾胃虛寒,運化無力。需用溫陽健脾之法。”遂開一方,以白術為君藥,配伍干姜、黨參、甘草,正是《傷寒論》中的理中丸之意。

    王掌櫃服藥五日,腹脹漸消,食欲也開了。他好奇問道“先生,這白術為何如此管用?”墨先生引他至後院藥圃,指著幾株盆栽的白術道“你看這白術,根睫堅實,得土之厚重,故能補脾胃之虛;其性溫,如春日暖陽,能驅散中焦之寒;味甘,如五谷之味,能滋養脾土。此乃‘四氣五味’合于髒腑之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入伏之後,雲窩谷中濕氣更重,偶有白術葉片發黃。墨先生便帶著藥農,用草木灰與腐熟的桐油餅混合,施于根部。“白術喜燥惡濕,但若過于干燥,又會影響根睫生長。”他解釋道,“草木灰能燥濕,桐油餅能補養,二者相濟,恰合‘陰陽平衡’之道。”藥農們听著,默默記下——這些法子,祖輩傳了幾代,雖不知為何,卻管用得很,經墨先生一說,倒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七月中旬,一場暴雨突至,雲窩谷中積水盈尺。墨先生冒雨趕來,指揮藥農疏通溝渠,又在白術根部培上干燥的黃土。“濕邪最易傷脾,白術自身也怕濕浸。”他一邊忙碌一邊說,“天地之氣過盛,便成災害,草木如此,人亦如此。治人治藥,皆要順其性,制其過。”暴雨過後,白術安然無恙,葉片反而更顯精神,仿佛在印證他的話。

    第三卷秋收凝華 七情和合

    秋分過後,雲窩谷中雲霧漸淡,天高雲淡,空氣中彌漫著成熟的氣息。白術的葉片開始由綠轉黃,睫稈也漸漸枯萎,這是“秋收”的信號——地下的根睫已積蓄了足夠的精氣,到了采挖的時候。

    采挖白術,需選晴天,用特制的小鋤沿著根部周圍輕輕刨開,避免損傷根睫。墨先生帶著藥農,小心翼翼地將白術從土中取出,只見其根睫呈拳狀,表面灰黃色,有細密的皺紋,斷面黃白色,質地堅實,如玉石般溫潤,正是厲鶚詩中“雲腴”的模樣。“此時的白術,氣足味厚,藥效最佳。”墨先生捧著一株碩大的白術,對眾人說,“若采之過早,氣未足;過晚,則經霜雪,性偏寒,皆非上品。”

    采回的白術,需先除去泥沙,剪去須根,然後置于竹匾中,在陽光下晾曬三日,再移至陰涼處陰干。待水分稍減,便用竹刀削去外皮,露出里面潔白的肉質,而後放入特制的烘籠中,用松木火慢慢烘烤。“烘烤時火候要勻,不可過急,否則外干內濕,易生蟲霉。”墨先生守在烘籠旁,不時翻動白術,“這就像人煉丹,需文火慢養,方能凝其精華。”

    鎮上有位老婦人,常年腹瀉,稍食油膩便加重,服過不少藥,時好時壞。墨先生診後,說她是脾虛濕盛,且兼有肝氣不舒,遂用白術配白芍、陳皮、防風,正是古方痛瀉要方。老婦人服藥半月,腹瀉即止。她不解為何這方子如此有效,墨先生解釋“白術健脾燥濕,為君藥;白芍柔肝緩急,為臣藥;陳皮理氣和中,助白術運化,是為佐藥;防風祛風勝濕,又能引藥入脾,是為使藥。四藥相配,脾健肝柔,濕去風息,此乃‘七情’中的相須、相使之道。”

    一日,有藥商從北方來,帶來了北地的白術,欲與于潛白術比較。墨先生取兩地白術各少許,置于水中煎煮,北術湯色偏淡,味略苦;于潛白術湯色黃亮,味甘厚。“北地氣候寒涼,白術性偏溫燥;于潛得南方濕熱之氣,白術性溫而潤,更宜南方人之體。”墨先生嘆道,“所謂‘南參北術’,並非分高低,而是各得其所,應地應人而已。”藥商聞言,深為折服,遂以高價訂購于潛白術,自此,于潛白術的名聲,漸漸傳出江南。

    第四卷冬藏悟道 五運玄機

    冬至一陽生,于潛鎮籠罩在一片清寒之中。墨先生將晾干的白術用桑皮紙包裹,裝入陶缸,埋于藥圃地下三尺處——這是“冬藏”之法,借地脈之氣養護藥材,使其藥性更為平和。

    此時,墨先生常于燈下研讀醫書,時而翻閱祖輩留下的藥經,時而記錄當年白術的生長與療效。他發現,庚子年多風,白術的根睫偏瘦,但其祛風燥濕之效更著;辛丑年多雨,白術長得肥碩,健脾化濕之力更強。這正應了“五運六氣”之說——歲運不同,草木的性味也會隨之變化。

    鎮上有位書生,備考時勞心過度,漸覺食少難消,心悸失眠。墨先生診其脈,細而弱,說“這是思慮傷脾,脾不生血,血不養心。”遂用白術配伍當歸、遠志、茯神,制成蜜丸。書生服用月余,脾胃漸健,精神也好了起來。“白術健脾,脾旺則能生血,血足則能養心,此乃‘土生金,金生水’的連環相生之理。”墨先生對書生解釋道,“醫道與天道相通,皆是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冬日閑暇,墨先生常給弟子們講白術的故事說上古時有仙人,將于潛白術的種子撒在雲窩谷,讓它滋養百姓;說某年瘟疫流行,白術與其他草藥合力,救了于潛一城之人。這些故事,有的載于醫書,有的則是當地人口耳相傳的傳說。墨先生說“文獻是骨,口傳是肉,二者相合,才是完整的醫道。就像這白術,既要知其性味歸經,也要曉其生長之境,方能盡其用。”

    除夕夜,墨先生取出一丸用陳年白術制成的藥丸,贈予一位久病體虛的老者“此藥能補脾氣,固元氣,久服可輕身延年。”老者接過藥丸,只見其色如琥珀,聞之有清香,正是詩中“藥重一丸”的意境。窗外爆竹聲聲,墨先生望著藥圃的方向,仿佛看到雲窩谷中的白術,正借著冬藏之力,等待著來年的春生。

    (上卷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雲腴仙蹤︰于潛白術傳奇》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雲腴仙蹤︰于潛白術傳奇》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