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貢品之路歷三驗 玉參本色動京華
嘉靖年間,萊陽沙參已“甲于天下”的名聲傳到京城。巡撫將其列為貢品,送入太醫院驗看。太醫院院判是個嚴苛的老御醫,見這草根白潤修長,先取一片含在口中——甘涼之氣從舌尖漫到喉間,如噙著一塊浸了蜜的冰,贊道“味甘能補,性涼能清,果然是潤肺的好物。”
他又設三驗第一驗“水火煉”,將沙參投入沸水中,湯色清澈如琥珀,久煮不渾;投入冰窖三日,取出仍柔韌不脆。第二驗“配伍試”,與藜蘆同煎,湯色發暗,飲之微澀(驗其“相反”之性);與麥冬同煮,香氣更醇,飲後喉間溫潤(驗其“相須”之妙)。第三驗“臨床證”,取沙參配伍阿膠,給患肺癆的皇子服用,半月後,皇子咳嗽減輕,潮熱漸退,脈中虛數之象轉緩。
老御醫撫須嘆曰“萊陽沙參,色白入肺,味甘補陰,性涼清熱,兼具‘清’與‘補’,非他處沙參可比。”遂奏請嘉靖帝“萊陽沙參,得山海之精,沙地之靈,可列為‘御用藥材’,歲歲進貢。”自此,萊陽沙參成了貢品,每到秋收,官府便派人監督采挖,用紅綢包裹,裝入樟木箱,一路護送至京。
沙玉仙子立于墨水河畔,見采參人輕手輕腳,如對待珍寶,笑道“草木的尊貴,不在貢品之名,而在它能解萬民之苦。”這話被采參人听了去,記在心里,每逢采挖,必焚香禱告“願此參入醫案,濟蒼生,而非只供宮廷。”這樸素的心願,讓萊陽沙參的藥性里,始終帶著民間的溫度。
第六回 歲運更迭研種法 五運六氣定收成
萬歷年間,萊陽出了個沙參種植能手,名喚沙守仁,是沙翁的五世孫。他不僅繼承了“春分種、秋分收”的古法,更從《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中悟出種參的訣竅“歲運屬金,沙參長得肥;歲運屬火,需多引水;歲運屬水,要高壟防澇。”
這年是“壬子年”,五運屬木,六氣“厥陰風木”與“少陰君火”交織,春雨連綿,夏多雷暴。沙守仁見苗頭不對,召集農戶“今年木氣過盛,易生蟲害;火氣潛藏,根須難壯。須在夏至前撒草木灰(木克土,火生土,用土性灰平衡木氣),引墨水河支流繞田開溝,防澇護根。”眾人依言而行,果然那年沙參雖遇天災,仍收成頗豐,根條比往年更顯堅韌。
有鄰縣藥農來學,沙守仁傾囊相授,還畫了《萊陽沙參種植月令圖》,標注每月的澆水、施肥、剪葉之法“清明要‘潤其芽’,小滿要‘疏其葉’,處暑要‘固其根’,霜降要‘藏其精’,全憑天地之氣調度。”這圖後來被收入《萊陽縣志》,成了“實踐經驗”與“文獻記載”互動的見證——先有沙守仁觀天象、順天時的種植實踐,後有方志的系統記載,讓萊陽沙參的種植技藝得以傳世。
沙玉仙子見月令圖被刻在石碑上,立于縣署前,碑旁種著兩株沙參,不禁感嘆草木的生長,是天地寫給人間的詩,而農人,便是最懂詩的解讀者。
第七回 沙參節里藏民俗 藥香文脈兩相生
自清康熙始,萊陽人將秋分定為“沙參節”。這日,墨水河畔的沙參田邊要搭起戲台,唱《沙翁救疫》的老戲;藥鋪要免費贈沙參湯,供路人飲用;孩童們提著竹籃,在沙地里找“參娃娃”(形狀小巧的沙參),說是能保一年不咳嗽。
節令這天,沙氏後人要帶領藥農祭拜“沙參神”(傳說中沙翁的化身),祭品是沙參炖萊陽梨——取沙參甘涼潤肺,萊陽梨甘寒生津,二者相使,是當地治燥咳的驗方。祭拜後,縣太爺要親自評選“沙參王”,選那根最長、最白、斷面菊花紋最清晰的,賜“玉參”匾額,掛在得主的門楣上。
有外地商人來趕節,見買沙參的人排成長隊,不解道“不就是藥材嗎?怎比過年還熱鬧?”賣參的老農笑道“這沙參啊,是咱萊陽的魂——種它要順天時,收它要守古法,用它能救性命,敬它能聚人心,早不是普通的草了。”這話道出了沙參節的深意它不僅是產業的盛會,更是文化的傳承,讓“萊陽沙參甲天下”的名聲,既帶著藥香,又透著文脈。
沙玉仙子在戲台下听戲,見台上沙翁的扮演者舉起一株沙參,台下百姓齊聲喝彩,眼中映著燭光與星光,忽然明白草木的傳奇,從來不止于醫案典籍,更在百姓的歡聲笑語里,在代代相傳的民俗里,這便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活態智慧。
第八回 醫家筆札傳遠名 口傳心授續薪火
清末民初,萊陽沙參的名聲已傳遍南北。上海的藥商來收購,必帶《萊陽縣志》核對“要那‘甲于天下’的,根長過尺,色白如脂,斷面有珠的。”北京的同仁堂,將萊陽沙參列為“北沙參”正品,在藥目上注“萊陽產者,甘潤之力最勝,治陰虛燥咳,每用必效。”
當地老中醫王敬之,用萊陽沙參治好了無數疑難雜癥。有個京劇名角,久咳失音,用了許多藥無效,王敬之取沙參五錢,配蟬衣一錢(引藥上達咽喉)、玉竹三錢(助沙參滋陰),煎湯代茶,半月後嗓音復原。名角謝以重金,王敬之不受,只道“是萊陽的沙參好,它生在咱這沙地,懂咱這人間的燥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王敬之還整理了《萊陽沙參醫案》,收錄民間驗方百余則,其中“沙參麥冬湯”“沙參百合粥”等,至今仍是滋陰潤燥的常用方。這些驗方,有的來自藥農的口傳,有的來自他自己的臨床,最終匯入中醫藥的典籍長河,印證了“口傳知識”與“文獻記載”的相互成就。
沙玉仙子立于昆崳山巔,看萊陽的沙地依舊,墨水河依舊,沙參一茬茬生長,從明代的野生到清代的貢品,從田間的草木到醫案的良方,忽然懂得所謂“傳奇”,不過是草木順應天地,人順應草木,一代代將經驗釀成智慧,將智慧活成日常。
結語
萊陽沙參的故事,是一部寫在沙地上的本草春秋從沙翁偶得的救命草,到《萊陽縣志》記載的“甲于天下”;從口傳的種植口訣,到文獻的醫案驗方;從田間的春種秋收,到節日的歡歌笑語。它的每一寸生長,都印著“天人合一”的印記;每一次入藥,都藏著“四氣五味”的密碼;每一段傳承,都顯露出“實踐先于文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東方智慧。這株生在山海之間的草木,最終成了萊陽的血脈,成了中醫與自然共生的永恆見證。
贊詩
昆崳余脈接黃流,萊陽沙壤玉參稠。
甘寒能潤千層燥,清補可療萬種憂。
春種秋收循古道,貢品民俗續千秋。
本草傳奇何處覓?墨水河畔月如鉤。
尾章
如今,萊陽沙參仍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沙參節”的鑼鼓依舊在秋分響起。那株曾被沙翁采挖的沙參,早已化作泥土,卻在萊陽的沙地里長出了更多的“玉參”。沙玉仙子的身影,或許藏在晨露沾濕的葉片上,或許隱在藥農哼唱的歌謠里,看著這株草木,繼續以它的甘潤,滋養著歲月,訴說著天地與人間的深情。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