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南嶺 韻︰黃精醫者傳》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南嶺 韻︰黃精醫者傳》上卷

    《南嶺 韻黃精醫者傳》

    楔子

    南嶺深處,常年雲霧繚繞,澗水潺潺穿林而過,滋養著漫山遍野的草木。這里的山民們,似乎天生就懂草木的性情——誰都知道,溪邊的菖蒲能開竅醒腦,坡上的蒼術可燥濕健脾,而那些藏在腐葉下的塊睫,多半帶著溫補的性子。

    相傳在東晉年間,南嶺腳下住著一位叫黃精的醫者。他不像尋常大夫那樣守著藥鋪,反倒常背著藥簍鑽進深山,有時一去就是半月,回來時藥簍里總裝著些奇奇怪怪的草木,還帶著一身泥痕與藥香。山民們都說,黃大夫識得“山魂”,那些草木見了他,都會主動露出藥效最好的部分。

    這年清明剛過,南嶺下了場連陰雨,濕氣順著牆縫往屋里鑽。黃精背著藥簍往雲霧最濃的鷹嘴崖去,據說那里長著一種能治“春困”的草藥。他踩著濕滑的苔蘚,听著林間的鳥鳴,忽然在崖邊的石縫里,瞥見一抹異樣的黃——那草木扎根在岩縫中,睫稈如柱,葉片似羽,根部膨大成團,竟在陰雨天里透著溫潤的光澤。

    “這是……”黃精蹲下身,指尖剛觸到草葉,就覺一股暖意順著指尖流遍全身,驅散了連日陰雨帶來的濕寒。他望著那株草木,忽然想起祖父說過的話“草木有靈,遇懂它的人,才肯顯真容。”或許,這株草,就是在等他。

    上卷

    第一回 鷹嘴崖識草 雨霧辨藥性

    雨絲像牛毛,沾在黃精的粗布衣衫上,洇出一片深色。他盯著石縫里的草木,眼楮發亮——行醫二十載,他走遍南嶺,從未見過這般形態的植物。根如老參卻更顯粗壯,皮色黃褐帶紫,葉呈羽狀卻比槐葉更柔,湊近聞時,有股淡淡的甘香,混著崖壁的土氣,竟讓人覺得心神安寧。

    “你到底是什麼性子?”黃精自語著,從藥簍里取出骨刀,小心翼翼地撥開周圍的碎石與苔蘚。他知道,辨識草藥最忌魯莽,得先看生長環境這鷹嘴崖向陽背風,石縫中土壤疏松,滲水性好,可見這草喜陽耐旱;周圍長著耐旱的枸杞與耐旱的酸棗,更印證了這一點。

    他輕輕挖下一小塊根部,放在嘴里嚼了嚼——初時有些土腥味,細品之下,竟有回甘,暖意從丹田慢慢升起,連連日因淋雨犯的咳嗽都輕了些。“性溫,味甘……”黃精掏出隨身攜帶的竹簡,用炭筆記下,“入肺?入脾?”他又摘下一片嫩葉,揉碎了敷在手腕的濕疹上,不過片刻,那刺癢感竟減輕了。

    “有意思。”黃精來了興致。他記得山下的張獵戶,每到春天就氣短乏力,干重活時直喘;還有村西的李寡婦,產後總冒虛汗,稍受風寒就感冒。這草的暖意,說不定能治這些毛病。他沒敢多挖,只取了一小段根,又采了些種子,其余的依舊埋回石縫,還澆了些隨身攜帶的山泉水“等我摸清你的性子,再來好好待你。”

    下山時,雨停了,雲霧散開,南嶺的峰巒露出青蒼的輪廓。黃精路過溪邊,見一群孩童在玩水,其中一個瘦小的孩子忽然跌坐在水里,上岸後就發起抖來,臉色發白。“莫不是受了寒?”黃精趕緊上前,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冰涼無汗,是風寒閉表的征兆。

    他從藥簍里取出剛采的紫甦葉,又摸出那小塊黃根,在溪邊的石頭上搗碎,用陶罐舀了溪水煮沸。“來,喝了這個。”黃精扶起孩子,把溫熱的藥汁喂進他嘴里。藥汁甘中帶辛,孩子沒怎麼抗拒。不過半個時辰,孩子就開始冒汗,臉色也紅潤起來,又能跑著追同伴了。

    “黃大夫,這是什麼神藥?”孩子的娘聞訊趕來,感激地問。黃精望著鷹嘴崖的方向,笑了“還沒起名呢。但它能補氣散寒,怕是個好東西。”他心里已有了打算,明日再上鷹嘴崖,定要把這草木的性子摸透。

    第二回 茅舍試良方 鄰里傳美名

    黃精的茅舍在山腳下的竹林邊,院里種著薄荷、紫甦,牆角堆著待曬的艾葉與蒼術。他把從鷹嘴崖帶回的草根切成薄片,放在竹匾里晾曬,春日的陽光透過竹窗,在藥片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股甘香漸漸濃了起來。

    “先生,張獵戶又喘得厲害了。”門外傳來村童的聲音。黃精趕緊放下手里的活,迎了出去。只見張獵戶被兩個後生架著,臉色蒼白,嘴唇發紫,每喘一口氣都像拉風箱,額頭上全是冷汗。“黃大夫,我……我這身子,怕是熬不過今年了。”張獵戶虛弱地說。

    他這病有三年了,起初只是干活後氣短,後來發展到稍動就喘,天陰下雨時更甚。黃精給他診過脈,脈細弱如絲,是肺氣虛損,又夾著濕邪。之前用了些補肺的藥,效果總不明顯。

    “這次試試新法子。”黃精扶張獵戶躺下,取了三錢曬干的黃根片,又抓了些陳皮、茯苓,放進陶罐里慢煎。藥香飄出來時,張獵戶皺了皺眉“這味兒……不沖啊。”黃精笑道“良藥未必苦口,這藥是補肺氣的,得慢慢溫養。”

    藥煎好後,黃精用湯匙一點點喂他喝下。半個時辰後,張獵戶忽然說“胸口……好像不那麼悶了。”黃精再診他的脈,果然比剛才有力了些。“你這病,是肺氣虛,好比爐膛里的火不旺,添柴也燒不起來。這藥就像給爐膛扇風,讓火慢慢旺起來。”他又取了些藥,囑咐張獵戶每日煎服,“記得避開雨天采藥,雨後濕氣重,會傷肺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三日後,張獵戶竟能自己走到黃精的茅舍,雖然還喘,但臉色好了許多“黃大夫,我今早試著挑了桶水,竟沒像往常那樣喘得厲害!”黃精看他舌苔,之前的白膩已退了些,點頭道“這藥入肺脾二經,補肺氣的同時還能助脾運化,脾好了,能生肺金,這是五行相生的道理。”

    消息很快傳開,村里的李寡婦抱著孩子來了。她產後半年,總冒虛汗,夜里睡不安穩,孩子也跟著哭鬧。黃精摸她的脈,浮而無力,是氣虛不固。“你試試這個。”他取了黃根片,配了些防風、白術,“這叫玉屏風散的底子,黃 補氣,白術健脾,防風祛風,三藥相配,就像給身子築起一道屏風,擋住外邪,留住正氣。”

    李寡婦按方服藥,不出十日,虛汗就止了,夜里能睡安穩,連奶水都比以前足了。她給黃精送來了一籃雞蛋,感激地說“黃大夫,這藥真是神了!您給它起個名吧?”

    黃精望著院里晾曬的藥片,它們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澤,像極了大地的精華。“就叫黃 吧。”他說,“黃是土色,屬脾; 者,強也,能強人身子。”從此,南嶺的山民們都知道,黃大夫手里有一味叫“黃 ”的藥,能補力氣,止虛汗,是個寶貝。

    第三回 收徒傳醫理 春種教農時

    暮春時節,南嶺的杜鵑開得正艷,紅的、粉的、白的,像撒在山間的雲霞。黃精背著藥簍往鷹嘴崖去,身後跟著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名叫阿石。他是山下的孤兒,常來茅舍幫黃精劈柴挑水,看著黃精制藥、診病,眼里總帶著羨慕。

    “先生,您看這株黃 ,葉片比上次見的小些,是不是藥性不好?”阿石指著崖邊的一株草木問。黃精蹲下身,讓他摸根部的土壤“你看,這里的土比別處黏,滲水性差,黃 的根就長得慢,葉片自然小。這就像人,住得不舒服,身子就弱。”

    阿石似懂非懂地點頭。黃精又說“草木有五性,寒熱溫涼平;有五味,酸苦甘辛咸。黃 性溫味甘,甘入脾,溫能補,所以能健脾補氣。你記住,看藥先看性,用藥先看證,不能亂來。”他從藥簍里拿出一株柴胡,“比如這個,性寒味苦,能清熱,但若是像張獵戶那樣的虛證,用了就會傷正氣,這是藥性相反,叫‘相惡’。”

    阿石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木牌,用炭筆把話記下來。黃精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心里微動“阿石,你願不願意跟著我學醫?”阿石愣了一下,隨即撲通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弟子願意!求先生教我!”

    收了徒弟,黃精教得更仔細了。他帶阿石觀察黃 的生長“你看,春分後發芽,這是順應春生之氣;夏至後葉片最盛,是夏長之象;秋分後根開始粗壯,是秋收之功;冬至後地上部分枯萎,根在土里藏精,是冬藏之理。采藥要等秋分後,這時根里的精氣最足,這是順天時。”

    他還教阿石炮制之法“黃 切片後,用蜜炙過,溫補之力更強,能升陽舉陷,治那些氣虛下陷的病,比如脫肛、子宮下垂;生用則偏于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說著,他取了些生黃 ,讓阿石搗成粉,“你去給村東的王阿婆送去,她下肢水腫,用生黃 配茯苓、澤瀉,能利水消腫,還不傷正氣。”

    阿石按囑咐送藥,回來時興奮地說“先生,王阿婆說喝了藥,夜里尿多了,早上起來腿腫消了些!”黃精點頭“這就是黃 的妙用,能補氣利水,氣行則水行,不是強行利尿,而是幫身子自己把水排出去。”

    芒種那天,黃精帶著阿石在屋後的空地上播種黃 籽。他教阿石翻土“要把土整細,摻些草木灰,草木灰屬火,能助土性,黃 喜土,這樣長得好。”他一邊撒種一邊說,“種莊稼和行醫一樣,都要懂天時、知地利。今年是水運之年,濕氣重,種黃 要多曬太陽,不然容易生霉病;明年若是火運,就要多澆水,防干旱。這是五運六氣的道理,順之則昌,逆之則傷。”

    阿石蹲在地里,手里捏著金黃的籽實,忽然問“先生,您說草木有靈,那黃 知道自己在救人嗎?”黃精望著遠處的鷹嘴崖,那里的黃 正在風中搖曳,像是在點頭。“它們或許不知道,但天地知道。”他說,“人善待草木,草木就會回饋人,這就是‘天人合一’。”

    第四回 夏疫起村落  術救危難

    夏至剛過,南嶺忽然熱了起來,太陽像個火球掛在天上,連風都是燙的。更奇怪的是,往年這個時候該下的雨,今年卻遲遲不來,地里的莊稼蔫了,連山林里的溪水都淺了半截。

    “今年是火運太過,又逢少陽相火司天,火氣太盛,怕是要出疫病。”黃精望著天干物燥的山林,眉頭緊鎖。他讓阿石多曬些金銀花、連翹,又備了些綠豆,告訴山民們多喝清熱解暑的湯水。

    可疫病還是來了。最先倒下的是幾個孩子,上吐下瀉,渾身發熱,手腳卻冰涼。接著,大人也開始發病,癥狀大同小異高熱、嘔吐、腹瀉,有的人拉得脫了形,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是‘暑濕霍亂’,”黃精給病人診脈後,對阿石說,“火運之年,暑熱夾濕,侵入脾胃,耗傷正氣。光清熱不行,還得補氣固脫,不然人就撐不住了。”他取了黃 、白術、茯苓、葛根,配成方子,“黃 補氣,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利水,葛根升陽止瀉,這叫‘升陽益胃湯’的變方,正合今年的氣運。”

    阿石幫著煎藥,藥香飄滿了整個村落。可病人太多,藥很快就不夠了,尤其是黃 ,庫存見了底。“先生,鷹嘴崖的黃 還沒到采收的時候,能挖嗎?”阿石急得滿頭汗。黃精搖頭“未到秋收,根里精氣不足,藥效差不說,還會傷了根本。”

    他想了想,帶著阿石往深山走,在一片向陽的坡地,竟發現了一片野生黃 ,比鷹嘴崖的更粗壯。“原來它們自己傳開了。”黃精又驚又喜,他采挖時格外小心,只取那些生長三年以上的,留下幼苗和籽實,還在土里埋了些草木灰做肥料。“草木有靈,知道人間有難,自己長出來了。”

    回到村里,黃精讓阿石把黃 切片,一部分生用,一部分蜜炙。生黃 配葛根、茯苓,給那些高熱腹瀉的人喝;蜜炙黃 配黨參、白術,給那些已經脫力的人補氣血。他還教山民們用黃 煮水,放些生姜和紅糖,讓沒發病的人喝,說是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這場疫病持續了一個多月,靠著黃 和黃精的方子,村里竟沒死人。病好的山民們提著雞蛋、蔬菜來感謝黃精,看著他熬得通紅的眼楮和消瘦的臉頰,都心疼不已。“黃大夫,您可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黃精望著院里晾曬的黃 ,忽然一陣咳嗽。阿石趕緊扶他坐下“先生,您是不是累著了?”黃精擺擺手,笑道“沒事,就是耗了些元氣。你看,這黃 不僅救了大家,也讓我們懂了,行醫救人,不光靠藥,還得靠順應天地的道理。”他不知道,這場疫病耗盡了他本就不算強健的身子,而鷹嘴崖上,還有一場更大的考驗在等著他。

    (上卷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南嶺 韻︰黃精醫者傳》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南嶺 韻︰黃精醫者傳》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