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恆山 緣︰仙凡醫道傳》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恆山 緣︰仙凡醫道傳》下卷

    下卷

    第五回 天威降凡塵 仙凡隔雲泥

    臘月的恆山,寒風如刀,刮得窗欞嗚嗚作響。王十虎正幫 娘將曬好的黃 捆成束,準備送給山下的藥鋪。忽然,院子里的那株黃 猛地一顫,葉片簌簌作響,像是被什麼驚到了。 娘臉色驟變,抬頭望向天空——原本晴朗的冬日,竟在片刻間烏雲密布,雲層中隱隱有金光閃爍,還夾雜著沉悶的雷鳴,這在數九寒天里,是從未有過的異象。

    “他們來了。” 娘的聲音帶著顫抖,她抓緊十虎的手,掌心冰涼,“天庭知道我滯留人間,派天兵來拿我了。”

    十虎還沒反應過來,就見雲層破開一道裂口,幾道金甲身影踏著祥雲而降,落在院子里。為首的天將手持長槍,面如冰霜“黃 仙子,你私戀凡人,觸犯天規,還敢將靈根留于凡塵,速速隨我回天庭領罪!”

    “我不回去!” 娘將十虎護在身後,挺直了脊背,“我在人間,並未為惡,反倒用醫道救了許多人。天地有好生之德,難道仙凡相戀,就一定是錯嗎?”

    “放肆!”天將怒喝一聲,長槍一指,一道金光射向 娘。十虎見狀,想也沒想就撲過去擋在 娘身前。金光擦著他的肩頭飛過,打在院牆上,震落一片塵土。十虎只覺肩頭一陣劇痛,卻死死地護著 娘“要帶她走,先踏過我的尸體!”

     娘看著他滲血的肩頭,眼淚瞬間涌了出來“十虎!”她知道,凡人之軀根本抵擋不住天兵的法力,再僵持下去,只會害了他。她深吸一口氣,轉向天將“我跟你們走,但求你們不要傷害他,也不要毀了這株靈根。”

    天將冷哼一聲“念你護持有功,暫且允你。”

     娘轉過身,緊緊抱住十虎,在他耳邊輕聲說“記住,黃 的籽實要等明年芒種時節采收,種在向陽的山坡上,用草木灰做底肥。遇到氣虛乏力的人,用它配伍人參、白術;若是風寒咳喘,加些防風、桂枝……”她從懷中取出一個玉瓶,塞進十虎手里,“這里面是我攢的靈氣,能助你辨識藥性,也能護你平安。”

    話音剛落,天將的長槍就挑來一道金光,將 娘與十虎隔開。 娘被金光包裹著,緩緩升起,她回頭望著十虎,眼中滿是不舍,嘴唇動了動,卻沒再說出一個字。雲層漸漸合攏,將那道黃色的身影吞沒,只留下空中飄來的一縷清香,像極了黃 花的味道。

    十虎站在院子里,手里緊緊攥著玉瓶,直到雲層散盡,天空恢復晴朗,才猛地跪倒在地,喉嚨里發出壓抑的嗚咽。院中的黃 葉,不知何時已落滿一地,像是為這場別離垂淚。

    第六回 孤影守青燈 藥香寄相思

     娘走後,王十虎像是變了個人。他不再上山打獵,每日里就守著院子里的黃 ,給它澆水、松土,對著它說話,仿佛 娘還在身邊。肩頭的傷在玉瓶靈氣的滋養下漸漸好轉,可心里的空洞,卻怎麼也填不滿。

    開春後,村里的李大叔家的小子又犯了盜汗的毛病,他娘急得直哭,來找十虎想辦法。十虎看著孩子蒼白的小臉,忽然想起 娘教的方子。他取了自家曬的黃 ,又去山里采了些牡蠣,按 娘說的比例煎成藥湯。孩子喝了幾日,盜汗竟真的止住了。李大叔的媳婦千恩萬謝,十虎卻只是擺擺手,轉身回了院子——他忽然明白, 娘留下的不只是黃 ,還有救人的本事,這是她想讓他繼續走下去的路。

    他開始像 娘那樣,認真研究藥草。玉瓶里的靈氣總能在他辨識藥材時給出指引摸到柴胡,就覺一股清苦之氣直沖天靈蓋,知道是疏肝解郁的;踫到當歸,便有一絲溫潤的暖意流遍全身,明白是補血活血的。他還發現,不同時辰采的藥材,靈氣的強弱也不同清晨的薄荷最清涼,正午的黃 最溫熱,這正應了 娘說的“順時而采”。

    芒種那天,院中的黃 果然結滿了籽實,金黃飽滿,像一串串小珍珠。十虎小心翼翼地將籽實采收下來,裝在陶罐里。他記得 娘的囑咐,選了個晴朗的日子,背著籽實往恆山深處走去。他爬過陡峭的山坡,走過濕滑的溪澗,把籽實撒在向陽的土地上,每撒一把,就默念一句“ 娘,你看,我在種黃 呢。”

    有一次,他在采藥時遇到一個樵夫,砍柴時從樹上摔了下來,斷了腿,疼得直打滾。十虎趕緊用帶來的夾板固定住他的腿,又從藥簍里拿出黃 、當歸、續斷,搗碎了敷在傷處,再用布帶纏好。“這能行嗎?”樵夫疼得齜牙咧嘴。“放心,”十虎說,“黃 補氣,當歸活血,續斷接骨,過幾日就不疼了。”果然,三天後樵夫就能拄著拐杖走路了,逢人就夸十虎的醫術比城里的大夫還高。

    日子一天天過去,十虎的藥簍越來越沉,里面裝的不只是藥材,還有鄉鄰們的信任。他常常在夜里坐在油燈下,借著玉瓶的微光,把 娘教的方子、自己摸索出的經驗,一筆一劃地記在桑皮紙上。紙上的字跡從生澀到流暢,就像他從一個懵懂獵戶,慢慢變成了懂醫理、識藥性的醫者。只是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對著玉瓶發呆,那里面的靈氣越來越淡,他怕有一天,連這最後的念想也會消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第七回  香滿恆岳 醫道續薪火

    春去秋來,轉眼五年過去。恆山的向陽山坡上,已長滿了黃 ,春抽新苗時一片嫩綠,秋開花時遍地金黃,風一吹,香氣能飄到十里外的王家峪。這都是十虎的功勞,他每年都會播種、采收,還教村民們如何采挖、炮制,告訴他們“春不挖根,夏不剪葉”的道理——春天的黃 根正在積蓄力量,挖了會傷其根本;夏天的葉片要進行光合作用,剪了會影響生長。

    村民們跟著十虎種黃 ,不僅能用它治病,多余的還能賣給藥商,日子漸漸富裕起來。他們都說,這是 娘仙子在天上保佑他們,便在山下蓋了座小廟,廟里不塑神像,只供著一株曬干的黃 ,逢年過節就去上香,祈求平安康健。

    這年冬天來得早,一場大雪過後,不少人染上了風寒,還帶著喘咳。十虎想起 娘說過“冬病多寒,需溫陽散寒”,便用黃 配麻黃、桂枝、杏仁,熬成湯藥分給大家。可村里的趙老栓喝了藥,咳喘反而更厲害了,還一個勁兒地出汗。十虎趕緊去看他,摸了摸他的脈,又看了看舌苔,發現他雖然怕冷,卻舌尖發紅,是“外寒里熱”的證型,不能用純溫燥的藥。

    他回到家,對著玉瓶苦思冥想。忽然,玉瓶閃過一絲微光,他腦海里浮現出 娘的聲音“寒熱夾雜,需寒熱並用。黃 補氣,可加石膏清里熱,再用少量麻黃散表寒。”十虎茅塞頓開,趕緊配了新藥,黃 、麻黃、石膏、杏仁各取適量,煎好後給趙老栓送去。果然,一劑藥下去,老栓的咳喘就減輕了,也不出汗了。

    這件事讓十虎明白,醫道不是死記方子,而是要根據病人的情況靈活變化。他開始更仔細地觀察病人的脈象、舌苔,詢問他們的飲食、作息,甚至天氣變化對病情的影響。他發現,雨天時,風濕病人的關節會更疼,這是濕氣加重;晴天時,咳喘病人會舒服些,這是陽氣助肺。這些發現,他都一一記在紙上,還標注了“雨日多濕,需加茯苓、白術”“晴日氣燥,可加麥冬、玉竹”。

    有個藥商听說了十虎的名聲,特意從城里來拜訪,想把他的黃 收購到外地去,還想讓他寫下所有方子,出價很高。十虎卻拒絕了“黃 是恆山的靈草,要留給需要它的人;方子是救人的,不能用來換錢。”藥商不死心,又說“那你教我怎麼種黃 吧,我付你學費。”十虎這次答應了,他帶著藥商走遍恆山的山坡,告訴他哪里的土壤適合種黃 ,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防治蟲害,把自己多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

    “你就不怕我搶了你的生意?”藥商好奇地問。十虎笑了“草木是天地的饋贈,醫道是救人的本事,越多的人懂,就有越多的人能受益。”他指著漫山的黃 ,“你看,這些黃 ,一株能發好多芽,就像醫道,要傳下去,才不會斷。”

    藥商回去後,果然在別處種起了黃 ,還把十虎的方子傳給了當地的大夫。漸漸地,恆山黃 的名聲越來越大,連醫書里都開始記載它的藥性“黃 ,性溫,味甘,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瘡生肌……”只是那些寫書的大夫不知道,這味藥材背後,藏著一段仙凡相戀的故事,藏著一個獵戶用一生踐行的承諾。

    第八回 雲開見仙影 生死兩相知

    又是一個中秋,十虎已不再是當年的青年,眼角有了皺紋,頭發也添了幾縷白霜。他坐在院子里,看著那株最早的黃 ,它如今已長得像棵小樹,根須深入地下,枝干挺拔如柱。這些年,玉瓶里的靈氣早已耗盡,但他仿佛還能听到 娘的聲音,在教他辨認藥材,在說“人與天地相應”。

    夜里,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又回到了初遇 娘的那天,風雪漫天,他從虎穴里救出那株黃 ,回頭時,看見 娘站在雪地里,對著他笑,像恆山的春天一樣溫暖。他想跑過去抱住她,卻怎麼也邁不開腿,只能眼睜睜看著她的身影漸漸模糊。

    醒來時,十虎覺得身子格外沉,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了。他叫來幾個相熟的後生,他們都是跟著十虎學采藥、學醫術的。十虎把那些記滿方子和經驗的桑皮紙交給他們“這些你們拿著,要記住,看病不能只看方子,要看人,看天,看時節。黃 雖好,也不能隨便用,陰虛的人用了會上火,濕熱的人用了會腹脹,這就是‘七情’里的‘相惡’,藥材配伍,要像做人一樣,懂分寸,知進退。”

    後生們含淚點頭,他們知道,師父是要走了。

    十虎又讓他們扶自己到恆山的山坡上,那里的黃 開得正盛,金黃一片。他坐在花叢中,呼吸著熟悉的香氣,忽然笑了。他好像看見雲層里有個黃色的身影,正對著他招手,是 娘!她還是當年的模樣,眼楮像泉水,笑容像陽光。

    “ 娘,我把黃 種滿恆山了。”他輕聲說,聲音輕得像風,“我把你的醫道傳下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話音未落,他的頭輕輕歪倒在黃 花叢中,閉上了眼楮。那一刻,漫山的黃 花忽然齊齊朝一個方向傾斜,像是在鞠躬;山間的清風忽然變得溫潤,帶著濃郁的香氣,久久不散。

    後生們把十虎葬在了山坡上,就在那片黃 花叢中。他們按照十虎的囑咐,繼續種黃 ,繼續用醫道救人。後來,有人說,在月圓之夜,看見一個穿著鵝黃色衣裙的女子,坐在十虎的墳前,輕輕撫摸著黃 的葉片,嘴里哼著不知名的歌謠;還有人說,十虎的墳上,長出了一株奇特的黃 ,根須盤繞,像兩只緊握的手。

    再後來,王家峪的老人們會給孩子講王十虎和黃 仙子的故事,講他們如何用黃 治病,講“順時而采”“辨證用藥”的道理。孩子們似懂非懂,卻記住了恆山的黃 是有靈性的,記住了采藥時要心懷敬畏。這些故事一代代傳下去,就像恆山的溪水,從未斷絕;就像黃 的根須,在歲月的土壤里,扎得越來越深。

    結語

    恆山的黃 依舊年復一年地生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著天地的節律。它的根被采挖、炮制,成為藥湯里的溫補之氣,救了無數虛弱的生命;它的籽實被播種、生長,將一段傳說、一種醫道,從恆山傳到更遠的地方。

    王十虎或許從未想過,自己一個普通的獵戶,會以這樣的方式被銘記。他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功業,只留下滿山的黃 ,和那些藏在草木間的智慧——這些智慧,不是寫在冰冷的典籍里,而是融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融在對生命的敬畏里,融在那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古訓里。

    仙凡殊途,生死相隔,卻因一株草木,因一份牽掛,因一種責任,讓兩個生命在時光里緊緊相連。這或許就是“天人合一”的真諦人護草木,草木養人;人順天時,天遂人願。恆山的風會記得,恆山的雲會記得,每一株黃 的根須里,都藏著一個關于愛與堅守的秘密。

    贊詩

    恆岳蒼蒼鎖雲煙,黃英灼灼映晴川。

    仙凡一遇緣深淺,藥石三生意萬千。

    種得靈根滿山谷,傳將醫道濟塵寰。

    秋風不解相思苦,猶送清香到墓前。

    尾章

    歲月流轉,朝代更迭,恆山的黃 依舊在醫書里佔據一席之地,從《神農本草經》的“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到《本草綱目》的“補氣諸藥之最”,文獻里的記載越來越詳盡,卻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故事。

    但在恆山腳下的村落里,在藥農的口耳相傳中,故事從未褪色。他們還在遵循著“秋采根,春撒籽”的規矩,還在說“黃 配當歸,補血又補氣”的口訣,這些未被文獻記錄的細節,藏著比文字更鮮活的智慧。就像王十虎從未想過自己會被寫進傳說,那些在田埂上、藥爐邊默默實踐的人們,也從未想過自己在書寫著醫學的歷史。

    或許,這就是中國傳統醫學最動人的地方它不在高高的廟堂里,而在山林間,在田舍中,在一雙雙采摘草木的手里,在一代代傳遞溫暖的心里。就像恆山的黃 ,不求聞達,只為在需要時,獻出自己的根,自己的葉,自己的一生——這是草木的品格,也是醫者的初心。

    (全文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恆山 緣︰仙凡醫道傳》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恆山 緣︰仙凡醫道傳》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