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第五回詩藥並施雙效,老叟漸愈笑顏
溪邊的風帶著桂花香,吹進老者的茅屋。少年把陸游的詩稿貼在牆上,黃紙黑字在昏暗的屋里格外醒目。老者每天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盯著詩稿看,雖然不認幾個字,卻能听少年念得滾瓜爛熟"茅檐日暖藥香浮,芎芷青青繞屋幽"
藥罐在灶上咕嘟作響,川芎、白芷的辛香混著柴火的煙味,漫過門檻。少年按照陸游教的法子,把藥汁熬得濃濃的,晾到溫時才端給爺爺。老者喝藥時,少年就站在牆前念詩,念到"換來老叟笑眉頭",祖孫倆總會相視一笑,像喝了蜜似的。
三服藥喝完,老者的頭痛輕了大半,能拄著拐杖到溪邊散步了。他最愛看溪里的鴨子游水,看孩子們在灘上撿石子,嘴里哼著不成調的詩"陸官人說,老叟也能笑眉頭"有次遇見浣紗的婦人,他還得意地說"我這頭啊,是被詩治好的,比藥還靈!"
消息傳到陸游耳里,他正在藥圃里收白芷。阿福蹲在旁邊,用竹篩曬川芎片,听見這話直樂"先生,您的詩真成藥了!"陸游拂去手上的泥土,望著遠處的青山"不是詩成了藥,是人心敞亮了,病邪就沒處躲了。這川芎、白芷能通氣血,詩能通心意,原是一回事。"
他取了些新收的川芎,讓阿福送去給老者"告訴老哥,藥還得接著喝,詩也得接著念。等他徹底好了,我請他來家里喝新釀的米酒。"阿福背著藥包走時,看見陸游站在藥圃邊,手里捏著片白芷葉,嘴里念念有詞,像是在構思新的詩句——那詩句里,定也藏著川芎的香。
第六回鄉鄰傳詩為藥,芎芷名隨詩揚
山陰的秋陽,把稻田曬得金燦燦的。打谷場上,農人們揮著連枷,"砰砰"的聲響里,總夾雜著幾句詩"不用更求芎芷輩,吾詩讀罷自醒然"這是陸游寫的新句,被虎娃的爺爺編成了山歌,唱得十里八鄉都知道。
張家村的李嬸,常年在灶台前燻得頭痛,听人說陸官人的詩能治病,特意讓兒子去抄了來。她不識字,就讓兒子貼在灶台邊,燒火時看著字,听兒子念。說來也奇,念著念著,煙燻的嗆痛竟輕了,連咳嗽都少了。她逢人就說"陸官人的詩里有股涼風,吹得頭里清爽。"
其實陸游的詩稿,早被鄉鄰們傳抄得滿天飛。有的用桑皮紙抄了貼在牆上,有的用布縫了揣在懷里,還有的讓孩子背下來,誰家有頭痛腦熱,就去請會念詩的人上門。藥鋪的李掌櫃起初不信,見來買川芎的人越來越少,忍不住跑來問陸游"您這詩,真比我的藥管用?"
陸游正在給竹籃里的草藥分類,聞言笑道"李掌櫃的藥能治身,我的詩不過是幫人寬心。就像這川芎,得配著白芷才更見效,詩和藥,原是好伙伴。"他取了些自己種的川芎,遞給李掌櫃,"你看我這川芎,斷面的菊花心多密,藥性足,配著你的方子賣,保管比以前好。"
李掌櫃拿著川芎,翻來覆去地看,忽然明白了"陸官人是說,藥能治病根,詩能解心病,兩者合起來,才是真的好?"陸游點頭"正是。你看這山陰的山,有水才有靈氣;這草木,有陽光才有生機。人也一樣,身安了,心也得安。"
打那以後,李掌櫃的藥鋪里,除了藥櫃,還多了個木架,上面擺著陸游的詩稿。有人來買藥,他就笑著說"帶張詩回去吧,陸官人說,詩能幫藥使勁。"鄉鄰們買了川芎、白芷,總會捎張詩稿,像揣著雙份的安心。
第七回深谷里遇頑疾,詩解郁結藥除根
立冬前的山風,刮得松濤像哭。陸游跟著采藥人進了深谷,那里住著戶姓趙的人家,男人早逝,留下個老婦和痴傻的孫子,老婦的頭風病犯了半個月,躺床上起不來。
茅屋漏著風,老婦蜷縮在破絮里,臉色灰敗得像陳年的枯葉。陸游給她把脈,脈象沉得像灌了鉛,不僅有風寒,還帶著股郁結之氣。"她孫子前陣子摔斷了腿,沒錢治,老人家急火攻心,病就重了。"鄰居在一旁嘆氣。
陸游從藥袋里取出川芎、白芷,又加了些理氣的陳皮,遞給鄰居"先煎藥,多加些生姜,暖暖心氣。"他坐在床沿,看著老婦枯槁的手,忽然想起自己早逝的幼子,心里像被針扎了似的——這病痛里,藏著多少無奈的淚。
"老嫂子,我給你念首詩吧。"陸游清了清嗓子,念起自己新寫的《贈深山老嫗》"茅舍雖貧有暖陽,溪聲繞屋似笙簧。痴孫膝下承歡日,便是人間好藥方。"他念得很慢,每個字都像帶著溫度,"你看這太陽每天都出來,溪水天天都在流,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老婦的眼角滾下淚來,不是疼的,是熱的。她攥著陸游的衣袖,哽咽道"陸官人我想我兒了"陸游拍著她的手"想就哭出來,哭完了,心里就松快了。你還有孫子要照看,他還等著您給他縫棉襖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那天,陸游在茅屋里待了很久,念了一首又一首詩,都是寫山里的好寫春筍冒尖,寫秋果掛枝,寫孩子們在溪邊放風箏老婦的哭聲漸漸停了,眼里有了點光,竟能坐起來听了。
臨走時,陸游留下足夠的川芎、白芷,還有些碎銀子"先給孩子治腿,藥按時喝,我過幾天再來看你。"他又把詩稿貼在牆上,"想不開時,就看看這些字,它們都是山里的精氣神。"
三天後,陸游再去,老婦竟能下床燒火了。她指著鍋里的藥汁說"陸官人,您的詩比柴火還暖,喝藥時想著您念的"暖陽",心里就不冷了。"孫子坐在灶邊,手里拿著根樹枝,在地上畫著歪歪扭扭的字,像在學詩里的筆畫。
陸游看著這一幕,心里暖烘烘的。他忽然懂得,川芎能驅散的是風寒,而詩能驅散的是絕望。這深谷里的茅屋,因為有了藥香和詩聲,竟也有了生氣,像寒冬里冒出的一點綠芽。
第八回放翁悟詩藥道,山村傳唱美名揚
臘月的山陰,飄起了碎雪。陸游的茅廬里,生著旺旺的炭火,藥罐在火邊咕嘟作響,煮著川芎、白芷,準備送給村里的孤寡老人。阿福在案上抄寫詩稿,墨香混著藥香,像釀了壇好酒。
"先生,您這詩越寫越有藥味了。"阿福舉著剛抄好的《山陰施藥雜詠》,"您看這句"詩如芎芷能通竅,不療膏肓療俗心",說得真好!"陸游接過詩稿,放在火邊烤干墨跡"人活一世,誰沒點"俗心"?計較得失,抱怨冷暖,攢多了就成了病。這詩啊,就像把小梳子,能把這些纏成結的心思梳開。"
正說著,院外傳來喧鬧聲。推開門,見虎娃帶著十幾個孩子,舉著松枝扎的火把,站在雪地里。"陸爺爺,我們給您送年禮!"孩子們往院里涌,竹籃里裝著野栗子、干蘑菇,還有束凍得硬邦邦的川芎花——是從石縫里刨出來的,藍紫色的花瓣上還沾著雪。
"陸爺爺,您的詩我們都會背了!"虎娃站在台階上,挺起小胸脯,大聲念道"不用更求芎芷輩,吾詩讀罷自醒然!"其他孩子跟著念,聲音像雪地里的雀鳴,清亮得很。陸游笑著摸出麥芽糖,分給每個孩子"你們這念詩的聲,比藥罐里的川芎還提神!"
雪越下越大,孩子們的笑聲卻把寒意都趕跑了。陸游站在廊下,看著他們舉著火把跑遠,火把的光在雪地里拖出長長的影,像串流動的詩行。阿福在身後說"先生,您看,您的詩和藥,都長在山民心里了。"
陸游望著漫天飛雪,忽然想起年輕時在蜀地的歲月,那時總想著"致君堯舜",卻落得"一身報國有萬死"。如今歸田種藥、寫詩,看似平淡,心里卻比任何時候都踏實——這川芎、白芷能解鄉鄰的痛,這詩能暖他們的心,原來"報國"未必在朝堂,也在這山村的煙火里。
他轉身回屋,添了塊炭,藥罐里的香氣更濃了。提筆在紙上寫下"此生何幸住山陰,藥圃詩田兩寸心。芎芷能消頭上痛,數行聊慰世間吟。"墨跡在火光中慢慢干了,像顆落在雪地里的種子,藏著春的消息。
贊詩
山村冬雪落茅廬,藥罐詩箋共暖爐。
不用金針開盲聵,且將詩句代芎珠。
三煎白芷驅寒疾,一曲清吟解俗愚。
最是放翁真意切,藥香詩韻滿鄉途。
結語
陸游晚年的山村歲月,因川芎、白芷與詩而溫暖。他以藥治身,以詩療心,將文人的雅致與醫者的仁心融于一體,讓"芎芷輩"的辛香與詩行的墨香,在山陰的溪畔、谷間流轉。那句"不用更求芎芷輩,吾詩讀罷自醒然",看似幽默,實則藏著深刻的智慧——真正的療愈,從來不止于軀體的康健,更在于心靈的通達。
山民們或許不懂"詩教"的大道理,卻懂得陸游的詩能讓他們"心里亮堂";他們或許分不清"行氣"與"祛風",卻知道他的藥能讓頭痛減輕。這種樸素的信任,讓藥草與詩句都有了溫度,成為穿透苦難的力量。正如山陰的溪水,雖淺卻能潤田;山間的草木,雖微卻能治病——最動人的智慧,往往就藏在這煙火與詩韻交織的日常里。
尾章
許多年後,陸游的茅廬早已湮沒在荒草里,但山陰的山民仍記得,有位陸官人,帶著藥香和詩聲走過溪畔、山谷。他們種川芎、白芷時,總會念叨幾句他的詩;誰家有頭痛腦熱,除了煎藥,還會讓孩子念首"陸官人的詩"。
有人說,山陰的川芎比別處的香,因為吸了詩的墨氣;山陰的溪水比別處的甜,因為泡過詩的韻腳。而那些流傳下來的詩句,像一粒粒種子,落在山間田頭,落在百姓心頭,長出一片新的綠意——那里,有藥香,有詩聲,有尋常人對生活的熱望,生生不息,一如當年陸游藥圃里,迎著風雪生長的芎芷。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