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朱苓仙蹤》上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朱苓仙蹤》上卷

    一、青城丹房 朱影初現

    清代康熙年間的青城山,雲霧總像被丹爐的青煙染過,帶著股若有若無的硫磺香。上清宮後的丹房里,燭火搖曳,映著個青袍道士的身影——雲水道人正對著丹經皺眉,案上的紫銅丹爐里,朱砂與鉛汞正發出" 啪"輕響,卻總煉不出他想要的"九轉還丹"。

    "師父說,丹有內外,外丹易求,內丹難修。"雲水道人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案頭的《抱樸子》被翻得卷了邊,其中"仙藥篇"里"豬苓久服輕身,能避谷"的字句,被他用朱砂圈了又圈。他總覺得,葛洪提到的豬苓,絕非尋常藥鋪里的黑褐塊睫。

    這日清晨,采藥的藥農老張送來一簍藥材,其中有顆豬苓格外惹眼——尋常豬苓黑如墨,這顆卻在斷面泛著淡淡的朱紅,像被丹砂浸過,湊近細嗅,竟有股若有若無的"丹氣",與丹房里的硫磺香隱隱相和。

    "張老哥,這豬苓從何處采得?"雲水道人眼楮一亮。

    老張撓撓頭"在後山"丹灶坪"挖的,那地方怪得很,土是紅的,石頭縫里總滲黃水,長出的豬苓都比別處的亮。"

    雲水道人取來銀簪,輕輕刮了點豬苓的粉末,放在舌尖——初嘗微苦,繼而回甘,一股暖意從丹田升起,原本打坐時總犯的昏沉,竟消散了大半。他猛地想起師父臨終前的話"青城深處有"朱苓",非豬苓,乃丹精所化,得之可助內丹,避谷延年。"

    "難道這就是朱苓?"他將豬苓放在月光下,斷面的朱紅竟泛起微光,像揉碎的丹霞。他取來玉碾,將其碾成細粉,混在晨露中服下,只覺腹內清氣流轉,往日辰時必犯的饑餓感,竟淡得像縷煙。

    "果然有避谷之效!"雲水道人撫掌大笑,丹房的燭火仿佛也亮了幾分。他在丹經的空白處,用蠅頭小楷記下"朱苓者,豬苓之異品也,色帶丹霞,氣含丹韻,服食可輕身,助闢谷,蓋丹精入草木,化而為苓。"

    二、丹經秘語 朱苓溯源

    雲水道人開始瘋狂查閱道觀藏書,終于在一本泛黃的《青城仙跡》手札里,找到了關于朱苓的記載。手札是明代道士張三豐的弟子所書,字跡飄逸如仙"永樂年間,吾于青城陰崖得一苓,黑褐而內蘊朱光,服食三月,不食五谷而精神倍長。祖師雲此乃太上煉丹,丹砂余氣入地,感楓根之精,化而為苓,名"朱苓",非有緣者不能得。"

    手札里還畫著朱苓的圖譜瘤狀突起間隱有丹紋,根部纏著銀絲般的菌絲,旁注"需與蜜環菌共生,得陰濕而避烈日,蓋丹火需陰養也"。

    "原來如此!"雲水道人茅塞頓開。普通豬苓生于腐葉,朱苓卻需"丹砂余氣"與"楓根之精",這便是為何丹灶坪能長出朱苓——那里曾是歷代道士煉丹的棄渣處,土壤里滲透著朱砂、雄黃的氣息,恰與老楓樹根相感,孕育出這丹精所化的靈苓。

    他按圖索驥,在丹灶坪的老楓樹下細細搜尋。腐葉下的土壤果然帶著淡紅,像被丹砂染過。用桃木小鋤輕輕撥開,竟露出一窩朱苓,最大的那顆拳頭大小,外皮黑褐如漆,指腹輕刮,便露出內里的朱紅紋路,像極了丹爐里凝結的丹砂結晶。

    "采朱苓需忌鐵器,恐傷丹氣。"雲水道人想起手札的叮囑,改用竹刀小心挖取,每挖一顆,便在原處埋入一勺丹砂粉末(按手札所說"還丹于地"),再覆以腐葉,像給土地行了個丹禮。

    回到丹房,他將朱苓分類斷面朱紅濃者,留作服食;淡者,研粉摻入外丹;最幼嫩的幾顆,用玉盆盛著,埋入丹灶旁的沃土,盼其再長——他覺得,朱苓既是丹精所化,便該如丹藥般,能生生不息。

    三、闢谷初驗 同門生疑

    雲水道人開始以朱苓輔助修行。每日清晨服一錢朱苓粉,辰時打坐,午時只飲一杯枸杞茶,申時再服半錢,竟真如手札所說,"不食五谷而不饑"。更奇的是,往日打坐時總亂竄的雜念,竟如被朱苓的清氣包裹,漸漸沉澱,丹田處似有溫玉轉動,正是內丹初生的跡象。

    "朱苓非藥,乃丹之佐也。"他在《青城朱苓記》中寫道,"外丹以鉛汞為體,朱苓以草木為用,一剛一柔,互補相生;內丹以精氣神為本,朱苓以清氣為助,一內一外,同歸大道。"

    這事很快傳到同門耳中。掌管道觀藥圃的明心道長,捧著顆普通豬苓來質問"師弟痴迷異術!此乃豬苓,《本草綱目》明載"利水滲濕",何來避谷成仙之說?莫不是被妖物迷了心?"

    雲水道人不惱,取來朱苓與普通豬苓,置于玉盤兩端"師兄請看,朱苓斷面有朱紋,氣帶丹香,普通豬苓則無;朱苓入水,水面浮朱沫,普通豬苓則無。此非妖物,乃天地丹氣所鐘。"

    他邀明心道長同往丹灶坪,指著淡紅的土壤與纏繞楓根的菌絲"此處丹砂余氣三百年未散,與楓根相感而生朱苓,恰如太上煉丹,爐鼎雖廢,丹氣猶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明心道長將信將疑,取了顆朱苓回去試服。三日後,他紅著臉來找雲水道人"師弟所言非虛!老夫服食後,往日誦經時的昏沉竟少了,只是這朱苓若真能避谷,世人皆棄五谷,豈不亂了天道?"

    雲水道人笑答"朱苓避谷,非絕五谷,乃減貪欲。如我輩修道,非為不食,為求心清。朱苓者,清心安命之佐也,非貪痴妄念之資。"

    四、藥農奇遇 朱苓秘聞

    青城山腳下的藥農李老漢,世代采苓為生。他知道丹灶坪的豬苓"帶紅絲",藥效比別處的好,卻不知那就是雲水道人視若珍寶的朱苓。

    "那地方邪性,"李老漢常對兒子說,"采苓時若見土色發紅,得先往土里埋塊臘肉,不然準會迷路。"他說的是三十年前的事——那年他爹貪多,在丹灶坪挖了半簍"紅絲豬苓",回程時在霧里轉了三天,干糧吃完,卻不覺得餓,最後被個白胡子道士領出山,道士說"那是朱苓,吃多了會"忘谷",非福是禍。"

    "忘谷?"雲水道人听聞此事,眼楮一亮,"這便是"避谷"的民間說法!"他找到李老漢,細細詢問,才知朱苓的"避谷"之力若用之不當,會讓人漸漸失去對五谷的味覺,甚至厭惡飲食,反而傷了脾胃。

    "原來朱苓需"節用"。"雲水道人在《朱苓服食要訣》中補記,"初服每日不超過一錢,需配山藥、黃精同服,以固脾胃;三月後漸增至二錢,仍需七日一食五谷,使陰陽相濟。若貪多濫服,輕則厭食,重則傷元,非朱苓之過,人之過也。"

    李老漢還告訴雲水道人,丹灶坪的朱苓有"三現三隱"——子時現朱光,午時隱;雨前現朱紋,雨後隱;月圓現朱氣,月缺隱。"像活的丹珠,"他比劃著,"我爹說,那是太上老君在清點他的丹渣呢。"

    雲水道人按李老漢所說,子時再往丹灶坪去。月光下,朱苓的斷面果然泛著流動的朱光,與天上的月華相呼應,菌絲間似有銀絲流轉,竟與丹經中"天地交泰,丹氣歸元"的描述完全吻合。他對著朱苓深深一揖"非我尋你,乃你擇我,謝仙苓賜教。"

    五、詩詠朱苓 仙凡共賞

    雲水道人的事跡漸漸傳出青城山,連成都府的文人墨客都來尋訪朱苓。有個叫王士禎的詩人,在道觀住了半月,親眼見雲水道人服食朱苓後闢谷靜坐,下筆成詩"青城深處有朱苓,服食能令谷不零。莫道丹砂能駐景,一苓已勝九還經。"

    詩中"谷不零",正是"避谷"的雅稱,把朱苓與九轉還丹相提並論,引得更多人對朱苓心生向往。雲水道人卻憂心忡忡,對王士禎說"朱苓是藥亦是劫,能助修行,亦能滋貪欲。願先生筆下留情,莫讓俗人只知"避谷",不知"修心"。"

    王士禎頷首,又作一詩"朱苓非異術,守中是真詮。闢谷非絕粒,心空自忘筌。"意為朱苓的真諦不在不食五谷,而在內心的空明,恰合雲水道人的心意。

    這年秋天,青城山舉辦"丹道會",各地道士雲集。雲水道人當眾演示朱苓服食辰時服朱苓粉,午時飲清泉,申時打坐,至酉時仍神采奕奕,應答如流。眾人驚嘆,唯有個來自武當的道士質疑"此乃小術,吾輩修道當求金丹大道,何戀草木微功?"

    雲水道人取出朱苓與丹爐並置"金丹如日,朱苓如月,日月同輝方為天地之道。若棄草木之性,獨求金石之烈,恰如焚林而獵,非長久計。"他指著丹灶坪的方向,"你看那朱苓,生于丹砂余氣,卻需楓根滋養,這不正是"剛柔相濟"的道嗎?"

    武當道士默然良久,最終取了少許朱苓粉,說"願攜此苓歸,試觀草木中藏何大道。"

    丹道會後,雲水道人將朱苓的圖譜與服食要訣,刻在青城山的"丹經崖"上,旁題王士禎的詩句,供後人參悟。他知道,朱苓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它不僅是丹房里的靈苓,詩卷里的雅詠,更該是修道人心中的一面鏡,照見貪嗔痴,也照見清靜心。

    上卷終

    雲水道人依舊每日在丹房打坐,朱苓粉與丹爐的青煙相伴,內丹日漸充盈。他的《青城朱苓記》被弟子抄錄,在道教各派中悄悄流傳,有人奉為圭臬,有人斥為異端,卻都繞不開"朱苓"二字。

    李老漢的兒子繼承父業,在丹灶坪采苓時,總會特意留下些幼苓,埋入丹砂粉末,他說"雲水道長說了,朱苓是山的丹,咱得敬著,不能挖絕了。"

    成都府的藥鋪里,開始出現"青城朱苓"的招牌,雖多是普通豬苓染色冒充,卻也從側面印證了朱苓的聲名。有個游方郎中,用朱苓配伍黃精,治好了知府公子的"消渴癥"(糖尿病),竟也寫出"服食屬朱苓,黃精啖避𤋊"的詩句,把朱苓的藥用與修仙功效融在一起,流傳更廣。

    雲水道人看著案上的朱苓,知道這顆丹精所化的靈苓,早已不只是一味藥材。它是丹道與草木的對話,是修仙與生活的橋梁,是詩人筆下的雅韻,也是藥農手中的生計。而關于它的秘密,遠未揭開——手札中提到的"朱苓百年一結丹核",是否真有其事?丹灶坪的土壤里,除了丹砂,還藏著何種天地玄機?

    某個月圓之夜,雲水道人夢見自己化作一顆朱苓,扎根在丹灶坪的楓根下,丹砂的熱氣從土中涌來,楓根的津液從旁滋養,頭頂的月光化作清露,竟在體內凝結出一顆米粒大的丹珠。醒來時,他發現案上的朱苓斷面,真的多出一點晶瑩的核,像夢中的丹珠。

    "朱苓的道,才剛顯露出一角啊。"雲水道人對著月光微笑,丹房的燭火映著他的身影,與丹灶坪的朱苓、崖上的詩刻、案頭的丹經,構成一幅流動的畫——畫的下卷,正等著被續寫。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朱苓仙蹤》上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朱苓仙蹤》上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