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韓江仙草記︰韓愈貶潮救命緣》 下卷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韓江仙草記︰韓愈貶潮救命緣》 下卷

    《韓江仙草記韓愈貶潮救命緣》

    下卷瘴江重生著華章,仙草名傳嶺海間

    第五回 病榻研學石斛性,刺史親探懸崖生

    韓愈在刺史府的病榻上躺了月余,每日清晨,陳藥農都會送來新采的鐵皮石斛。那株被養在青石盆里的仙草,睫節愈發飽滿,紫暈隨日光流轉,葉尖凝著的晨露滾落,在盆底暈開一小片濕痕。韓愈常坐在榻邊,看它如何在嶺南的濕熱里舒展新葉,仿佛從那青睫中,能讀出些與命運抗爭的意味。

    “老先生,這草為何偏生在懸崖?”一日,韓愈終于問出了盤旋多日的疑問。陳藥農正用韓江活水澆花,聞言直起身,指著窗外的韓江對岸“大人您瞧,那石壁向陽,石縫里滲著山泉,雲霧早晚繞崖,是‘陰陽相濟’的地脈。這草性喜陰濕,卻離不得日光;需石氣固根,又要水氣潤睫——恰如咱潮州人,在濕熱里討生活,反倒煉出副硬朗身子。”

    他蹲下身,捻起一片石斛葉“您看這葉背的絨毛,能吸瘴氣里的毒;睫里的黏汁,能化肺里的燥。《神農本草經》說‘石斛主傷中,除痹,下氣’,咱潮州人用了幾代,知道它治瘴氣最靈初起時,鮮睫搗汁喝,能退寒熱;久了成虛勞,干睫炖瘦肉,能補元氣。”

    韓愈听得入神,忽然掀被起身“我要去懸崖邊看看。”隨從慌忙勸阻“大人龍體未愈,崖路凶險……”韓愈擺擺手,目光落在案頭女兒韓�的遺物——一支繡了半截的蓮蓬香囊“�兒走時,我連株像樣的藥草都找不到。如今這草能救人性命,我去看看它的根,有何不可?”

    陳藥農拗不過,只好備了麻繩、藥鋤,帶韓愈乘烏篷船渡韓江。抵崖下時,晨霧未散,只見數十丈高的石壁上,石縫間點點青綠,那是鐵皮石斛的蹤跡。幾個藥農正腰系麻繩,像壁虎般貼著崖壁攀爬,手中藥鋤輕挖,生怕踫斷仙草的根須。

    “李三郎的爹,去年就摔在這崖下,手里還攥著把石斛。”陳藥農指著一處歪斜的藤蔓,聲音發啞。韓愈望著那懸空的身影,忽然想起藍關雪地里韓湘遞來的寒酒,喉間一陣發緊。他從懷中摸出半錠銀子,遞給陳藥農“給采斛的鄉親們添雙好草鞋吧。”

    第六回 闢圃試種傳新法,石碑刻方救萬民

    回到刺史府,韓愈徹夜未眠。他在紙上畫下懸崖的石縫、石斛的根須,忽然一拍案“不能讓它只長在懸崖上!”次日,他命人清理府後荒園,依陳藥農所說,用青石壘出仿崖壁的凹槽,鋪上帶露水的苔蘚,引來山泉水,竟真闢出一塊“石斛圃”。

    陳藥農帶著藥農們,將懸崖上的幼苗小心移栽過來。起初,幼苗總蔫頭耷腦,韓愈便親自守在圃邊,看晨露何時最重,日光何時最柔,命人依時灑水、遮陰。半月後,竟有半數幼苗抽出新睫,青得發亮。

    “大人,這法子成了!”陳藥農喜極而泣。韓愈卻望著韓江方向,輕聲道“若早有這圃,�兒或許……”話未說完,淚已落下。他抹了把臉,對陳藥農說“把種石斛的法子寫下來,教給百姓。再把治瘴氣的方子刻在石碑上,立在城門口,誰都能看。”

    陳藥農依言寫下《石壁石斛種法》“擇向陽石堆,鋪苔蘚為壤,春栽幼苗,夏避烈日,秋施草木灰,冬覆稻草……”又獻《瘴氣救治方》三則

    瘴瘧初起(寒熱交替)鐵皮石斛三錢,青蒿五錢,水煎,日服兩次;

    瘴氣傷肺(咳嗽帶血)鐵皮石斛五錢,白及三錢,蜂蜜少許,炖服;

    瘴後虛勞(體瘦乏力)鐵皮石斛四錢,瘦肉二兩,炖湯,食肉飲湯。

    石碑立在潮州東門時,百姓圍得水泄不通。有個老嫗摸著石碑哭“我家老頭子去年就是這麼沒的,要是早有這方子……”韓愈站在人群後,听著此起彼伏的嘆息,忽然覺得,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字,或許能替他給女兒賠個不是。

    不出半年,潮州城里種石斛的人家多了起來。城西張屠戶的兒子染了瘴氣,按方煎藥,三日後熱退;城南漁婦久咳不愈,用石斛炖瘦肉,半月後痰消。百姓們都說“這是韓刺史帶來的‘活菩薩草’。”

    第七回 驅鱷辦學興百業,離潮猶念石斛香

    韓愈在潮州的日子,因鐵皮石斛多了份牽掛。他除了推廣仙草,還忙著驅鱷魚、辦鄉校、修堤岸。每次去鄉校講學,都會路過幾戶種石斛的人家,孩子們見了他,會舉著剛采的鮮睫喊“韓大人,您看這草長多快!”

    一日,鄉校的先生來報,有個蒙童患“口瘡”,疼得不能念書(胃火上炎之象)。韓愈想起陳藥農說的“石斛能清胃火”,便取自家圃里的干石斛,配麥冬、生地,煎水給孩子喝。三日後果然痊愈,先生嘆道“這草不僅能救急,還能治尋常病痛,真是寶!”

    轉眼八個月過去,憲宗的赦免詔書到了。離開潮州那天,百姓們扶老攜幼來送行,烏篷船上堆滿了曬干的石斛、腌好的橄欖。陳藥農捧著一個錦盒,里面是三株五年生的鐵皮石斛,睫粗如指,紫暈如霞“大人路上帶著,北方干燥,這草能潤著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韓愈接過,忽然對陳藥農說“我給這草起個名吧,叫‘韓江石斛’,如何?”陳藥農連連點頭“好!讓後人都知道,是您把它從懸崖請進了尋常百姓家。”

    船開時,韓愈站在船頭,望著越來越遠的石壁,想起女兒下葬時,韓江的水也是這樣嗚咽。他從袖中取出那支未繡完的蓮蓬香囊,輕輕放入江里“�兒,爹沒能救你,但救了好多和你一樣的孩子……”香囊漂遠了,仿佛化作崖上的石斛花,在風中輕輕搖晃。

    第八回 洛陽著文憶瘴江,千年仙草續前緣

    韓愈回到洛陽後,官復原職,卻總在文中憶起潮州。他寫《潮州刺史謝上表》,說“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瘴江惡溪,鱷魚食民……”字里行間,卻藏著對那株仙草的感激。晚年時,他視力漸衰,常讓子弟讀《神農本草經》里關于石斛的記載,說“嶺南的石斛,比洛陽的參茸更合我意。”

    而潮州的鐵皮石斛,因韓愈的推廣,漸漸成了嶺南名藥。南宋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記“韓江有石斛,睫紫如釵,能解瘴毒,相傳為韓退之所傳,民多植之。”明代《本草綱目》引潮州民間驗方“鐵皮石斛配青蒿,治瘴瘧如神,源于唐韓愈貶潮時。”

    陳藥農的後人,世代以種石斛為業,藥鋪的招牌上總寫著“韓公傳方”。清代《潮州府志》的“物產篇”里,鐵皮石斛被列為“貢品”,注曰“自唐韓愈後,種植漸廣,為嶺南上藥。”

    如今,潮州鳳凰山脈的懸崖上,鐵皮石斛仍在晨露中生長。當地藥農采摘時,會對著石壁說“韓大人,今年的草長得旺著呢。”而在韓愈的故里河南孟州,紀念館里陳列著一株仿真的鐵皮石斛,旁邊刻著那句詩“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只是誰也沒想到,當年的絕筆,竟因一株仙草,變成了生生不息的傳奇。

    結語

    韓愈與韓江石斛的緣分,是一場苦難中的救贖。從個人的生死一線,到一方百姓的生息安康,這株仙草的故事,始終纏繞著一個文人的愧疚與擔當。它告訴我們草木本無意,卻能因人的善意而成為“救命符”;命運本無常,卻能因不屈的意志而開出“希望花”。所謂“天人合一”,不過是在絕境中,人與草木相互成全——它借他的手走出懸崖,他借它的心完成救贖,共同在韓江的濤聲里,留下一段跨越千年的溫暖記憶。

    贊詩

    貶潮孤臣遇瘴危,

    懸崖仙草挽殘暉。

    青睫紫暈凝仙露,

    苦口回甘救客機。

    八旬仁心興教化,

    千年藥脈潤心扉。

    韓江依舊東流去,

    猶帶石斛清苦微。

    尾章

    在潮州“韓江仙草園”里,至今保存著一塊清代的石碑,刻著《韓公石斛種法》,字跡雖已模糊,卻仍能辨認出“春采睫,夏采葉,秋采花,冬藏根”的字樣。每當藥農們依古法采摘、炮制,總會想起那個在瘴江邊流淚的文人——他或許沒能留住自己的女兒,卻用一株草,讓無數嶺南的孩子,得以在韓江的晨霧里,平安長大。而那株曾救過他性命的鐵皮石斛,早已超越了“藥材”的意義,成為潮州人心中“堅韌與希望”的象征,在韓江兩岸,生生不息。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韓江仙草記︰韓愈貶潮救命緣》 下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韓江仙草記︰韓愈貶潮救命緣》 下卷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