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上黨參緣︰神農仙遇記》 第一卷 春生(3)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作者李涌輝 本章︰《上黨參緣︰神農仙遇記》 第一卷 春生(3)

    《上黨參緣神農仙遇記》

    第一卷 春生•木德肇啟 地精初現

    第六回 定名上黨傳民方 春生之道貴潛藏

    神農氏手捧靈根,見其根頭“七星蘆”與天上北斗隱然相應,根身“人形”又合中土德厚之象,遂肅然拱手“此草生于上黨之地,得天地之精,當名‘上黨人參’,取‘上黨’之地望,‘人參’之神名。”話音未落,太行群山忽然回聲四起,“上黨人參”四字化作青黃二氣,繞山三匝後,滲入每一株新生的草木之中,連石縫里的苔蘚都泛起金黃光澤。

    真人撫掌稱善,袍袖中飛出七片梧桐葉,葉上自書采挖要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采參當在秋八月,此時根氣充盛,得土金之全。”他以指尖凌空勾勒,潭水便映出采參之景采藥人需先辨“五星方位”——東尋青藤為引,南望赤雲為候,西見白虎石為界,北遇玄武泉為憑,中央土氣凝聚處方有靈根。“切記,”真人目光如炬,“采時需以桃木梳順根須,用鹿皮袋盛土養護,若傷其一須,如傷人身一脈。”

    少典取來青岡石片,欲刻下要訣,石片卻自行浮現紋路“上黨人參,三載成苗,五載成根,七載成形。采三留一,以護地脈;種五還三,以承天恩。”神農氏接過石片,見背面還刻著《采參咒》“山靈地母,賜我地精,采之有時,還之有靈。”他依咒而行,將靈根周圍的土輕輕撥開,竟見根下有三枚乳白芽苞,如嬰兒環抱母體,正是“留種續生”的玄機。

    “師尊,”少典指著石縫中新生的嫩苗,“為何春生之藥,反要重‘潛藏’?”神農氏望向滿山萌發的草木,見那松柏新抽的嫩芽雖直指蒼天,根系卻更深扎三尺“汝看那迎春,花開最早,卻先藏根于凍土;那山泉,春潮涌動,卻源自冬雪深埋。春生之道,看似升發于外,實則根本固于內。此草雖在春日萌發,其根卻蓄藏了秋冬之精,如聖賢內聖外王,先修諸己,後治諸人。”

    真人忽然化作一道青氣,鑽入靈根底部,根身竟緩緩立起,如人盤膝而坐,根須化作經絡圖,在石壁上展開“觀吾經絡,”靈根發出真人之聲,“脾經如土壟縱橫,肝經似藤蔓纏繞,肺經若雲霧布散。春令疏肝,當以健脾為基,如築堤防水,堤固則水安;養肝如育苗,土厚則苗壯。此乃‘春生貴潛藏’的真機。”

    此時,向陽坡的野草忽然齊齊向靈根鞠躬,連空中的飛鳥都盤旋而不鳴。神農氏取來山藤,編了九個“土籠”,將靈根分植其中“此草當傳于百姓,然需定采藥之規——凡采參者,需于春分、秋分日,以五谷祭祀山神,取‘土生五谷,谷養人’之意。采後必以原土覆蓋,種三株幼苗還山,違令者,百草不生,五谷不豐。”

    少典將規條刻入定心潭畔的巨石,石刻竟自行流轉,化作《上黨人參栽培經》“地欲高燥,土喜黃松,忌水濕,畏強光。春施草木灰,夏覆松針被,秋培朱砂土,冬蓋雪衣被。”文字閃爍間,潭水涌出九股清泉,分別流向九州大地,預示此草將普惠眾生。

    夕陽西下,靈根在土籠中發出柔和的金光,根頭部的“七星”與天上北斗連成一線,形成一道金色光柱。神農氏站在光柱中,忽悟“潛藏”並非固守,而是如種子埋土,看似沉寂,實則積蓄生發之力。正如真人所言“春生之秘,在于‘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此草根藏土中而睫展于外,正是天地給予世人的活教材。”

    此刻,滿山草木都泛起一層金紗,連石縫里的青苔都結出晶瑩的露珠。少典伸手接了一滴,露珠在掌心化作微型人參,根須上刻著“潛藏”二字。他忽然明白,師尊尋的不僅是草藥,更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春生需要潛藏,就像人活一世,需先厚積,而後薄發。

    第七回 氣貫陰陽合天人 真機默化入詩篇

    暮色漫過太行山脊時,定心潭的水紋忽然化作《洛書》之象,中央五點黃星灼灼生輝,與靈根根頭的“七星蘆”遙相呼應。神農氏手捧土籠,見靈根在暮色中泛起溫潤的金光,根身的“人形”竟緩緩舒展,如人呼吸吐納,每一次起伏都帶動著潭水的漣漪。真人的身影從潭心升起,周身環繞著青、赤、黃、白、黑五色光帶,恰似五行之氣凝聚成形。

    “汝觀此草,”真人指尖輕點靈根,根須竟化作經絡圖懸浮空中,“根為脾經之根,睫為肝經之絡,葉為肺經之表,花為心經之華,汁為腎經之液。一株之內,五髒六腑之氣流注不息,此非‘天人合一’之極致乎?”話音未落,經絡圖中忽然涌出五色氣流黃色土氣從根上升,青色木氣沿睫游走,白色金氣在葉間布散,赤色火氣于花中凝聚,黑色水氣自汁中潛藏,形成完美的五行循環。

    少典驚見潭水倒影中,神農氏的身影與靈根漸漸重疊,師尊的呼吸竟與靈根的脈動同頻。“看那!”他指向天空,只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方,而靈根根頭的“七星”突然射出七道光芒,與天星連成金線,金線交織處,竟顯現出人體十二經絡的虛影,如一張光網覆蓋在太行山脈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真人袖袍一揮,滿山草木忽然齊鳴,松針摩擦聲如角音,泉水叮咚似徵調,岩石共鳴作宮聲,風聲呼嘯為商韻,落葉簌簌是羽律,五音相和,竟成一曲《黃庭內景經》。神農氏听懂了草木的歌唱——那是肝木的條達、心火的溫煦、脾土的敦和、肺金的清肅、腎水的封藏,在靈根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此草得五運之土氣,”真人的聲音與星軌共鳴,“甲己化土之年,土氣充盛則根肥;得六氣之陽明,卯酉陽明燥金司天,金能培土則味甘。故其性可調和五運六氣之偏,如樂師調弦,一絲不協,滿調皆亂,一弦得中,五音皆和。”說罷,他取過神農氏的赭鞭,鞭身竟自動書寫,在虛空中留下《五運六氣參贊篇》“土主四維,稼穡作甘,人參得土精,故能調五運之愆,濟六氣之偏。”

    此時,靈根忽然脫離土籠,懸浮于潭心,根須垂入水中,竟將潭水染成金黃。神農氏伸手接了一捧水,水在掌心化作微型的五行盤,金、木、水、火、土五色依次流轉,每一轉都對應著體內髒腑的共鳴。他忽然閉目內視,見自身的脾胃如一輪暖日,肝氣似春風拂柳,肺氣若秋雲舒展,心火像燭火通明,腎水如寒泉深澈,而靈根的氣息如絲線般串聯起這一切。

    “師尊!您的頭發!”少典驚呼。神農氏抬手撫鬢,竟發現斑白的發絲已轉為墨黑,而眉心處多出一點金黃胎記,形狀恰似靈根的“獅子盤頭”。真人笑道“此乃‘得藥通神’之兆。凡人服食此草,非獨療病,實乃與天地之氣相往來——脾土旺則能吸天陽,肝木和則能納地陰,肺金清則能通天氣,心火明則能應天光,腎水足則能接地脈。”

    忽然,靈根發出萬道金光,化作一位黃衣童子,童子手中捧著刻有“天人合一”的玉版,玉版上的文字竟如活物般游走,組成人體與天地對應的圖譜“頭為天,足為地,五髒應五星,六腑合六合,經絡同江河,氣血似雲行。”童子將玉版送入神農氏懷中,自身則化作靈根,回到土籠中,根身的“人形”臉上竟浮現出欣慰的笑意。

    暮色漸濃,北斗七星愈發明亮,靈根根頭的“七星”與天星共振,發出“嗡嗡”的鳴響,這聲響竟與神農氏的心跳、少典的呼吸、定心潭的水聲融為一體,形成宇宙間最和諧的頻率。神農氏忽然領悟,真人所言的“氣貫陰陽”,並非強行貫通,而是如靈根般,在潛藏中積蓄,在升發中調和,讓體內之氣與天地自然之氣同頻共振。

    他取出竹笛,吹奏起領悟到的“天人調”。笛聲清越而溫潤,時而如土脈含滋,時而如木氣升發,時而如金風肅降,時而如火暖水藏。少典听得出神,只見笛聲化作無數光點,飛入滿山草木的根睫花葉,每一株植物都輕輕搖曳,回應著這來自天地本源的樂章。

    當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夜風中時,真人的身影漸漸透明,他的聲音卻永遠留在了太行山谷“記住,醫道之極,在于‘以人合天,以天合道’。此草雖為藥石,實乃天地給世人的啟示——知潛藏者得春生,懂調和者貫陰陽。”說罷,他化作一道青氣,融入靈根,根身的“人形”閉目而坐,竟如一尊活的土德神像。

    少典望著師尊與靈根交相輝映的身影,忽然明白,今日之所遇,並非偶然的神話,而是天地借神農氏之手,向世人展示“天人合一”的真機。此刻,定心潭的水不再是水,而是五行之氣的凝聚;靈根不再是草,而是天地之道的具象。而那首悄然融入笛聲的詩篇,早已刻入太行的岩石,等待後世醫者去解讀——

    《參同契》

    太行有地精,生于混沌先。

    五星凝為體,六氣養其元。

    甘溫貫脾胃,青赤通心肝。

    一草含天道,千載悟真詮。

    夜色中,神農氏捧起土籠,見靈根在星光下靜靜安睡,根須上的朱砂土閃爍如晨星。他知道,這株上黨人參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春生之道,貴乎潛藏”的真機,將隨著他的足跡,傳遍九州大地。

    第一卷 結語

    春回太行,木德肇啟,神農氏遇真人而得人參,非為偶然,實乃天地造化待聖人而顯。上黨人參得土之厚,合春之生,其甘溫之性、健脾之功,正應“春生”之道——在升發中蘊含潛藏,于動中求靜。此卷所述雖為神話,然陰陽五行、四氣五味之理,實乃中醫之根;天人合一、順時養生之旨,更是華夏文明之魂。

    贊詩

    《春參賦》

    太行春早覓仙蹤,偶遇真人指翠峰。

    掌葉承天凝露潤,人形接地聚靈濃。

    甘溫入脾和三陰,土德生金貫九封。

    采得地精傳萬世,方知生殺總天工。

    預告

    春生之後,當見夏長。夏日炎蒸,火德熾盛,上黨人參在驕陽下如何繁茂?神農氏又將在盛夏時節,發現此藥何等妙用?且看下一卷《夏長•火德炎蒸 參氣充盈》,道盡“夏養三伏”與藥物氣化之秘,細述五行中火土相生、氣血充盈的天地真機。

    (第一卷 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方便以後閱讀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上黨參緣︰神農仙遇記》 第一卷 春生(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上黨參緣︰神農仙遇記》 第一卷 春生(3)並對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