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換好官服,走到門口,正撞見內閣大學士劉一 。劉一 也是面色凝重,見了葉向高,忙低聲道“葉閣老,徐天爵這仗打得蹊蹺,以前還說兩軍鏖戰鏖于五嶺,不相上下,怎麼突然就殺了數萬人?莫不是 虛報戰功?”
葉向高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有沒有虛報,到了皇極殿自有分曉。”他頓了頓,壓低聲音,“此次徐黨那群人一定不會安分,肯定會借著這個由頭邀功請賞,甚至想把手伸到兵部、禮部、刑部。咱們可不能讓他們得逞。”
劉一 點點頭“次輔說得是。徐天爵已經手握重兵,若是再讓他拉攏了部院,日後朝堂之上,還有咱們說話的份嗎?大明朝不能再有權臣了。”他想起自己舉薦的幾位遼東官員都被徐天爵排擠,心中便一陣窩火,“待會兒面聖,咱們得提醒聖上,防微杜漸,莫要讓邊將權力過大。”
葉向高微微頷首“不止如此。遼東大捷,國庫耗費定然不少,戶部那邊咱們要看好了,賞賜可以給點,但絕對不能多,那幫泥腿子也配得上金銀!”
兩人一邊走一邊商議,馬車很快便駛到了紫禁城外。下了車,正遇上幾位東林黨的同僚,都是面色凝重,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便一同往皇極殿走去。
除了徐黨和東林黨,朝中還有一批中立的官員,他們既不依附徐天爵,也不與東林黨同流合污,只想著恪守本分,為國盡忠。
兵部左侍郎王在晉便是其中之一。
他說明末資深官員,歷任多職,久歷官場,以老成持重著稱。他在黨爭中始終保持低調,避免明確站隊。對各黨之爭采取“不介入、不評論”的態度。
王在晉正在府中校對《大明會典》,听聞聖上召見,先是一愣,隨即想起近日風傳的遼東戰事,心中便有了幾分猜測。等他趕到宮門口,正遇上東閣大學士朱國祚。
“王侍郎,可知聖上為何突然傳召?”朱國祚捋著胡須,臉上帶著疑惑。
王會晉搖搖頭“不好說。不過方才在路上听聞,遼東似乎有捷報傳來。”
朱國祚眼楮一亮“哦?是徐天爵那邊?若是真的,倒是天大的好事。只是……”他話鋒一轉,“徐黨與東林黨斗得正凶,這捷報怕是要讓朝堂更不太平了。”
朱國祚對于朝廷信息還是比較滯後的,他曾因反對東林黨過度打壓異己而被部分東林黨人排斥,又因拒絕其他黨派。而在朝堂上孤立無援,但他始終堅守中立立場,在朝堂上多次呼吁“摒棄黨爭,共輔社稷”。
所以絕大部分人沒有和他深交,僅憑他自己,他自然也得不到小道消息。
王會晉嘆了口氣“是啊。如今國祚艱難,外有後金虎視眈眈,內有黨爭不斷,若是再因為封賞之事鬧起來,豈是國家之福?”
他望著遠處巍峨的宮牆,眉頭緊鎖,“但願今日議事,諸位大人能以國事為重,莫要再爭私利了。”
兩人正說著,又有幾位中立官員趕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正三品)孫承宗、禮部右侍郎(正三品)徐光啟,這幾人都是些素來謹言慎行的老臣。他們聚在一起,彼此寒暄幾句,話題卻都繞不開即將到來的皇極殿議事。
“孫大人,您覺得這遼東捷報可信嗎?”徐光啟憂心忡忡地問道,“徐天爵此人雖勇猛,可千萬別是好大喜功,到時候可真就一團糟了 。”
孫承宗擺擺手道“捷報既已送到御前,想來不會有假。只是這功勞該怎麼賞,卻是個難題。賞輕了,寒了邊將之心;賞重了,又怕徐黨借機擴張勢力,東林黨那邊定然不依。”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覺得此事棘手。他們既希望朝廷能有良將保家衛國,又擔心邊將權力過大威脅中樞,更怕黨爭愈演愈烈,動搖國本。
這黨爭可不是一天兩天,士大夫都不再以國家利益為本,反倒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團體的利益互相征伐,不管對錯,只要不是自己這邊的人他們一概敵視。
尤其是東林黨在這件事上做的格外過分,排除異己是他們的一貫行事方針。
夕陽西下,最後一縷余暉灑在皇極殿的金頂上,將琉璃瓦染成一片熔金般的顏色。文武百官陸陸續續趕到,沿著丹陛兩側肅立。徐黨眾人聚在左側,個個面色紅潤,眼神里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東林黨人站在右側,大多面色沉郁,眉宇間透著警惕;中立官員則散在兩列,神色復雜,不時偷瞄著兩側的動靜。
方從哲緩步走上丹陛,目光掃過階下的百官,只見徐黨與東林黨的人眼神在空中交鋒,幾乎要擦出火花。他輕輕咳嗽一聲,朗聲道“聖上尚未駕到,諸位稍安勿躁。”
話音剛落,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尤福財佝僂著身子,尖聲唱喏“陛下駕到——”
百官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萬歲。朱由校穿著明黃色的龍袍,在一群太監、宮女的簇擁下走進殿內,此刻,他的臉上帶著幾分少年人的興奮。
他走到龍椅上坐下,目光掃過眾人,朗聲道“眾卿平身。今日傳召諸位,是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要告訴大家——薊遼督師徐天爵,大敗偽金,斬敵五萬余,收復遼東全境,攻克赫圖阿拉,斬殺大量偽金文武貝勒 !”
殿內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一陣低低的驚嘆。徐黨眾人臉上的喜色更濃,東林黨人則紛紛蹙眉,中立官員們也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朱由校看著眾人的反應,越發得意“徐天爵立下如此大功,當賞!今日召諸位來,就是要商議如何封賞他,還有遼東的將士們!”
喜歡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