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親眼見證了國庫日益充盈,軍隊日益強盛,百姓日益富足。
曾經的質疑,早已被鐵一般的事實消磨殆盡。
在他們心中,寶妞這位年少的皇太女,簡直就是大洲國的福星,上天賜予的指引。
謝南書第一個出列,拱手朗聲道︰“皇上聖明!皇太女深謀遠慮!”
“設立女子醫學院,造福萬民,乃真正的大善之舉!微臣願全力支持!”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股說服力。
緊接著,戶部掌管全國錢糧的王堅也站了出來,他那張一向精于算計的臉上,此刻也充滿了敬佩︰“皇上,皇太女高瞻遠矚,此舉不僅能解決民間疾苦。”
“長遠來看,更能盤活女子人才,開發新的行業,為國庫帶來新的活力!”
“戶部定當全力配合,絕不吝惜資金!”
兵部尚書、工部侍郎等各部官員也紛紛出列,表示了完全的支持。
“皇上聖明!皇太女英才!”
“臣等願肝腦涂地,為女子醫學院的籌建效犬馬之勞!”
“皇太女所言極是,女子為何不能撐起半邊天?此乃順應天時,利國利民之舉!”
那些原本心存疑慮的老臣們,眼看著大半個朝堂的清貴文武大臣都紛紛表態支持。
特別是像謝南書、王堅這樣,素來以穩重著稱,又深受光慶帝信任的大臣都站了出來。
他們的反對之聲更是被淹沒。
即便內心仍有些許不適應,但他們也深知,如今的寶妞,其地位和影響力,在朝臣之中,甚至不亞于光慶帝。
拒絕她的提議,無異于與大洲國的未來盛世作對。
“光慶帝與皇太女,相輔相成,乃大洲之福!”
“皇太女說的,從來沒有錯!”
這已成為朝臣們私下討論時,一個無需言明的共識。
寶妞的每一個建議,都伴隨著不可思議的成功。
從最早的琉璃,到後來的彩票,再到草莓,以及軍事改革和教育普及。
她的每一次“異想天開”,都最終被證明是利國利民的絕妙之策。
她不僅是光慶帝的親生女兒,更是大洲國繁榮昌盛的代名詞。
如今,只要是寶妞提出的構想,無論最初听起來多麼新奇,大臣們都會選擇無條件地信任和支持。
因為他們知道,這位皇太女,有著常人不及的超脫眼光和洞察力。
她所看到的未來,往往比任何人都要清晰。
光慶帝滿意地看著群臣的反應。
他知道,寶妞的威望,已臻化境。
寶妞已經成長為足以支撐起一個強大帝國的真正儲君。
“好!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那便依旨辦理!”光慶帝龍顏大悅,聲音也帶上了幾分輕松。
“禮部與戶部牽頭,工部、吏部從旁協助,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師資,將女子醫學院建成!若是效果斐然,朕將重重有賞!”
旨意下達,各個部門迅速行動起來。
在眾臣的全力支持下,女子醫學院的籌建工作,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全面鋪開。
這不僅是一項新政的推行,更是大洲國在皇太女的引領下。
徹底掙脫舊思想束縛,邁向更開明、更包容、更強大的新時代的又一里程碑。
很快,第一批女子醫學院在京城和幾大州府設立。
從普通的女子學堂中,選拔出了一批聰慧好學的女子。
她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踏入了醫學院的大門。
在醫學院里,她們不僅學習了傳統的脈診、望聞問切,還學習了寶妞傳授的關于人體構造、生理衛生等基礎知識。
寶妞特意強調了消毒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簡單的手術操作概念。
雖然此刻並不成熟,但卻奠定了未來醫學發展的基礎。
三年後,第一批女醫學生學成畢業。
她們身著統一的儒雅醫袍,帶著自信與專業,走向了民間。
她們開辦醫館,深入鄉村,為那些受疾病困擾的女性帶去了希望。
一開始,百姓們對女大夫仍有疑慮。
但當這些女大夫以嫻熟的醫術,治愈了一個又一個困擾女性多年的頑疾時,她們的醫術和品德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稱贊。
“多虧了李大夫,我這多年的病痛才得以解除!”
“以前每次生病都羞得不敢找男大夫,現在有了女大夫,方便多了!”
贊美之聲不絕于耳,女大夫的形象深入人心。
漸漸地,更多的女子被鼓勵,被支持,走上學醫之路。
甚至有幾名特別優秀的女醫學生。
經過嚴格的考核,被選入太醫院,成為歷史上第一批進入宮廷的女醫官,服務于皇室。
大洲國的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內宅。
她們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嶄露頭角,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巾幗不讓須眉”的真理。
~~~
這日清晨,一封來自邊陲急報,打破了御書房的平靜。
福全公公捧著奏折,神色凝重地呈給光慶帝。
“皇上,這是來自北境的急報!”福全公公聲音都帶著幾分急促,“月海國與日地國,兩國戰事一觸即發,邊境已現刀兵之氣!”
光慶帝接過奏折,臉色頓時沉重起來。
月海國和日地國是大洲國北方的兩個彈丸小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
它們緊鄰大洲國北方邊陲,兩國之間常年摩擦不斷。
真要打起仗來,對大洲國也有些影響啊。邊境的老百姓苦日子又要開始了。
奏折上詳述了近期的沖突︰起因是兩國交界處的一條名為“碧玉河”的河流,這條河是兩國賴以生存的唯一水源。本該兩國共享,但近期月海國下游的牧民抱怨上游日地國截流過多,導致下游水量銳減,牧草枯黃,牲畜飲水困難。而日地國則指責月海國牧民侵佔了上游幾處新發現的銅礦脈,阻礙了他們的采掘。
沖突從口角升級為械斗。
繼而引發了小規模的軍事摩擦。
月海國一支數百人的邊境巡邏隊與日地國一支采礦護衛隊在河邊相遇。
雙方言語不合,隨即爆發沖突,各有傷亡。
月海國國主海威王勃然大怒,下令軍隊集結,揚言要奪回被侵佔的河流源頭和銅礦。
日地國國主地岩王也毫不示弱,調集精銳,誓言要將月海國侵略者趕出國境。
兩國邊境,戰鼓頻催,刀槍入鞘,硝煙味已彌漫開來。
“豈有此理!”光慶帝放下奏折,重重地拍了一下御案。
震得墨硯都晃了晃。“為了區區水源與礦產,便要傾全國之力,發動一場不知會持續多久、傷亡多少百姓的戰爭?這何其不明智!”
他看向一旁的謝南書、顧念仁,以及正在給他磨墨的寶妞,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憂慮。
兩國一旦開戰,不僅會造成大量無辜百姓的死傷,更會影響大洲國北方邊境的穩定與貿易往來。
“傳朕旨意!”光慶帝斷然道,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立即派遣驛使,分道前往月海國與日地國!告知兩國國主,令他們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不得擅自開啟戰端!”
他沉默一會,想了想又說“並請他們各自派遣最具有話語權的使節,于三日後,務必抵達大洲國京城!朕將親自居中調停,為兩國做主!”
謝南書立刻拱手領命︰“微臣遵旨!定會將陛下的旨意準確傳達,並限期辦妥!”
驛使們如離弦之箭,快馬加鞭,晝夜不停地奔赴月海國和日地國。
兩國國主接到大洲國皇帝的旨意,心中皆是猛然一震。
他們深知大洲國如今的強大,也明白大洲國不願看到他們兩國開戰。
面對大洲國嚴厲的警告和居中調停的明確意願,兩國國主縱然心有不甘,也不敢有絲毫忤逆。
一旦激怒大洲國,其後果是他們兩國都無法承受的。
于是,月海國國主海威王與日地國國主地岩王,各自挑選了最為得力的親信大臣作為使節,日夜兼程,爭先恐後地趕赴大洲國京城。
數日後,兩位國主的使節團幾乎同時抵達京城。
光慶帝知道今日的和談至關重要,特意將和談地點安排在御書房前的大殿。
並召集了所有核心大臣在場,以示對此事的重視。
清晨,大殿內氣氛莊嚴肅穆。
光慶帝端坐龍椅,寶妞站在他身側,謝南書、顧念仁等大臣分列兩旁。
當月海國使者和日地國使者被引入殿內時,大殿的氣氛頓時變得緊繃起來。
海威王使者,身著月海國特有的皮革長袍,滿臉憤慨之色’
地岩王使者,則是一身日地國粗獷的麻布短衫,雙目圓睜,怒火中燒。
兩人一見面,便如同兩頭準備搏斗的公牛,根本無視旁人,直接互相怒目而視,誰也不肯先行禮。
“哼!一群不講信義的鼠輩!私自截流,還侵佔我等礦脈,簡直是罪無可赦!”
海威王使者率先開口,對著地岩王使者冷哼一聲,那聲音里充滿了控訴和威脅。
地岩王使者也不甘示弱,立刻向前踏出一步。
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來︰“是誰先霸佔水源,還暗中派軍隊去我牧場巡視,賊喊捉賊,誰恬不知恥,言而無信才是。”
“你血口噴人!明明是你們……”
“住口!”
眼看兩人便要在御前爭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隱隱有動手的意思。
光慶帝猛然一聲怒喝,聲如洪鐘,在大殿內炸響。
那股帝王威壓瞬間擴散開來,壓抑得兩人呼吸一窒,仿佛被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