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

皮格馬利翁效應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汐殷 本章︰皮格馬利翁效應

    放下電話,愛麗絲心里衍生出一抹喜悅。

    調查記者的工作辛苦還賺不到錢,只是愛麗絲比較中意這個身份,不在乎。

    但在愛麗絲對莊園展開滲入調查破壞後,錢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環。

    催完工資,愛麗絲哼著歌去換衣服,對著鏡子整理發型。一邊夾上發夾,一邊嘀咕——

    “下午還去不去采訪杰克呢?他估計不太想看到我吧。嗯……”

    腹中的饑餓打斷她的思緒,愛麗絲意識到,現在頭等重要的事,是去烘焙坊定制一份完美的松露蛋糕。

    戴好手套,拿起手提包,出門。

    愛麗絲下樓時,恰好撞見她的信被送來。

    “都是加急信,給莎莉安,愛麗絲,還有菲麗葉爾……”

    送信人一口氣報出好幾個名字,全是愛麗絲用過的真假名字。

    她便伸出手,說︰“是我和我朋友的,一起領了。”

    房東太太恰好也在,走出房門幫忙確認。

    愛麗絲將這些信全部收進包里,沖房東太太笑笑,禮貌告別。

    在烘焙房里下完單,又隨便買了點現成品墊肚子。時間太早,愛麗絲干脆去克里斯蒂娜家里轉轉。

    瑪麗安並沒有住院,而是在包扎完傷勢後選擇了回家。

    愛麗絲離開蠟坊時,還在考慮要不要去東區看望下瑪麗安。

    克里斯蒂娜與瑪麗安相隔太遠,愛麗絲估算了下距離,發現會錯過和烘培坊的預訂時間,只好作罷。

    下午5點左右,當她帶著大包小包回家時,發現電話又被打爆了。

    不是主編,而是詹姆斯——

    “記者小姐,麻煩您替我學生報道了,晚上請你吃個飯吧。”

    “呃……”

    “不用。”

    愛麗絲猶豫著,暗示道,

    “我還沒有去,我想,采訪的事情還是要先確定杰克先生自己的想法。”

    詹姆斯在電話那頭爽快道︰“他很想啊,下午還問過我時間呢。當時,我就奇怪啊,你們昨天離開時不是約定好……”

    合著詹姆斯早知道愛麗絲鴿了杰克,借著感激的名頭提醒她。

    愛麗絲也很意外。

    她猜到了杰克可能存在人格分裂,兩個意識交替掌控身體。但她覺得自己昨晚那兩槍給的格外重,無論哪個意識,應該都不太願意見到她。

    昨晚那個持刀行凶的都那樣討厭她,恨不得把她定為下一個獵殺目標。絕對會去警告另一個家伙離她遠點。

    然而白天的杰克不僅不排斥,甚至還想見她?

    愛麗絲心思一轉——難道,杰克的兩個意識是絕對對立的?因為自己讓某個壞孩子吃癟了,另一個好孩子對她的信任度大增?

    “哦,這樣啊。是我誤會杰克先生昨天的意思了。他昨天說他頭痛癥犯了,還沒有定好時間就獨自離開了。我就以為……”

    愛麗絲故意點出杰克的“頭痛病”,等待詹姆斯的反應。

    電話那頭沉默一陣,詹姆斯聲音有些磕巴︰“原,原來如此。那看來他是需要一些休息。明天…明天見面怎麼樣?”

    詹姆斯知道杰克的病癥!

    愛麗絲听出不對勁,握著話筒的手用力。

    詹姆斯知道多少呢?是單純的知道,還是清楚杰克夜里的獵殺行動?

    杰克的事,似乎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問題……

    從那堆信件中找出加急信,愛麗絲看著上面的署名,道︰“好,明天。”

    放下電話,愛麗絲將其他幾封普通信件匆匆看完。

    其他的信都是她在逃離墨爾本的過程中,不斷更換假名時所結識的熟人寄來的。

    有些是信息交換,也有些只是問好,還有些則是干脆的有事相求。

    愛麗絲看完,快速分類,能回復的回復,不能回復的暫時壓下。

    將艾達的回信留到睡前研讀,愛麗絲收拾了一下家里,這才坐下認真拆開蛋糕外包裝——

    吃松露蛋糕是一件非常美好而值得反復品味的事情。必須心無旁騖的放空思維,才能享受到這份美食的所有妙處。

    願甜品拯救一切不開心,松露蛋糕門∼

    吃完蛋糕,收拾桌面,洗漱上床。終于,愛麗絲靠在床頭,打開了艾達那封厚度驚人的回信。

    面對專業的心理學家給出的長篇累牘的名詞解讀,愛麗絲眼神漸漸迷糊起來。

    她看得很慢很仔細,勉強將其翻譯成了人能听懂的話。

    愛麗絲寫信時,提到過杰克幾次的眼神變化,並表示她懷疑杰克英俊紳士外表下潛藏的是一個心思惡毒的壞孩子。

    但艾達回信的第一點,就是批判了這個想法——在心理學的概念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或許因為思維的差異而導致行為有所變化,但沒有絕對的壞孩子。

    關于杰克精神分裂乃至人格分裂的猜想,也被艾達隱晦駁回了先天病癥的可能。

    艾達提到一個讓愛麗絲忽略的關鍵點——玩偶。

    【與其說那位先生是精神病,不如先關心他深層的心理變化……】

    艾達認為——從始至終,就不存在壞孩子!或者說,壞孩子就是杰克本人,無需切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封信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著重解釋——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是期待效應。

    簡單點來說,這種期待效應的作用機制在于心理暗示。

    孩子是不辨善惡,不知什麼是好壞,不清楚自己在干的是好事,壞事。自然也不能就這麼定義為好孩子和壞孩子。

    這個時候就需要期待效應發揮作用,就是用正面的夸贊與獎勵,激起孩子心中對好事發生後的期待,從而慢慢將一個懵懂的稚子教育成一位好人。

    當然,期待效應也可以反方向利用……

    一位期待邪惡成果的孩子,自然就會變成一位“壞孩子”。

    艾達表示,杰克的思維似乎走向了兩個極端。

    他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就在畫界嶄露頭角,卻對童年玩偶的念念不忘,想事單純。在社交時,無人搭話的沉默寡言和有人搭話的面面周到也形成鮮明對比。

    人格分裂會產生彼此獨立的人格,可無論是白天尊師重道,紳士體貼的好孩子,還是夜里瘋狂殘忍,手段血腥的壞孩子,都認同,並使用杰克這個身份。

    艾達猜——在杰克面對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時,因為無人干預,他對善惡的界限出現模糊,產生了兩種矛盾而互相糾纏的想法。

    而期待效應,似乎一直在發揮著作用,但不知為何,卻是把他往為惡的方面引導。

    可杰克的善念非常頑固,怎麼也不肯就此墮落。

    一來二去,沖突的思緒走向不同的極端,逐漸切割。

    然而,無論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他們都不是完整的杰克。而是本應成熟的,三觀明確的杰克所割出的半身。

    所以,他們都是杰克。杰克的病癥不在于腦部病變,而是心理上的畸形發展。

    ……

    愛麗絲沉默看完,捏著信紙——艾達的話,有點難懂,又有點好懂。所以,杰克沒精神病?甚至可能比一般人還聰明些?

    兩種人格其實是童年沒被明確定義下的善惡越發割裂?原本在成長中消失的惡在反向期待效應的作用下逐漸膨脹?

    愛麗絲抬手掐了掐眉心,勉強理清楚艾達對杰克的評價後,逐漸明朗的思緒轉到艾達回信的最後那段——

    【好孩子不是完整的他,壞孩子也不是完整的他,不過是人性中的純白與純黑。但是愛麗絲,這個世界,乃至每件事,每個人,都是灰色的。】

    【想解決霧中怪人的事件?要麼在純白的配合下把他送進精神病院,關一輩子。要麼,找出誰在“獎賞”他的惡,讓純白接受純黑,化解純黑,完成遲到的善惡教育。】

    【我要提醒你,如果你要選擇後面一條路,不要小看純黑的人性,千萬注意自身安全。】

    【恰好你問我在倫敦的人脈,我決定給你介紹一位女士……】

    愛麗絲摩挲著信紙下方的名字,喃喃道︰

    “艾達,你真是送了我一份好大的禮物,幫我湊齊了最後一張手牌。”

    “21點,完美的牌面。”

    喜歡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方便以後閱讀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皮格馬利翁效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皮格馬利翁效應並對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