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季漢演義

第481掌 到達九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遙寄雲書萬里 本章︰第481掌 到達九真

    眼前這群學生被自己一番話激的斗志昂揚。

    劉諶心中卻毫無波瀾。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

    也不是講幾句話,上幾節課就算改革的。

    那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且極有可能還會伴隨著流血事件的發生。

    但劉諶不怕。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與地奮斗,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更是其樂無窮!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劉諶時不時的抽一些講武堂的學子進行親自授課。

    並且把自己關于改革的一些想法灌輸給這些學子們。

    尤其是在改善雙方關系這一塊。

    劉諶讓這些講武堂學子不準接受百姓軍爺的稱呼。

    當然,劉諶沒有按照後世的說法來給他們灌輸這種思想。

    只是采用了孟子中的說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讓他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若是那些老年人是自己的爺爺輩和父輩。

    還忍不忍心讓他們喊自己軍爺!

    漢朝本就是以忠孝治天下。

    忠孝二字幾乎可以說是滲透到了所有大漢子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听到劉諶的話後,一眾講武堂學子紛紛表示贊同。

    至于其余的那些老兵,劉諶暫時只能采用強行改變的方式。

    而在劉諶給這些學生們灌輸新思想的時候。

    出海數月的甦珈,終于到達了他的目的地。

    從接到朝廷旨意,率船隊出海到現在,甦珈已經在海上漂流了兩個多月。

    這兩個多月對甦珈這種從未出過海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頂級折磨。

    漢水之上在季節更替的時候,雖然也會有波瀾,但那種波瀾僅僅只能讓人在船上站立不穩,稍加訓練便可以克服。

    可這海上的波浪能讓甦珈恨不得把自己綁在桅桿上,以此來抵御那種天旋地轉的暈眩感。

    同時,這種旅程對于甦珈來說也是新奇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內陸人,他從來都沒想過這世上居然還有如此遼闊無邊的水域。

    目光所及之處,盡是一片蒼茫。

    讓人不由得心生激蕩。

    若不是有朝廷重任在身,他甚至都想盡情朝著天際航行,看看這海的那一邊究竟有什麼!

    “甦將軍,咱們到了!”

    掌船的聲音打斷了甦珈的遐想。

    掌船並不是漢軍士兵,而是隨船的吳國水手。

    這是當初朝廷特意問吳國討要的,否則單憑大漢水師的話,恐怕連路都不知道怎麼走。

    這些隨船的吳國水手也頗為納悶。

    這些蜀漢的人為什麼會把目的地設在吳國的交州九真郡。

    不過自己只是干活的,再加上這些漢軍對自己還不錯,這些吳國水手也沒有多問。

    看到掛著大吳旗幟的船只到來,岸上的士兵很快就開始奔走起來。

    掌船的吳國水手 一開始倒也沒有多想。

    可等到船只靠岸,那些負責掌船的吳國水手頓時心中一驚。

    此時的吳國雖然控制了交州,但那只是交趾郡以北的範圍。

    再往南的這一塊狹小的地形,不過是類似于羈縻的存在。

    也只有在郡城和沿海重要入海口會留有一部分吳軍士兵。

    可此時岸上奔走的士兵,哪里有半分吳國士兵的樣子。

    那打扮和裝束分明就是一群野人!

    “甦將軍,快跑!”

    “這些蠻子們偷襲了大吳士兵,這里已經不是吳國的掌控範圍!”

    掌船看著岸上的人,一臉驚恐的對甦珈說道。

    這一幕常年出海的他們並不陌生,越是靠近大吳邊緣地帶,就越是會出現這種情況。

    往往朝廷才剛派一批人過來,就被本地土著給屠殺。

    然後朝廷派兵平叛,再派下一批人過來。

    如此循環往復。

    這要是被這些蠻子們搶了船,那自己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甦珈在听到這番話後,卻滿臉正氣的說道

    “漢吳乃盟友,友邦有難,大漢豈能坐視不理!”

    “爾等且安心在船上,本將軍這就下去幫你們把這些野人驅逐!”

    說罷不顧吳國水手的勸阻,命人放下小船開始往岸邊劃去。

    同時也留下一部分人,把這些吳國的水手全都趕到船艙里看管起來,美其名曰保護。

    等到甦珈沖上岸之後,第一時間拉開防御陣勢。

    而對面的人在看到大漢旗幟的時候,一臉笑意的迎了上來

    “漢家弟兄,你們終于到了!”

    甦珈聞言,心中頓時松了一口氣。

    同時心里也暗自咋舌

    陛下當真是深不可測,竟然能夠洞察千里之外的事!

    當初甦珈在離開漢中的時候,劉諶曾有密旨一封。

    告訴他讓吳國水手帶著船隊往一個名叫九真郡的地方去。

    那里有安南國的人帶著糧食在等他,到時候把那些糧食運回來就行了。

    除此之外,劉諶還讓他把那些吳國水手全部看管起來,決不能讓他們接觸到整個糧食交割的過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甦珈雖然對劉諶無條件相信,可這種事實在是過于匪夷所思。

    但甦珈依然不打任何折扣的執行了劉諶的命令,靠岸之後就把那些吳國的水手全都看管了起來。

    到了岸上,甦珈也沒有絲毫放下戒備的意思,萬一有什麼差池自己豈不是大漢罪人。

    直到對面的人亮明身份,甦珈這才相信,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控之內!

    “我乃大漢水師參將甦珈。”

    “奉皇命到此押送糧草。”

    在對方亮明身份之後,甦珈也在亮明身份的同時,打消了防備。

    很快,甦珈便通過對方的口述,知道這件事情另一半的經過。

    南安使者得到旨意後,以極快的速度返回安南,並把劉諶的旨意上報給孟虯。

    旨意中,劉諶讓孟虯暫時停止往南探尋出路,轉而往東尋找一條適合水運的出海河流。

    並且在輿圖上大致給孟虯標注出來位置,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河流走向。

    但終點還是很清楚的,就在交州的九真郡。

    孟虯在收到劉諶的旨意後,立刻派人開始去探路。

    這里面不光是孟虯講義氣,以及對劉諶年復一年的對安南援助的感激。

    還有孟虯開疆拓土的野心。

    一場水災澆醒了劉諶,讓劉諶知道從安南運來的糧草不能只走陸路。

    同樣也要依托海運。

    而在此之前,安南的發展幾乎全都依托于和大漢的貿易往來。

    比如這些糧食就是運送到大漢換取錢財以及其他安南國需要的物資。

    這場水災也讓孟虯猛然驚醒,若是單純的依靠大漢。

    沒什麼天災人禍的倒還好,萬一出現什麼天災人禍,國家的運轉必然會出現停滯。

    沒有成為國王的時候,孟虯倒也不用考慮這麼多。

    如今面南背北,他又怎麼會繼續把自己放在一個酋長的位置上。

    安南必須要做出改變,並尋找其他的出路,以防將來陷入到這樣的境地。

    最終,孟虯把目光瞄向了劉諶所描繪的這一條水路上。

    如果安南能打通並且佔據這條水路,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對大漢的依賴,因為在大漢之外,還有一個吳國。

    吳國開發交州的時間不短,當年自己奉旨打劫的時候就已經見識過了。

    安南完全也可以和吳國形成貿易上的往來。

    不過那些靠著東邊的出海口都在吳國的手里,想要從他們手里得到這些出海口。

    就必然會跟吳國產生摩擦。

    若是別人或許還會有所考量。

    但是對于孟虯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事兒。

    當年偷襲交州的時候,吳國都沒能奈自己何,更別說這更遠的九真郡了。

    于是在找準水路之後,孟虯悍然發兵九真郡,並且在吳國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直接奪取了九真郡。

    等到奪取九真郡之後,孟虯心里最後一點擔憂也盡去。

    因為整個九真郡壓根就沒有幾個吳國人。

    都沒有吳國人,吳國憑什麼說這里是吳國的地盤?

    心安理得的佔據了九真郡的孟虯又往南奪取了日南郡。

    使九真以南盡數落于安南國之手。

    同時孟虯也沒有忘記劉諶的旨意,打下九真郡後便立刻著手開始往九真運送糧草。

    以便朝廷船只到達九真的時候,能在最快的時間里把這些糧食運送回大漢。

    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是等到了朝廷的兵馬。

    听完來龍去脈的甦珈,在贊嘆孟虯膽子足夠大的同時,也在心里暗暗的敲響了警鐘。

    雖然這九真郡是從吳國的手里奪取的地盤,但這足以說明,孟虯的野心已經開始逐漸膨脹。

    甦珈知道孟虯和陛下的關系,但人都是會變的,尤其是在野心滋生的時候。

    今日孟虯敢吞並吳國的土地,來日他未必就不敢覬覦漢土!

    不過這些顯然不是眼下的甦珈所需要關心的,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把這些糧食裝上船,運到天水去。

    孟虯此時並不在九真,負責這些糧草的是他的一個族人孟浪。

    也就是被派往成都支援大漢北伐的孟子翔的父親。

    在得知此人身份後,甦珈講述了孟子翔在漢中的戰斗事跡。

    兩人之間的關系因為孟子翔迅速拉近。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甦珈就在九真暫時住下,因為能夠裝滿這些大船的糧食才運來不到一半。

    剩下的都還在路上。

    而那些吳國水手,甦珈也給了他們一個交待。

    此時的九真郡已經陷入了叛亂,大漢作為吳國的盟友,替吳國平亂責無旁貸。

    能出海的人有幾個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甦珈這是在胡說。

    可沒有一個人有膽子去印證甦珈的話。

    反正自己又不是朝堂官員,這些事跟自己有什麼關系?

    何況那大漢的將軍只是把自己這些人關在船艙里,並沒有虐待。

    每天也是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管那麼多干什麼!

    時間一晃又是一個月過去。

    另一半糧食也順利的運到九真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跟著最後一批糧食一起來的,還有已經得到消息的孟虯以及他在安南國生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漢名叫做孟明。

    隨後雙方就安南和大漢的藩屬關系做了親切友好的交流。

    孟虯仔細的詢問了大漢北伐的進度,對劉諶已經佔領天水的功績再次表達欽佩,並對偽朝逆賊的負隅頑抗表達了極大的憤慨。

    甦珈也以朝廷的名義對安南的忠心表示肯定,並希望安南國能夠繼續永遠的保持這種態度。

    最終雙方在友好激烈的氛圍中,結束了這次會面。

    當糧食全都裝船完畢後,甦銘便踏上了返航的路。

    和甦銘一起上船的,還有那個跟著孟虯一起到達九真的兒子孟明。

    甦銘不知道為什麼孟虯一定要讓自己帶著孟明前往大漢。

    但他卻知道自己沒有資格拒絕孟虯的舉動。

    藩國國王,地位低于大漢諸侯王,但高于一般的州郡官員。

    不是甦珈一個小小的水師將領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大王,你為何要讓這位甦將軍帶走明王子?”

    在甦珈的船隊起航後,孟浪沒有忍住心中的疑問。

    開口詢問道。

    能被孟虯派到這個地方鎮守的人自然是他的心腹。

    可孟虯此時卻沒法說出自己的想法。

    難道他要把大王子敵視他別的弟兄的事講出來?

    孟虯這一代是單傳。

    大兒子本來也是單傳,下一任族長原本板上釘釘的就是他。

    可誰讓自己跑到安南立國,並且又生了好幾個兒子呢?

    大兒子被那些朝廷派來的儒士們教導。

    早就知道了族長和國王的區別。

    也知道王族兄弟之間的競爭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大兒子怎麼能不心生擔憂?

    但是孟虯也沒法責怪大兒子,因為這些東西原本就是他的!

    別的兒子孟虯可以不管他們的死活,可孟明不行。

    因為別的兒子都是孟虯到這里之後,納了本地這些野人女子生下來的。

    孟明卻是和大兒子一樣,實實在在的純種南蠻人。

    為了不讓孟明出事,孟虯在接到劉諶旨意的時候就生出了這個想法。

    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麼死心塌地的替劉諶做這些事。

    看著船隊越行越遠,逐漸消失在自己的視線里。

    孟虯在心中暗自祈禱。

    只希望劉諶能念在自己替他做了這麼多事的份上,將來給孟明一個富家翁的待遇。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季漢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季漢演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季漢演義第481掌 到達九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第481掌 到達九真並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