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季漢演義

第480章 改善軍民關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遙寄雲書萬里 本章︰第480章 改善軍民關系

    送往顯親的物資被焚毀大半,這件事不光讓高誕和杜白感到極為惱火。

    負責運送的張瑞同樣也憤恨不已。

    這群蜀軍實在是太狡猾了,居然會殺一個回馬槍。

    也怪自己太大意,覺得他們不會卷土重來。

    所以從那些殘存的船只逃回來的那一刻。

    張瑞就立刻派兵往長安求援,讓長安能夠盡快撥付御寒物資並再次送往顯親。

    可是讓張瑞沒想到的是,才過了沒幾天,他就接連兩次接到顯親催要物資的軍令。

    並且在軍令中,高誕詳細的告訴了催要物資的原因。

    既照顧了張瑞的面子,也明示這批物資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為高誕的坦誠,讓張瑞覺得十分頭大。

    御寒物資這種東西,都是每年早早的就開始調配,然後在入冬時節發往各地軍中。

    那批被燒毀的御寒物資就是如此籌備的。

    自己已經往長安求援,可軍情之緊急根本等不到長安的物資送來。

    張瑞雖然出身天師道,可到底沒有撒豆成兵的能力,也沒法憑空變出物資來。

    顯親不能丟,顯親要是丟了,那天水就完全掌握在蜀軍的手里。

    隴西三郡同樣也會面臨丟失的危險。

    別人可以不在乎,但張瑞不能不在乎,因為這里是張家的大本營,從張魯降曹時就苦心經營的地盤。

    數代人的嘔心瀝血才把南安打造成“國中之國”。

    哪里是可以輕易舍棄的。

    根本就不需要做過多的思考。

    張瑞立刻下令從南安強行征發物資。

    至于會不會引來民眾的不滿。

    和丟掉南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有南安在手,張家就是一方土皇帝。

    南安丟失,那他就是喪家之犬!

    大不了明年給百姓減免一些賦稅。

    至于百姓在失去御寒物資後能不能活到明年,那就不是張瑞現在所能考慮的。

    不過這樣的責任,張瑞肯定不會一個人來擔。

    高誕作為大魏左將軍,統率整個隴西四郡。

    其余三郡也有一起籌備這些物資的責任。

    張瑞立刻將高誕的軍令行文其余兩郡,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減輕自己的負擔。

    而其余兩郡郡守的顧慮可比張瑞小的多。

    百姓的死活影響不了他們的升遷,隴西四郡一旦因為自己的原因失守。

    秦王恐怕饒不了自己!

    尤其是牽弘,因為他的位置最靠西,距離長安中樞也更遠。

    一旦顯親丟失,被蜀軍截斷退路,那自己很有可能會變成甕中之鱉。

    所以隴西郡的搜刮也最為賣力。

    而這種搜刮,也終于引來了當地百姓的怒火。

    隴西郡地處雍涼交界,本地百姓常年和羌人接觸,本就民風彪悍。

    現在眼瞅著就要入冬,官府卻要從自己的手里搶走御寒的東西。

    這跟要自己的命有什麼區別?

    既然官府不讓我活,那就反了他娘的!

    誰也不知道是從哪里開始的,百姓們開始沖入官府,打死地方官員。

    打開武庫,用里面的武器把自己武裝起來。

    邊地百姓為了生存的斗勇斗狠,也立刻轉化成戰斗力。

    甚至開始嘗試著沖擊官軍。

    但官軍到底是官軍,哪里是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亂民所能相提並論的。

    很快,這些造反的百姓就在魏軍的手底下吃了大虧。

    吃了虧的百姓瞬間化為流寇,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席卷整個隴西。

    一時間,整個隴西亂成了一鍋粥。

    百姓們在流寇和官軍的沖擊下變得一團糟。

    身為隴西太守的牽弘被這種變故弄得焦頭爛額。

    一邊圍剿這些化作流寇的百姓,一邊封鎖他們通往南安的的道路。

    並且派人把本地的情況通知到南安和廣魏以及遠在顯親的高誕等人。

    讓他們多加注意,免得發生同樣的事情。

    其實根本就不用牽弘說,南安和廣魏就已經早早的發現端倪。

    只不過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張家的大本營,一個地處隴西之東。

    所以都沒有像隴西郡那樣爆發太大規模的騷亂。

    並且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

    不過有了這次騷亂之後,南安和廣魏也不敢逼迫百姓太甚。

    只能把已經搶掠到手的物資送往顯親,至于剩下的那部分,也只能等待長安的物資送到了。

    高誕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不由得大罵到這些人都是一群蠢貨。

    蜀軍還沒有開始進攻呢,自己就把自己搞的一團糟!

    真等蜀軍開始進攻,三郡還不得望風而降。

    不過此時的高誕已經顧不上這些了。

    因為從上次他們把吳明驅離之後,姜維便一刻不停的開始進攻顯親,大有不奪取顯親絕不罷手的架勢。

    而在姜維全力進攻顯親的時候。

    天水,略微顯得無所事事的劉諶把成都講武堂學子們集中起來,準備給他們上上課。

    從興漢元年開始開設講武堂到現在,先是培養了三期半年學制的學員補充基層軍官數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然後才是以一年為學期,又培養了四期。

    並從興漢七年開始,講武堂的學制變成了三年為期,開始著重培養真正的軍事人才。

    而前面已經畢業的七期講武堂學子,雖然在歷次戰爭中都有折損,但人數依然超過三千。

    集中起來授課能把劉諶累死。

    只能從中挑選一些比較優秀的學員,以及那些已經成為中層軍官的學員來听課。

    就這,人數也依然超過了一百。

    走進臨時教室後,下面正襟危坐的學生立刻起身行禮道

    “學生見過校長!”

    劉諶抬手示意他們坐下。

    說起來自己這個校長還是挺不合格的。

    除了招收前幾期學子的時候露過幾次面,後面的學子大部分都沒見過自己長什麼樣。

    劉諶這次也沒打算教他們軍事上的知識,那不在自己的能力範疇之內。

    劉諶想教的是,讓這些學子們學會如何處理軍民關系並進而影響到其余士兵對百姓的態度。

    進而讓大漢在被魏國統治多年的地方進一步的取得民心,也為奪取隴西四郡以及滅掉魏國打下基礎。

    當一眾講武堂學子們再次坐下之後。

    劉諶從講桌上拿起一張紙,上面是之前劉諶讓那些參與了替百姓們收割糧食的士兵寫的感想。

    這份感想的署名則是黃明。

    劉諶舉起感想看著台下的一眾學子說道

    “哪個是黃明!”

    黃明聞言一臉激動的站了起來

    “校校長,學生就是黃明!”

    奪取街亭並成功擊退魏軍後,劉諶把馬秉留在那里駐守,其余人全都調了回來。

    黃明也因此一起返回天水。

    前兩天在接到旨意的時候,別提多激動了。

    在此之前,他也不過是在祁山道的時候,在軍帳里遠遠的看到過陛下一眼。

    哪能像今天這樣被當眾叫到名字,這得是多大的榮耀。

    果不其然,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都露出了艷羨的表情。

    劉諶看著黃明,示意他不要緊張

    “前番朕曾派你們往天水各地去幫百姓收割糧食。”

    “後來更是讓你們寫出感想,並從中挑選出一些比較好的全軍傳誦。”

    “其中就有黃明同學。”

    “這便是他的範文。”

    “但紙上之物,終究只是死物,沒法融入全部感情。”

    “今日叫你起來,就是讓你再講一次你對朕前番舉動的真切感受。”

    黃明原本以為叫自己起來,是讓自己講述如何在街亭勇猛殺敵,為國建功的。

    沒想到是讓他講之前關于幫天水百姓收割糧食的感悟。

    這一下子把黃明的思緒給打亂了,因為他並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只做了講解街亭戰事的準備。

    不過這也沒有難倒黃明,因為之前的那件事對他的感觸實在是太深了。

    自己的家族追隨昭烈帝入川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優待。

    雖說不足以讓自己過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從來沒有接觸過農事。

    所以第一次參與農事,給黃明帶來的深刻印象絲毫不亞于在戰場上建功。

    僅僅只過了片刻功夫,黃明便重新組織好語言說道

    “學生祖上隨昭烈帝入川,也素知昭烈帝愛民之仁。”

    “故而家中從不以奢侈為榮。”

    “學生雖自幼便知民生之 艱難,但卻從未真正見識過。”

    “直到此前校長派學生往民間一趟,才知民間百姓之疾苦遠甚學生耳聞。”

    “一年勞作,十之七八竟然要上交于偽朝之手。”

    “留在自己手中的不過二三。”

    “而這種日子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好日子。”

    “若是遇上戰事,還要額外征收稅賦。”

    “比如此前偽朝鐘會入侵漢中,便有數次額外的攤派。”

    “與之相比,益州和漢中百姓何其有幸,遇到校長這樣的仁君。”

    “輕徭薄賦,使民能夠休養生息。”

    “而陛下之志,又何止益州和漢中之地,這天下本就是漢家天下。”

    “這子民本就是陛下的子民。”

    “也只有陛下這樣的仁君,才會憐愛這天下的百姓。”

    听到這里,劉諶開口打斷了黃明的話,好好的怎麼又開始吹捧起自己來了,這跑題跑的太明顯了。

    “黃明同學, 你覺得此番舉動,對天水百姓的影響如何?”

    黃明立刻說道

    “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百姓不明所以,畏我等如虎。”

    “可後來當他們明白咱們所來為何的時候,便不再抵觸 ,甚至還主動和我們接觸。”

    “我們也是從這時候才知道,百姓哪有什麼別的心思,所求者不過一條活路罷了。”

    “如果能在活下來的基礎上,過上一些更好的日子,他們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劉諶點了點頭道

    “黃明所言不假,昔日太祖高皇帝便是不滿秦人暴政,才奮起抗秦,建立大漢。”

    “孝文皇帝在代國見識過民間疾苦,在登基之後著重民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大漢因此得以走向強大。”

    “後孝景皇帝不熄孝文皇帝之政,使得大漢真正的變得強大。”

    “這其中,若是沒有真正的愛民之心,如何能建立巍巍大漢?”

    “朕前番讓你們去幫天水百姓收割糧食,就是為了讓百姓們以最快的速度感受到大漢的愛民之心。”

    “可笑那曹氏以為篡權奪位便能做到取而代之。”

    “豈不聞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肅聲道

    “學生謹記!”

    劉諶讓眾人坐下後,又說道

    “之前收割糧食的時候,百姓久在偽朝治下,到底還有戒備之心。”

    “為了消除他們的戒備之心,朕後來又讓人去幫百姓修築火炕。”

    “你們其中就有人參與到這件事中來。”

    “哪位同學起身說說感想!”

    話音落下,立刻就有人起身行禮道

    “學生趙祥,有話要說!”

    “學生家中瓦匠出身,所以此前曾帶人往百姓家中幫忙修築火炕。”

    “得益于黃學長他們給天水百姓留下的好印象,學生前往修築火炕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阻礙。”

    “百姓們甚至拿出一些自己平時都舍不得吃的東西硬塞給我們。”

    “不過校長早就有言在先,不得取用百姓分毫,即便不得已取用,也許留下足夠的錢。”

    “最終學生並沒有接受他們的東西。”

    “也因此,那些百姓對我等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有時候學生也曾設身處地的想過,若學生是天水本地百姓。”

    “遇上朝廷這樣的兵馬,那簡直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所以在之後修築火炕的過程中,學生也更加的用心對待本地百姓。”

    “百姓也更加的對學生好。”

    “甚至不止一次的告訴學生,希望咱們能夠永遠的留在天水保護他們!”

    趙祥說完後,又有幾個學生在劉諶的示意下站起來講述自己的感想。

    而這些感想無一例外的最終都指向百姓和士兵之間不是互相對立的,是能夠融洽相處的。

    “昭烈帝曾有言,成大事者無不以民為本。”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以民為本,他們以為的以民為本是以百姓為私產,行掠奪之事,一如如今的偽朝。”

    “而昭烈帝的以民為本,則是以百姓為根本。根不復存,何來枝葉繁茂!”

    這就是劉諶此次講課的真正目的。

    舊式軍隊心中的觀念早就已經根深蒂固,劉諶無法改變他們,只能用強硬的態度和軍紀去約束他們不準對百姓進行騷擾。

    眼前的這些學子們卻是新式軍隊的苗子,可以從根本上重新塑造他們和百姓之間的關系。

    只要把他們塑造好,並傳承下去。

    即便將來那些世家想反撲,有這些握著槍桿子的士兵在,他們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學生等,謹受教!”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季漢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季漢演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季漢演義第480章 改善軍民關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第480章 改善軍民關系並對三國之季漢演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