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又匆匆往後翻了幾頁。
不出司馬炎所料,劉諶同樣也沒落下司馬師和司馬昭。
看到這里,司馬炎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
狠狠的把手里的那本《貳臣傳》砸在地上。
咆哮著吼道︰
“把賈充等人給孤叫過來!”
“孤要親提兵馬,征伐劉諶!”
“快去!快去!!!”
當賈充等人得到消息,匆匆來到晉王府的時候。
只看到一地的狼藉以及一個盛怒的司馬炎。
賈充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卻不難看出,一切起因都是地上的那本書。
當即便快步走上前去,把那本名為《貳臣傳》的書從地上撿起來。
好死不死的正好是司馬懿的那篇︰
“逆賊司馬懿,字仲達,祖上世沐皇恩。”
“初仕漢室,位列朝班。”
“......”
“值漢室衰微,賊臣竊柄,四方擾攘,烽火連天。”
“懿蒙孝愍皇帝殊恩,忝居朝堂,初時或有忠漢之態,常作匡扶之語,眾人遂以漢臣視之。”
“......”
“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凶焰日熾。”
“懿不以曹賊所行為恥,反委身入其幕府,為虎作倀。”
“助操迫害漢室公卿,打壓異己,諸多忠正之臣慘被屠戮,漢室之基搖搖欲墜。”
“......”
“懿之惡行實乃助紂為虐,背恩負義,自此淪為曹氏篡漢之鷹犬。”
“懿本漢臣,食漢祿而懷奸佞,逢曹氏之亂,不思匡扶,反助其惡,不忠不義,莫此為甚。”
“其罪擢發難數,其惡罄竹難書,實乃千古逆臣,萬世唾罵之罪人也!”
只是匆匆的看了幾眼,賈充就被驚得一腦門冷汗。
“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誰人作此書,其罪當誅!”
“臣請夷滅此人三族,以警天下!”
听到賈充的話,司馬炎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
賈充一愣的同時,趕緊低頭翻到扉頁,這才發現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陳壽。
並且上面還有劉諶的署名。
心下了然的同時,臉上也露出一絲尷尬。
自己太心急了,居然沒有細想。
除了那成都劉諶 , 別說整個大魏了,吳國恐怕都沒人敢寫這樣的書出來!
與此同時,賈充身後的衛 等人也湊了上來。
賈充本不想給他們看,但是司馬炎卻說道︰
“讓他們也看看吧!”
“看看劉諶是如何誹謗大魏的!”
賈充立刻就听明白司馬炎話里的意思了,看來這本書不止流傳到大魏一本。
估計這會兒已經攔不住了。
想到這里,賈充的腦門上就流下一行冷汗。
別看司馬炎說的輕松。
但賈充心里卻很清楚,陳壽在這本書里說的幾乎都是事實。
就連他賈充,祖上也是食漢祿之人。
只是朝代更迭本就是天道循環,他劉諶憑什麼仗著這一點罵人?
看來蜀國不滅,對自己,對司馬家終究是個大禍害。
衛 等人在粗略的看完這本書之後,同樣也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晉王,速速將此書收繳。”
“萬不可流傳出去!”
荀愷趕緊開口說道。
司馬炎像看白痴一樣的看了他一眼。
賈充趕緊說道︰
“不可,若是如此做,豈不是坐實了劉諶的說法?”
“須知人言可畏!”
衛 道︰
“若是任由其流傳的話,朝廷和晉王面上終究是不好看。”
荀愷和衛 的話,正是司馬炎現在糾結的點。
攔吧,會讓人覺得自己心虛,本來不信的人也會相信。
不攔吧,眾口鑠金,到時候假的都要變成真的。
雖然這本來就是真的。
一想到這里,司馬炎就一個頭變成兩個大。
這個劉諶,真不是東西,居然想出這麼惡毒的計策來對付自己!
“還是想想怎麼對付這書上的誅心之言吧!”
司馬炎的言語中帶著一絲疲憊。
所謂的提兵攻打成都,不過是一時激憤之言罷了。
他哪有什麼統兵的能耐。
此言一出,整個房間里頓時陷入了一陣死寂。
司馬炎沒有法子,賈充他們同樣也沒有法子。
這種事情似乎怎麼做都是錯。
說句不好听的,誰讓老曹家行的是篡逆之舉。
誰讓司馬家要向老曹家學習呢?
但是不管同樣也不行,因為在場這些人早就已經和司馬家的利益深度綁定。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良久之後,賈充眼前一亮︰
“晉王,臣倒是想到一個法子。”
“就是...就是......”
賈充故意支支吾吾,司馬炎頓時急了︰
“有什麼話還不趕緊說出來。”
“在這支支吾吾做什麼呢!”
賈充趕緊說道︰
“劉諶所攻擊者,無非就是讓人相信天命仍在漢不在魏。”
“既然如此,咱們便不能順著他的想法來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無論是默不作聲還是反對,都會讓人覺得咱們認可他的說法。”
司馬炎點了點頭︰
“你繼續說!”
“臣以為,既然劉諶想告訴天下人天命不在魏。”
“那咱們就要讓天下人都覺得天命在魏!”
“而證明天命在魏的最好辦法,便是天降祥瑞!”
“只要大魏有祥瑞降世,便是天命所歸!”
听到賈充的話,眾人臉上頓時露出一絲沉思之色。
這世上哪有什麼祥瑞,無非就是一些人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故意弄出來的東西罷了。
信祥瑞還不如信天上會掉餡餅。
可眼下賈充所言,也確實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若是沒有祥瑞降世,如何能和劉諶所著的這本書抗衡?
要知道那孫皓為了遷都還知道往地下埋一口大鼎呢。
想到這里,司馬炎點了點頭︰
“也罷,為了這大魏的江山社稷,孤也不得不如此為之!”
“殿下聖明!”
眾人齊齊拜道。
等到起身之後,賈充又說道︰
“不過臣還有一個建議。”
“既然大魏乃是承天順命而生。”
“必有忠孝之人相伴。”
“臣以為,咱們大可以于民間察舉忠孝之人,召其入朝為官。”
“並以這些人為榜樣,廣而告之。”
“既能夠宣揚這些忠孝之事,也能夠證明大魏乃天命所歸。”
“不是他劉諶以一隅之地所能夠對抗的!”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