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給皇兒起的小名叫寄奴,陛下覺得如何?”
劉諶原本並不在意,不過是個小名而已。
漢武帝的小名還叫彘兒呢,也就是小豬的意思。
無非就是取個賤名好養活罷了。
但是當劉諶從汪氏的嘴里听到寄奴兩個字的時候。
脫口而出就是一句︰
“人道寄奴曾住。”
這個自己可太熟了。
倒不是對寄奴熟,而是對寫出這句詞的人熟。
寫這首詞的可是辛棄疾啊!
劉諶甚至還為此專門去查了資料,也知道這個寄奴說的乃是南朝宋武帝劉裕。
這也太巧了吧?劉裕本來就姓劉,還真是老劉家的人。
也就是這個人滅了遺禍中原一百多年的晉朝。
想到這里,劉諶不由自主的再次看向安靜躺在襁褓中的兒子。
“總不能你小子也是個穿越者吧!”
汪氏听到了劉諶的這句小聲嘟囔,但卻沒听清劉諶到底說的什麼。
又看到劉諶看向兒子的目光有些怪異,還以為劉諶不滿意自己取的這個小名。
趕緊說道︰
“若是陛下不滿意的話,就當臣妾是在胡言。”
劉諶聞言,轉過頭看著一臉怯生生的汪氏,輕輕的握住對方的手,笑著說道︰
“滿意,再滿意不過了。”
“我們的兒子,小名就叫寄奴。”
說罷,劉諶又一次的看向襁褓中的嬰兒。
既然你娘親都給你起名叫寄奴。
那大名也就不用再想了。
“寄奴,好好長大,為父還要帶著你去長安,去洛陽。”
“去看看大漢的萬里江山!”
洛陽,晉王府。
一本裝訂精美的書籍正躺在地上。
整個房間里的氣氛卻壓抑到了極點。
司馬炎一臉陰沉的盯著地上的那本書。
因為地上那本書的封面上,赫然是三個大字《貳臣傳》。
當文鴦把禿發樹機能殺的狼狽逃竄的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
司馬炎著實高興了好幾天。
因為這些鮮卑人的原因,導致洛陽周圍突然涌現出了不少難民。
這種情況著實讓司馬炎擔心了好久。
現在鮮卑人被殺退了,洛陽周邊的難民也被世家所接管。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給司馬炎進獻了一本書籍。
而且言明這本書是從興山得到的。
听到興山這個地名,司馬炎頓時就來了興趣。
之所以有興趣,是因為當初自己就是在興山這個地方,和劉諶做了一筆生意。
雖然最後結果是自己輸了,但實際上對于司馬炎的傷害並不大。
因為那些錢是換了實實在在的東西回來的。
也正因為如此,司馬炎告訴下面的人,一旦那個地方有什麼新奇的東西,無論好壞都要第一時間送到洛陽呈給自己。
于是這本被劉諶故意從興山流傳到魏吳兩國的《貳臣傳》,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晉王府司馬炎的手里。
但司馬炎最先接觸的卻是另一本《忠良傳》。
別看司馬家自己的名聲不怎麼樣,但是司馬炎卻對諸葛亮極為推崇。
並且也希望自己的臣下能夠像諸葛亮一樣對自己忠心耿耿。
而劉諶作此書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宣揚忠義。
作為漢末至今,忠臣中最杰出的代表諸葛亮,哪怕劉諶交待過不必過于浮夸。
陳壽還是多著了不少筆墨在諸葛亮的身上。
那種溢美之詞,令司馬炎看的如痴如醉,恨不得當場就把諸葛亮從地下拉起來輔佐自己一統天下。
在看完《忠良傳》之後,司馬炎心中激動萬分。
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賈充等人。
他們雖然才智德謀都不如諸葛亮,但勝在對自己忠心耿耿。
有他們輔佐,想必司馬氏也一定能夠傳承千秋萬世!
隨後,司馬炎又拿起那本《貳臣傳》。
開篇便是漢末那些禍亂天下之奸賊逆臣。
和《忠良傳》不同的是,劉諶雖然也對陳壽提了一些要求,但卻是要極盡筆墨的描寫這些人的奸惡。
務必要使人讀之便惡其行,痛其身。
沒有劉諶的交待,陳壽都要 多著筆墨,更遑論劉諶特意交待。
于是在《貳臣傳》里,陳壽盡情的揮灑自己的才華。
把一干從漢末開始亂政的人的所有惡行全都記錄其中,並且以極其鄙夷的言論痛斥了他們的所作所為。
司馬炎一邊讀,一邊被陳壽的話調動情緒。
一邊忍不住對這些奸惡之人破口大罵。
恨不得立刻將這些人挫骨揚灰,使其永世不得超生。
但讀著讀著,就讀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不是別人,正是魏武帝曹操。
“漢末政亂,天綱解紐,曹操乘勢而起,漸露篡逆之態,于漢室所行惡事,擢發難數。”
“......”
“初,操假勤王之號,迎帝于顛沛,旋即挾天子以令諸侯,遷帝與百官于許都。”
“......”
“自此,朝堂之上,操威福自專,視天子如傀儡。漢帝雖居至尊之位,實同幽囚,一舉一動,皆受操制。”
“......”
“操為固其權,廣植私黨,遍置爪牙于朝廷內外。凡有忤逆其意者,不論親疏貴賤,皆遭殘害。爵賞刑罰,悉出其私門,漢室舊臣,多被誅戮。”
“......”
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把曹操給罵了狗血淋頭。
就連司馬炎都對曹操的感官生出一絲不好來。
要知道,在大魏官方的宣揚中,曹操可是一個極其偉光正的形象。
看完之後,司馬炎一邊感慨,一邊繼續往後翻。
第二個赫然是大魏文帝曹丕。
在和曹丕有關的文章里,陳壽罵的一點都不比曹操輕。
看完曹丕的,又輪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