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行動很迅速。
在確定了自己無法改變皇帝陛下的意志後,那就干脆做到底。
現如今,鄭國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拉到了南部邊境看著大秦了。
這也導致了北部直面他們的邊境線上出現了許多漏洞。
這也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大秦來往周邊各國的商人們都在朝著大秦指定的撤離點而去。
由于大梁與鄭國,還有周邊兩個小國之間距離很近,所以便在鄭國境內設置了一個撤離點,據說大秦會派遣專人在撤離點等候接送。
從這一點上來看,還挺符合大秦的作風。
宋濂曾經去過大秦,正是大秦那位秦王登基之際。
不過,大梁與大秦沒什麼交集,所以宋濂只是去觀禮後,在外交部會見了夏清瑤,制定了兩國往來通商的條約後便離開了大秦。
對于這個國家,宋濂內心是有好感,甚至是畏懼的。
他見識過大秦軍隊的威武身姿,那是真正的軍人。
現在被迫為敵,只能說造物弄人吧。
很快,一支經過特殊訓練的部隊從邊境縫隙中,悄無聲息的潛入了鄭國。
這支部隊的任務很簡單。
現如今鄭國與大梁邊境的摩擦愈演愈烈。
他們只需要在添一把火,升級成局部戰爭。
這時候,潛入到鄭國境內的部隊便會偽裝成鄭國的士兵,襲擊大秦在鄭國境內的撤離點。
這個計策很簡單,但,在戰亂的背景之下,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奇怪。
無論鄭國和大秦是否意識到是他們在挑撥離間都無所謂。
關鍵是要大秦的人出事,並且是在鄭國的地盤上出事。
這便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的目標,便是挑起鄭國與大秦的沖突就好。
只要沖突起來了,大秦就必定會和鄭國打起來。
畢竟,大秦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告周邊國家,現在自己人真被襲擊了,若是大秦不做點什麼,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所以,大秦必定會動。
戰爭也必定會爆發。
只要戰爭爆發,局面就能亂起來,鄭國也必定撐不了多久。
與鄭國有仇的,可能會下場,與鄭國關系好的,可能也會幫忙。
總之,在即將亡國的背景之下鄭國肯定會狗急跳牆不惜一切代價拼死抵抗。
北方的諸多國家也會被拖入戰爭之中,原本北方聯盟內部就矛盾諸多,如果不是大秦擺出態度,大家早干起來了。
現在大家都在觀望,
要麼認慫等待大秦撤離民眾完畢後再打。
要麼,連大秦一塊打。
所以,只要打起來了,那可就不好停手了,更何況是大秦率先宣戰,那大家必定就不會有任何顧慮,整個北方都會混戰在一起。
大梁也可以著手收復曾經劃出去的土地,甚至是開疆拓土。
至于大秦和鄭國這邊,他們的選擇也多,鄭國和大秦干起來了,那他們背後偷一手,鄭國根本沒辦法防備。
先把一部分地盤佔下來
然後和大秦談,如果大秦有心,兩方可以一並瓜分鄭國。
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宋濂打心眼里覺得和大秦作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所以,如果能談,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畢竟,說到底也只是死了幾個人,面子上的問題罷了。
他們可以讓出一些鄭國的利益,
宋濂相信,大秦對于北方也是有想法的。
他們此舉,從某種程度上還幫了大秦一把,給了他們一個借口。
只要兩方利益接近,那兩方就可以合作。
只要能合作,這自然是最好的結局,大梁,加上大秦。
這不僅僅只是瓜分鄭國那麼簡單了,而是瓜分整個北方。
如果大秦不同意,那就只能打了。
至于打不打得過,宋濂不考慮,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他們只能贏,也只有贏的選項。
絕對不能輸。
誰輸誰亡國。
更何況,北方獸人也不是干看著的,他們必定也會參與進來,大肆掠奪一波。
和獸人打也是打,和大秦打也是打。
總之,在這混亂的局面之下,唯有向死而生,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這一點,宋濂看的明白。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于皇帝劉子玉的做法越發的心哀。
這個時代即將暴走,混亂的格局之下,人人都可能是砧板上的魚肉。
他宋濂是,鄭國是,劉子玉也是。
在這個節骨眼上,一邊貪圖享樂,一邊又幻想著拿下北方稱王稱霸?
天底下哪里有這麼好的事情啊?
說實話,以大梁現如今的狀況,不過是表面繁華罷了,幾十萬大軍看著風光,但背後卻是一群連飯都吃不飽的皮包骨士兵。
以這樣的實力,想要在這亂世之中走到最後,其實希望不大。
但他沒有辦法,只能繼續,哪怕是撞的頭破血流。
萬一……贏了呢?
萬一……他們真的拿下了北方呢?
萬一,真的打贏了大秦呢?
到時候,便可以直接入住南方,那里很美,山清水秀,蘊藏著諸多資源。
拿下了南方,統一北方,那大梁將成為東大陸上第二個獸人帝國。
美好的事情總是讓人忍不住幻想一番。
即使這幻想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