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煬听完韓猛關于百藝盟仙城的敘述,眉頭輕蹙,眼中閃過一抹沉思之色。
“既然弊端如此明顯,百藝盟為何不設法更改?強扭的瓜,終究不甜。”他轉頭看向韓猛,語氣中透著幾分不解與疑惑。
韓猛聞言卻是朗聲一笑,搖頭擺手道︰“杜道友此言雖有道理,但你小瞧了百藝盟那群老狐狸。他們不是沒想過法子,只是根本沒打算退讓,反倒另闢蹊徑——直接選擇‘開放傳承’。”
“開放傳承?”張煬眉梢微挑,顯然對這個說法有些意外。
韓猛點了點頭,聲音低了幾分,語氣中卻多了幾分深意︰“不錯,只要願意加入百藝盟,立下天道誓言,承認其統屬之名,便可獲得正式身份。自此,便能接觸他們各殿所藏的丹方、符 、煉器之法,甚至那些流傳至今的上古秘術。”
“這可不同于以往那些‘掛名修士’——那種人更像宗門供奉,每年交點丹藥法器,混個身份就了事了。而如今的模式,卻是實打實地納入門牆,視作真正弟子。”
說到此處,韓猛神色也不由凝重了幾分︰“你可知此舉在修真界激起了多大波瀾?尤其對那些無背景、無宗門,卻在丹道、符道、器道上有不凡天賦的散修而言,如今他們終于有了名正言順踏入屬于自己的修道大門。”
張煬聞言,眼中露出一絲恍然,輕輕點頭。“原來如此……百藝盟這是意圖走‘宗門化’之路,以此壯大自身根基,同時逐步掌控靈州與玉州的修道命脈。”
韓猛咧嘴一笑,朝他豎起大拇指︰“道友果然聰慧,一語中的。”
張煬略一思索,又問道︰“那像玉華城這類仙城呢?如今又是何種情況?難不成那百藝盟還關注著這類仙城?”
韓猛聳了聳肩,隨意擺了擺手,道︰“這類仙城表面上仍掛著‘丹殿管轄’的名頭,可實際上,常年居于其中的,多是些與百藝盟關系密切的附屬家族與衍生勢力。”
他語氣一轉,笑意中透出幾分譏諷︰“說得直白些,不過是百藝盟的邊角余脈罷了。要麼是丹殿、煉器殿某位大修門下的族親門人,要麼就是百藝盟為了擴張,親自扶持起來的修仙小族。”
“這些家族資質平平,實力有限,卻勝在一個‘忠’字。百藝盟也樂得網開一面——不僅允許他們長駐仙城,還一顆靈石都不收,不問貢奉。”
張煬聞言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不收靈石?”
韓猛點了點頭,語氣肯定︰“對,分文不取。你想想看,若非這等特殊待遇,他們怎能安然立足于一座仙城之中?雖然這類仙城比不得其他仙城那般繁華,但能夠被丹殿看中的地方其靈氣自然是充沛之極的。”
“百藝盟算盤打得精,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干脆把自家那幫子邊緣勢力都安排到了這些舊日仙城里,既能讓花費巨大的仙城有所用處,又能收攏麾下人心。說是‘廢城重用’,倒也不為過。”
他話鋒一轉,語氣又帶了點玩味兒︰“不過你可別小瞧這些‘邊角料’,說不定其中哪位修士,正好能搭上了百藝盟之中某位大人物的線。于是,許多想攀附百藝盟的修士便常年駐足此類仙城,打探消息,伺機拜會。”
說到此處,韓猛忽然嘆了口氣,語氣中多了幾分回憶與感慨︰“當年我為了尋求煉器之道上的禁制之道,遠赴靈州,只為拜見一位擅禁制煉器的煉器大師,便在那邊的一座邊緣仙城中住了小半年。如若不是不喜歡束縛,韓某有時候也當真想直接拜入百藝盟門下呢。”
韓猛說完,張煬疑惑問道“既然百藝盟橫跨兩州之地,韓道友為何不在玉州拜訪當地的煉器大師?反而要遠赴靈州?”
韓猛先是詫異,之後又是一長嘆道“杜道友有所不知,百藝盟雖然是一整體,但是卻分為兩股勢力。玉州這邊是百藝盟之中的丹殿執掌。靈州那邊卻是百藝盟之中的煉器殿執掌。而玉州這邊以煉丹術繁盛著稱,煉丹師眾多;而靈州則恰恰相反,乃是煉器盛行,名匠輩出。”
“整個百藝盟,除了丹殿與煉器殿執掌一州外。其他的像是符殿、陣殿,傀儡殿等。都分別穿插在兩州之中。雖說都隸屬于百藝盟旗幟之下,但各自為政,互有競爭。”
張煬听到此處,心中逐漸明朗,眉梢微挑,若有所悟。“原來如此,沒想到百藝盟竟是如此架構,既有丹殿、煉器殿這些核心勢力,也有諸如符殿、傀儡殿這般旁支分流……看似一體,實則各守其土,各有發展。”
他感嘆一聲,忽然來了些興致,眼中閃著玩味的光芒,笑著調侃道︰“那這玉華城,豈不是煉丹師極多?關于煉丹術的典籍也極多咯?”
韓猛聞言大笑,頷首回應︰“玉華城雖然沒有其它仙城那般繁華,但因與丹殿那層關系,此地的煉丹師的確遠比其他仙城多得多。少說也有十余位正式的煉丹師,這還不算那些半路出家的煉丹師以及周遭小勢力派來修習煉丹術的煉丹師。”
他頓了頓,語氣略帶幾分無奈︰“不過嘛,真正稱得上‘大師’的煉丹師,卻極少會留在這里。他們一旦技藝有所成,便會被丹殿召回,或是在丹塔之中潛修,或自願奔赴玉州之中的其他大型仙城駐扎。”
“至于你說的丹道典籍嘛……”韓猛聳聳肩,笑著補充道︰“倒也不算太少。但說實話,大多都是尋常入門之法,像什麼《靈藥圖解》《靈丹配比錄》之類的,傳閱極廣。至于那些真正價值連城、可助修士增加煉丹成功幾率的上乘丹訣……那就得看機緣了。”
張煬恍然。隨後,一行人緩步踏入玉華城。繳納入城費用後,張煬等人已然身處城中。舉目望去,便可感受到一股濃郁的靈氣撲面而來,較之外界竟是濃厚了幾分。
街道兩旁,坊鋪林立,皆懸掛著古樸的丹爐標志,丹香繚繞,若有若無地在空氣中彌散開來,使人心神一陣寧和,仿若連思緒也隨之變得清明。街上行人來往,多為修士,其中不少身著火紋丹袍,腰懸玉瓶,顯然皆是修習丹道之人。
張煬目光微動,視線落在街角一處高台。只見台上站著一位白眉老者,正于一座赤銅丹爐前侃侃而談,講解控火之法。台下聚集了不少青年修士,個個神情專注,或提筆記錄口訣,或頻頻點頭稱妙,一派求知若渴的景象。
見此情形,張煬略覺新奇,轉身望向城門一側。只見那邊聚著幾位十五六歲的少年,模樣稚嫩卻目光炯炯,正滿懷憧憬地打量著方才入城的修士,眼中皆是躍躍欲試之色。
張煬抬步走上前,隨意從中挑出一人,含笑問道︰“你可熟悉此城?”
那少年見狀面露喜色,連連點頭道︰“小的自幼生于玉華城,對城中事宜算得上熟悉。不論是坊市、丹閣,還是各大勢力,小的都略知一二。”
張煬微微頷首,又問︰“費用如何?”
少年喚作風信子,嘿嘿一笑,拱手回道︰“一日十塊靈石。玉華城中常見之事,小的都能帶著大人一一走過講清。但若是要打听些隱秘消息、值錢情報,那就得另算了。”
張煬聞言,輕輕頷首,目光在那少年臉上掃了一眼,見他雖年幼,舉止卻頗為老練,顯然不是頭一次干這等領路營生。
“好。”他淡笑著點頭,從儲物袋中拈出十塊下品靈石,隨手一拋,“那就從現在開始算吧。”
少年接過靈石,面露喜色,連忙彎腰作揖︰“多謝大人,小的這便為幾位引路。”
韓猛在一旁見狀,笑道︰“呵,道友倒也會辦事。用這等風信子領路,雖談不上多隱秘,但勝在消息靈通、耳目廣闊,打听消息卻是最為方便。”
張煬輕笑未語,少年卻已帶著幾人緩步行入街道之間,邊走邊口若懸河地介紹起來︰
“幾位大人請看,咱們如今所處的,是玉華城外環街‘丹坊巷’。這條街上多是些售賣煉丹輔材的鋪子,像火靈果、赤炎藤、玄焰砂這類東西,幾乎家家有售。不過品質層次不齊,還得大人自己辨一辨。”
“再往前百余丈,是城中‘百火坊市’,那邊鋪面更多,有不少丹師常駐。大人若想購些成品丹藥,或者寄售些靈材寶物,那邊便是此城之中最好的地方了。”
“而正中心位置,則是玉華城最有名的藏典閣與丹閣。前者藏典極多,雖大多數為尋常典籍,但也偶爾能覓得殘篇秘籍;後者則是丹道交流之地,每旬都會有丹師當眾煉丹論道,旁人可旁听,也可試試手氣參與比煉。”
少年說得眉飛色舞,顯然對這些已爛熟于心,說到關鍵之處還不忘壓低聲音,顯得頗有些“獨家情報”的架勢︰
“若幾位大人想打听其他消息趣聞,比如那丹閣偶爾會傳出一些丹殿使者來訪的消息。還有,有時某些煉丹大師想招弟子,這些消息……嘿嘿,小的都知道。”
張煬听得饒有興致,時而點頭,時而沉吟。
韓猛則打趣道︰“你這小鬼,看起來倒像個情報修士。”
那少年名喚風信子,被逗得咧嘴一笑︰“大人說笑了,小的哪里算的上啊,只是靠耳聰目明,混口飯吃罷了。”
說話間,一行人已越過丹坊巷,臨近百火坊市,街道漸寬,行人絡繹不絕。周圍的建築也愈發精致華美,有些丹鋪前甚至懸掛著靈光流轉的匾額,上書“青焰堂”、“真火齋”等字號,透出幾分不俗底蘊。
在風信子的帶領下,張煬一行人穿街過巷,游走于玉華城各處。城中坊市之繁、丹鋪之密、修士之眾,皆遠超張煬預想。大半日下來,他們已對這座煉丹仙城的布局脈絡了然于心。
丹坊巷、百火坊市、藏典閣、丹會坊……每一處都人流如織,香氣氤氳,哪怕是尋常過客,也難免被這濃濃的丹道氛圍所感染。
日頭西沉時分,風信子帶著眾人來到靠近內城的一處靜巷。此處遠離坊市喧囂,靈氣亦不稀薄,環境清幽雅致,正適合作為落腳之地。韓猛打賞了風信子幾枚靈石,吩咐其退下,那少年得了好處,自是眉開眼笑,連聲道謝,躍躍然離去。
張煬站在院落門前,抬眸打量這座小型靈院,只見青瓦白牆、石徑通幽,院中幾株老桂,枝葉扶疏,淡香隨風。他微微一笑,抬步而入,隨行其他人各自安頓下來,整座院落頃刻間恢復清寧。
入夜後,張煬獨坐于院中石桌之前,案上香爐裊裊,燭火輕晃。他翻閱著白日里從坊市收來的幾本煉丹基礎典籍,雖多為常見丹方,但編排嚴謹、注釋詳盡,也可窺出玉華城丹道一脈的傳承有序。
他放下手中玉簡,望著夜色中星輝灑落的天際,心中念頭翻轉。
張煬在玉華城中停留已有數日。
這幾日里,他幾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煉丹鋪子與幾處較有名氣的坊市。然而,所收獲者,大多不過是煉氣、築基層次的基礎丹訣與坊間流傳的常規丹方。
雖偶有一些品階較高的丹藥被陳列于坊中,但一問之下,不是價格高得離譜,便是只售成品、拒不傳方。尤其是結丹期以上的丹方與煉丹法門,幾乎無市可尋,張煬甚至動用了韓猛提供的一些關系,也未能觸及分毫。
這一日傍晚,他獨自一人從外城的丹材坊市回返,行至內城區通往藏典閣方向的石街之上,心中正自輕嘆︰
“果然如那風信子所言,這玉華城雖為丹道之地,但真正的核心傳承皆掌握在丹殿之中,欲求煉丹之道,非得入其門牆不可。”
一念至此,他神色中不免浮現一絲失望。
然而就在此時,一陣喧嘩聲卻從前方傳來,將他的思緒拉回現實。
循聲望去,便見不遠處的丹閣前已圍滿了人,里三層外三層,皆是普通修士、煉丹學徒、甚至往來的客商。
張煬眉頭微挑,目中閃過一抹好奇,當即邁步走近。
只見丹閣前方的一處青石廣場上,設有五口小型丹爐,火光升騰、靈氣波動不止。廣場之上正有五名身著火紋丹衣的年輕修士,或眉頭緊皺,或神情專注,正在全神貫注地進行著一場——當眾煉丹比斗。
一旁圍觀的眾人議論紛紛︰
“听說這幾人是這屆丹閣考核的準學徒,今日便是最後一輪篩選了。”
“看那中間那位褐袍少年,火候掌控得極穩,那爐中香氣……應該可以煉制出練氣期丹藥吧?”
“噓噓……安靜點!你們看那邊丹爐,竟是用了‘三焰聚靈陣’來加熱,看來這比斗可不只是煉丹,背後還有師承、資源角力啊!”
張煬听得有趣,不由也凝神細觀。
他目光落在那幾位比斗者身上,只見各人爐火形態不同,有的明烈如焰,有的柔和似水。
而那一名褐袍少年果然出眾,煉丹爐之中靈藥互融,正緩緩凝結丹形,丹香浮動,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張煬目露沉思,嘴角微微上揚,沒想到這少年竟然煉制的是養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