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葫蘆彎

第二第162節重陽大團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墨香蓮青山 本章︰第二第162節重陽大團圓

    九九重陽,天朗氣清。東邊山尖剛托出半輪日頭,金輝便漫過層層疊疊的樹冠,淌在葫蘆灣村的青磚黛瓦上。老屋頂上的青苔沾著晨露,在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而村口那道新扯的紅幅,早成了全村最醒目的景致——紅底如燃,黃字似金,筆鋒帶著股莊稼人特有的硬朗勁兒“九九重陽,葫蘆灣東山景區免費開放,周邊商鋪全線優惠!”

    這字兒像是長了腳,又生了翅。頭天傍晚合作社的小伙子們踩著梯子掛上繩,夜里就借著晚風鑽進了各村的閑聊,轉天一早,十里八鄉的微信群里全是它的影子。鄰縣的老人隔著屏幕念叨“葫蘆灣這是要把重陽節過出花樣來喲!”

    果不其然,天剛蒙蒙亮,村頭的柏油路就漾起了“嗡嗡”的聲浪。先是幾輛三輪摩托“突突”地顛進來,車斗里的老人裹著厚棉襖,手里攥著磨得發亮的布口袋,眼神里滿是新奇,不住地打量著路邊新栽的月季和刷了白漆的牆根。接著,小轎車排起了長龍,車窗里探出年輕夫妻的笑臉,指著路邊那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給後座的老人看“爹,您瞧,這樹還在呢,小時候我總爬上去掏鳥窩!”後來,連旅游大巴都緩緩駛進了村頭的停車場,車門一開,下來一群穿統一紅馬甲的老人,有的拄著雕花拐杖,有的推著輕便輪椅,臉上卻都泛著紅光,嘴里念叨著“可算來著了”,聲音里滿是期待。

    葫蘆灣村這陣子是真成了熱窩。路邊的商鋪天不亮就開了門,雜貨鋪把過冬的棉鞋、絨帽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紅紙牌上“老人專享八折”的字兒格外醒目;村頭的豆腐腦攤支起了藍布棚,大鐵鍋里的豆漿“咕嘟咕嘟”翻著花,老板系著油布圍裙,扯著嗓子往遠處喊“大爺大媽們,來碗熱乎的再上山啊,糖管夠,不要錢!”合作社的小伙子們穿著印著“葫蘆灣合作社”字樣的藍馬甲,在路口指揮交通,額頭上滲著細汗,嘴角卻始終揚著“叔,您往這邊拐,停車場還有空位呢!”“嬸子,東山入口跟著那道紅旗走,錯不了,路上都有歇腳的亭子!”

    這熱鬧的中心,卻在村東山那邊的大鍋飯食堂。這里正承辦著葫蘆灣村農業合作社組織的“老年重陽大團圓”,那股子熱乎勁兒,比村口的集市還要濃上三分。禮堂的門楣上掛著“尊老愛老,情暖重陽”的彩綢,紅的、黃的、粉的,風一吹就輕輕晃,像一串流動的霞光。屋里的八仙桌擺得整整齊齊,新換的紅格子桌布干干淨淨,上面擺著炒得噴香的花生、裹著糖霜的瓜子、晶瑩剔透的蜜餞,還有合作社自己種的冬棗,一個個紅得像瑪瑙,咬一口,甜水順著喉嚨往下淌,從舌尖暖到心里。

    許前進背著手在屋里轉,他是合作社的老帶頭人,頭發白了大半,可腰桿挺得筆直,像田埂上那棵飽經風霜的老楊樹。見了人就攥住對方的手不放“老張大哥,好些日子沒見,您這身子骨還是這麼硬朗,比去年還精神呢!”“李嬸,去年您總說腿疼,今年看著利索多了,可得多走走,東山的空氣好,養人!”周美麗正和幾個婦女忙著給老人倒茶,她穿了件棗紅色的外套,襯得臉色格外紅潤,給老人遞搪瓷杯時總不忘用手摸一摸杯壁“慢點喝,剛沏的龍井,燙著呢。”小吳是村里的支書,年輕人手腳麻利,一會兒幫這個老人把椅子往暖爐邊挪挪,一會兒給那個老人遞上老花鏡,嘴里不停地應著“哎,王大爺,您的降壓藥我收在抽屜里呢,等會兒上山前給您拿出來,別忘了吃啊。”

    葉新宇和水靈是合作社的年輕骨干,這會兒正小心翼翼地扶著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往屋里走。葉新宇扶的是村里的老八路,八十多了,耳朵有點背,葉新宇就湊到他耳邊,用手攏著嘴喊“大爺,今天食堂給您炖了您最愛喝的排骨湯,小火慢煨了仨鐘頭,管夠,您可得多喝兩碗!”老八路听清楚了,樂得眼楮眯成一條縫,用手里的拐杖輕輕敲了敲葉新宇的胳膊“好小子,還記得我這老饞蟲的口味,有心了!”水靈扶著的是獨居的趙奶奶,趙奶奶手里緊緊攥著個藍布包,見了香菱就打開,里面是兩雙納得密密麻麻的鞋墊,針腳勻勻實實“孩子,看你天天跑前跑後的,腳準該疼了,這鞋墊里摻了艾草,墊上暖和,還治腳汗。”

    屋里的老人越來越多,六十歲的、七十歲的、八十歲的,湊在一起就打開了話匣子,說的都是村里的老故事。這個說“還記得當年合作社剛成立,就三間土坯房,下雨還漏呢。”那個接話“可不是嘛,那時候許前進還是個小伙子,黑瘦黑瘦的,領著我們種果樹,手上磨的全是泡,血珠子直往外滲,也不喊疼。”許前進正好听見,嘿嘿笑了兩聲,眼角的皺紋堆成了花“那時候哪敢想今天啊,不光果樹成了規模,還搞起了旅游,這都是托大家伙兒的福,是咱全村人一起干出來的。”

    早飯是熱乎乎的小米粥,熬得黏黏糊糊,配著剛出鍋的菜包子——蘿卜絲餡的、韭菜雞蛋餡的,還有老人愛吃的豆沙餡,白白胖胖的,冒著熱氣。旁邊小碟里是自家腌的咸菜,脆生生的,帶著點微辣。老人們吃得香,有的端著碗蹲在門口,有的坐在桌邊慢慢嚼,吧嗒嘴的聲音此起彼伏。有個大爺吃得急,嗆了一下,周美麗趕緊端過溫水杯,輕輕給他順背“大爺,慢點吃,鍋里還有呢,不夠再給您拿,別噎著。”大爺喘勻了氣,抹了抹嘴笑“好吃,比家里做的香,這包子餡兒調得真對胃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吃過午飯,日頭升到了頭頂,暖融融的正好。合作社的人早就安排妥當了,要帶著老人們去爬東山。東山是葫蘆灣村的寶,這幾年修成了景區,山路鋪了平整的青石板,每隔一段就有歇腳的亭子,亭子里還擺著石桌石凳,方便老人坐下來歇歇腿。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往上走,年輕人跟在旁邊,時不時扶一把,遞瓶水。葉新宇指著路邊的野花給老人們講“這是野菊,泡水喝能敗火;那是紫菀,秋天開得最旺,能入藥呢。”香菱則指著遠處的梯田給大家看“您瞧那片黃的,是剛成熟的谷子,再過幾天就能收割了;那片綠的,是咱新種的有機蔬菜,專供城里的超市呢。”小吳背著個相機,跑前跑後地給老人們拍合影,“大爺,您往這邊看,笑一個!”“大媽,您和老姐妹挨近點,這樣拍出來親!”

    “你們看那片柿子樹,紅得像燈籠!”一個戴藍頭巾的大媽指著遠處喊,聲音里滿是歡喜。

    “那是合作社去年新栽的甜脆柿,”許前進接過話頭,臉上滿是自豪,“再過倆月就能摘了,又甜又脆,不用捂,摘下來就能吃。”

    山路不算陡,老人們走走歇歇,倒也不覺得累。到了半山腰的亭子,合作社的人早備好了熱水和點心,綠豆糕、芝麻酥,都是老人愛吃的軟和東西。風從山谷里吹過來,帶著草木的清香和遠處稻田的稻香,老人們坐在石凳上,望著山腳西的村子——一排排新房整整齊齊,紅瓦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梯田里的稻子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層金子;遠處的魚塘波光粼粼,偶爾有魚跳出水面,濺起一串銀花。大家都忍不住嘆“咱村這幾年,真是大變樣了,跟畫里似的!”

    二懶是村里的活躍分子,七十多歲,嗓門亮得像喇叭,這時候正給老人們講笑話,逗得大家前仰後合。他說“前幾年我去城里體驗生活,人家問我哪的,我說葫蘆灣,人家都搖頭說沒听過。現在不一樣了,我一說葫蘆灣,人家就拍大腿‘哦!就是那個果園出名,還能爬山看景的地方啊!我听說你們那的冬棗甜得能粘住牙!’咱村現在可是明星村了!”老人們听了,笑得更歡了,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像一朵朵盛開的菊花。

    從東山下來,日頭已經西斜,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大家說說笑笑,直奔農業社大鍋飯食堂。這個合作社自主開發的食堂,青磚灰瓦,寬敞明亮,能同時容納幾百人吃飯。還沒進門,一股濃郁的飯菜香就鑽鼻孔——紅燒肉的醇厚,清蒸魚的鮮靈,青菜的清爽,混在一起,勾得人直咽口水。走進食堂,只見幾十張圓桌擺得整整齊齊,桌上的白瓷盤里,菜一道道往上端炖得酥爛的紅燒肉,油光 亮,筷子一戳就透,香氣直往人鼻子里鑽;合作社魚塘里撈的鮮魚,清蒸出來,上面撒著翠綠的蔥花,湯汁清亮,鮮得能掉眉毛;還有自家種的青菜,綠油油的,炒得脆嫩,看著就清爽;最顯眼的是中間那道“福壽綿長”,其實是用紅薯粉做的長面,盤成圓圓的一團,上面臥著兩個金黃的荷包蛋,旁邊還擺著幾顆鮮紅的枸杞,寓意著健康長壽,團團圓圓。

    老人們看著滿桌的菜,眼楮都亮了,有的直搓手,有的小聲念叨“這也太講究了,比過年還豐盛!”周美麗笑著給大家分筷子“今天大家就放開吃,都是咱自己地里種的、塘里養的,干淨,吃得放心!不夠再添,管飽!”

    開席了,許前進先端起杯子,里面是合作社自己釀的山楂酒,度數不高,帶著點酸甜味。他站起身,聲音洪亮“各位老哥老嫂子,今天是重陽節,咱葫蘆灣的老人們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我心里高興!我先敬大家一杯,祝大家伙兒身子骨硬朗,天天都像今天這麼樂呵,活到一百歲!”老人們紛紛端起杯子,有的抿一小口,有的干脆喝了半杯,臉上都泛著紅光,像抹了層胭脂。

    吃著吃著,就有老人放下筷子,拉著合作社成員的手不住地道謝。趙奶奶拉著周美麗的手,眼圈有點紅“美麗啊,我一個人過了這麼多年,從來沒這麼熱鬧過。你們連我愛吃的南瓜餅都記得,剛端上來我就瞧見了,比親閨女想得還細。”旁邊的張大爺也跟著點頭,聲音有點哽咽“是啊,不光管吃管喝,還帶著我們爬山看景,這心里頭啊,暖烘烘的,比揣了個小火爐還熱乎!謝謝你們領導,謝謝合作社的這些孩子們,你們是真把我們老人放在心上了!”

    這樣的感謝聲此起彼伏,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周美麗趕緊回握住趙奶奶的手“大家別客氣,這都是我們該做的。尊老愛老是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前是你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現在我們照顧你們,是應該的。咱得把這好傳統傳下去,讓咱葫蘆灣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美麗說得對!”許前進接過話頭,眼神里滿是感慨,“咱葫蘆灣能有今天,全靠老輩人打下的底子。你們年輕時開荒種地,修橋鋪路,為村里操了一輩子心,手上的繭子比石頭還硬。現在日子好過了,該享享福了。以後每年重陽節,咱都這麼過,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比一年紅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小吳這時候也站起來,手里拿著稿子,卻沒照著念,只是望著老人們,語氣真誠“尊敬的爺爺奶奶們,謝謝你們今天能來,陪我們一起過這個重陽節。看著你們笑得這麼開心,我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葫蘆灣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老人的支持和付出,以後村里會越來越好,也會給老人們辦更多實事,讓大家伙兒的日子更舒坦。希望明年這個時候,咱們還能聚在這里,一個都不少,好不好?”

    “好!”老人們齊刷刷地鼓起掌來,掌聲響亮,震得窗戶紙都“嗡嗡”作響,連房梁上的塵土都仿佛被震得跳了跳。

    二懶也激動了,“騰”地站起來,嗓門比平時更高了“我再說兩句!咱村現在富了,可不能忘了本!老人們就是咱的根,根扎得深,咱村這棵大樹才能長得旺!以後誰要是對老人不好,我二懶第一個不答應!明年重陽節,我牽頭,給老人們請個戲班子,唱三天三夜的大戲,讓大家看得過癮,听得痛快!”

    “好!”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夾雜著老人們的笑聲、贊嘆聲,還有人喊著“二懶這話說得在理”,屋里的氣氛熱得像要燒開了。

    飯吃到後半程,夕陽從窗戶照進來,給每個人的臉上都鍍上了一層溫柔的金光。老人們互相攙扶著,有的說要去看看村里新建的幼兒園,听說滑梯是彩色的;有的說要去老伙計家坐會兒,把今天的熱鬧講給他听;還有的拉著合作社的人,往他們手里塞自己帶的核桃、紅棗,說“這是自家樹上結的,一定要收下嘗嘗”。

    送老人們回家時,村口的車還是那麼多,但不再顯得擁擠,大家都慢慢開,互相謙讓著。夕陽下,村口那道紅幅上的字更亮了,像是在說這重陽,過得值。許前進站在門口,望著老人們遠去的背影,有的互相攙扶著,有的說說笑笑,臉上都帶著滿足的笑意,他轉頭對身邊的人笑了“你看,這才是咱葫蘆灣最美的風景。”

    周美麗點點頭,心里暖烘烘的。是啊,老人們臉上那抹滿足的笑,就是這個重陽節最耀眼的光,比天上的太陽還要暖,還要亮。

    喜歡血淚葫蘆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淚葫蘆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淚葫蘆彎》,方便以後閱讀血淚葫蘆彎第二第162節重陽大團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淚葫蘆彎第二第162節重陽大團圓並對血淚葫蘆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