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

第965章 北平到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老夫年十八 本章︰第965章 北平到了

    “同志們都醒醒,都醒醒。”

    謝一城听著耳邊音樂傳來的聲音,睜開眼看著來人,火車上的列車員在身邊不斷喊著人。

    坐直身子,謝一城透過窗看向火車外,一片漆黑,沒有一絲光亮出現。

    時間大概率是在下半夜,而且大概率距離天亮不會太久,這個時間段最安靜,天色最暗,看不到一點繁星月光,黎明前的黑暗。

    這個年代火車速度一般在一小時30到60公里的速度前進,建國初期從奉天到北平的600多公里,火車路途中需要停下上下人處理衛生運送食物飲水等等,中間會耽擱一段時間,需要1520小時的才能到達北平。

    謝一城一行人從長白山最近的火車站上車,一路上千公里的路程,一坐就是30多個小時。

    隨著建國後不斷研究,速度也逐漸提升起來,等到了1956年生產的勝利蒸汽機車時,最高時速能破百,能大量減少行程時間。

    此時國內的火車很多都是承接之前留下的,很多設備偏老。

    謝一城剛上火車時,還覺得窗戶可以隨意打開的火車,能看著外面的風景還挺好,不會悶著。

    時間還在秋季,不算冷不算熱,開窗也是剛剛好。

    可是坐上後並不是這樣,人聲、氣鳴、車軌轉動,上廁所沒有地方,直接是直排方式進行。

    廁所直接連接鐵軌,蹲下來低頭一瞧,能瞧見下方地面不斷後退,要是不適應的人說不準上個廁所都能頭暈。

    這兩天火車坐下來,謝一城睡覺做夢,夢到的都是火車氣鳴和車軌 當 當晃動聲,精神狀態少有的差。

    相比較坐火車,謝一城更願意跟之前小隊那樣退步前行。

    他這雙腿,真的有能耐,幾千里一路走都沒大礙,哪怕是後世的大涼山參軍的戰士也比不上。

    當然,跟兩萬五千里的戰士們比,謝一城還是自愧不如。

    他只是行軍,吃喝用都安排好,也不用提心吊膽,兩萬五千里是前有狼後有虎兩邊夾著堵,缺醫缺藥又少糧。

    可能也是經歷過這種磨難,能一路堅持走下來從沒有退縮,以及路途中犧牲的戰士,這才有了之後的紅國

    身邊戰士迷迷糊糊睜開眼,看著周圍昏暗,出聲問道︰“同志,啥時候了?”

    “下半夜了。”

    “下半夜?不是說上半夜就到地方嗎?”

    “火車晚點,前往鐵軌出現問題,途中減速,搶修一段時間才加速跟上。

    “還有半個時辰左右天能亮,到時候也差不多能到站,大家清醒一下,稍微整理整理,收拾收拾東西,到站有同志來接你們。”

    列車員出聲招呼提醒,示意眾人千萬不要忘記,這次情況不一樣,有人現場接人,可能還會有記者在,到時可能會拍攝照片上報紙。

    謝一國听著聲音,起身將眾人喚醒︰“起身整理一下,軍人模樣要有,等到地方再好好歇一宿。

    “來北平了,也讓地方同志看看咱們38軍部隊軍人的氣質,都收拾收拾。”

    眾人起身,分成兩批忙活,一批收拾這行李,一批收拾個人衛生,清理軍容軍貌。

    就跟謝一國說的那樣,他們是38軍的戰士,在戰場上跟米國鬼子打生打死還能活下來的人,軍人容貌必須保持。

    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代表的是整個38軍,是部隊的形象。

    出門在外,都是有身份的。

    “一城,你在這愣著干啥?”

    謝一國看著謝一城沒動靜,好奇問著︰“坐車坐的不舒服?”

    “沒。”謝一城搖頭,“我在想北平是啥樣。”

    “這有啥想的,下了車到地方咱們就看到了,有時間咱們繞著瞧瞧。”

    謝一城笑了笑點頭答應著起身收拾,實際上心中卻是另外一種想法。

    他想的不僅僅是北平,地方變化對于他來說只是其中一點,他想的是到了北平,後續有沒有時間外出。

    來到北平怎麼都要出去瞧瞧看看,了解了解情況,順便找一下能拍照的照相館,看看給私下拍幾張照片。

    除此之外,還要找時間去看李為民和李愛國兩人。

    當初兩人分別去謝家屯跟小隊跟他見面,邀請一家人去北平,在被拒絕後離行前幾番囑咐要是來北平一定要聯系他們。

    現在到地方,怎麼說都要找時間去一趟。

    而且不是一個人去,還要帶著謝一國一起去。

    老謝家不只有他一個人,之前只是謝一國不在,這次兄弟兩人一起上門見面。

    跟戰士起身交替收拾著,正忙活完,一眾戰士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語,目光注視著窗外,看著天際邊逐漸有些微弱亮光出現,目光能看到的信息更多。

    隨著光亮逐漸增強,一行人也看清了火車外的場景。

    大片的山脈叢林,因為入秋的原因已經橙黃落下,遠處還有能用肉眼隱約看到的城牆在。

    “那邊就是報紙上寫的長城嗎?”

    “是吧。”

    “回頭咱們也去瞧瞧看看,老人家寫過不到長城非好漢,咱們都來到北平,肯定找時間去看一看,雖然咱們不用長城來說咱們好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一城深表同意。

    能從半島戰場上參加戰役後成功活下來,並且存活到戰爭結束,確實有資格這麼說話。

    到長城的也不一定是好漢,但是38軍活下來的功臣,絕對是。

    隨著山脈叢林枯樹逐漸消失,大片平原農田開始出現在眼前,田地間有人不斷忙碌著。

    相比較東北,北平已經屬于關內,種植的是冬小麥,在夏季已經收完糧。

    比東北更友好的天氣,讓北平擁有兩年三熟的條件,如果條件足夠好,化肥薄膜普及開,可以做到一年兩熟。

    隨著農田不斷消失,遠處已經能看到聚集的建築物。

    火車 當 當聲響,隨著速度減緩,火車駛入站台,緊接著一陣氣鳴聲響起,火車停靠下來。

    謝一城看著窗外男女老少,有的攜帶包裹跟身邊人親近說話,有地伸著脖子望向火車,等待著車上旅客下車。

    “同志們,北平到了,帶齊東西準備下車。”

    隨著列車員提醒,謝一國一行人等列車內其他車廂人離開後,再統一下車列隊站好。

    火車停靠在的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火車站上三下二層,從清末建成到現在將近50年,這個目前為止在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火車站。

    要等到1959年北平站建成後,正陽門東車站才被停用。

    到了90年代時,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還被改成商場,也算是一種時代特點。

    王明打量周圍一陣感慨︰“這就是北平啊,一個車站都這麼氣派啊!”

    話音剛落,謝一國一巴掌拍在他後肩膀上︰“扯什麼犢子呢!從豫南回東北,你又不是沒經過北平。”

    “可當時咱們也沒下車啊!”

    王明不在意謝一國動作︰“就遠遠看了眼不帶停就走了,能瞧見啥。”

    謝一國沒多說什麼,南下入關的時候,38軍部隊主攻津門,打下這座華北第二城,這可是除了北平以外北方最重要一座城市。

    哪怕在建國幾年後的現在,如果按照工業計算,奉天北方排第一,津門排第二。

    如果按照綜合實力來算,津門因為靠海有港口,鐵路南北通直達北平,人口多,工業基礎好,工人眾多,金融業有底子,排在北平之後,北方第二。

    當時38軍就主攻津門,打下津門後沒有參與圍攻迫降北平,而是一路南下,直達西南。

    說起來謝一國跟王明也一樣,只是從豫南調往東北時,搭乘的軍列從北平經過,掃了幾眼附近情況。

    當時已經知道半島打起來,38軍要入朝作戰,根本沒有心情關注火車站情況。

    畢竟當時可不是打刮民黨那些部隊,打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米國人,這可是打贏世界大戰,核轟炸島國,也是唯一擁有核武器的當時世界第一大國,沒有誰能放心下來不在意。

    這邊眾人站在一旁列隊完成,等待著人員來迎接離開時,一位中年男人帶著兩位穿著樸素的年輕人上前迎上︰“各位同志好,歡迎來到北平。”

    謝一國沒有放松警惕心,反問道︰“你好同志,怎麼稱呼?”

    “謝一國同志,你們部隊同志都是這麼警惕心高。”中年人笑著介紹著自己跟身邊兩位年輕人,“我們是負責安排接待各位同志的人員,並且安排各位在北平期間參加的一系列活動,這些在發往38軍部隊時已經明確通知過。”

    听著中年人仔細介紹,謝一國才算放下戒備心,中年人知道的事太多,讓人不得不相信。

    “同志們一路辛苦,先帶大家到地點休息,後續會有首長來看望大家,之後有時間我們會有當地同志帶著大家一起在北平看一看,來一趟不容易。”中年人一邊領著走,一邊對著謝一國道,“後續給大家開的慶功會時間已經定下,到時會安排。”

    謝一國全程答應著,其他戰士只是跟隨沉默不語。

    身邊從車站外出進入的人看著謝一國一行,並沒有感到稀奇。

    因為馬上國慶日的原因,從北平之外來的人在快速增加,每天火車都在不停歇,各種運輸工具頻繁來京。

    包括從車站跟隨大部隊一同走出的人員中,也有因為國慶日被邀請來北平的人員。

    隨著眾人走出火車站,接待人員跟眾人在地區被安排一樣,兩輛卡車用來運送人員跟行李。

    這次謝一城沒有被安排坐在車斗里,硬是被要求坐在卡車副駕駛位置上。

    這點不是謝一國要求,而是來的戰士一同定下。

    在接待人員好奇眼神中,謝一城也沒有推辭好意,主動坐進副駕駛位置。

    開車的人也是一位戰士,招呼一聲,謝一城坐上車跟著閑聊著。

    就是駕駛員有些沉默,問話合適就答,不合適不說,也不主動交談。

    聊上幾句,謝一城果斷選擇沉默,將目光看向車外。

    隨著汽車行駛,一路建築人員逐漸後退著,因為車速並不算快,謝一城看的清楚,有些愣神。

    此時的北平城跟後世的北平城有相似點,但是不同點更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解放建國沒多少年,北平雖然也有建設,可變化跟之前並不太大。

    高樓大廈極其稀少,如果真要算起來,最高的建築應該是北平西的天寧寺塔,高達57.8米,也將在不久之後成為北平第一批古建築保護單位。

    車站的行人穿著出行方式,讓謝一城生出莫名怪異感。

    中山裝、軍便裝、西服、舊式長袍馬褂不同穿著都在此時出現,女性的樸素的長衣褲、厚旗袍、還有人穿著長裙,路上的汽車、馬車驢車牛車、自行車、有軌電車,給謝一城感覺就好像是多個時空交叉存在,新世界跟舊世界產生踫撞,異常魔幻。

    在東北,謝一城哪怕是去省城,也很少見到這種情況。

    可能這也是國家剛開始的過渡時期原因,各種情況都出現。

    北平的有軌電車從1924年正式通車開始,到現在沒有停止運營過,優點很多,方便出行,便民便利,可缺點也同樣多,噪音影響周圍居民,地面被分割開不方便其他通行工具出行,速度非常慢。

    在國家自行車廠汽車廠逐漸建成生產,街上的自行車汽車不斷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也在逐漸普及,公共汽車出現連接全城,無軌電車在1956年生產成功後,開始逐漸普及,相比較地面上的軌道,在頭頂上方搭建不會影響其他交通出行。

    有軌電車就是在時代發展下,逐漸被放棄。

    1959年北平城內城有軌電車停止行駛,拆除軌道,66年外城軌道全部拆除,最後的有軌電車停運,有軌電車在北平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大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剛開始可能會有新舊交替的各種產物在,隨著時間發展,會被一一淘汰。

    可能在發展一段時間後,人們開始懷舊,這些東西還會再次出現,但是不會影響大趨勢。

    喜歡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請大家收藏︰()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方便以後閱讀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第965章 北平到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第965章 北平到了並對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