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格林在關于通用語上提出的建議讓戈爾隆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在希德羅斯和舊大陸地區這套語言使用了好幾千年。
在這途中曾經有不少人推行過某地的通用語發音為唯一標準,也有著試圖在通用語之上建立一個更加權威的帝國語。
後者說的就是就現在的聖血帝國。
但從未見有人從通用語的底層邏輯上指出問題說這個語言必須改進。
葉格林的想法讓戈爾隆看不懂,但他的要做的事卻讓戈爾隆十分敬佩。
“葉格林你應該清楚,不管是改進一門語言還是從頭創造一門語言,這兩者在執行的難度上是一樣的。”
“我不清楚你為什麼要費這麼大的力氣去做一件回報抵不上付出的事情?”
戈爾隆不是太想同意葉格林的意見,這讓近段時間沒怎麼听到反對意見的葉格林感到輕松多了。
像現在這樣時不時質疑自己、時不時提點反對意見的戈爾隆才是他熟悉的那個人。
對于戈爾隆的反駁,葉格林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有些興致盎然地拉著他在試圖論證著。
“首先我問你戈爾隆同志,在希德羅斯語中1到6的數字是幾個音節的?”
“是一個音節的。”
“那7、8、9分別是幾個音節的?”
葉格林的問題把戈爾隆一下子給引到了一個熟悉而陌生的領域。
說是熟悉是因為他自然清楚問題的答案,在希德羅斯語中7和9是3個音節的單詞,8是兩個音節的單詞,這些都是很基礎的知識了,哪怕什麼文化都沒有的農民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而陌生是因為戈爾隆忽然意識到了葉格林想要表達的意思了,這是個他從未設想過的領域。
“葉格林你的意思是多音節的詞組阻礙了語言的發展?”
戈爾隆的反應讓葉格林喜笑顏開,他現在連手里的面都不顧了,放下碗就拉著戈爾隆的手說道︰
“對嘍,我的戈爾隆同志誒,通用語里又太多詞組過于復雜了。”
“前段時間我不是在索特修斯朋友的建議下把警衛員給換成了咱們的精靈同志辛多雷嗎?”
听到葉格林說起自己,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辛多雷抬側過頭來朝戈爾隆看了一眼,微微點頭回應了一下就繼續警戒。
葉格林則是繼續興奮地說道︰
“我跟辛多雷同志在閑下來的時候聊了很多,我們雙方在聊到語言上的問題的時候發現原來精靈的語言很是接近我老家那邊的。”
“都是以直觀的表述和邏輯上的聯系來給東西命名的。”
“他告訴我以前的時候精靈那邊從0到30都是有著單獨單音節詞來表述的,這一點和我老家那邊類似。”
“不過後來兩邊都是放棄了多余的詞組,只保留了從0到10的發音作為常用的標準,接著後面的詞組就是以這11個詞組為基礎去排列組合的。”
葉格林的話讓戈爾隆開始思考了起來。
精靈語他也听說過,畢竟不光是葉格林,在索特修斯的建議下,根據地這邊但凡是比較重要的同志都換上了精靈游俠作為警衛員。
在這次的戰役結束之後帝國的反撲必然會到來,之前在沃爾夫格勒的那次刺殺也絕非是最後一次。
不過不同于葉格林還有閑暇時間可以和自己警衛員溝通聊天,戈爾隆這邊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這次要是不在吃飯的時候被葉格林給逮住了他可能早就回辦公室加班了。
因此他和自家的警衛員交流的是比較少的,但最低限度的一些交流還是有的,一些簡單的精靈語他大概也是清楚的。
如果事情真像葉格林說的那樣,那麼精靈語的確在一定方面是要比通用語強很多的。
就比如11這個詞在其語言規則中就是10和1組合,兩個單音節詞前後一組合就變成了一個雙音節的新詞,簡單粗暴但十分好用。
再對比通用語這邊,11這個詞是一個四音節詞,而是單獨成型的與前面的數字沒有任何邏輯上的聯系。
“如果只這樣那都還算好的,我們大不了直接選擇不用這個舊發音,學著我老家或者精靈那邊的做法直接用兩個數字前後排列的方式來解決。”
“我真正覺得這語言非改不可的理由其實是後面那些復雜的數字,我問你戈爾隆同志,87這個數字應該怎麼說,它的內在邏輯又是什麼?”
一提到大一點的數字,戈爾隆似乎更加能夠理解葉格林的意思了。
在葉格林的家鄉話里,87的這個數字的發音才解開來就是一個數字8一個數字10再加上1個數字7,從排列組合上來看邏輯非常清晰,一眼就能看出這是表達的那一個數字。
但是在希德羅斯語這里就不一樣,87的發音拆解開來是4個20再加上1個7,音節特別多不說,在邏輯上還復雜了一些。
如果只是單純的以20作為一個進制循環的話那都還好說,但問題是當數字來到97的時候,發音拆開了就會變成3個30加上1個7,數字77就是3個20加上1個10再加1個7。
整個數字命名體系主打的就是一個隨心所欲。
不過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通用語的開端就是精靈為了跟其他種族交流而特意設計的一種簡略語言。
這種語言一開始就是用來做貿易的。
當精靈商人找到文明還處在早期的其他種族的時候,跟他們做交易就是得用這種常用數字不斷相加的模式來表達其意思。
4個20的相加肯定是要比8個10的相加要清楚容易地多的,而這樣的語言習慣一旦傳承下來不經歷人為的影響是不可能得到改進的。
一個數字結構都如此復雜的語言體系是不可能支撐大規模的數學應用普及的。
更不可能承接地了葉格林老家的基礎數學教育神器︰九九乘法表!
只要掌握了九九乘法表和豎式運算,任何一個沒有文化功底的人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簡單的四則運算。
要知道在現行的帝國教育體制下一個學生要想完全掌握四則運算少說也要兩三年的時間。
別覺得這個時間看著很不可思議,因為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開端從來都不是邏輯而是記憶!
任何一門把數字的音節設計地又多又繁雜的語言,天然就是阻礙其數學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