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能夠在山地耕種的作物,首選的其實應該是土豆或者紅薯這類塊睫類植物,但這兩種植物卻有著明顯的缺點。
首先就說土豆,雖然在糧食作物里面它有著不挑土地、耕作簡單、高產的特點,但相對的土豆的缺點也同樣不少。
跟其他禾本科的作物不同,作為茄科的土豆是不能連作的,也不能與煙草、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植物或者紅薯、大白菜輪作,否則會產生嚴重的病害。
因此土豆就只能選擇更禾谷類作物、豆類、棉花進行輪作,但這套輪作方法在現在的更多據地卻難以實現。
第一個問題就是土豆喜歡涼爽的天氣,既不耐高溫,同時也不耐霜凍。播種時溫度必須達到10度左右才能正常發芽,睫葉生長溫度更是要求最好在21攝氏度左右。
因此在格利芬爾山脈的氣候條件下,在春季的時候基本就沒法播種土豆,只能是春季作物夏收之後搶種一波看能不能趕上秋收,而且最好要趕在早霜之前成熟,不然會減產嚴重。
所以就根據地現在的條件來看,除了少數河谷低窪地帶氣溫適宜之外,大部分的區域在春耕的時候是沒法播種土豆的。
但根據地面臨的糧食短缺風險又迫使革命軍他們必須在春耕的時候盡快種出第一季作物,這樣才能趕上夏收去輪作小秋作物來保障過冬的糧食儲備。
說完了土豆再說紅薯,同為塊睫植物,紅薯的問題其實也很多。
在播種這塊,紅薯對溫度也要求也很高,氣溫最好是能穩定在15度以上並且晚霜已過才可以下地播種。
這樣一看這紅薯的栽種條件比土豆還要苛刻,但好消息是紅薯是可以通過提前育種來規避這個問題的。
不同于土豆,紅薯是可以通過種植來育苗的。
在格林尼亞地區,當地的農民就有過用土炕保溫的方式來給紅薯育苗,等外界氣候合適了才進行扦插栽種。
耕種晚的特點使得紅薯可以與早熟的冬小麥或者耕種周期靠後的玉米輪作,當然也可以跟索特修斯帶來的小米一起輪作。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紅薯雖然耐貧瘠,但要想保證產量就必須保證其在生長的過程中水肥不缺。
不過這一點根據地暫時還沒法做到,所以可以預計的是即便今年播種了紅薯,其產量也十分有限。
但好在今年是開荒的第一年,之前分散出去的40個開墾營地也大多選擇了在峽谷的林地那開墾農田。
兩側的山坡上還是有不少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紅薯,而不用考慮作物輪作的事情。
至于在林地中間開墾出來的田地,革命軍這邊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肯定是要種一輪豆類植物,這其中以大豆和黑豆為主,這類植物有著能為土壤固氮的功效,但是對磷肥和鉀肥的需求極大。
但好在,格利芬爾山脈這里人跡罕至,常年沒有人類活動。
在大量落葉的堆積下,山谷地帶已經形成了一層厚厚的黑土。
這些土壤富含豐富的磷和鉀,但是土壤中的氮肥極缺,種植豆類植物剛剛好能夠調節土壤的肥力為之後的小秋作物提供合適的條件。
這些豆類植物都有著發達的根系,因此就有一定程度的耐寒能力。
不需要管空氣溫度,只要土壤下5厘米的溫度能達到12度以上就能夠進行播種,大概在8月份夏收之後就可以接著種上玉米或者土豆之類的作物,或者連種冬小麥也是可以的。
這兩茬作物一種完,根據地今年的糧食危機基本也就能夠安然度過。
雖然依舊還是吃不飽也吃不好,但應該不會餓死人。
然而豆科植物雖好,但也有一個避不開的問題,那就是豆類植物基本不能連作,而且同一塊地還不能隔年播種。
也就說今年有些地塊種了豆子,明年春播這個時間點就不能再繼續種植了,不然很容易出現嚴重的病蟲害,鬧大了還會有影響其他地塊的作物。
因此索特修斯帶來的小米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小米的根系也很發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其種植時間與豆類基本相同,在收獲之後也一樣可以與玉米、土豆之類的作物輪作。
在耕作周期上剛好與與豆類植物互補。
今年春耕種了大豆的地塊,明年就可以改種小米,以此來規避豆類植物不能連作和隔年播種的問題。
並且上一年已經種了大豆的田塊,還能填補小米的肥力需求,進一步增強小米的產量。
“所以說了,我的判斷沒問題嘛,我說了這就是你們需要的作物。”
索特修斯在復述了一遍自己在帝國皇家植物園看到的介紹後,有些沾沾自喜地說道。
他的介紹雖然都是拾人牙慧,但高屋建瓴的視角也給革命軍的大家開了眼界。
不過可惜的是,索特修斯他畢竟不是專業的植物學家,對于具體的耕作細節他還是不太了解。
“葉格林,我看你這表情,你該不會想讓我幫你找點這方面的專家過來吧?”
正當索特修斯在原地驕傲的時候,葉格林期盼的目光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還是索特修斯同志你了解我啊,這個事情能不能再拜托你一下?”
葉格林走上前來給索特修斯遞了一杯松針茶水,對方喝了一口表情古怪,但是思索了一下之後就搖著頭說道︰
“這個不太可能啊,我倒是有能力溜到帝國的皇家植物園里去偷點……呃,拿點東西回來。”
“但要說把那里面的學者給綁來就有些不太現實了。”
索特修斯最後說的這一點倒是有些開玩笑的語氣在里面,不是說他綁不了植物園里面的學者,而是綁來了也請不動他們。
“那幫學者心高氣傲的,而且帝國給他們的待遇也不差,基本不太可能有人願意到這窮酸僻壤的地方來指導農民種地。”
索特修斯無奈地擺手,但葉格林依舊沒有放棄這項委托。
因為他在索特修斯之前的報告中隱約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坦白地說道︰
“再去找找嘛,索特修斯同志。”
“也不用真的要去找那些個什麼學者什麼的,就找找寫下這些批注的那個人就好了。”
“關于小米的批注很詳細也很務實,沒有下過田的人是寫不出來的,我不太相信這會是你口中那些個高傲的學者能弄出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