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索特修斯帶來的糧食種子,整個革命軍上下都表現出了極高的重視。
甚至就連遠在第40號開拓營地的葉格林都被多布里茨騎士長給連夜扛了過來。
頂著夜色和寒風,多布里茨騎士長一路都在使用閃電沖鋒,遇上的高地就用上跳躍術增強彈跳能力一口氣跳上去。
跳到了山頂之後就給自己施加一層天翼術,一路滑翔過去。
迎面的寒風就用聖光護盾來阻擋,沒有了力量了就在心底默念聖光,然後回想跟鄉親們一起勞作的日子。
然後源源不斷的聖光就會從他心底涌現,支撐著他不斷地釋放術法。
他的速度很快,原本要將近兩個星期的路程被他用11個小時就趕完了。
速度雖然很快,但乘坐體驗就不是很好了。
葉格林倒不是真的被他扛著過來的,而是用木頭做了一個椅子綁在了多布里茨騎士長的背上。
一路上葉格林都是在背對著前進的方向,看著不斷飛馳過去的景象他感到的只有煎熬。
其實多布里茨騎士長的速度也不算很快,如果換算成他老家的汽車也就接近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而已。
整個路程全長207公里,看著不算很長,但一路上全是山地。
其通過難度可想而知,其乘坐體驗之糟糕也可想而知。
真正讓葉格林難受的是,他都已經特別想吐了,而多布里茨騎士長身上逸散出來的聖光能量又在不斷地治愈他。
在聖光的治愈下,他的身體基本沒有什麼大礙,但是精神消耗卻是非常之大。
在到達目的地後,葉格林都快昏過去了,在補了一覺之後才勉強緩了過來。
不過比起身體和精神上的不適,他更關心的還是索特修斯帶來的新作物。
很快一場臨時會議就被召開了。除了正在外邊到處打家劫舍的斯塔林,革命軍的所有高層又聚集在了一起。
“這就是索特修斯朋友你找到的新作物?”
葉格林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黃色小顆粒,古怪的表情已經很生動地表述了此刻正縈繞在他心頭的荒誕感。
倒不是說這種新作物有什麼十分特別地方,而是它的樣子讓葉格林感到太過熟悉了。
“看來葉格林你還是認識的嘛,這就是你們遠東地區的特產。”
“這可是我在帝國皇家植物館專門給你找的喲。”
索特修斯有些大咧咧地拍著葉格林的肩膀說道,他笑嘻嘻的表情似乎就是在嘲笑此時葉格林的反應。
“行了,說正事吧。”
作為第40號開墾營地偵查隊隊長的精靈游俠辛多雷此時站了出來,他催促著索特修斯這家伙趕緊說正事。
畢竟作為老前輩,他可太清楚這家伙的性子了,但現在可不是讓他開玩笑的時候。
“是、是,老前輩你說的對。”
索特修斯拿起了裝在牛皮紙袋里的新作物直接介紹道︰
“正如大家所見,這就是葉格林他們老家的一種糧食作物,如果按照音譯的話應該可以稱之為西奧米,這是一種……”
還沒等索特修斯繼續介紹,已經從驚訝的神情中緩過勁來的葉格林就糾正了他的錯誤讀音。
“不對,正確的發音應該是小米。”
“索特修斯同志,你費盡了千辛萬苦就弄來了一斗小米嗎?”
葉格林有些哭笑不得說著,而索特修斯卻十分驕傲地回復道︰
“對啊,這小米不就完美符合你們的需求嗎?”
索特修斯掰扯著手指介紹道︰
“你看這小米能抗旱、產量又不低,吃起來也抵餓、種起來也不怎麼挑地。”
“不剛好滿足你們的要求嗎?”
“但耐寒呢?”
葉格林提醒索特修斯是不是漏了什麼東西,而對方也奇怪地看了葉格林一眼說道︰
“為什麼要耐寒?”
“我記得帝國皇家植物園里的介紹是,小米的生長周期大概也就80到120天,頂死撐也就四個月而已。”
“這種作物不需要越冬,為什麼要耐寒?”
索特修斯的話讓葉格林沉默了,雖然在上一個世界的時候他早就听說過小米的大名,平時也沒少在超市里買到過。
但是對于小米的生長和種植條件他還是第一次听說。
的確,就像索特修斯說的一樣,小米本身的耐寒性能不是很好,但是它生長周期短的特點卻完美避開了這個缺陷。
小麥的生長周期很長,春小麥一般都在180至250天左右,冬小麥則是230至270天。
在主要糧食作物里面,它是唯一一個會完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的作物。
這樣的生長狀況也會讓小麥在一個種植周期里面,面對的難關也是最多的。
冬天的時候小麥需要足夠的低溫來越冬,但溫度又不能過低,最佳的溫度一般都在零下兩三度到零上兩三度這個區間之間。
在這個溫度區間之下,植株可能就會被凍死,而一旦超過了這個區間,麥苗在冬季的時候就會過度分化葉片,到時候等春天到了就會影響小麥的整體長勢。
因此能夠大面積種植冬小麥的地區基本都集中在了希德羅斯的西部沿海地區,這里在冬天的時候有著暖流的幫助氣溫也不至于會太低。
除此之外,少數的希德羅斯本地的小麥品種也演化出了極強的耐寒特性,在有著積雪覆蓋保護的情況下可以硬抗最低零下15度的低溫。
但問題是在山區根據地這邊,冬季的普遍氣溫已經低到零下20度以下了,哪怕是本土的最耐寒的冬小麥也沒法在這里越冬。
所有在山區根據地這里就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去種植春小麥,而不能像冬小麥那樣可以和玉米輪作來保證產量。
而且小麥的種植對于土地和灌溉的要求也不低,在徹底開發山區根據地之前,小麥的種植是沒法大規模推廣的。
因此對于急需糧食的根據地來說,在確保基本開墾農田能種上春小麥的基礎上,再在其他地形上種植生長周期短、不怎麼挑地的輔糧,以及搭配著小秋作物輪作才是保障大家今年糧食問題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