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傳奇

第84章 太祖故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方唐宋 本章︰第84章 太祖故事

    費無極嘆道︰“顯德五年,太祖改任忠武軍節度使。 次年,柴榮北伐,太祖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太祖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太祖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阿長介紹道︰“範仲淹曾對太祖佩服有佳,他說,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我太祖皇帝應天順人,受禪于周,廣南、江南、荊湖、西川,一舉而下,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

    費無極也笑道︰“司馬光也對太祖拜服的五體投地,他說,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養其疽囊,以為子孫不治之疾,于是漁陽竊發,而四海橫流矣。肅、代以降,方鎮跋扈,號令不從,朝貢不至,名為君臣,實為絢敵。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綱頹絕,五常殄滅;懷璽未暖,處宮未安,朝成夕敗,有如逆旅;禍亂相尋,戰爭不息,血流成川澤,聚骸成邱陵,生民之類,其不盡者無幾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冑,櫛風沐雨,東征西伐,掃除海內。當是之時,食不暇飽,寢不遑安,以為子孫建太平之基。 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撫有大寶,當是之時,戰士不過數萬,北御契丹,西𥕜河東;以其餘威,開荊楚,包湖湘,卷五嶺,吞巴蜀,掃江南,服吳越。”

    子午追問道︰“莫非甦東坡對太祖沒什麼可說的麼?”

    費無極認真道︰“當然有,甦東坡的說法很是畢恭畢敬,他說,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余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余下素聞太祖的故事很多,就笑道︰“‘香孩兒’的故事,不知如何?恐怕是傳說也未可知。”

    費無極捋了捋胡須,笑道︰“據傳,太祖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體上有金色,三日都未改變。長大後的太祖容貌威武,器度豁達,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後來,太祖學習騎馬射箭,總是超出其他人之上。他曾試騎一匹烈馬,他不給馬套上籠頭,結果烈馬跑到城樓的斜道上,使他的額頭撞在門楣上,人也從馬上掉下來。人們以為他的腦袋一定會被撞碎,不料太祖卻從地上慢慢起身,繼續追趕,並躍上馬背,一點也沒有受傷。太祖又曾與韓令坤在土屋里下棋,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斗,就起來捉麻雀,結果屋子隨後就倒塌了。可見太祖實乃神仙護佑,真龍天子了。”

    普安對太祖故事听得多了,故而記憶猶新,對太祖的詩作也曾爛熟于心,隨即介紹道︰“據說,太祖年少時,因得罪朝廷而闖蕩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經路過華山,從一群強盜手里救下一個苦命女子趙京娘,太祖與趙京娘結為兄妹,並獨行千里護送趙京娘回家,一路上對京娘體貼關懷。途徑武安門道川,趙京娘晨起,臨淵梳妝,向太祖訴說愛慕之情。太祖躊躇滿志,婉言回絕。是時,一輪朝陽噴薄欲出,太祖作《詠日》題于壁。”馬上吟誦道︰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費無極道︰“後周恭帝柴宗訓年幼即位,當時太祖英明而有度量,將士們都很服氣他。周軍將要北上作戰,京城里流言紛紛,說︰‘出征時候,要立點檢做皇帝。’有的富人舉家逃跑,但唯獨宮中不知道這件事。太祖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里人商量︰‘這可怎麼辦?’他的姐姐正在廚房,听後面如鐵色,舉起 面杖追著太祖就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嚇唬女人算什麼本事?’太祖哭笑不得,默然離開。”

    明浩與怡樂听了,樂個不住,哈哈大笑。

    明紅笑道︰“太祖的結發妻子賀氏的父親賀景思與他的父親趙弘殷是同袍,兩家都住在護聖營官舍,交情非常好,來往親密,太祖自幼便與賀氏青梅竹馬,經常在一處玩耍。賀家有一種自釀的酒,非常香甜可口,太祖經常去她家喝酒,果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賀氏成了他的結發妻子,從此情系一生,至死不渝。然而賀氏體弱多病,最終紅顏薄命,沒能與太祖白頭到老。太祖當了皇帝之後,思念愛妻,憶及往昔,下旨向賀家索要這種酒,賀氏族人將酒和釀法一起獻了給他,他看到酒,賜名‘鑒湖春’。”武連想起這樣的故事,也笑道。“太祖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他跟從後周世宗柴榮平淮南時,有人向柴榮告密說,太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柴榮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柴榮問他︰‘你是武將,要書有什麼用!’太祖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些書以增加自己的見識。’由此更得柴榮的信任與賞識,還有器重。”

    費無極听了,心悅誠服,馬上嘆道︰“太祖稱帝後,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疑問,就去問宰相趙普,可趙普也回答不出。再問讀書人,翰林學士陶谷、竇儀準確地回答出,太祖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對于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太祖也總是鼓勵他們要多讀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正是在他的鼓勵下才變得手不釋卷。太祖用人不問資歷。他一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選拔有才能而缺少資歷的人擔當重任;另一面,他自己也隨時留心內外百官,見誰有什麼長處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記在本子上。每當官位出缺,他就翻閱本子,選用適當的人去擔任,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可見太祖的細致入微與身先士卒。做人做事如此,堪當我等楷模。”

    月兒道︰“太祖出兵討伐南唐時,南唐使者徐鉉對他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兒子和父親一樣。天蓋地,父親庇佑兒子。’太祖卻哈哈大笑,不以為然的說︰‘既然是父子,為何在兩處吃飯,豈不見外了?”

    眾人听了,點頭一笑,原來這故事早已傳遍中原,世人皆知。

    費無極微微一笑,馬上娓娓道來︰“據說,太祖喜歡在後園彈鳥雀。一次,一個臣子聲稱有緊急國事求見,太祖馬上接見了他。太祖一看奏章,不過是很平常的小事,甚為生氣,責問他為何要說謊。臣子畢恭畢敬的說︰‘臣以為再小的事也比彈鳥雀要緊。’太祖大為惱火,惱羞成怒之際馬上奪得身邊侍衛的斧子,用斧子柄擊打這人的嘴,一氣之下,就打落了這廝的兩顆牙齒。臣子沒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齒置于懷中。太祖大驚失色,馬上怒問道︰‘你拾起牙齒放好,是想去告朕不成?好大的膽子,你覺得這天下人間誰敢過問此事?’臣子不慌不忙的說︰‘臣無權告陛下,自有史官會將今日之事,細致入微的記載下來,後人當銘記在心。’太祖一听,渾身一激靈,慢慢壓下怒火,頓然氣消,知道他是個忠臣,命令左右宣太醫前來,並賜賞他,以示褒揚。”

    明浩一听,嚇得臉色煞白,用手捂著牙齒,不停輕輕撫摸︰“好厲害,打掉牙齒?我換牙時,都好痛。太祖居然拿斧頭打掉別人的牙齒,這也太可怕了。”

    怡樂也點點頭,笑了笑︰“不錯,牙齒如若疼都不好受,何況是被打掉?太祖下手也太重,這個可不好玩。”

    月兒突然想起什麼就問道︰“我看到朝廷許多官員的帽子很有趣,為何都是長了翅膀一般,帽子好似可以飛起來一般。”

    費無極介紹道︰“說起這個,倒與太祖大有瓜葛。曾幾何時,太祖有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個大臣奏事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太祖心中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的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的鐵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並不戴。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交談,就有些難了。”

    怡樂搖頭晃腦,笑道︰“這帽子很有趣,兩只大耳朵,真有趣。”

    明浩也樂道︰“可不是,我發覺,李唐的官帽是下垂的,可到了我大宋,突然就兩只耳朵豎起來了。這是兔子的感覺,是也不是?”

    怡樂搖搖頭︰“我看不對,這官帽的兩只耳朵也沒豎起來,是與肩膀一樣平了。如若誰戴那樣的帽子走在大街小巷,那要笑死人了,還以為唱戲的出來了。”

    明浩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笑道︰“這帽子就是上朝戴,我可見許多員外如若走在街上,都戴甦東坡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怡樂道︰“甦東坡這人真有趣,吃喝玩樂,琴棋書畫,沒有他不會的。他這人的本事,一應俱全。”

    明浩道︰“胡說八道,我听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甦東坡這人樣樣都好,故而人人羨慕嫉妒恨。我不大喜歡他,他擋了路,別人還如何走?”

    眾人見兩個小家伙這般議論紛紛,就哈哈大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兩宋傳奇》,方便以後閱讀兩宋傳奇第84章 太祖故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兩宋傳奇第84章 太祖故事並對兩宋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