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回到青城山,就看到怡樂了,後面跟著明浩。
普安馬上追問︰“你們兩個小家伙如何就熟識了,快說說看,你們初次見面,如何情形?”
子午、余下、武連過來了,看著明浩與怡樂,不知普安要他們做什麼,就看向兩個小家伙。明浩與怡樂見狀,心知肚明,馬上表演開來︰
明浩轉過竹林,看見前面一個小道童,撅著屁股,不知做什麼,就近前,躡手躡腳,問道︰“你是怡樂麼?撅著屁股做什麼,莫非犯錯了,受懲罰麼?”
怡樂坐在地上,看向明浩︰“你就是明浩?你從終南山來?”
明浩撓了撓後腦勺,問道︰“你如何知道?”
怡樂舉著手指頭︰“哥哥們說過,有一個小孩叫做明浩,最喜歡調皮搗蛋。”
明浩馬上悶悶不樂,雙手叉腰,眼神帶著凶色,瞪了一眼怡樂︰“你才調皮搗蛋,我明浩是聰明過人。”
怡樂伸出手臂,勾了勾手指頭,不服氣道︰“來,你敢瞪我一眼,看我不打你個落花流水。”
明浩也針鋒相對︰“別吹牛,我明浩也身手不凡。”
說著二人居然又表演起來,二人抱著對方,摔起跤來。起先鬧著玩,不知何故,居然臉紅脖子粗。眾人見狀馬上制止,原來二人還是在演戲。
怡樂伸出大拇指︰“明浩,以後要不要叫我哥哥?”
明浩高聲道︰“還是做兄弟比較好,我二人可相差無幾。”
怡樂樂個不住︰“好,一言為定,我們是好哥們。”
正在此時有人過來了,眾人看去,原來是費無極在仰天長嘆︰“你們看小孩子鬧,有什麼意思?真是一群大孩子。”
阿長卻笑的前仰後合︰“可不是,在我們眼里,他們都是孩子。”
費無極對阿長耳語之際,認真道︰“此番明紅與月兒、明浩上山,就怕引人注目。如若青城山多了女流之輩,這風言風語可就麻煩了。”
阿長也輕聲細語,笑道︰“看看你,當初讓他們來的是你,如今人都來了,你可不能反悔。”
子午不知師父與師伯說什麼悄悄話,只是看他們面色不佳,就問道︰“師父、師伯,明紅與月兒、明浩今晚哪里住,可安排妥當了?”
余下提議道︰“我可知道青城山分前山與後山,不知何處風景如畫,姑娘家的,住個風景如畫之處自然最好。”
普安心知肚明,馬上笑道︰“還是後山比較好,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雲霄,冬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
明浩一听,吐出舌頭︰“眼下秋高氣爽,轉眼間就秋去冬來,哥哥們要凍死姐姐和我麼?”
听了這話,費無極、阿長哈哈大笑。
武連擔憂道︰“前山古跡眾多,建福宮、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皆是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香火旺盛之所。如若住人,就怕不清淨。”
明紅若有所思道︰“我看夏日到後山比較合適,眼下秋去冬來,我們還是與大家住的近一些比較好。”
月兒卻犯難道︰“在終南山上,我們與大家住的近,總覺別別扭扭如今到青城山也要如此麼?”
明浩擺擺手︰“沒事,我不在乎,怡樂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怡樂道︰“大哥哥眼下不與明浩住了,他們二人好似也不喜歡怡樂了。”
明浩也笑道︰“可不是,他們也不與我睡覺,上次在終南山,我跑到子午哥哥的被窩,他居然害羞了,打我屁股。讓我出去,原來他光著身子睡覺,還害羞了。”
怡樂樂道︰“洗澡這事,哥哥們都不與怡樂在一起,怕也害羞。”
明浩點頭道︰“如今好了,我們兩個是好哥們,在一起就不害羞了。”
怡樂笑道︰“這個嘛,我看也說不好。你看咱們也不小了。”
費無極對眾人叮囑道︰“你們一路辛苦,到青城山不必拘束,不過青城山人多眼雜,尤其香客頗多,不可亂走。你們可記下了?”
阿長吩咐道︰“青城山與終南山有所不同,終南山多隱士,青城山多神仙。”
費無極笑道︰“這神仙說的是長壽之人,好養生之術者。”
阿長介紹道︰“眼下我青城山與武當山、齊雲山、龍虎山,號稱四大道家仙山。”
子午不解道︰“為何我終南山不能位列其中?還望師叔教誨。”
費無極嘆道︰“這還要拜女真人所賜,女真人眼下佔據京兆府,終南山遭遇戰亂,自然就大不如前了。”
阿長繼續介紹道︰“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岳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予以紀念。這丈人山可謂我青城山本名。”
費無極道︰“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此後青城山就名噪一時了。”
阿長畢也恭畢敬,馬上解釋開來︰“東漢順帝初年,張道陵入鶴鳴山修道,創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
費無極娓娓道來︰“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原本土宗教,稱之為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原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阿長回憶往事道︰“據說,當年隋唐朝廷對道教的扶持很是賣力,使當時的青城山成為‘神仙都會之府’。”
明紅也早有耳聞,笑道︰“天寶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唐僖宗先後入蜀避難。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于青城山。”
費無極回憶往事,嘆道︰“不錯,明紅所言極是。唐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的‘太清境’更高。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張繼先,何許人也?想必你們早有耳聞,也是為師的師叔了,可惜,他于靖康恥之前早已羽化登仙。”
月兒听了這樣多,自然明白了許多,馬上笑道︰“此番前來青城山,居然受益匪淺。”
明浩也喜出望外,笑道︰“對終南山听的多了,沒什麼奇怪的。可青城山卻不了解,眼下可算知道了。”
怡樂介紹道︰“我也去過終南山,可感覺不如青城山。”
子午驚道︰“怡樂,何出此言?”
怡樂認真道︰“終南山的人都想功名利祿,飛黃騰達,世人稱之為終南捷徑。而青城山卻與世無爭,真正是清靜無為了。”
眾人深以為然,贊不絕口。
子午道︰“不知青城山可有名揚天下之物,還望賜教?”看向普安。
普安介紹道︰“‘洞天貢茶’,唐時蜀州味江便是七大產茶區之一。眼下青城‘紫背龍芽’、‘白背龍芽’已被列為貢品。‘洞天乳酒’,酒味濃而不烈,甜而不膩。”
武連素知明紅喜歡美食,就介紹道︰“自三國蜀漢後,範長生在此建範氏莊園,修煉長生久視之術,采山之精、水之靈、珍林香草之花寶,巧妙烹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壽齊彭祖。之後,大唐藥王孫思邈居青城,又將川芎、山藥等做成藥膳以滋補元氣。唐安史之亂,明皇避亂蜀中,駐輦長生宮,使道家飲食得以進一步豐富,便有了美食長生宴。今日的青城山長生宴,早已名揚天下。”
明紅贊不絕口︰“這青城山的長生宴,听上去自然是返璞歸真,道法自然了。”
月兒也嘆道︰“我看這美食也要自然才好,天然才好。物我合一實乃妙不可言。”
明浩听了這話,笑了笑,張了張嘴,急道︰“長生宴,好吃麼?”
怡樂笑道︰“好吃,我們時常吃的。”嘴上這樣說可心下偷著樂,長生宴哪里能時常吃,自然是可遇不可求了。
費無極又對青城山的名稱做了介紹︰“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更為青城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岳,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 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上古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時佛教異軍突起,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因此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你們可以看看去。”這番話居然與阿長方才所言有些不同,不過都與軒轅黃帝有關。
阿長嘆道︰“大唐杜工部有詩寫道︰‘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又雲‘丈人祠西佳氣濃,綠雲擬住最高峰。’可見李唐以來,世人就對青城山早有耳聞了。”
子午心悅誠服,笑道︰“沒想到,萬萬沒想到,青城山這般美輪美奐。”
余下感慨萬千︰“與我終南山相比,青城山更是世外桃源。”
費無極捋了捋胡須,笑道︰“青城洞天乳酒乃青城四絕之一,以‘果王’獼猴桃為根本,配以青城山特有礦泉水,根據道家傳統方略精制釀造,色如碧玉,濃似乳汁,果香濃郁,酒香優雅,鮮美醇和,這果、酸、甜、酒、香五味俱佳,如此醫食同療,味宿自然安寧。‘酒聖’杜工部賦詩頌揚‘乳酒’道︰‘山瓶乳酒下青城,氣味濃香幸見分。’我道家教派歷來重視服食養生,貧道認為‘物以土為本,人以胃為先’,養生以飲食為重,實為世間大道。”
明浩看向怡樂,追問道︰“獼猴桃是什麼果子?好吃嗎?”
阿長點了點頭︰“李唐詩人岑參的《宿太白東溪李老舍寄弟佷》詩中有‘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的句子。獼猴桃當然好吃,不僅好吃,還當作藥物來用,由來已久。唐代的《本草拾遺》中就將它作為一種藥物記載。”
費無極介紹道︰“還記得我大宋《開寶本草》記載獼猴桃說︰‘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獼猴梨。生山谷,藤生,著樹,葉圓有毛,其形似雞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本草衍義》也記載︰‘獼猴桃,今永興軍終南山甚多,食之解實熱,到十月爛熟,色淡綠,生則極酸,子繁細,其色如芥子,枝條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淺山傍道則有存者,深山則多為猴所食。’至于藥效,《開寶本草》認為有︰‘止暴渴,解煩熱’等功效。”明紅也看過有關獼猴桃的典籍,故而記得清清楚楚。“明紅真是才思敏捷,令人佩服。我可知杜工部有一首詩叫做《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就是寫這洞天乳酒,其文頗有見地。”頓時感慨萬千,馬上吟誦開來︰
山瓶乳酒下青城,
氣味濃香幸見分。
鳴鞭走送憐漁父,
洗盞開嘗對馬軍。
明浩听了這話,驚道︰“原來終南山上有獼猴桃,還騙我說,青城山有。我以為終南山沒有。真是豈有此理?”眾人都笑。
阿長見眾人說說笑笑,對青城山不再陌生,就嘆道︰“青城山雖說名揚天下,可說到道家第一福地,當屬終南山樓觀台。”
月兒道︰“听說天下第一福地是終南山。”
明浩搖搖頭,笑道︰“福地是何意?”
怡樂笑道︰“笨蛋,福地在我道家看來就是神仙居住之地,在世人看來就是有福氣的地方,你可明白了?”
費無極道︰“看,怡樂在青城山知道的就是多。”頓時贊不絕口。
阿長見明浩悶悶不樂,就笑道︰“听說明浩會唐詩宋詞?看來也不錯。”
子午夸贊道︰“可不是,明浩當年朕東京汴河邊,倒背如流。”
余下也安慰明浩︰“可不,很厲害了。”
普安見明浩一臉不悅,就嘆道︰“明浩,你不高興麼?何必如此,你看怡樂多開心。”
明浩翻個白眼,輕輕的哼了一聲,依然悶悶不樂。
武連看向明紅︰“小家伙怎麼了?”
明紅看向月兒︰“給明浩說說看,讓他明白。”
月兒就對明浩笑道︰“明浩,你別這樣,初次見面,怡樂對你很好了。你就別悶悶不樂,笑一笑多可愛。”
明浩馬上咯咯作響,笑的可愛極了。
怡樂也哈哈大笑,前仰後合,與明浩追逐打鬧,跑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