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崖頂崗哨忽然轉身對著山洞比劃,片刻後,兩名倭寇走下石階不知道干啥。
待倭寇行至兩百步時,蔣 示意動手。
岩石後傳來兩聲清脆的槍響,兩名倭寇應聲栽倒。
崖頂瞬間炸開了鍋,倭寇的喊叫聲、兵器踫撞聲混著怒喝傳來。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三十余名倭寇舉著倭刀沖下石階,為首者揮舞著姨媽旗,顯然想憑人多沖開缺口。
蔣 眼神一凜,揚手示意︰“瞄準——放!”
燧發槍齊鳴的轟鳴震散霧氣,鉛彈如雨點般掃過石階。沖在最前的十幾名倭寇應聲倒地,血霧在晨霧中炸開。剩余倭寇嚇得連連後退,卻被身後涌來的同伴推搡著往前,一時亂作一團。
“再放一輪!”蔣 厲聲喝道。
又是一陣槍響,石階上再添數具尸體。
就這樣,倭寇尚未靠近神機營百步之內,便已報銷大部分……
僥幸未死的倭寇魂飛魄散,連滾帶爬地往崖頂逃,連同伴的尸體都顧不上拖走。
畫面一轉,鷹嘴崖山洞內
火把 啪作響,將兩個身著黑色武士服的身影映在岩壁上。左側那人身形粗壯,臉上有道橫貫鼻梁的刀疤,正是這伙倭寇的首領井上寓意︰井上出生);右側那人精瘦如猴,腰間別著兩把短銃,是副手佐藤。
逃回來的倭寇連滾帶爬地跪在地上,用倭語嘰里呱啦地匯報著山下的情況,說到燧發槍的威力時,聲音止不住發顫。
竹下猛地一拍岩壁,火光中他的刀疤愈發猙獰︰“八嘎!不過百來個明兵,竟讓你們嚇成這樣!)”倭語)
佐藤卻陰惻惻地笑了,指尖敲著腰間短銃︰“竹下君,明兵的火器確實厲害,硬沖怕是討不到好。倭語)”他湊近幾步,用倭語低聲道,“西側密林地勢復雜,他們未必守得嚴實。不如派一隊人從那邊掩護一兩個人突圍,去找竹下君。倭語)”
竹下眼神一動︰“你是說……倭語)”
“山下的明軍明顯不是普通的明軍,或許是某個大人物,如果……倭語)”佐藤的笑聲里帶著詭異,“如果我們把他抓了,或許……倭語)”
竹下狠狠點頭,轉身對著那名逃兵嘰里呱啦吼了幾句,唾沫星子濺了對方一臉。逃兵連連磕頭,領命後匆匆退下。
半個時辰後,西側密林里傳來 的響動。
一百余名倭寇貓著腰穿過灌木,為首者正是那名逃兵,手中還攥著佐藤給的信物——半塊刻著櫻花紋的令牌。
“開火!”密林掩體後的神機營百戶厲聲喝道。
燧發槍的轟鳴在林間炸響,沖在最前的倭寇應聲倒地。剩余者慌忙四散躲避,卻被密集的鉛彈逼得節節後退。有倭寇試圖扔出火把照亮掩體,剛舉起便被一槍爆頭。
激戰半個時辰,倭寇死傷過半,只能狼狽地縮回崖頂。
然而混亂中,一名身形瘦小的倭寇借著灌木掩護,像狸貓般滾下陡坡,竟從火力縫隙中鑽出,跌跌撞撞地往寧波府方向狂奔而去。
密林里的神機營百戶發現時,那人已跑出百步外,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消失在霧中。
朱雄英听著西側傳來的槍聲漸歇,眉峰微蹙。蔣 匆匆來報︰“殿下,倭寇從西側突圍,被打退了,但……跑了一個。”
“意料之中。”朱雄英放下茶盞,目光深邃,“不跑出一個,咱們怎麼知道這背後的魚究竟是誰,你說是不是啊,蔣指揮使!”
蔣 剛從西側密林巡查回來,見朱雄英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小九九,連忙躬身︰“果然什麼都瞞不過殿下!若非卑職有意網開一面,憑神機營的火力,那倭寇插翅也難飛。” 他這話拍得恰到好處,既捧了朱雄英的目光犀利,又沒顯得刻意。
見朱雄英唇角微揚,蔣 才繼續說道︰“殿下放心,這種盯梢的活計,咱錦衣衛最是拿手。” 他湊近兩步,聲音壓得更低,“早在西側密林布防時,屬下就留了個心眼,特意讓一組弟兄換上便服,藏在密林外圍。那倭寇剛跑出百步,就被他們盯上了。那組人已經跟上去了。”
朱雄英挑眉︰“這組人可靠?”
“殿下放心,絕對可靠!” 蔣 語氣篤定,“領頭的是跟了屬下很多年的的老人,最擅長隱匿追蹤,哪怕對方刻意繞路、毀去蹤跡,也能從草葉倒伏的方向、泥土踩踏的深淺里看出端倪。那倭寇就算插翅飛,也甩不掉他們。”
他頓了頓,補充道︰“屬下已傳令,只遠遠跟著,絕不驚動。不管他是去什麼地方,都一五一十記下來。等摸清他跟誰接頭,咱們再一鍋端。”
朱雄英這才滿意地點頭道︰“嗯,不錯,不錯,你辦事,孤自然放心。” 他望向崖頂緊閉的山洞,“不過這伙倭寇剛劫掠了松嶴村,糧水充足,估摸著是打算固守待援。”
蔣 應道︰“正是!他們據守鷹嘴崖,又有糧秣,短時間內確實難以強攻。不過屬下已讓神機營的弟兄們加強警戒,日夜輪班監視,只要他們敢露頭,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正說著,一名神機營士卒匆匆跑來,單膝跪地︰“殿下,蔣指揮,崖頂的倭寇在洞口豎起了木盾!”
蔣 冷笑一聲︰“果然是打算負隅頑抗。”
朱雄英望著崖頂晃動的人影,指尖有節奏地敲擊著膝蓋︰“傳令下去,不許主動進攻,輪換班在下面看著他們就行,繼續耗著。咱們的人不是去搬金吾衛了嘛,等金吾衛道了,咱們就有足夠的兵力吃掉他們。如果那逃出去的倭寇引來援兵,咱們就一並收拾。” 他眼中閃過寒光,“大明境內,來多少干掉多少……”
山風掠過崖壁,吹得姨媽旗獵獵作響。
倭寇在洞口忙碌的身影被陽光拉得很長,他們加固工事、搬運箭矢,顯然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而朱雄英卻命人在山下支起帳篷,架起鐵鍋,炊煙裊裊升起,與崖頂的緊張氣氛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