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秋九月二十八日……
天還未亮,應天府就被忙碌的氣息籠罩。
皇宮內外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莊重而喜慶的氛圍。
今日,是朱元璋為皇太孫朱雄英舉行正式冊封典禮的日子,這意味著朱雄英正式成為大明儲君,承載著王朝未來的傳承與希望。
破曉時分,禮部官員們已在奉天殿外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仔細檢查著每一處布置,從大殿前雕龍玉柱上懸掛的紅綢,到殿內擺放的各種禮器,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
身著華服的宮女太監們穿梭其中,端著各種物品,腳步匆匆卻又小心翼翼。朱雄英早早地被小菊喚醒,今日的他,心情既緊張又興奮。然後就是小菊那痛並快樂波濤洶涌的伺候,他穿上了那件特制的皇太孫服飾。
服飾以明黃色為主色調,上面繡滿精致的金龍圖案,每一針每一線都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尊貴。
頭戴的金冠上,瓖嵌著璀璨的寶石,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同一時刻,朱元璋在乾清宮內整理著裝。
他身著龍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欣慰與期待。
他異常高興,今日的冊封典禮,對于朱雄英、對于大明王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巳時,吉時已到。隨著一聲悠長的鐘鳴,冊封典禮正式開始。
朱雄英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向奉天殿。
此時,奉天殿外廣場上,文武百官整齊排列,身著朝服,神色莊重。
他們按照官職大小,從一品大員到九品小吏,依次站定,形成一片肅穆的朝服之海。
當朱雄英走過時,他們紛紛向朱雄英行注目禮,眼神中滿是敬畏與期待。踏入奉天殿,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龍椅上方高懸“正大光明”匾額,四周的金龍雕飾在燭光下栩栩如生。
朱雄英穩步走到大殿中央,先是轉身面向太廟的方向,雙膝跪地,雙手伏地,行三跪九叩之禮。
每一跪,都伴隨著莊重的音樂節奏,每一次叩首,都飽含著對列祖列宗的敬重。
他的動作規範而流暢,展現出皇家子弟的風範。
行完禮後,他起身,整理了一下服飾,再次轉身,面向朱元璋。
隨後,朱雄英對著朱元璋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他跪地時,身體筆直,雙手交疊放在身前,額頭輕觸地面。
每一次起身和下拜,都伴隨著司禮太監拉長的唱喏聲,聲音在大殿內回蕩,更增添了典禮的莊重感。
緊接著,司禮太監高聲唱喏︰“請皇太孫受印璽!”只見兩名宮女,手捧朱漆托盤,上面分別放置著象征儲君身份的玉印和金冊。玉印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印紐為盤龍造型,龍身矯健,龍楮炯炯有神。金冊則用純金打造,上面刻滿了冊封的詔書內容,字跡工整,金光閃耀。
禮部尚書雙手接過托盤,邁著沉穩的步伐,向前幾步,將印璽和金冊鄭重地遞到朱雄英手中。朱雄英雙手接過,微微低頭,以示敬重。此時,大殿內響起了莊重的雅樂,樂聲悠揚,回蕩在整個奉天殿。雅樂由編鐘、編磬、琴、瑟等多種樂器合奏而成,曲調平和而莊重,仿佛在訴說著大明王朝的輝煌歷史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待雅樂稍歇,朱元璋神色莊重,目光如炬,掃視全場,聲音洪亮而堅定地開始講話︰“今日,咱高興,自朕登基以來,歷經無數艱難險阻,才開創了如今這大明江山。從推翻暴元,到平定四方,每一步都飽含著無數將士的熱血與百姓的期盼。朕夙興夜寐,只為讓這天下蒼生能過上安穩日子,讓我大明繁榮昌盛。如今,看到咱大孫成長起來,朕滿心欣慰。他自幼聰慧,心懷天下,實乃我大明之幸。”
“雄英,今日你受封皇太孫,這不僅是無上的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你要時刻牢記,為君者,當以民為本。百姓乃國家之根基,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我大明才能長治久安。你要勤勉好學,廣納賢才,繼承和發揚我大明的基業。”
“諸位大臣、藩王,日後也要盡心輔佐皇太孫。你們要像輔佐朕一樣,毫無保留地給予他支持與幫助。”
緊接著,朱元璋臉上露出笑意,高聲說道︰“此前,朕已昭告天下,為皇太孫選定魏國公徐達之女徐妙錦為良配。今日,經過欽天監擇選良辰吉日,皇太孫與徐妙錦的大婚定在明年春三月十八。屆時,朕要讓整個大明都為這喜事歡慶!”
這話一出口,大殿內瞬間沸騰起來。
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這日子選得好啊,陽春三月,正是萬物復甦、喜慶祥和之時。”一位年輕的官員興奮地說道。
藩王們也紛紛上前道賀。燕王朱棣笑著對朱雄英說︰“恭喜太孫,雙喜臨門,如此良辰美景,又有佳人相伴,實乃人生幸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