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巳時……
陽光透過雲層,暖暖地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奉天殿內燈火依舊通明,與窗外的日光相互映襯。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在大殿兩側,神色莊重。
朱雄英端坐在專屬的儲君座位上,起初還帶著幾分慵懶,身子微微後仰,一只手隨意地搭在扶手上,眼神時不時在殿內游走,透著幾分漫不經心,引得一些大臣暗自搖頭。
朱元璋神色威嚴,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緩緩開口︰“諸位愛卿,今日早朝,朕要與大家商議一件關乎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 —— 削藩。”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朱元璋接著神色凝重地說道︰“自朕分封藩王以來,本意是讓他們拱衛皇室,保我大明江山穩固。然而如今,藩王郡王數量日益增多,已成為諸多問題的根源。隨著時間推移,皇室宗親繁衍,藩王郡王的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僅在洪武二十多年間,藩王數量便增長了數倍。”
“在經濟上,藩王開支激增,短短二十年,支出竟翻了兩番。新增的藩王郡王都需大量的土地、俸祿供養。以湖廣地區為例,當地藩王數量增多後,不僅坐擁大量肥沃土地,還肆意征收各種名目的賦稅,導致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大量農民因無法承受沉重稅賦而背井離鄉,原本富饒的農田大片荒蕪。這不僅使得朝廷從該地獲取的賦稅銳減,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動蕩。藩王數量增多,朝廷財政用于供養他們的支出也水漲船高,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
“在地方治理上,藩王肆意干預地方司法。蜀地藩王曾為搶奪民間田產,私自扣押地方官員,逼迫其篡改田產文書,致使當地司法秩序混亂,百姓告狀無門,對朝廷的信任大打折扣。藩王還憑借特權,壟斷地方商業,如在江南地區,藩王把控著絲綢、茶葉等重要貿易,擠壓普通商賈的生存空間,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而隨著藩王郡王數量的增加,這種亂象愈發嚴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現藩王濫用權力的情況,地方治理變得愈發艱難。”
“從朝廷政令推行來看,藩王時常對朝廷政策陽奉陰違。朝廷推行新的水利修繕政策,要求各地藩王協助出資出力,部分藩王卻以各種借口推脫,導致水利工程進度緩慢,許多地方農田因得不到及時灌溉而歉收。長此以往,朝廷權威受損,政令難以有效施行。藩王數量的膨脹,使得朝廷在下達政令時,需要協調的利益關系愈發復雜,藩王們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政令的執行態度不一,嚴重影響了朝廷政策的落實。”
新任戶部尚書夏元吉上前一步,心中有些忐忑,畢竟秦王、晉王就在現場。
他深吸一口氣,神色凝重,拱手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掌管戶部,對財政數字極為敏感。經臣仔細核算,如今藩王的開支已然是朝廷財政的一大重負。若不削藩,按照如今的增長趨勢,不過百年,朝廷一年所有的稅收都將不夠供養藩王,後果不堪設想。”
話一出口,他微微抬眼,悄悄觀察著秦王和晉王的臉色,心中默默祈禱不要因此得罪藩王。
大臣們听聞,紛紛露出震驚之色,朝堂上的議論聲愈發嘈雜。朱元璋頓了頓,目光堅定地說︰“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推行削藩之策。具體而言,藩王的嫡長子繼承爵位時,三代之內仍為親王,超過三代則降為郡王,再往後其嫡長子依次降為鎮國將軍等。而庶子則直接降級,不再享受原本較高等級的待遇。隨著爵位的降低,其對應的封地規模、俸祿數額、府邸規格等一應享受的權限也相應降低。如此一來,藩王的勢力會逐步得到削弱,朝廷的財政壓力也能得到緩解。”
這時,兵部尚書齊泰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聖明,削藩之事確實刻不容緩。
然而,臣有一事擔憂。秦、晉、燕王地處邊境,肩負著抵御外敵的重任。如今若貿然削藩,萬一外敵入侵,藩王實力不足,該如何應對?”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微微皺眉,神色凝重。他深知齊泰所言有理,削藩雖好,但不能危及邊境的安全。
就在眾人都在思考之際,朱雄英像是突然換了個人,瞬間坐直身子,收起了那副吊兒郎當的神態,神色變得異常嚴肅認真。他從座位上站起,步伐沉穩地走到大殿中央,向朱元璋行禮後,說道︰“爺爺,孫兒有個好方法,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眼中露出鼓勵的神色︰“雄英,你但說無妨。”
朱雄英挺直腰桿,朗聲道︰“孫兒提議,在濟南和開封各常備五萬兩白銀,糧草若干。平日里,若無戰事,這些錢糧不得動用。一旦秦王和晉王之地有戰事發生,可直接從開封調集錢糧;若燕王處有戰事,可從濟南調集。如此一來,既能保證藩王在抵御外敵時有充足的物資支持,又能推進削藩之策的實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雄英在心里說道︰“爺爺,你這大棒下去了,我這甜棗給了。壞人你來做,好人我來。”
听到朱雄英這番話,晉王朱�心中猛地一震,眼中滿是感動與感激。他心想︰“這孩子,平日里看著沒個正形,關鍵時候竟如此靠譜,還能為我們這些藩王考慮周全,真是有心了。”
燕王朱棣也在心中暗自感嘆︰“雄英這孩子,聰慧過人,年紀輕輕便能想出如此周全之策,不僅化解了削藩的難題,還保障了邊境安危,日後必然是一代明君啊!以前的我,是不是想得有點太多了……”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點頭稱贊,朝堂上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皇太孫此計甚妙啊!”
“是啊,這樣既能削減藩王開支,又能保障邊境安全,一舉兩得。”
朱元璋听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雄英,你這主意確實不錯。如此一來,朕的削藩之策便無後顧之憂了。”
然後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麼,瞬間一臉黑線……
朱雄英謙遜地說道︰“孫兒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能為爺爺分憂,為大明江山社稷出一份力,是孫兒的榮幸。”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心中滿是感慨︰“這兔崽子,坑起爺爺真是毫不手軟啊,但是我好像還是很開心。”
朱元璋也知道,朱雄英年紀雖小,但聰慧過人,心懷天下,日後必能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
隨後,朱元璋又與大臣們商議了削藩的具體細節,如削減哪些藩王的封地、如何安置被削減的藩王等。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削藩的方案。早朝結束後,大臣們陸續離開奉天殿。
朱雄英望著大臣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削藩之策已經確定,實施起來以洪武大帝的手段,必然不是問題。
回到東宮後,朱雄英並沒有休息,而是繼續查閱各地的民生資料,為即將到來的稅務改革做著準備。
朱雄英知道,稅務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喜歡朱雄英︰爺爺,我真的不想當皇帝請大家收藏︰()朱雄英︰爺爺,我真的不想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