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經濟不及前宋,人口也沒宋朝人口多。
現在大明人口七千多萬,而前宋人口最多時有萬萬之多(一億兩千多萬!)
京城的商品通過陸路、水路,已經運輸到大明各處售賣。
還好朝廷有調控。
京城運出去的商品比當地生產的商品價格要高上一兩成。
要不,本地的作坊一定會被京城的商品給沖垮!
即便這樣,各地的作坊都哀嚎一遍。
面對京城的沖擊,這些商賈不得不進行變革。
要麼整合上下游,生產銷售一條龍;要麼改變工藝,學習京城同行業的模式。
大明的工業革命也算是以這種方式開啟了。
“至于山東。”
朱標看了看山東布政使韓宋文︰“山東開啟工業的同時,今年重心是在山東各地修建一百所新學學堂。”
“京城的新學,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
朱標沒管那些臉色微變的文臣,自顧自道︰“山東歷史悠長,文化氣息濃郁,最適合建學校,教授孩童新學。”
“孤先給各位透個底。”
朱標停頓了一下,把所有人目光吸引過來後,才道︰“再過幾年,從京城新學學堂畢業的學子,一定會成為各大作坊工廠爭搶的人才。”
“畢竟新學教授的知識,全都能應用到工廠中去。”
“讓山東開設新學學堂,也是為了給百姓子嗣謀取一份生計。”
朱標沒說,未來朝廷錄取人才,也會從新學里面選去。
畢竟,只會四書五經,儒家學問的儒生,讓他出任地方當父母官,其他什麼都不懂,還怎麼指導百姓?
外行指導內行……
大明戰神就是這麼來的!
一個太監忽悠一個從未打過仗的皇帝,親率五十萬大軍,被兩萬瓦剌騎兵打敗!
就是五十萬頭豬,踩都能把兩萬騎兵給踩死!
朱標還記得老朱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氣得把御書房案牘上所有東西都摔得稀爛!
恨不得把老四叫進宮,劈他兩刀!
太子沒提科舉,沒說把儒家學堂取締、改革什麼的,也沒表示以後不重視儒學。
並且連借口都找好了。
為百姓子嗣謀取生計。
都是為了百姓好。
誰敢跳出來阻攔?
陛下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亂砍人腦袋了!
見下方沒人出言反對,朱標微微點頭︰“至于六部……”
“戶部今年要以推廣那些新農作物為主,並且配合農院,把種植技術,種植方面的知識宣傳出去。”
“兵部,今年任務一是繼續擴建新軍,二是訓練新軍,三是做好邊防軍隊交接工作,安四安撫好老兵。”
“工部的話,監督好水泥路的修建,鼓勵民間發明,完善專利獎勵制度。”
“刑部……,今年主要任務,協助廣州府跟山東建設經濟特區,完善律法。”
“吏部,清查官吏,要讓大明官場沒有一個貪官污吏!”
“禮部今年也不輕松,首先是大明以外的租界要盯好了,千萬不要出亂子,其次管理好出口貿易,協助戶部把關稅,朝廷在民間工廠份額清算清楚。”
“諸位大人,還有不有什麼補充的?”
見眾人沉默不語,朱標咽了下口水,剛想說今日朝會就開到這里,忽然想起一事︰“對了,吏部盡快選出任職官員,補充倭奴、交趾、還有緬甸,這三個地方官員空缺。”
“人不夠,就從國子監里面挑。”
吏部尚書,連忙應承下來。
朱標看向老朱,點了點頭。
老朱這才開口道︰“今日朝會開到這就行了,剛才被點名的武將留下,其余人該干嘛干嘛去!”
吳吉祥上前一步唱喏道︰“退朝!”
……
看著大殿留下的人,老朱語氣溫和了下來︰“叫諸位愛卿留下,是關于那些武器的分配。”
眾人聞言,頓時來了精神。
陛下說的“那些武器”,自然不是大明擁有的常規武器,而是在皇宮馬場見過的那些大殺器!
方才陛下調兵遣將。
每支隊伍配備的兵量都不多。
比如湯和他們。
他們要搞殘元,陛下就只給了五萬兵力。
要知道去年大明把殘元追得到處跑,但殘元的兵力沒損失多少,隨隨便便能拉出二十萬大軍來。
又比如藍玉他們。
他們看似要集結十五萬大軍,但是他們面對是一個跟大明差不多大強大國家。
十五萬人去攻打天竺,根本就不夠看。
陛下是馬上皇帝,打過的仗多不勝數,他這樣安排,自有用意。
所以,剛才大家沒有出聲詢問。
現在,這答案不就來了嗎?
“陛下,我這邊是滅國之戰,這武器可不能少!”
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藍玉。
相較于其他人,他跟沐英兩個,對這些槍支火炮的認知,比其他人深的多。
並且,陛下弄回來的好東西,可不僅僅只有槍支彈藥。
那什麼裝甲車、百噸王、八嘎車等,同樣是不可缺少的軍備。
至于武裝直升機,藍玉不敢奢望,那是陛下用來鎮守京城的。
朱𩅛雪P值薌 茨睦 夠崆 椋 切┐ 鞅糾淳兔歡嗌 蛞煥系 宋髡鰲 狽Х醬缶 悄米諾督HЖ鬮饔頡く羅 呃觶 br />
“父皇,那西域跟吐蕃跟北元一樣,都是馬上民族,咱們大明人馬過去,戰力立減三分,沒有槍炮,追不上他們啊!”
“父皇,高麗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啊,並且你只給了三萬人馬,槍械少了,打不過啊!”
“父皇……”
老朱瞪了朱𩅛陬@艘謊郟 遼 潰骸罷Φ模 揮姓廡┐ 鰨 竺韉氖勘 痛蠆渙甦蹋俊 br />
“沒有這些槍支,大明的士兵就成了軟腳蝦?”
“沒出息的東西!”
“看看你們的樣子,哪里像個出征的將軍!”
三人被老朱罵了幾句,只得低頭不語。
老朱沉思了片刻,開口︰“這樣,殘元這邊取兩成新武器,攻打天竺取五成新武器,西域跟吐蕃取兩成,剩下一成,給高麗。”
“至于大明境內,就用燧發槍。”
對于這樣的安排,老朱也沒辦法。
本來以為在後世買的軍火夠用了。
結果這一安排下來,才知道根本不夠。
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