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公司掀起的反貪風暴,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最終席卷至皇家一號公司。
作為依托皇家背景崛起的商業巨頭,皇家一號成立五年多來,憑借皇家御釀、中華香煙等王牌產品風靡大清,門店從京城輻射至各地,經歷了一段迅猛的“蠻荒擴張”期——為搶佔市場,各地門店快速鋪開,管理體系卻未能同步跟上,腐敗的陰影便在這擴張的縫隙中悄然滋生。
按照皇家一號總部規定,所有門店必須嚴格按官方指導價銷售,但皇家御釀珍藏版1000銀元一瓶)、紅木盒中華香煙500銀元一條)產量有限,常年供不應求,成為有心人牟利的工具。
京城一家皇家一號門店後巷,糧商王老板偷偷拽住店長張貴。
“老張,那紅木盒香煙,您看能不能給我勻十條?我愛子下月辦喜事,用這個撐場面才夠氣派。”
張貴往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王老板,這你就不懂規矩了。現在店里排著隊呢,按規矩得等下個月。”
王老板趕緊塞過去一個沉甸甸的布包︰“這里面是一百兩,您先拿著。我也不為難您,就按官方價500銀元一條算,只求您優先給我留著,讓我這面子上過得去。”
張貴掂了掂布包,嘴角一撇︰“看在咱們老交情的份上,我給你通融一回。
明兒一早你來後門取,可別聲張。”
類似的灰色交易在各地門店屢見不鮮,不少商人或官員靠著這樣的打點,獲得優先購買權,按官方指導價拿到貨物後,轉頭便在黑市加價出售——皇家御釀珍藏版多賣到兩三千銀元,紅木盒中華香煙則漲到七八百銀元。
普通百姓即便願意按指導價購買,也常因“缺貨”空手而歸,倒賣者靠著行賄換來的優先拿貨權悄悄牟利,這種鑽供需空子的操作,成了行業里半公開的秘密,既讓皇家企業的定價規則打了折扣,也讓“皇家招牌”蒙上了一層灰。
“必須剎住這股歪風!”總經理盧繼光在高層會議上沉聲道,“皇家招牌容不得半點抹黑,銷售公平得守住!”
隨後一場場整肅運動有條不紊地鋪開,審計人員帶著賬冊扎進各地門店,從提貨順序與客戶背景的關聯中找貓膩,在行賄記錄與銷售數據的比對里揪線索。
短短半個月,三十多名店長,兩百多職員涉嫌收受賄賂被查實,從收受“插隊費”的櫃員到批量倒賣配額的店長,無一例外被移交反貪局。
被帶走時,張貴還在嘟囔︰“我不過是按指導價賣貨,多收點‘辛苦錢’怎麼了?”
執法人員嚴肅道︰“規矩就是規矩,破壞了就得擔責。”
風暴很快蔓延至下屬子公司。中華火炮公司里,有人靠關系塞進車間當“掛名工”,中華銀行的信貸員,把低息貸款偷偷批給“關系戶”,中華水泥公司的采購主管,勾結供應商虛報價格……。
在皇家一號總公司的指導下,各公司成立專項小組,對照賬本逐筆核查,雖未掀起驚天波瀾,卻也清出了不少沉痾。
“這批煤炭的報價比市價高了三成,得查清楚。”中華火炮公司的審計會上,調查組拿著單據認真追問,一步步揪出了內外勾結的環節。
整肅過後,不僅涉案人員受到懲處,“靠關系進企業”“靠行賄搶資源”的風氣也明顯收斂。
曾有人托內務府的親戚給中華交通銀行遞條子,想給佷子謀個職位,卻被人事部負責人婉拒。
“現在進人得按流程來,筆試面試一樣不能少,實在通融不了。”
這場反貪風暴,雖未徹底根除所有問題,卻讓皇家御釀、紅木盒香煙的黑市價格回落了不少,普通百姓按官方指導價買到現貨的概率大了許多。
正如盧繼光在內部通報中所說︰“整治不是為了掀翻什麼,而是讓規矩立起來——皇家公司的根基,從來都在‘規矩’二字上。”
……
1744年三月初,春風拂過乾清宮的金頂,檐角的風鈴在風中輕響。
工部尚書周明遠捧著厚厚的奏疏,在朝會上躬身啟奏。
“近年工商繁茂,南北通市往來如織,然各地度量衡差異日顯——一匹布,江南稱三丈,塞北量出四丈。
一擔糧,甦杭算一百五十斤,陝甘卻按兩百斤計。
商家對賬如拆謎,百姓買貨常遇‘短尺少秤’,長此以往,恐礙工商發展。”
這番話正合弘歷心意,早在開年的御前會議上,他便對周明遠交代。
“度量衡是商事根基,亂了規矩,就像御釀缺了酒曲——再好的生意也得變味。
今年務必拿出新標,要簡單明了,讓百姓商戶一看就懂。”
此刻,周明遠展開新制的量具,躬身奏道。
“臣等參照天地常數,定下新制。
長度以‘米’為基,取百名身高五尺九寸士兵自然跨步均值為一米,衍生毫米、厘米、分米十進制遞進,五百米為‘里’,兩里為‘公里’,一丈十尺,三尺為一米,一尺十寸。
面積以‘平方公里’為計,一平方公里合一百公頃,一公頃為一萬平方米。民間常用的‘一畝’合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十分為一畝,十厘為一分,新舊計量皆可對應。
重量以‘千克’為綱,一立方米純水重為‘噸’,一千克即其千分之一合民間兩斤),衍生克、毫克,與斤兩錢分適配。
容量以升、毫升計,一升合一千克純水體積,千毫升為升,立方米與升對應,十升為一斗。
時間以‘秒’為基,六十秒一分、十五分鐘為一刻,六十分一時、二十四時一日,七日一周、三月一季、十二月一年,與農時營生相合……”
話音未落,監察御史趙啟銘已按捺不住,手持笏板快步出列,語氣急切。
“皇上,此法萬萬不可!尺、斗、斤沿用千年,乃是祖宗傳下的商事根本。
如今棄舊圖新,改用‘米’‘千克’這些聞所未聞的名目,百姓如何能懂?商戶算賬都要捧著換算表,豈不是添亂?”
資深御史吳尊義緊隨其後,語氣更為懇切。
“皇上,老臣在地方巡查時見慣了市井營生,賣菜的農婦認‘斤兩’,布莊的掌櫃論‘尺寸’,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慣。
一步算一米,一升定兩斤,硬要改弦更張,恐讓百姓覺得朝廷不顧民間疾苦啊!”
頭發花白的御史梁國治顫巍巍出列,指著新制量具嘆道。
“老臣掌管過稅賦文書,知曉各地度量雖有差異,卻自有約定俗成的換算之法。
如今定‘五百米為里’‘一升合千毫升’,看似精準,實則把簡單事弄復雜了——萬一基層官吏借機苛責商戶‘校準不力’,豈不成了新的貪腐由頭?”
幾位言官紛紛附和,殿內一時響起低低的議論聲,都在憂心新制會顛覆傳統、擾動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