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擲地有聲地拋出“黃皮膚黑頭發即為華人,滿漢回蒙藏同屬炎黃子孫”的論斷,語驚四座。
在此之前,族群間的隔閡與偏見根深蒂固︰漢人秉持“華夷之辨”,以儒家禮教為標尺,將剃發易服的滿人、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崇信喇嘛教的藏人、遵循伊斯蘭習俗的回人皆視作未開化的蠻夷。
滿人以“旗民有別”自居,八旗子弟自恃龍興之地的勛貴血脈,將其他族群視為治下子民。
土謝圖汗部的察琿多爾濟、車臣汗部的巴布、札薩克圖汗部的旺舒克等蒙古王公,骨子里仍保留著對農耕民族的輕慢——他們世代以馬背為家,沿襲著草原“幼子守灶”的傳統,追憶著成吉思汗時期將漢人列為“南人”的舊例,即便清朝時與皇室頻繁聯姻,仍在私下聚會時嘲笑漢人的“文弱”。
賽音諾顏部的策稜、漠南科爾沁部的阿喇布坦雖與清廷關系親厚,卻也在听到這番言論時微微皺眉。
策稜戰功赫赫,曾在額爾德尼昭之戰大破準噶爾部,自認是草原的守護者,阿喇布坦因滿蒙聯姻成為皇親,此刻卻擔憂“華人”的概念會沖淡蒙古部落的獨特性。
藏人世代信奉藏傳佛教,以雪域高原的獨特文化為傲,自認為教法傳承神聖獨立。
回人恪守《古蘭經》教義,清真寺宣禮聲與中原廟宇鐘聲截然不同,因商貿習俗差異,與其他族群常生齟齬。
這般根深蒂固的族群壁壘,使得“同屬一脈”的論調在歷朝歷代從未有過立足之地。
盡管這一標準基于外貌特征存在某種依據,但現場眾人大多難以認同。
漢人官員暗捏朝珠,腹誹“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古訓。
察琿多爾濟目光陰沉地轉動著腕間的銀質圖騰手鐲,想起先祖橫掃中原的榮光。
西藏郡王頗羅鼐捻動佛珠,疑慮這是否意在消解政教合一的傳統。
藩屬使臣則交頭接耳,擔憂自身文化會被這強勢的“華人”概念所吞噬。
礙于君臣之禮,無人敢公然反駁,只是神色冷漠,從蒙古王公到藩屬使臣,皆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無聲地表達著對這一定論的質疑與不屑。
見現場鴉雀無聲,蒙古王公們面色陰沉,藩屬使臣交頭接耳間滿是質疑,理藩院尚書來保立刻趨步而出,拱手朗聲道。
\"諸位可莫要糊涂!昔日準噶爾部噶爾丹野心勃勃,鐵騎踏破喀爾喀草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若不是聖祖皇帝三征噶爾丹,世宗皇帝又在和通泊、額爾德尼昭痛擊叛軍,你們的牧場早成焦土!
如今準噶爾雖退守天山,但朝廷大軍陳兵阿爾泰山,這才保得蒙古諸部歲歲安寧!\"
\"再說雪域西藏,自唐宋以來,中原皆視其為化外之地,稱吐蕃為"西戎"。元朝雖將其納入版圖,政令卻難通達。
明朝也不過行羈縻之策,直至我大清,先帝冊封達賴、班禪,委派駐藏大臣,才真正將雪域高原納入治下!\"
來保掃視全場,\"至于南洋藩屬,荷蘭、西班牙的堅船利炮虎視眈眈,若不是大清艦隊鎮守要沖,甦祿、琉球的宗廟社稷何在?\"
來保猛地一拍腰間代表理藩院權力的鎏金腰牌︰\"千百年來,中原視蒙古為"北狄",視西藏為"羌蠻",藩屬更不過是"向化遠人",血脈從不與中原相連。
過往你們皆是化外蠻夷,如今皇上卻要將爾等認作炎黃子孫,這是何等的恩德!\"
內閣首輔張廷玉亦整冠出列,高聲喝道︰\"自商周以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華夷之辨深入人心。
漢修長城御匈奴,唐築烽燧防吐蕃,哪朝哪代不是將邊地視作外邦?
即便蒙古在元朝入主中原,朝廷典籍仍稱其為"腥羶之族",西藏喇嘛教與中原禮教大相徑庭,向來被視為異端。\"
\"今上卻以"黃皮膚黑頭發"為證,將滿漢回蒙藏、乃至藩屬諸邦,皆認作同胞。
這不僅是破祖宗"華夷之辨"的舊例,更是要讓你們的子孫後代,堂堂正正地載入史冊!
要知道,若沒有朝廷大軍壓制準噶爾,你們的牛羊、妻小,此刻還在敵寇的鐵蹄下哀鳴!\"
這番話如重錘擊在眾人心頭。
蒙古王公想起清廷歷代和親聯姻、減免稅賦的恩典,更記起朝廷大軍在邊境抵御準噶爾的赫赫戰功。
西藏郡王憶及駐藏大臣帶來的中原物什與律法規制,藩屬使臣更是清楚,若無大清艦隊威懾南洋,自己的國土早被他國吞並。
權衡利弊後,眾人紛紛撩袍跪地,山呼\"皇上聖明\"之聲此起彼伏,\"感謝皇上認可我族血脈\"的謝恩聲中,雖仍暗藏不甘,卻也多了幾分對浩蕩皇恩的敬畏。
弘歷垂眸凝視階下叩拜的身影,眼底泛起冷冽的光。
歷代帝王雖以武力拓土,卻難消弭族群間根深蒂固的隔閡。
此番以\"炎黃同脈\"重新定義\"華人\",實則是將千年\"華夷之辨\"的思想利器,巧妙轉化為鞏固統治的新枷鎖。
這一論斷的高明之處,在于既保留了中原文明的核心話語權,又打破了傳統血緣與地域的限制,將滿蒙回藏乃至藩屬皆納入\"炎黃後裔\"的範疇。
如此一來,朝廷既可借\"大義名分\"將任何質疑者斥為\"背叛祖宗\",又能用思想教化消解邊疆部族的反抗意識。
思想為矛,刺破舊有族群壁壘;武力為盾,震懾潛在的不臣之心。兩者相輔相成,恰似太極陰陽,剛柔並濟。
更絕妙的是,弘歷以簡單直觀的\"黃皮膚黑頭發\"為表象標準,看似降低了\"華人\"的準入門檻,實則將復雜的文化認同簡化為便于掌控的符號。
當蒙古王公們為血脈歸屬猶豫時,當藩屬使臣們權衡利弊時,大清皇帝的權威早已借由這一新的思想體系悄然滲透。
\"眾卿平身。\"弘歷抬手虛扶,袖中龍紋若隱若現。
弘歷負手而立,聲如洪鐘響徹丹墀︰\"朕今日所言,絕非一時之興!
自即刻起,凡我大清轄內,滿漢蒙回藏及藩屬子民,只要遵我律法、守我綱常,便可暢行九州,再無地界之限!\"
弘歷目光掃過神色各異的眾人,抬手虛畫方圓,\"甦祿商賈可縱馬蒙古草原,琉球學子能踏足雪域高原,蒙古兒郎可南下中原,西藏牧民亦可東入江南,便是南洋諸島風光,也盡可領略!\"
\"更不必說通婚之俗!\"弘歷加重語氣。
\"滿漢通婚已開先例,往後蒙回藏與各藩屬子民,皆可互通婚嫁。
血脈交融之日,便是真正的天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