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116章 多子多福,遷民報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涼拌日月 本章︰第116章 多子多福,遷民報國

    登州知府胡建偉返回府衙沒幾日,便于衙門前設起"新政宣講台",黃綢橫幅書"多子多福,遷民報國"八大金字。

    同知攜各縣知縣、鄉約、士紳分立兩側,知府胡建偉手搖鎏金折扇朗聲道︰"皇上垂恩!凡生育三子且孩童過三歲,賜"模範家庭"匾,紅綢懸門一年,官倉賑米優先領!"

    揚手展開誥命卷軸,"五子者賜"光榮家庭"匾,田稅減半!十子者更不得了——"卷軸嘩啦展開丈余,"賜"英雄家庭"鎏金匾,免除田賦!無論男女,一概算數!"

    台下有人喊︰"大房小妾共三子,算模範家庭嗎?"

    胡建偉笑著搖頭︰"須得正妻所出!小妾生的不算數!"

    話音未落,鼓樂聲驟起。

    四個衙役抬著"模範家庭"匾額走近,胡建偉親手將首塊匾額授予菜市場賣菜的張老漢——其妻三年連生三子,此刻三個虎頭虎腦的幼兒正在台下拽著紅綢奔跑,最小的孩子被紅綢絆倒,惹得圍觀百姓哈哈大笑。

    "下一位,"光榮家庭"得主!"胡建偉高聲宣布。

    綢緞莊富商王老板領著五子女上台,最小的女兒害羞地躲在兄長身後,手里攥著一只布老虎。

    王老爺捋著胡須得意道︰"拙荊嫁我五年,連生五胎,如今膝下三男兩女,全是嫡出!"

    胡建偉拍著他肩膀大笑︰"王夫人賢良淑德,當得起這匾!"

    台下百姓紛紛探頭,只見王夫人微微頷首。

    最轟動的當屬"英雄家庭"授匾。

    士紳李員外帶著十子女登場,長子已及弱冠,身著青衫儒雅挺拔,ど女尚在襁褓,被乳娘抱在懷中咿呀學語。

    胡建偉捧著鎏金匾深施一禮︰"李公十子皆出正妻,教子有方,真乃當朝典範!"

    人群驚嘆聲此起彼伏,見長子與ど女眉眼相似,皆信其為同胞所出。

    有婦人拽著丈夫衣角低語︰"咱也努努力,生五子免除一半田賦,生夠十子......”

    胡建偉看現場百姓氣氛熱烈,揮袖指向輿圖︰"安南、朝鮮、關外有皇上御賜的十畝良田,耕牛農具全由官發!先到先得——"

    又命衙役捧出米袋,"即日起報名遷民,每戶可領一斤官米!"

    人群卻靜得詭異——張老漢攥著幼兒的手往後縮,觸到孩子腰間突起的骨頭,眼眶發酸,卻仍搖頭不往前。

    待百姓散去,胡建偉將《遷民名額分攤表》摔在知縣們面前,"每縣按戶籍抽一成!各縣流民冊上的人,七日內全部登船!漏一戶,嚴懲不貸!”

    幕僚附耳︰“只要停了施粥,流民自會求遷。”

    胡建偉冷笑,當即下令︰“明日起,府縣義倉一律停賑!”

    "此舉恐引民變......"一些知縣擔憂。

    胡建偉擺手︰"命警察局維持秩序,抗命者直接拘捕遷走!"

    三日後,棲霞縣義倉前。

    "為何停賑?我們要餓死了!"人群中有人高喊。

    地痞劉三帶頭砸門,卻被埋伏的警察當場按倒。

    胡建偉站在轎中冷眼看著,對身旁棲霞知縣道︰"把他充作"自願遷民"頭名,押去安南屯田。"

    深夜,衙署傳來密報︰"大人,停賑三日,流民遷民登記破萬。"

    胡建偉指尖摩挲著茶盞,目光掃過案頭猩紅的《遷民指標進度表》,松了松緊繃的官服玉帶,嘴角微揚——至少上頭交代的差事能有著落了。

    窗外,"多子多福"的橫幅在夜風中獵獵作響,胡建偉忽然想起白日里李員外家十子女登場時的轟動,目光落在自家四子的名錄上。

    雖有兩男兩女,但若能讓夫人再添幾子...念及此,他推開窗喚來小廝︰"明日去同仁堂取些鹿胎膏,就說本官要為夫人調理身子。”

    幾日後,山東巡撫吳守禮立于黃縣港望海樓,俯瞰著港口內螻蟻般攢動的遷民。

    黃綢大旗"遷民報國,盛世開疆"下,各州府百姓攜老扶幼而來——有的眼里閃著憧憬,攥著"賜田十畝"的傳單。

    有的縮在隊伍末尾,被衙役的水火棍戳得踉蹌。

    "爹,安南真有白米飯吃?"臨清少年王柱指著輿圖上的稻田問。

    他娘把破襖往弟弟身上緊了緊,低聲道︰"知府大人說的,還能有假?"

    商船揚起繪有“良田美宅”的彩帆時,王柱看見幾個流民被軍警押著上船,他們衣上沾著草屑,腕間還戴著乞討用的銅鈴。

    "遷民吉時已到——開船嘍!"司禮官的唱喏聲蓋過了船板下的悶響。

    海風裹著艙底的霉味撲面而來,卻混著衙役分發的"遷民喜餅"甜香。

    王柱咬了口餅,酥脆的表皮掉在衣襟上,竟嘗到隱約的蔗糖味——這比家里過年的麥餅還香甜。

    “大人,這一批人登船後,山東移民已近五萬,年底二十萬指標穩了!”同知望著千帆競發的海面,腰間玉牌隨海風輕晃。

    吳守禮盯著船頭“盛世開疆”的錦旗,指尖敲了敲望海樓的楠木欄桿︰“務必廣而告之,讓百姓知曉遷民實惠。

    各縣每報百戶遷民,便從官倉撥十石粟米賑濟鄉鄰——務必讓良民看到甜頭,莫讓新政寒了人心。”

    “大人仁厚,百姓定當踴躍響應。”同知點頭稱是。

    山東省的遷民船隊剛剛離岸,江甦徐州的"陸地遷民大營"正熱火朝天地搭建帳篷,廣東雷州的"跨海遷民誓師大會"上,百姓揮舞著"多子多福,拓土安邦"的彩旗,連襁褓里的嬰兒都戴著繡有"小墾荒者"的虎頭帽!

    海面商船鱗次櫛比,當海路運力告急,與此同時,華北平原的官道上,萬輛"遷民大車"掛著銅鈴浩蕩前行,車輪卷起的煙塵遮天蔽日。

    官府門前的"生育登記處"排成長龍,接生婆的木盆洗得 亮,產房外的報喜炮聲此起彼伏

    一位剛生完三胞胎的農婦被抬上"生育英雄"花車,她抹著汗水笑喊︰"等這幾個娃會走路,能開墾十畝良田!"

    1742年八月上旬,南京貢院的青石板路被晨露浸得發亮。

    三年一度的鄉試如期開考,考生們挾著考籃在"天開文運"牌坊下排隊,腰間的象牙號牌與竹籃上的銅鎖踫撞出細碎聲響,混著此起彼伏的咳嗽——有人夜里苦讀新學受涼,有人因緊張泛起喉疾。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116章 多子多福,遷民報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116章 多子多福,遷民報國並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