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年里,在特勤局將領保護下,馬齊帶領審計局眾人依次前往其他五大集團軍開展審計工作,發現貪腐案例數不勝數,斬首涉案軍官數百人,流放邊疆士兵數千人,軍中的貪腐之風得到了極大遏制,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早在數月前,《中華日報》便開啟科舉新教材造勢宣傳,稱新教材廣納百家之長,既有西洋數理化知識,又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從張衡借渾天儀、地動儀探索天地規律,到祖沖之運用割圓術精準計算圓周率。
從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述農耕技巧,到宋應星于《天工開物》里總結工藝技術,甚至是《永樂大典》這般集大成的文化巨著所蘊含的智慧,都被納入其中。
消息一經傳出,民間轟動,學子們既為新知識興奮,又對未來科舉變革忐忑,討論之聲不絕于耳。
1741年九月初十,中華書店正式宣告開業,這個由弘歷親自賜名,專為發售科舉新教材的書店一經成立,便備受學子們期待。
開業前一晚,全國各地中華書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月色下,學子們或裹著薄被,或倚靠著行囊,三兩成群低聲交談,擔憂與期待在人群中彌漫。
三十多歲的秀才注1)趙文站在隊伍靠前位置,身著洗得有些發白的青色長衫,眉頭緊鎖,手里那本翻舊的《論語》被他無意識地反復摩挲。
趙文身旁的同鄉孫強滿臉困倦,打著哈欠抱怨︰“這一夜可真難熬,也不知道這新教材能折騰出什麼花樣,真搞不懂朝廷為啥突然來這麼一出。”
趙文苦笑著搖頭︰“誰說不是呢,咱一心苦讀聖賢書,就盼著能在科舉里搏個功名,現在可好,朝廷搞什麼改革,加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科目。
這新教材,我看就是朝廷瞎折騰,學那些幾何、算數知識有什麼用?能幫我中舉嗎?”
孫強連連點頭,滿臉無奈︰“是啊,以前只學四書五經,雖說辛苦,可好歹心里有數。現在突然要學什麼數學、物理,時間根本不夠用,之前那麼多年的苦讀,感覺都白費了。”
趙文撇了撇嘴,一臉不屑︰“我看朝廷就是故意為難咱們。語文咱從小就學,還算熟悉,可那些數學、物理,听都沒听過,怎麼考試?”孫強也在一旁附和︰“就是,這不是折騰人嘛!”
中華書店大門緩緩打開,人群魚貫而入。
趙文連忙走進書店,隨手翻開幾本新教材,才看了幾頁,就把書重重一合,滿臉不滿地對孫強說︰“這都什麼玩意兒!語文部分還算能勉強看看,可再看這數學,這些數字、圖形,還有這物理,講的內容簡直莫名其妙。
學這些東西,對咱們有什麼用?听說還是那些留洋的學子編寫的,哼,西洋的東西,能有什麼好的!”
孫強翻閱著化學課本,皺著眉,啐了一口︰“可不是嘛,那些留洋回來的,就知道推崇西洋那一套,咱們老祖宗的學問才是正道,學這些西洋知識,簡直是舍本逐末。”
周圍不少學子紛紛點頭,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著。
一位穿著粗布衣衫的學子著急地說︰“之前只學四書五經,雖說日子清苦,可心里踏實。現在這些新科目,對我來說就是天書,這科舉改革,就是折騰咱們這些寒門學子!”
就在眾人抱怨不休時,有人發現了教材的價格,有氣無力地說︰“這書價格倒是實惠,童試階段語文、數學、科學三本教材才300文,鄉試階段八本教材合計800文,會試教材也才一銀元。”
眾人听了,只是淡淡地應了一聲,價格便宜也難消他們心頭對新教材的抵觸。
又有人翻開教材首頁,看到弘歷御筆親書的序言,有人小聲嘟囔︰“皇上旨意咱不敢違抗,可這新教材內容,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學這些西洋知識,背離了咱們讀書人的正道,往後科舉可怎麼辦喲。”眾人心里滿是糾結與無奈,既不敢違抗皇命,又實在對新教材的內容難以認同。
學子們雖滿心抱怨,但想著科舉改革已成定局,無奈之下還是咬著牙掏錢購買。
短短幾個時辰,書架上的新教材便被搶購一空,不少沒買到的學子滿臉失落,拉著店員的手,語氣里帶著不甘和無奈,懇請補貨後第一時間通知。
隨著科舉新教材正式發售,民間的討論如沸湯般熱烈起來,街頭巷尾、茶館酒肆,到處都能听到人們對新教材的議論。
茶館里,一群讀書人圍坐在一起,面色凝重,老學究張夫子重重地放下茶杯,哼聲道︰“這新教材,引入西洋那些奇技淫巧的東西,簡直是壞了我朝讀書人的風氣!
咱們祖祖輩輩讀四書五經,通過科舉入仕,靠的是聖人教誨,如今卻要學什麼數學、物理,成何體統!”
旁邊的年輕書生李秀才連連點頭,激動地說︰“張夫子所言極是!我一心苦讀多年,就盼著在科舉上嶄露頭角,現在卻要重新學這些莫名其妙的知識,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這科舉改革,不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集市上,一位賣文具的老板也在和顧客抱怨︰“您瞧瞧,這新教材一出來,好多學子都不知道該買什麼文具了。
以前就用毛筆、宣紙寫八股文,現在可好,听說學數學還要什麼直尺、圓規,我這小本生意,都不知道該怎麼進貨咯!”
顧客無奈地嘆口氣︰“誰說不是呢,我家那孩子,拿到新教材後,天天愁眉苦臉,說那些新科目根本看不懂,這可如何是好。”
京城某個書香世家的書房里,家主趙員外正對著新教材唉聲嘆氣。
“兒啊,如今科舉改革,真不知是福是禍,你可要好好想想,該怎麼應對。”
趙員外兒子緊鎖眉頭,一臉茫然︰“父親,孩兒也沒了主意。這些新學知識如此陌生,科舉考試的要求又變了,孩兒實在擔心無法延續家族的榮耀。”
一番權衡後,趙員外還是決定順應潮流,沒過多久,一位金發碧眼、身著長袍的西洋傳教士踏入了趙家大門。
傳教士操著生硬的漢語,與趙員外交流著教學計劃,趙公子在一旁,好奇又緊張地打量著這位“洋先生”。
此後,趙府書房中時常傳出對數理知識的探討,趙公子在洋先生的指導下,艱難地啃著新學知識,試圖在這場科舉變革中找到出路。
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子,看著富家子弟紛紛請來洋先生輔導新學知識,滿心都是羨慕與無奈,自己連購買文具的錢都捉襟見肘,更別提請人教了。
一些激進的讀書人甚至聯名上書,懇請朝廷收回成命,恢復舊有的科舉考試內容。
他們在京城的衙門前跪地請願,高呼著“祖宗之法不可廢”,聲勢浩大,引得不少百姓圍觀。
“我們苦讀聖賢書數十載!”帶頭的一位舉人滿臉激憤,“如今卻要被這些西洋的奇技淫巧打亂前程,朝廷此舉,實在不公!”人群中附和聲此起彼伏。
受民間輿論的影響,朝堂之上也掀起了波瀾,一些守舊大臣紛紛進諫,言辭懇切地請求暫緩科舉改革,他們在弘歷面前,痛心疾首地陳述著改革帶來的混亂與弊端,懇請弘歷收回成命,重新考量,以安撫民心、穩定朝局 。
注1科舉考試分為多個階段,時間安排如下︰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縣試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府試在三月,院試通常在四月,通過院試的考生稱為秀才。
鄉試︰每三年一次,在秋季八月舉行,又稱“秋闈”,考中者為舉人。
會試︰于鄉試次年春季二月舉行,稱“春闈”,通過會試的考生為貢士。
殿試︰在會試同年四月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確定進士名次,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