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外貿易愈發興盛,天津港雖未對外商直接開放,卻憑借京畿要地的優勢,成為南北物資轉運與國內貿易的重要樞紐,碼頭上始終熱火朝天。
1740年十二月中旬,一艘英式商船緩緩駛入天津港,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赴英吉利留學的學子歸來了。
天津道台、知府等一眾官員身著官服,匆忙趕到碼頭迎接,將學子們接入寬敞的官邸,安排豐盛膳食,幫他們緩解長途勞頓。
之後,選派經驗豐富的護衛,精心護送學子奔赴京城。
幾日後,乾清宮內莊嚴肅穆,留洋學子整齊列陣。
隨著弘歷邁入大殿,檐角銅鈴輕響,絕大多數學子“唰”地跪地,叩拜之聲此起彼伏。但有兩三名學子身形微滯,他們受西方平等觀念燻陶,僅微微躬身,在滿殿伏地身影中,顯得格外突兀 。
禮部尚書楊名時見狀,厲聲斥責︰“放肆!面聖之際,竟敢不行跪拜大禮,這是目無君上,公然違背祖制!該當何罪!”
洪亮的斥責聲在大殿內久久回蕩,跪地的學子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沒跪拜的學子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就在氣氛緊張到極點時,弘歷擺了擺手,和聲說道︰“楊尚書且退下。學子遠渡重洋,為大清帶來新見識,實乃有功之臣。行個躬身禮,便足夠了。”弘歷的話如春風拂過,瞬間化解了劍拔弩張的氛圍。
經一番詢問,弘歷得知這批學子均順利獲得英吉利頂尖學府授予的學士學位,另有十名學子憑借優異成績,留在英吉利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大致了解學子們的學業情況後,弘歷略作思忖作出安排。
“此番歸來,諸位憑借所學,已然成為大清的寶貴財富。
擅長數理機械的學子,即刻前往清華大學赴職。研修軍事戰略,對西洋陸軍操典、戰術謀略了若指掌的,前往皇家陸軍大學。鑽研海軍戰術,熟悉西洋艦船制造、海戰指揮的,奔赴皇家海軍大學。”
下旨完畢,弘歷目光掃過台下躊躇滿志的學子,語重心長地叮囑道︰“朕對你們寄予厚望,望你們不遺余力,將所學傾囊相授,不負朕的期許,不負大清的未來。”
就在眾人以為安排即將落定時,一位面容堅毅的學子拱手說道︰“陛下,學生在英吉利研習西洋歷史,知曉各國興衰變遷,探究其中得失規律。此番所學,似未被適才安排囊括。”
此語一出,又有數名學子相繼站出。一人神色恭謹,稟報道︰“陛下,學生鑽研法學,深入剖析過各類西方司法案例 ,在律法釋義與司法實操上頗有見解。”
另一人緊接著說道︰“學生于海外攻讀政治學,對權力制衡、政體構建等領悟頗深。”更有學子提及在經濟管理、財務會計、神學等方面的所學,均不在既定安排之內。
弘歷听聞,目光看向禮部尚書楊名時下令道︰“楊愛卿,即日起,將國子監更名為北京大學。依學子們所學,增設對應學科。讓傳統經典與海外新知相互交融,為我大清培育經世致用的棟梁之材。”
楊名時抬眸望向弘歷,眼中滿是震驚。
作為禮部尚書,多年來負責掌管禮教典章,他太清楚國子監在大清的崇高地位了。
國子監歷經數朝修繕擴建,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不僅藏有海量珍貴典籍,更是天下學子心中的學術聖地,其教學體系、師資選拔都遵循著嚴格的祖制。
如今,陛下竟為了留洋歸來的學子將其改制。回過神後,楊名時立刻跪地領旨︰“臣領旨!”
與此同時,學子們交頭接耳,難掩興奮。
弘歷目光深邃地掃視了一圈台下的學子,語重心長地吩咐禮部尚書楊名時︰“楊愛卿,這些學子遠渡重洋,為我大清帶回寶貴學識,乃是國之棟梁。
你務必安排妥當,確保他們的安危,不可有任何閃失。”
楊名時立刻跪地,恭敬回應︰“臣遵旨!”
隨後,弘歷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轉身離去。
待皇帝離去,大殿內原本壓抑的氣氛瞬間消散,學子們緊繃的神經徹底放松,迅速圍聚在一起,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學子留洋歸來並獲皇帝親自接見、委以重任的消息,宛如燎原野火,借著往來京城的商隊、信使之力,以驚人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
在江南,甦州城最熱鬧的茶肆“沁芳樓”內,眾人圍坐,桌上茶香裊裊,話題正熱。
“听聞留洋回來的學子,不但拿到洋學位,還深受皇上重用!”身著綢緞長衫的中年男子,端著茶盞,滿臉驚嘆。
鄰座折扇輕搖的年輕公子附和道︰“沒錯!去英吉利留洋的,如今各個平步青雲,成了朝廷的棟梁之材!”
而在北方,濟南府的“聚賢閣”里,幾位商賈也在熱議此事。“我佷子要是當初留洋,說不定現在也能衣錦還鄉!”一位留著山羊胡的商人,滿臉遺憾。
另一位胖商人接話道︰“誰說不是呢!當初都覺得留洋危險,誰能想到有這般機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曾經放棄西洋知識培訓的學子們,听聞消息後,懊悔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在杭州,書生陸明狠狠跺腳,滿臉自責︰“當初我認定西洋技藝是奇技淫巧,怕辱沒祖宗,又听聞海上風浪大,留洋危險重重,便放棄了機會。如今看到他們風光無限,能為朝廷效力,我真是悔不當初!”
隨著留洋學子在京城開展公開講座、交流,他們從西洋帶回的書籍與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
書鋪中,介紹西洋文化的譯著擺滿書架。然而這些來自西洋的書籍和新奇知識,遭到了一眾老學究的嗤之以鼻。
在孔廟旁的書局內,幾位身著長衫、留著長須的老學究圍坐在一起,傳閱著相關西洋書籍。
白發蒼蒼的王老學究重重地將書摔在桌上,吹胡子瞪眼地罵道︰“荒謬!自古以來,華夏便以‘天圓地方’之說認知天地,《周禮》《尚書》皆有記載。
如今這些洋書竟講地球繞著太陽轉,還說它是圓的,這不是公然違背祖宗典籍嗎?更妄言人由猴子演變而來,簡直是對聖賢教誨的褻瀆!”
一旁戴著水晶眼鏡的李老學究隨聲附和︰“正是!我翻閱《史記•天官書》,其中對天象的記載條理清晰,與這洋書所述大相徑庭。
可見這些洋人所謂的科學,不過是嘩眾取寵的歪理邪說,定會毒害年輕人的心智!”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