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作品
2)《師說》—1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釋義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
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
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教師、獎勵後學。
這些精闢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因而有進步的一面,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首段提出中心論點。次段則采用正反論證的方法,同時分別以“古之聖人”和“今之聖人”比,以對子弟和對自己比,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比,運用對比,鮮明有力地顯示出士大夫的愚蠢和可笑,深刻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末段,既交代寫作本文的動機,又和開頭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緊密。托物取譬,抑揚諷喻,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很大的啟發性和說服力。
但是,作者所強調的“道”,指的是儒家道統,他所謂的“業”,指的也是儒學。文章只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而忽視社會實踐;只強調傳道解惑的重要而輕視基礎教育;
雖然肯定了勞動人民的“不恥相師”,但仍帶有“上智下愚”的階級偏見,這些都是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在作者身上的反映。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