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275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42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275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42

    作家及其作品

    十一、劉長卿

    小傳

    劉長卿(709—780年?),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人。曾任轉運使判官,後被貶為潘州南巴尉。又任睦州司馬,官終隨州刺史。有《劉隨州集》。

    劉長卿和杜甫同時,比元結、顧況年長十多歲,但其創作活動主要在中唐。他的詩氣韻流暢,音調諧美。

    他的近體詩,大都研練深密,而又婉曲多諷;七律尤以工秀見稱。其寫景詩沖淡閑遠,顯然是受了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影響。

    劉長卿的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詩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釋義

    本詩前兩句寫作者日暮投宿,後兩句寫風雪之夜進入山家時的情景。

    譯文(參考)

    夕陽照青山,天空藍又遠。

    天寒茅屋陋,溫暖在心間。

    柴門狗兒叫,雪夜人歸歡。

    注釋

    1、芙蓉山山用芙蓉為名的很多,如今山東臨沂專區,福建閩侯縣,湖南桂陽縣、寧鄉縣,廣東曲江縣等地均有芙蓉山,詩中所詠不詳。 主人指留宿作者的人家。

    2、白屋貧家的住所。詳見李賀詩《老夫采玉歌》注8。

    十二、韋應物

    小傳

    韋應物(737—789年?)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後官滁州、江州、甦州等地刺史。有《韋甦州集》。

    他早年宿衛內廷,任俠使氣,生活頗為放浪。安史亂後,“折節讀書”,變為閑靜清雅的詩人,在地方官任上,對民生疾苦表示了一定的關心。

    他的風雖然也能寫情細膩,賦物工致。但主要還是抒寫閑適的胸襟,描摹自然界的風景。

    他對陶潛極為向往,唐人把他的詩和陶詩並舉。同時也汲取了謝靈運、王維等人的特色。

    韋應物的作品

    《滁州西澗》

    原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釋義

    作者以澗邊的綠草,樹叢的鳥聲,澗里的春潮,傍晚的急雨,渡口的橫舟,構成一幅極為鮮明美麗的自然風景畫。

    在畫意中又襯出作者恬靜閑適的情趣。

    譯文是(參考)

    最愛那幽草在澗邊自在生長,黃鸝在深樹中歡快鳴唱。

    春潮裹挾著雨水在傍晚時分匆匆趕來,野外渡口無人看管的小船自在地橫在水面上。

    注釋

    1、這詩是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所寫。滁州,今安徽滁縣。 西澗俗名上馬河,在滁縣城西。據歐陽修說,西澗無水,大約在宋時即已淤塞。

    2、憐愛憐。

    3、黃鸝即黃鶯。 深樹樹叢深處。

    十三、李紳

    小傳

    李紳(772—846年),字公垂,無錫(今江甦無錫市)人,原籍亳(bo泊音)州。曾為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

    他在元稹、白居易提倡“新樂府”之前,寫有《新題樂府二十首》,可惜沒有流傳;

    現存《追昔游詩》三卷,雜詩一卷。他早年所作的《古風(一作《憫農》)二首》最為後世傳誦。

    李紳的作品

    《憫農》二首

    原詩

    (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前一首詩提出“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樣一個發人思考的社會問題,後一首詩指出統治者的享受來自農民辛苦勞動。

    這兩首詩反映了作者在封建統治階級中較為清醒的眼光,但回過來說,他仍是從恩賜出發,故題曰“憫農”。

    譯文(參考)

    (一)

    春播一粒粟,秋獲萬顆糧。

    四海無荒地,農夫卻饑亡。

    (二)

    種地真辛苦,太陽當空舞。

    汗珠滴入土,糧食粒粒出。

    盤中餐美味,可知多辛苦。

    珍惜每一粒,幸福才永駐。

    注釋

    1、收一作“成”。

    2、閑田荒廢不種的田。

    3、餐一作“”。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75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4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75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42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