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152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6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152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6

    建安時期的作家—3

    2、曹丕的主要著作—2

    3)《典論?論文》

    原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元瑜,汝南應德璉,東平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馬錄于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桔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暗于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容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遣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論》,成一家言。

    釋義︰

    《典論?論文》是我國古代現存的第一篇文學批評論文,是重要的古代文論。它對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論文》首先舉例批評文人相輕、不能自見的惡習,其次論述孔融等“建安七子”的學識才能,並提出“審己以度人”的批評標準,

    接著具體分析了各個作家創作的,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特點,進一步批評當時貴遠賤近、向聲背實、文人相輕、暗于自見的傾向,同時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

    最後以論述文章的社會意義和價值作結,是一篇很有見地的、完整的文學批評論文。

    譯文參考)︰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就是這樣。傅毅對于班固說來,二人相差無幾,而班固看不起傅毅,在給弟班超的書信里說道︰“傅毅以能寫文章而成為蘭台漢宮藏書之所)令史主管),寫起文章來不善于駕馭文字。”

    人善于看見自己的長處,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各種體裁的文章都能寫得很好的人是少有的,因此,各以己之所長,而輕視人之所短。

    俗語說︰“家里有一把破掃帚,把它當作價值千金的貴重之物。” 這是沒有自知之明的弊病。

    現今的文人,魯國的孔融,廣陵的陳琳,山陽的王粲,北海的徐干,陳留的阮,汝南的應,東平的劉楨。

    這七子學識廣博,無所遺漏;在寫文章上,不抄襲前人的東西;都自以為是能一天跑千里的良馬,恃仗著整齊的步伐,並駕齊驅。

    “七子”能在這方面指學識和寫文章)互相佩服,也確實難啊!全因為這些有修養的人,能夠明察自己然後去衡量別人。故能免于這種負累文人相輕而無自知之明)。

    所以我要寫這篇《論文》是為了改變文人相輕、弊帚自珍的惡習,而代之以“審己以度人”的態度來公正地評判作家。)

    王粲擅長于辭賦,徐干的辭賦雖然)有時嫌文體舒緩,但)仍然是王粲的對手。譬如王粲的《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徐干的《玄猿》、《漏卮》、《圓扇》、《桔賦》,

    就是張衡、蔡邕的作品也沒能超過。至于王粲、徐干的)其他體裁的文章,就沒有他們的辭賦寫得好。

    陳琳、阮寫的奏章表文和公文、應用文,確是才華出眾;應文章的語言風格平和而不壯健;劉楨文章的語言風格壯健而不精密;

    孔融的才情氣質高妙,有過人之處,然而不善于說道理,道理不能勝過文辭;至于孔融那些雜以嘲戲的議論文,好的可與揚雄、班固的這一類文字相匹敵。

    一般人看重前代的或遠處的,而看輕近代的或近處的,只圖虛名,不顧實際;又難于看到自己的缺失,而自以為賢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各種文體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也有枝節上的差異。奏議要典雅,文牘和論文要說理,銘誄要真實,詩賦應華麗。

    以上四種文體奏議、書記、銘誄、辭賦)不同,因此人都各有其偏長,只有通才才能掌握所有的文體。

    文章以才氣為主,才氣有清濁之分,不可勉強獲得。譬如演奏音樂,曲譜雖然相同,節奏也按照同樣的規定,但由于運氣不同,本性有巧有拙,即使技巧掌握在父兄手中,也不能將它授予子弟。

    文章,是治理國家的大業,不朽的盛事。人的年壽是有限的,榮譽、樂事只限于一生,二者到一定的期限必然終止,而文章卻是無窮的不會終止)。

    所以古代的作者從事寫作,將自己的意見表現在篇章書籍中,不借良好的史官之辭,不托馳聘仕途的達官貴人的勢力,而聲名會自然流傳于後世。

    因此西伯周文王)被囚禁時推演《易》象寫作了卦辭,周公顯達時改定官制,創制了《禮》法,既不因窮困幽禁而不從事著述寫作),也不因安樂而打消著述的念頭。

    正因為這樣,古人就看輕一尺長的美玉,而看重一寸長的光陰,害怕時間從自己身旁流逝過去!

    而人多不努力,貧賤則被饑寒所困,富貴則在安逸享樂中放縱,于是就只經營目前的事務,而遺漏了這千載不朽的功業著述)。

    時過體衰,忽然死去,這就是志士最大的悲痛啊!

    孔融等已逝,只有徐干著有《中論》,自成一說,成為足以著名于世的著作。

    注釋下一章)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152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152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6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