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7、《屈原賈生列傳》—2
譯文參考)︰
題意︰“屈原戰國時楚國文學家)與賈誼西漢文學家)的合傳”
屈原,名平,與楚王同姓屈);是楚懷王的左徒上大夫,僅次于宰相);學識廣博,記憶力極強,很了解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于講話。
對內與王共議國事,制訂國策;對外接待別國的使節,應對諸侯;王很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的官階相同,因為爭寵而心里妒忌屈原的賢能。懷王命屈原起草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只寫好了草稿,還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想奪走草稿,屈原不給。
上官便散布讒言︰“王命屈原制定法令,民眾沒有不知道的,每一個法令出來,屈原都夸耀自己的功勞,說ˋ除非我誰都不行’” 于是王發怒並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于楚王被讒言所迷惑,分不清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的視覺被遮蔽而)所見不明。邪惡的小人損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為小人所容,因此內心憂愁苦悶,沉郁深思而寫作了《離騷》。
“離騷”即遭受憂愁。上天是造物者,是人類的原始這是唯心主義的說法);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們當遭受困難的時候,總要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救助。因此勞苦窮困時,就會呼喚天助;疾病痛苦內心悲傷時,就會呼喚父母。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伺俸君主,可是讒人小人)離間,可謂不遺余力!誠信而被懷疑,忠心而被誹謗,能不怨忿嗎?
屈原之所以寫作《離騷》,原來是由怨憤而生的。《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離騷》可謂二者兼有。
《離騷》對上古稱道到帝嚳,對近世談到齊桓公,對中古提到商湯和周武王,引古代帝王的事跡)來譏諷當世沒有賢君)。
《離騷》闡明道德包括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政治上的舉賢授能等)的廣大和崇高,治和亂的因果關系,沒有不顯現的。文章簡練,措辭深曲隱微不淺露),志趣高潔,行為方正不苟。
《離騷》所用的文字雖然是尋常細小的事物,但它的旨趣卻很宏大關系著國家的治亂)。所舉的是眼前常見的近事,而這些事例所表達的道理卻很深遠。
屈原因為志趣高潔,所以用美人、芳草作比喻;因為行為方正不苟,所以雖死也不肯自己疏放放任、懈怠)。
屈原雖在污泥之中,卻能洗淨身上的污泥;像蟬自己脫殼那樣,從黑暗的政治中解脫出來;超脫于塵埃之外,不為塵世的垢穢所玷污;
屈原能處在污泥之中而不沾染,保持潔白的本色;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志趣,可與日月爭光!
屈原被罷免去職,之後秦想伐齊,齊、楚兩國聯合抗秦,秦惠王顧慮懼怕),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信物,表示誠意侍奉楚王,說︰
“秦非常憎恨齊,齊卻與楚親密聯合);如果楚國能與齊國斷絕外交關系,秦國願意獻出商于之地六百里在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縣一帶)給楚國。”
楚懷王貪念這些財、地,相信了張儀,斷絕了與齊國的關系,派遣使臣到秦國,接受秦國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狡賴說︰“張儀說的是給你約六里,不是六百里。”
楚國使臣生氣離去,回楚告知懷王。懷王大怒,興師伐秦。秦發兵抗擊,大破楚軍于丹、淅河南、湖北一帶),斬殺八萬人,俘虜楚將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