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的作家,除賈誼、晁錯外還有枚乘,他主要的活動時期是漢文帝和景帝兩代,在宮廷做過文學侍從之臣,死于漢武帝即位以後。
《漢書︰藝文志》有枚乘賦九篇,今傳賦三篇,文二篇,《七發》是他的代表作。該賦借楚太子和吳客的問答,構成八段文字,第一段是序曲,敘述吳客探問楚太子的病,認為太子的病是生活過于安逸,應該從思想上來治療。
以下七段寫吳客用七件事啟發太子。二至四段分寫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等奢侈的享受。第五段寫田獵。第六段寫觀濤。
最後一段寫吳客將要為太子薦方術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太子听了大為振作,出了一身透汗,他的病竟因此而霍然消失。
《七發》的諷諭性很鮮明,作者正面的議論在首尾兩段,它批評了統治階級上層腐朽的生活方式。作者認為這種生活方式的本身就是病。
腐朽的生活源于腐朽的思想。所以藥石針灸無能為力,根治的方法唯有用“要言妙道”來消滅思想里的毒菌。
作者是宮廷文人,但對貴族階級的腐朽生活看不順眼,所以能提出批評,能把事實擺得明白詳盡,道理說得中肯。
正因為《七發》有比較高明的思想,不失諷諭精神所以能夠繼承《楚辭》的傳統。
《七發》中的描寫不像一般漢賦,完全依靠所謂“奇字”的堆疊,而是善于運用形象的比況,例如寫濤的形狀︰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