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的主要著作︰
1)《過秦論》—3
注釋︰
1、秦孝公︰姓贏ying營音),名渠梁。他用商鞅變法,注重農業,訓練戰士,使秦成為強國。崤︰崤山,在今河南洛寧縣北。函︰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南。
2、擁︰據有。壅州︰古九州之一,今陝西省東部、北部和甘肅省一部分地方。四面有河山之阻,為形勢險要的四塞之地。
3、窺kui虧音)︰偷看,窺伺,暗中察看而有所圖謀,引申為尋找機會吞並他國的意思。 周室︰指周王朝政權。
4、卷︰同“卷”。 席卷︰像席子一樣全部卷走。 包舉︰像用布包一樣整個地包裹了去。 囊括︰像用袋子一樣全部裝了去。 席卷、包舉、囊括都有並吞的意思。 宇︰四方上下所有的空間。八荒︰指八方荒遠的地方。 宇內、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意︰和“志”同義。這四句語意相同,都是用來突出地夸張秦國君臣的雄心和氣概。
5、商君︰即商鞅,曾輔助秦孝公變法,為秦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佐︰輔佐。 法度︰指政策、法令。
6、務︰努力從事。 修︰建造。
7、連衡︰就是連橫。東西為橫,南北為縱。當時各國間有兩種政治路線︰聯合六國,使它們服從秦國的策略,叫作連衡;東方各國北自燕,南至楚聯合起來以抵抗秦,叫作合縱。秦人即利用連橫策略,而又擺布各國讓他們相斗,以收漁人之利。
8、拱手︰兩手相合,毫不費力。 兩河︰今陝西省大荔縣、宜川縣一帶地方。
第一段提要︰從秦國強盛開始說起,地利加上人謀,奠定強盛的基礎。
9、惠文、武、昭襄︰指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蒙︰承受,繼承。蒙故業︰繼承孝公的事業。
10、因︰因襲、遵循。
11、漢中︰今陝西南部漢水流域。
12、舉︰攻取。 巴、蜀︰當時兩個小國,今四川東部和西部。
13、膏腴yu余音)之地︰肥沃的地方。
14、要害之郡︰山川險阻的州郡。這里指上郡今陝西西北部)。
15、會盟︰會集結為同盟。 謀︰圖謀。 謀弱秦︰圖謀打敗和削弱秦國。
16、不惜︰不愛。 珍器︰珍貴的器物。 重寶︰貴重的寶物。
17、致︰羅致,招納。
18、從︰同“縱”。 合從︰是聯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與上文的連橫策略針鋒相對。 締︰結合。
19、孟嘗︰孟嘗君田文。 平原︰平原君,趙國的公子,名勝。 春申︰春申君黃歇。 信陵︰信陵君,魏國的公子,名無忌。戰國時四公子以招致賓客著稱。而信陵君抗秦最力。
20、兼︰同“並”,聚合。
21、六國︰指楚、齊、趙、燕、韓、魏。
22、寧越︰趙國人。徐尚︰宋國人。甦秦︰洛陽人,曾提出合從這一主張,是當時的“合從長”。杜赫︰東周人。 之屬︰這一類的人。 為之謀︰指替六國出謀劃策。
23、齊明︰東周的臣子。 周最︰東周君的兒子的。 陳軫︰楚國人。 召滑shao gu邵古音)︰楚國人。 樓緩︰趙國人,魏相。翟景︰魏國人。 甦厲︰甦秦的弟弟,齊國大臣。樂毅︰燕國大將。 之徒︰這一般人。 通其意︰指宣傳合從抗秦的道理。
24、吳起︰衛國人,事魏文侯為將,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孫武之後,戰國時齊國將軍,先秦著名的軍事家。 帶佗︰楚將。 倪良,王廖︰都是戰國時期的將領。 田忌︰齊國將領。 廉頗、趙奢︰都是趙國將領。 之倫︰這一批人,與前文“之屬”、“之徒”語意相同。 制︰統制,統率。 制其兵︰替六國統制、率領軍隊。
25、叩︰敲,這里是攻打的意思。 關︰就是函谷關。戰國時函谷關以西為秦所控制,所以稱“叩關”。
26、延︰迎。 延敵︰迎擊敵軍。
27、九國︰六國加上宋、衛、中山三國。逡巡︰徘徊,行而不進,這里是退卻的意思。
28、矢︰箭。 鏃︰箭頭。困︰疲乏無力。
29、賂︰屈辱討好。
30、敝︰同“弊”,弊病。 亡︰逃跑。 北︰軍隊被打敗。 逐北︰驅逐戰敗的敵人。 櫓︰大盾牌。 流血漂櫓︰形容流的血多得使大盾牌也漂浮起來。
31、延及︰延續到。孝文王︰昭襄王的兒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 莊襄王︰孝文王的兒子,在位三年就死了。
32、淺︰短。
第二段提要︰概述六國被削弱,秦勢日強的過程。
33、始皇︰即秦始皇。 奮︰振奮,發揚。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 余︰遺留。 烈︰功勛事業。
34、振︰舉起。 策︰馬鞭子。 御︰駕馭,統治。這句以牧馬來比喻秦始皇用武力來統治各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35、二周︰西周與東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滅西周。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滅東周。 亡諸侯︰指六國都滅亡,則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36、履︰踏,登。 至尊︰指帝位。 履至尊︰登帝位。 秦王政二十六年,改名號稱皇帝。制︰控制。 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
37、敲樸︰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樸。 敲樸︰即棰拊棰︰杖。拊︰即“�”,大棒。) 這里指刑具。 鞭笞chi痴音)︰皮鞭,竹板。這里作動詞用,鞭打。
38、百越︰也稱百粵。古代越族種類繁多,散居在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而統稱百越。 以為︰就是以之)為,把它)作為。下文“自以為關中之固”的“以為”是“認為”的意思。 桂林、象郡︰秦所開置的新郡,在今廣西一帶地方。
39、�a︰同“俯”。 �a首︰低頭,表示服從。 系頸︰古代向人表示降服的時候,自己用繩帶套在頸上。 委命下吏︰把生命交給下級官吏。
40、蒙恬田音)︰秦將。始皇時領兵三十萬北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 藩籬︰籬笆、屏障,這里指邊界,邊塞。
41、卻︰擊退。
42、胡人︰古代對我國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這里指匈奴。 牧馬︰本為放馬的意思,這里比喻為騷擾或侵略。 士︰指匈奴的軍士。 彎弓︰把弓張開。 抱怨︰報驅逐他們的怨恨。 此後,匈奴的首領冒頓畏秦,率部北徙。
43、先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等前代帝王。
44、焚︰燒。 言︰言論。這里指記載言論的書籍。 百家之言︰諸子百家各學派的書籍。
45、愚愚弄。 黔qian鉗音)︰黑色。 黔首︰秦朝稱老百姓為黔首。
46、墮︰毀壞。 名城︰指堅固的城牆。
47、兵︰兵器。 咸陽︰秦朝的都城,今陝西咸陽市東。
48、銷︰銷毀。 鋒︰兵器的尖刃。鏑di的音)︰箭頭。 ︰鑄造。 以為︰即 之)以為。 金︰金屬。 金人︰銅人。始皇曾收繳全國的兵器到咸陽, 為12個特大的銅人,每個重千石24萬斤),以為這樣做就不會有反抗他的武器了。 弱︰削弱。
49、踐︰同“循”,沿。
50、池︰護城河。 這句說︰以黃河當作護城河。
51、億丈之高︰指華山。 不測之淵︰指黃河。 固︰險要。
52、勁駑︰強勁有力的弓。
53、信臣︰忠誠可靠的大臣。 精卒︰精兵。 陳列兵︰布置了精銳的軍隊。 何︰問。 誰何︰誰敢問。又一說︰大聲詢問出入的人是誰。這是關塞上的哨兵盤問來往行人。意思是嚴密把守住關口。
54、關中︰秦以函谷關為門戶,關中指秦雍州地方。金︰比喻堅固。 金城︰比喻城廓的堅固不可破。 帝王︰作動詞用,稱王道帝。
第三段提要︰先寫秦始皇統一全國,氣焰赫赫,不可一世;“于是”以下痛斥他躊躇滿志、多行不義之實,“過秦”之論從這里開始。
55、振︰振動、影響。 殊︰異。 殊俗︰不同風俗的地方,指邊遠地區。
56、陳涉︰即陳勝?——公元前208年),陽城今河南登封)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領袖。 有音)︰窗。 甕 ︰用破甕作窗戶。 樞︰是門扇開關的樞軸。 繩樞︰用草繩來系著門樞。形容貧窮。 氓︰耕田的人。 隸︰被判徒刑、苦役的人。 氓和隸都是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輕蔑的稱呼。 遷徙之徒︰被征發的人。指陳涉被征發去戊守漁陽。
57、中人︰平常的人。
58、仲尼︰孔子的字。 墨翟di敵音)︰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59、陶朱︰就是春秋時越國的範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跑到陶今山東肥城縣西北),自稱陶朱公,經商致富,後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猗yi衣音)頓︰春秋時魯國人。他向陶朱學致富之術,大畜牛羊于猗氏今山西省安澤縣南)的南部,積累了很多財物。
60、躡nie聶音)︰踏。 躡足︰用腳踏地,這里是參加的意思。 行hang航音)伍︰軍隊。 倔起︰突起。 阡陌︰本是田間小道,這里指田野。 阡陌又作什佰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 什佰︰十人的隊長、百人的隊長。
61、將︰統率。 轉︰展轉。 隨地收兵︰輾轉推進的意思。
62、揭︰高舉。
63、贏糧︰擔著糧食。 景︰同“影”。 景從︰形影相隨。
64、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豪俊︰這里指各地反秦力量的首領。 並起︰同時起來。 亡︰滅亡。 族︰宗族,作政權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四段提要︰極寫陳涉之平庸,所以見亡秦之易。形勢急轉,秦朝敗亡。
65、且夫︰發語詞。 天下非小弱︰這是說秦朝天下並沒有縮小削弱。
66、自若︰等于說自如,即依然如故。
67、鉬︰即鋤頭。 優音)︰古時的一種農具,似耙而無齒。 棘︰同“戟”。 矜︰戟柄。 xian先音)︰鋒利。 鉤戟,有鉤的戟。 鎩sha殺音)︰長矛。
68、適zhe折音)︰同“謫”。 戌︰防守。 適戌︰即被鏑征發防守邊地的人。 抗︰高,強。
69、鄉︰同“向”。 鄉時︰從前,指六國聯合攻秦之時。 士︰指當日用兵之謀士寧越、徐尚等人。
70、度duo奪音)︰作動詞用,意思是比量長短。 xie協音)︰衡量,比較。 度長 大︰量量長短),比比大小)。 不可同年而語︰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71、區區︰小的意思。 雍州和天下比較,那是區區。 致︰達到。 乘︰兵車。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後世就稱天子為萬乘。
72、序︰安排,布置,引申為統轄的意思。 八州︰雍州以外的八州。即兗州、冀州、青周、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于其他八州。 朝︰朝拜,臣服。 同列︰指六國諸侯本來跟秦國都是同列的國家)。
73、六合為家︰把天地四方之內都作為秦帝國的私有產業。 崤函為宮︰以崤山、函谷關作為宮牆。
74、作難︰發難。這里指陳涉起義。 七廟︰天子的宗廟。古代天子有七廟,包括父廟三,子廟三,太廟一。這里是以七廟代稱國家政權。 七廟墮︰宗廟毀滅,就是國家滅亡的意思。
75、仁義不施︰就是不施行)仁義。 攻守之勢異︰進攻和防守的形勢完全變了。
第五段提要︰根據以上的史實,得出結論︰秦之所以滅亡,在于本身的過失。緊扣題目。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